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不着急的处世态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04:52
 ◆ 而当别人问及冯老的长寿秘诀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深有研究的他只有三个字:“不……着……急。”
  ◆ 具有“天地境界”的人,对于宇宙人生已有完全的了解,这种了解是对宇宙人生的最终的觉解。

  理性叔本华说人的存在原是永无休止地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而中国人似乎看透了一切,绝不会为一餐美味而奋斗得失去胃口,而宁愿把琴棋书画、山水乐趣当作人生要义,而视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千金散尽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所以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其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里,列举中国人性格特征有:节俭持家、不紧不慢、因循守旧、随遇而安、顽强生存、能忍且韧、知是常乐等,应该说,这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性格。而当别人问及冯老的长寿秘诀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深有研究的他只有三个字:“不……着……急。”这三个字精辟地道出了中国人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隐忍安泰的民族特性。因为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不擅长也不敢和天做斗争,而一般是和自身的欲望作斗争,尤其是儒学一统天下之时,它深刻地揭示了“欲壑无穷”的道理,一方面可能极大地限制了民族创新能力并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人生哲学中又深藏了一种“无欲是福”的智慧,造就了乐天知命的民族特性。生在黄土地上,死回到黄土中,看似麻木的生活,也自有一份淡泊安适。

  这种从容和安适地处世观念,正是冯老长寿一大秘诀,任何时候都不慌不忙,即使是生病,面对生死之时。1982年9月,冯老在长子和女儿的陪同下游览新泽西的天然动物园,在返回纽约的路上,车轮坏了,一时找不到地方修车只能向路边的车求救。在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车里没有冷气,太阳直晒,车里热如蒸笼。已经非常疲倦的冯老仍像平时一样,安静地坐在车内,没有催促也不焦躁。结果好容易等车子修好后,冯老却晕倒了!

  当然也并不是哲学家就能长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年过九十的哲学家只有明朝中叶的湛若水和明末清初的孙奇逢。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之所以能够高寿,除了他执著坚韧的人生信念之外,还在于他独特的哲学体会。冯老常对人说,他想多活几年,除了完成学术大业之外,主要是可以多见一些世面,多懂一些道理,多增加人生的阅历。冯老对此解释说:

  长寿的重要在于能多明白道理,尤其是哲学道理,若无生活经验,那是无法理解的。孔子云:“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五十岁以前,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理解周易道理;五十岁以后,如果老天不给寿数,就该离开人世了。所以必须“假我数年”。若不是这样,寿数并不重要。

  冯老一生研究哲学,并打通了中西哲学通道,他明白也体悟到了众多的人生哲理,所以他能够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他的“天地境界”就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天人合一

  冯老提倡正确的生活方法,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以求取人生的幸福。而其幸福的途径就是确立正确的生活方法,这就要发挥人的理性作用,就是冯老所说的对于生活的觉解。觉解使人不是被动地适应生活,而是主动积极地安排人生。而且人借助理性,不但能安排好实际生活,还能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冯老强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觉解。尽管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大千世界,同样面临生老病死等人生问题,但是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是有差异的,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

  另外,现代人生理论问题,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还有现实生活的矛盾,使冯老更加关注人生,从而形成了他的人生境界理论,诠释了他所理解的人生价值。由于世界上没有两种完全相同的人生境界,冯老认为对人生境界的区别,只能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所以他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

冯友兰人生境界四类型

    对于冯老来说,天地境界是生命追求的最高层次,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所以冯老常说“人与天地参”,在他的心目中,人是与天地等同的。因而冯老不会去为了一己私利而钻营,而是把万事都看得很开。     在1941年,冯老曾发表《孟子浩然之气章解》一文:     “浩然之气”能使人堂堂立于宇宙间而无惧;养“浩然之气”方法有二,“一方面是对于宇宙有正确底了解,此了解即是道;一方面是力行人在宇宙间应有义务,此义务即是道德底义务。合此两方面,即是“配义与道”。常行义即是集义,集义既久,则浩然之气自然而然生出,一点勉强不得。     其实这个“浩然之气”就是“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类似之物。冯老认为要达到人生的“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要靠“人化”,而“人化”主要需依靠文化,冯老所指文化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冯老曾说过:     儒家、墨家教人能负责,道家使人能外物。能负责则人严肃,能外物则人超脱。超脱而严肃,使人虽有“满不在乎”的态度,却并不是对于任何事都“满不在乎”。严肃而超脱,使人于尽道德底责任时,对于有些事,可以“满不在乎”。有儒家、墨家的严肃,又有道家的超脱,才真正是从中国的国风养出来底人,才真正是“中国人”。     所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冯老眼中具有“道德境界”或“天地境界”之人;而冯老一生亦可以说是真正的中国人——严肃而超脱:严肃对待学术人生,却超脱了物质和名利人生。冯老提出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暂不论其学术意义,而其对于当下国民素质思想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养生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借鉴。正是因为冯老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冯老才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他可以宽容待人,包括朋友和曾经伤害过他的人,豁达地看待人生的挫折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