陶瓷装修设计效果图:关于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4:49:22

 政协合肥市委员会
  2010年10月22日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我市农业农村
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随着中共中央连续7年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下发,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年加大,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农业农村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共同所需而提供的社会服务,涉及面较广。本次调研在储昭平、程晓舫、郭本道副主席领导下,以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农村生产资料供给、农村市场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为重点开展调研,力求为市委市政府做好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呈现良好势头
  今年,中共合肥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若干意见》(合发2010〔13〕号)、《关于印发合肥市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合发2010〔15〕号)等一系列文件,标志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一)水利基础设施系统工程形成规模
  水利设施系统工程对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多年形成的滁河、潜南、巢湖、驷马山、瓦东等骨干灌区,有效灌溉面积367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52万亩),大型水库2座、中型18座、小型526座、塘坝108025口,水利工程固定资产6.7亿元,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基本齐备,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蓄水、提水、引水、防洪、除涝、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系统工程。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86.38%
  (二)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十一五”期间,农业新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单产较“十五”增长10%,农民纯收入由2005年3207元提高到2009年6065元,合肥市本级及三县农业科技投入由2005年500万元增加到2009年5000万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合肥分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研究机构落户合肥。目前全市共有农业科技企业14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场)56家,总面积7.2万亩,带动农户8万多户。市农委制定出台了《合肥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将逐步建成以市级为龙头、县(区)农技推广中心为骨干、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重点村为网点的农技服务构架,将农技推广、安全生产与监管、技术培训三大主要职能有机结合的农技服务新模式。肥东县农技中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样本,建立了测、配、产、供及施肥技术一条龙服务体系,2009年被授予全国农技推广通联工作先进单位和土壤肥料监测工作先进集体。
  (三)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有效保障农资供应
  到2009年底,我市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累计改造农家店1313个,配送中心15个,实现乡镇覆盖率100%,村覆盖率70%,改善了农民购物环境。市供销社以“新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初步构建起县、乡镇、村三级连锁配送,集采购、储运、配送、批发、零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农资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龙头企业在农资农技社会化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具代表性的是由安徽省供销商业总公司及自然人发起设立的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和省级化肥储备单位,已在肥东县建设农资配送中心1个和农家店86个,建立了完善的农资售前、售中和售后一体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了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
  (四)初步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网络
  初步形成 “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市县联动协作、依法严格监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并完成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管。建立了蔬菜农残、兽药饲料、畜水产品药残三大检测监测体系。初步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外来动物产品准入制度。
  二、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现状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具体表现为:
  (一)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市农田水利投入累计完成投资9394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40183万元。长期以来国家水利投入主要集中在防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等方面,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稳定的市县级投入保障机制。近些年我市农业基本风调雨顺使干部群众产生了麻痹侥幸心理,加上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难以落实等原因,农村水系多年未进行过整体清淤疏浚,水系、河道淤塞严重,灌区末系渠道有塞阻、损毁现象,全市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5%,其中旱涝保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不足70%,占总耕地面积仅一半左右。渠道衬砌率约10%左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5,水资源浪费严重。各县区农田水利工程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制,但乡镇水利管理力量薄弱,村级水利工程基本无人管理。工程管理、维护经费没有落实,基层水管单位普遍不能正常运转,不仅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职工吃饭尚成为问题,水利事业难以步入良性循环。
  (二)农业科技投入少、基层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弱化
  2007、2008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合计6649万元,其中直接用于农业科技项目经费1120万元,占16.8%,远低于国家提倡50%和省、市规定的30%的指标。农技推广人员下乡补贴、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推广费用微乎其微。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有效供给很少,研发能力薄弱。围绕提高效益、降低投入、保护和重建农业环境的农业科技积累严重不足。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服务组织参与科技推广程度不高,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受益农民数量有限,社会化科技推广机制尚未建立。目前全市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农技人员4.14人,每万亩农村耕地中有农技人员2.31人(其中种植业1.03人)。基层农技人员中,有的参与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和日常事务,有的搞经营创收、外出务工。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严重老化。受编制、经费限制,乡镇缺编空编主要安置一些非专业人员。如肥东县非农专业人员占总数45%以上,最近十年中几乎没有补充过农业院校毕业生。农技从业服务人员不断减少,整体业务素质不断下降,技术服务功能不断弱化,严重削弱农技推广服务工作。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整体水平不高、农村市场建设迟缓
  2008年,我市粮食生产面积392.1万亩,蔬菜瓜果生产面积103.5万亩。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6413个,水产规模养殖场1120个。共有农产品经营市场和较大超市18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投入量较之于庞大的农产品市场及监管需求显得严重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范围较窄、设施不足,对具有潜在风险、累积性伤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指标监测以及粮食、瓜果、种子等强制性例行检测尚未全面开展。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滞后。市本级、长丰县、肥西县尚未批准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执法人员。
  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市场整体建设档次较低,缺乏现代交易技术,98%以上为传统现货交易,尤其缺乏贮藏保鲜设施,难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要求。市场普遍规划滞后、分布不均、规模偏小、集散辐射功能不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经营缺乏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的商品质量检测制度,购销多渠道,常有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今年上半年,我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8亿元,占全市比重为2%。商品供应条件和流通网络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全市农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至今推进缓慢,大部分农资经营企业资金短缺,储备不足。
  (四)农村金融服务萎缩、金融人才短缺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基本退出乡镇,农村营业网点锐减,县域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服务功能进一步萎缩。农行网点大多分布在县城或大的乡镇,涉农信贷业务比例低。乡镇区域调整,金融服务网点也随之撤并。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截至2010年6月,长丰县邮政储蓄共吸收存款9.5亿元,贷款仅0.2亿元。据肥西县对全县农村金融状况摸底调查显示,资金年需求缺口在10亿元左右。
  能扎根农村的金融服务人才短缺,农民享受金融服务成本高、手续繁,由于缺少抵押物和担保工具,农民生产、生活贷款非常困难,不能应时应需。如肥东响导乡农信社几名工作人员服务的农民人数达4万人。有的农民取钱要跑很远的路、转几趟车,经常出现农民排队长、取款难的情况。
  (五)各种原因导致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
  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一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资上,另一方面对农村公共服务也缺乏必需的财政实力和必要的机构、人力,对于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物流服务、示范引导、中介服务、土地流转服务等不能到位,对新形势下日益迫切需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农资及农机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功能缺位。
  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财力使用分散,转移支付规模有限、缺乏规范和制度保障等现象仍然存在,农村基层财政状况尚未好转,制约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市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绝对数虽然逐年增加,但占全市总收入比重多年维持在百分之一点几的水平上;对农村发展规划重视不够、力量不足、工作滞后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改变。
  三、推进我市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当前,正是我市加快建设与发展的大好时期,在对城乡发展全局的认识、判断和把握上,在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应做到不因农业占GDP比重必然下降而看轻农业;不因近些年合肥地区基本无大灾而忽视我市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的现实;不因合肥农业农村有了许多闪光点而忽视三县农村仍然大面积相对落后的现实;不因城市建设成绩骄人而忽视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即使在若干年后合肥成为具有1000平方公里建成区的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但仍然有60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就是要向农村多一些倾斜、多一些支持,从而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发展与市俱进、与时俱进。
  (一)统筹解决好涉及农村公共服务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从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和特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大格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创造条件,尽力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市城乡统筹领导小组的统揽、统领作用,以抓工业、抓城市的劲头抓农业农村发展。
  2、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高度重视规划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引领、指导作用。抓紧建立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库,把诸如以土地复垦整理为抓手的新村建设,道路、农田、水利水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农村市场、农村产业等生产型公共服务建设,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民生类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目标化、项目化、具体化、步骤化,列入市、县“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并提出分年度实施计划和落实措施。
  3、提高市县财政“三农”投入增长比例,增加我市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均等化。应切实落实中央关于“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等极具操作性的规定,提高我市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在总支出中的占比。市和县区政府应建立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中央和省级资金的配套。
  4、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现代农业离不开项目、资金支持,离不开农业实业家和产业化的带动。要像抓工业招商引资一样广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为农业招商项目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降低项目落地门槛,提供优良服务,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我市农村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田园旅游业等,建立生产基地,承担为农服务,带动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升级,实现农业产业集群联动。支持农机、植保等专业大户为农民提供耕作、播插、病虫害防治、收脱等各类有偿服务,发展农业服务外包,推进为农服务的社会化。
  5、加快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创新,把乡镇政府工作重点和工作精力转移到为三农提供急需的公共服务上来。特别是做好土地流转服务,调整好农村生产关系,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为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效率打好基础。进一步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合理下放财权,确保基层政府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对称的原则,需要委托基层政府执行的,必须全额转移支付经费;对财力确有困难的乡(镇)政府应保障公共服务基本财力的需要。 
  (二)充分发挥重点水利工程作用,加大对农村小水利建设的扶持
  6、发挥重点水利投资项目作用。继续争取国家对重点水利项目的投入,在完成水利枢纽升级改造的同时,积极向渠道清淤疏塞和涵闸配套等小型水利工程延伸,提高工程的使用效益。以三县均被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尽快完成全市农田水利规划修编,加大市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整合其他综合项目中的水利部分资金,集中使用。努力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斗、农渠硬化率。在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后,要搞好水源保护,注意工程补缺补差,完善配套,加强管理,建立机制,发挥作用。
  7、积极推进农村塘坝、小型提水站产权制度改革。通过竞标,把产权确定到户,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竞标。对落实产权的小水利工程鼓励投资深挖、堤岸加固、涵闸渠配套、维护。塘坝以增加蓄水、保障农业灌溉为主要目标,兼顾发展养殖,实行农户有偿用水,保障产权人的基本收益与合法权益,改变小水利工程目前少有人投劳投资和遇旱缺水以至争水现状。在群众基础较好的地方,可实行小水利协会制度,相关利益户为协会成员,制定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则,选举产生会长,把涉及小水利的议事、投入、使用、管理、监督等事项通过民主的形式协商好、落实好。
  8、积极扶持建立农村水利工程专业服务组织。鼓励挖运机械拥有者成立农村小水利工程专业施工公司。鉴于挖掘、装运机械一次性投入较大,实行奖补比例应高于其它农机的优惠政策。对于一些无法盈利的小水利工程,可根据工程量及其难易程度由政府给予一定土方量的价位补贴,以保证小水利施工组织有合理的收益(这些小水利挖掘机还可为午秋两季秸杆还田的田头窖开挖以及出粪、覆土提供社会化服务,用秸秆禁烧奖补费用作机械化服务报酬)。采用市场化运作加政府扶持的办法使遍布合肥农村的小水利施工公司能常年从事塘坝渠道开挖,可以把小水利由过去的季节性冬修变为常年修,把完全依靠人力变成主要为机械化,把难以落实的“一事一议” 、农民筹资筹劳变成政府与农民或产权人共同承担。这是适应农村变化了的新情况后,加强农村小水利建设的可取之举。
  9、切实加强小水利管理。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水利水务档案,对小水库、塘坝、乡营站、村营站、水井等小水利设施进行普查、登记,作出相关规划,落实管理主体,加强管理责任,解决工作经费,改善乡镇水管人员待遇。一些范围较大、管理任务重的村,可试行设立水管员,由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使基层小水利作为农业农村的关键资源和重要事业能真正做到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管理好。
  (三)夯实农业科技支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10、高度重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鼓励和扶持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兴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通过“农业订单”、“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为农民提供包括品种、生产资料、新技术推广等在内的全程技术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成为农业科技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依托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和涉农企业,提高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通过奖补措施培育科技示范户、农村科技带头人,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推广农业新技术,辐射带动农户科技致富。
  11、加速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宗农作物、名优特农产品、鲜活农产品要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有标准的要坚持依据标准,没有标准的,农业部门和龙头企业要尽快制定标准。注重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农业科技试验研究、种苗繁育、示范推广及技术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关键环节的技术服务,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研究开发基地及技术辐射源,引导本类型区的农业与农村科技的健康发展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12、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尽快落实市、县(区)、乡镇农技综合服务体系改革和市、县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体系建设,稳定和发展县(区)、乡镇两级专业农技推广组织。把干部配备和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向农村基层倾斜,制定相应政策,吸引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我市开展“招商引智”工作和人才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为农村基层补充急需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改善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结构,搞好现有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保证在编人员在岗干事。基层农业服务机构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须确保他们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好农技人员基本待遇。农技人员在承担重点项目时,可推行目标奖励制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3、整合农民技术培训资源。农民培训着重于农业技术和就业技能两个方面。市城乡发展统筹办要加强对农培训资源整合,注重培训内容、时效,加强培训的跟踪服务和监督管理,防止培训工作形式化、走过场,防止弄虚作假套取政府培训经费的现象发生。增加市县电视台农业知识栏目和播出时间,固定频道和播出时长,充分利用电视传媒和多媒体的低成本和移动性,对分布零散、难以集中组织的广大农民开展季节性强、针对性强的培训。
  14、改善农业科技装备,着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数字农业。信息作为现代农业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贯穿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发挥着知识传播、技术咨询、决策支持等关键作用。要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农业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农民信箱”、“农技110”以及“农信通”等服务平台建设。为各级农技部门配备电脑、农残速测仪、交通工具等必要装备和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在政府必须提供、企业不能承担、农民迫切需要的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上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
  15、鼓励引导供销商业部门实施“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工程”,推进购销网点全覆盖。发挥供销社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落实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新网工程”的奖补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从2008年即设立专项奖补资金,从2010年起我市每年用于新网工程奖补资金需300万元。鼓励开展农超对接,产地与加工、餐饮、运销、采购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在我市农村建立有特色的、有产业依托的农产品市场。
  16、支持农资储备库建设,落实化肥淡季储备专项补贴资金。国发[2009]40号和皖政 [2010]53号文件对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作出了明确要求,这项制度对保障农村市场化肥供应、平抑化肥价格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根据我市年化肥用量45万吨的10%进行储备,经测算,年储备补贴费用需300万元。应保持扶持政策连续性,继续支持类似辉隆公司的大型农资配送网络在三县布点,防止旺季脱销、价格波动、农心不稳,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无虞。
  17、切实加强市场质量安全监督,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合格、数量足额、价格合理。质监部门要指导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的企业、个体户成立农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实行农业投入品源头把关和经营资格淘汰制,使主要农资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切实保障。严格执行农资经营资格核准、农资商品准入和登记注册等制度。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作机制,由农、林、畜牧水产、卫生、商务、供销、质监、工商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明确质监主体,强化监测责任,防止推诿扯皮。研究解决因检测费用承担不明确而造成的漏检、逃检、缺检问题。
  (五)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信贷+保险”和政策性保险
  18、发挥好市县金融办协调引导作用,做好政策性服务。鼓励兴办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商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投资机构在农村设点。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协调金融机构对农资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贷款扶持(如养猪大户在猪肉价格波动期间特别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农发行将目前的粮棉油收购信贷扩大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宗农产品订单放贷。建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助基金。长丰县可考虑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以一个村为载体,把跨村经营同类农产品农户组织起来,弥补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
  19、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农贷环境,努力争取对农贷实施倾斜政策。市政府应出面争取上级行调整农贷政策,争取省行支农贷款更多用于合肥三县,切实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县里对各商行的考核,应根据贷存比,并设立支农贡献率等指标进行。安排财政性资金存储业务时,发挥好杠杆作用,鼓励贷存比高、贡献率大的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财政性资金存储情况的监督,查处并防止“权力存”、“关系存”、“谋私存”而产生的腐败问题。积极向上级金融机构主管部门反映调整金融业绩考核办法,建立体现农业贷款与工业贷款、农村贷款与城市贷款有所区别的考核机制。
  20、大力推进“农业信贷+保险”工作和政策性农业保险。长丰草莓生产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了农民信用等级,降低了贷款风险,满足了农户资金需求,其成功做法应在全市大力推广。通过增加财政贴息资金、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等,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要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事业,切实解决农业保险存在的业务人员少、定险难、理赔不及时、保险公司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关于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案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的通知 关于印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和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关于我市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 关于尽快调整我国人口政策的建议案 关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标准化是提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 中共安阳市委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阳光施政机制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意见 加快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央视新闻联播昨报道我市公共服务进社区工作 关于推进怀化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通知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关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广场建立孙中山铜像的建议案 对做大做强我市特色农业的调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市全力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综述111 [兰州]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 实现信息富农惠农 关于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