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刀能过安检么:投资,什么年龄干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2:13:04

投资,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有个长辈曾对我说过,人生到哪个阶段就做哪个阶段的事。我觉得很有道理,投资理财也是这样。比如青年、中年、老年的理财就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青年理财:对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收入和积蓄都不多。由于投资本金少,此时即使获得高额收益,也赚不了多少钱。此时不如把提升自身价值当做理财的第一目标,因为从长期看,投资自己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此时财富投资是次要的,如果有20万~30万元的本金,买房子不够,炒股票也不能保证赚多少钱,还不如去留学或读个 MBA。年轻时应该多走些地方,多结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多请教些能帮助自己的贵人,争取份好工作并有所发展,早日走上管理岗位,寻求更大人生的舞台,这是最大的理财,远远好过闷在电脑前学行情,或钻研些理财小技巧。我不建议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过早买房,给自己套上过于沉重的财务负担,还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你的事业发展。

对事业开始有起色,组建了家庭的 30岁以上的青年来说,必须开始投资了,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多赚些钱。此时收入开始增加,但也面临买房养孩子等现实问题,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开支高峰。只要工作有保障,此时的投资可以做得相对激进些,比如多参与些证券类投资。这时的投资,即使亏完了,也有机会挣回来。但此时投资经验较少,自信心爆棚,容易冲动投资。所以此时的年轻人,在任何决策前都需要仔细考虑,不要为了显示爽气而匆忙拍板。

另外,组建家庭意味着对他人的更多责任,以前从不买保险的人,此时需要考虑保险了。这个阶段买保险,是成本相对最低的时候。

中年理财:这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事业处于一生的顶峰状态,收入也最多,同时中年的后期也会迎来人生的第二个开支高峰,子女高等教育和成家等问题迎面而来。中年人理财的最大特点是要有双重目的:一是增值,二是为自己养老作准备。

对增值部分的投资,中年人仍可以选择些股票基金、房产等激进品种。同时,由于知识和人脉的积累,有兴趣和条件的人可以尝试些另类投资,比如收藏品、PE等。这些另类投资需要的期限较长,有的需要等 5~10年,但收益往往不错。

同时因为需要面对家庭责任和养老问题,所以中年人已经不能把全部身家都压在股票类高风险资产上了。中年人遇到的家庭问题是最多的,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将进入老年。此时除了买保险之外,每年需要留部分资产,放在平稳安全的品种上,以备家庭大额开支,比如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基金定投和黄金。如果把所有的钱都投在股市里,一旦套牢,又碰上孩子留学或父母生病,就会 “割肉 ”也不是,等待也不是,陷入两难境地。

所以中年投资的最大特点是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部分激进,一部分保守,两者缺一不可,偏重前者容易对老年生活造成影响,偏重后者会失去资产增值的机会。

老年理财:老年人理财,情况完全不同。目前这代老年人在年轻时是没有机会作投资增值的,大多数老年人拿自己的养老金进行投资。老年人投资尤其需要控制风险。稳健保守的品种是不错的投资选择,比如债券或收益相对固定的理财产品。对经济能力宽裕的人,买房获取稳定租金也是个可取的办法。老年人要降低投资证券市场的资产比例,因为一旦遇到下跌,老年人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等待市场回升。

老年人理财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是少炒股票。很多老人拿多年积蓄的养老金炒股,碰到一个跌停板,年轻人会无所谓,对老人就会是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老人买的股票本身质地不错,也容易造成心态不好,赚钱难度会比年轻人更大。同时,长时间盯股票盘面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影响血压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会影响健康。很多老人离不开股市,原因之一是他们把股市当做社交和消除寂寞的场所,如果这样的话也可以,但适当投入,参与即可,不能把大部分家当都放进股市。每次我看见白发苍苍的老人盯着看盘,总有莫名的伤感。建议 75岁以上的老人完全不炒股,65岁以上老人减少炒股。

第二是避免上当。很多老年人年轻时没机会接触学习经济金融知识,知识和信息都处于劣势,在一些不良机构的欺骗误导下,容易受骗上当。曾有老人家向我诉苦,说有投资机构指导炒股,其实往往是趁客户接盘之际出货,害得老人被深深套牢。更有甚者承诺代客炒股,给高额回报,让老人把炒股的钱汇到他们账上,最后音讯全无血本无归。这些不良机构的共性,往往是先给予蝇头小利,等产生信任感后行骗;或者编些没有出处和来源的数据吹捧自己,证明自己的历史业绩如何出众。

老年人总是更容易相信别人,很多金融产品的说明书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老年人往往没时间深入研究,理财师怎么推荐就怎么相信。我在香港时发现,因买雷曼兄弟“迷你债 ”亏损而上街请愿的人,多数是老年人。

所以,老年人投资需要多花些时间挑选产品和考察理财师。更要记得的是: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是懂得花钱。有个笑话,说一位美国老太临终前说:我终于把银行的房贷全还清了。而一位中国老太临终前说:我终于存了足够的钱,一次性买得起房子了。国外甚至有老年人算好时日,把房子抵押给银行,用所得贷款消费养老,过着很舒适的生活,等离开世界时把房子留给银行,两不相欠。中国的情况较特殊,社保体系、东方式的家庭责任让中国老人很辛苦,不敢消费。其实中国老人更应该想得开,花点钱,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