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灵红色是无法寂静的:幸福女人修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8:31:02
第1节:前言(1)
  前言
  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成为一个有钱而自由的人,是很多女人追求的梦想。向往财富不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不管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两性关系中,经济都是一个人的资格证。女人只有拥有了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才能有更大的选择权和支配权,也才会显得光彩照人。
  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的宗旨:女人就是要有钱,要有属于女人自己的金钱!
  那么,为什么女人一定要懂得经济学?那是因为,懂得一定的经济学,是成为一个有钱的财富女人的基本前提和内在支撑。
  曾经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孩,在一家大型网站论坛的金融版上提出了一个关于“我要怎样才能嫁给有钱人”的问题。她的帖子内容如下:
  我下面要说的都是心里话。本人25岁,非常漂亮,是那种让人惊艳的漂亮,谈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给年薪50万美元的人。你也许会说我贪心,但是在纽约,年薪100万美元才算是中产,本人的要求其实不高。
  这个版上有没有年薪超过50万美元的人?你们都结婚了吗?我想请教各位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嫁给你们这样的有钱人?在我约会过的人中,最有钱的年薪25万美元,这似乎是我的下限。要住进纽约中心公园以西的高尚住宅区,年薪25万美元远远不够。我是诚心诚意请教的。
  有几个具体的问题:
  一、有钱的单身汉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时光?(请列出酒吧、饭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详细地址。)
  二、我应该把目标定在哪个年龄段?
  三、为什么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来相貌平平?我见过有些女孩,长相如同白开水,毫无吸引人的地方,但她们却能嫁入豪门,而单身酒吧里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却运气不佳。
  四、你们怎么决定谁能做妻子,谁只能做女朋友?(我现在的目标是结婚。)
  ——波尔斯女士
  波尔斯的帖子发出来后,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华尔街有个金融家针对她的帖子回了帖——
  亲爱的波尔斯: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完了贵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类似的疑问。让我以一个投资专家的身份,对你的处境做一番分析。我年薪超过50万美元,符合你的择偶标准,所以请相信我并不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从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跟你结婚是个糟糕的经营决策,道理再明白不过,请听我解释。抛开细枝末节,你所说的其实是一笔简单的“财”“貌”交易:甲方提供迷人的外表,乙方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你的美貌会消逝,但我的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我的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第2节:前言(2)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我是增值资产,你是贬值资产,不但贬值,而且是加速贬值!你现在25岁,在未来的5年里,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丽的容貌,虽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如果它是你仅有的资产,10年以后你的价值堪忧。
  用华尔街术语说,每笔交易都有一个仓位,跟你交往属于“交易仓位”(trading position),一旦价值下跌就要立即抛售,而不宜长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一件会加速贬值的物资,明智的选择是租赁,而不是购入。年薪能超过50万美元的人,当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们只会跟你交往,但不会跟你结婚。所以我劝你不要苦苦寻找嫁给有钱人的秘方。顺便说一句,你倒可以想办法把自己变成年薪50万美元的人,这比碰到一个有钱的傻瓜的胜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对“租赁”感兴趣,请跟我联系。
  ——罗波·坎贝尔(J·P·摩根银行多种产业投资顾问)
  成为有钱女人的方式有很多种。很多女人信奉那个老道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为嫁个有钱人,便可以万事无忧。这是一种通过依赖的寄生式方式来达到有钱的目的,美丽的波尔斯女士也抱着类似的观念。然而,华尔街金融家的回帖,却如当头棒喝,告诉女人,依靠别人的金钱来达成富裕的目的,是多么的不现实。与其嫁个有钱人,还不如自己做一个有钱的女人。
  那么,要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钱的女人呢?我认为,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应该先学会做一个聪明的“经济”女人。
  经济是什么呢?这个词语来源于希腊语,意思为“管理一个家庭的人”。严复曾将经济一词翻译为生计,日本人把它正式译为经济。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有不下30种解释,比如经济是指财富,是指社会事务,是指金融市场行为等等,不一而足。
  在这本书里,我将“经济”定义为生计的扩大化:拥有属于女人自己的财富!
  唯有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女人才有更多的话语权,才容易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并生活得有尊严;唯有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女人才更容易保有青春和美丽,进而增加自己的原始资本。
  一个女人想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应该先从学习一些经济知识开始。懂得、了解一些经济知识,不但有助于女人赚取财富,而且对财富的积累和保护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支撑力量,同时也会提高女人的内涵及修养。
  总之,正确的经济观念和理财知识,是让女人变有钱、守住钱的重要支撑。所以,聪明的女人应该懂得一些经济学。
  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女人从最浅显的经济学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如何为自己创造最大化的财富并留住它们。让女人因为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进而把幸福生活的根源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
  最后,我要感谢在本书创作中,给我提供帮助的几位好朋友:谢明杰、袁启英、任隽、毛建波、薛梅、李桦、曹爱云等人,是他们的素材丰富了我的作品,让我得以顺利完成此书。
  黄 云  
  2009年6月
                  第3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
  第1章: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
  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建立在“难为无米之炊”的悲苦和哀愁之中。经济可以让女人的生活快速地进步,让女人的衣食住行得到基本的满足,让女人变得美丽而充满魅力。
  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人类学的一部分。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有的幸福与经济有关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能让女人向往并追求一生的?我想莫过于幸福。
  可是,幸福从来不曾有过一个准确的概念或是定义,让我们能轻松地把握住它。幸福只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但我认为,幸福总还得系在自己的手里。它并非遥不可及,只要用心把握,便离我们很近。
  但是,不管什么样的“幸福观”,都得有个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就是:经济的基础。
  著名作家兼编剧石康,前不久在博客上发了一系列以“幸福与财富”为主题的博文。他这样说:“我以为,幸福并不是很抽象的,它应有一个基本的基础。作为一个努力工作的中产,经过漫长的寻觅后,我个人把幸福的基础放在财富上。”
  他举了个例子说——
  在生活中我观察到,一个坏到家的富人可与一帮好吃懒做的二奶和谐相处,且成天喜笑颜开,而一个再好的穷人与一个好吃懒做的结发妻子却很难不恶言相向。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财富直接导致人们的交往目标与交往人群的改变……我无法想象,两个付不出房租,衣衫单薄,被冬天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的人,是否还有闲情逸致去感受幸福。
  生活中这样或是类似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比如去年和好友的一次聚会,就让我感慨良多——
  我有两个女友,云儿和晓雪,她们是我幼时的玩伴兼小学同学,小时候我们几乎每天形影不离,友情很纯真也很炽热。我们相约,要把友情永远保持下去。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二十多年过去。我们三人天南地北,各有各的生活以及困惑,纯真年代一去不复返。
  我成了一位自由撰稿人,日子过得算是怡然自得。
                  第4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2)
  云儿在成都,开了一家电脑公司。事业有了点起色,但感情方面却倍加苍白,结婚前她与丈夫恋爱了六年,六年的磨合让这段感情彼此疲惫不已,可因为惯性或其他说不清的原因,还是领取了结婚证。她并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丈夫的不思进取等性格,让她抱怨不已,但她又无法离开他。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已经让他们之间的关系融化成了一种类似亲情的感情。
  云儿的生活并不差,有自己的公司、房子、车子,她可以尽情地享受着自己所想要的生活,泡吧、旅游是家常便饭,舍宾、SPA更是她的生活常态。她虽然有苦恼,但不能说她生活得痛苦。她的生活方式对于处在最底层的晓雪来说,几乎完全是另一个阶层的世界。
  晓雪的幼年很不幸,不到五岁父亲就因意外逝世了,母亲承受不住打击而精神失常。她的求学过程也充满了困难,小学时因缴不起学费差点辍学,是全班同学的捐助让她把小学念完的,勉强上完初中,她便外出打工。
  晓雪结婚极早,才去广州不久,在工厂里认识了她的丈夫,便草草结婚。晓雪的丈夫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打工仔,他们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紧。结婚没多久,他们便有了第一个孩子,于是她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家生孩子带孩子,日子越发过得窘迫无比。
  去年夏天,我们三人聚了一次。晓雪对我们很是羡慕。她说她的孩子已经五岁了,可丈夫还想要一个,于是她回到了千里之外的乡下老家又生了一个,现在小的孩子一岁多了,丈夫却失业了半年。她想出去打工,可多年的底层民工生涯,让她的身体超负荷劳动,落下了一些不大不小的毛病,她已经承受不了那种工作的压力。而且流水线上的工作让她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带孩子,工资也低得只够勉强维生,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要吃饭、要上学……还很年轻的晓雪,早已让生活的沧桑和无奈折磨得像四五十岁的女人。
  晓雪的处境让我和云儿心酸,却又无奈,她年龄已大,除了在流水线上当过工人,没有其他的任何资历,更没有在这十几年间充实过自己,为自己做过一个长远的打算。她确实不幸福,每天都让残酷的现实压得挺不直腰,她说自己不知道幸福为何物。
  我们无语地看着她,我们曾经也给予过她帮助,但在物质上帮得了她一时,帮不了她一世。她的思维、学历、观念以及生活,都永远固定在了那个层次,难以改变。除非买彩票中大奖或出现奇迹,否则她的日子很难会有质的改变。
  给晓雪买了机票,送她上了回广州的飞机,我和云儿相对无言。
  那次聚会过后,我想起有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幸福,一种是不幸福;但没有钱,却只有一种可能,不幸福!
                  第5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3)
  如果说幸福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感观,那么这种精神感观是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的。没有特定的经济基础,精神将会被痛苦占据得更多,幸福便难以谈起。
  经济学里有个著名的规律,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富足的经济基础可以让女人享受到富裕的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带给女人一定的精神境界,促使她思想及观念在进步之际,又能反过来影响到她创造经济的能力。
  幸福未必与金钱成正比关系,可是陷入到生活的困境,成日为柴米油盐蹙眉叹气的女人,如何能幸福得起来?缺少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生活往往会被残酷的现实折磨得面目全非。像所谓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文钱逼倒英雄汉”等等俗语,无一不是表现因缺少物质基础而产生的痛苦。
  诚然,因贫穷而产生的有关美德、品质的故事,从古到今数不胜数。但是,在过去,大多数人的收入及生活水平差距并不是很大,在差不多的物质水准上,痛苦的感受不会显得太强烈。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经济和财富已经成为一种资格证,成为一种与身份等相关联的象征,贫穷就很难成为幸福的根源。
  用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话来说:虽则有些常常与贫困同来的苦难,并不是贫困的必然结果;然而,大概说来,“穷人的祸根是他们的贫困”。
  也就是说,有钱的人,才会有物质和精神上的自由。这就是经济学里的“经济自由”所指的含义。无法否认,“经济自由”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女人的幸福。
  我曾被犹太人对金钱的观念所触动过,他们也有类似的“金钱观”——
  犹太民族是个著名的崇拜金钱的民族,在他们看来,金钱可以购买到做人的尊严,可以买到社会的地位。要获得一种平静的生活,只有在精神上愉快才可以达到,心情也才会愉快。而贫穷的人脸上写满了沧桑和苦难,没有好的生活,人容易悲伤和衰老,心情也是苦闷的。
  犹太人甚至有这样的观念:财富是现实的上帝,钱是给神的礼物。
  他们把钱和上帝都联系到了一起,没有钱竟然连上帝的礼物都没有。在他们看来,金钱是成功的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工具。
  犹太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他们的财富观,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我们无法否认,在经济时代,财富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同时,富有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为了人生的幸福,我建议女人不要选择贫穷,要尽可能地让自己去做一个有经济基础的女人。因为生活的富裕不但是一种抱负,更是人生的一种义务。拥有了财富,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的地位才能显示,否则,就不被大家所认可。
                  第6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4)
  乔治·萧伯纳在他的《巴波拉市长》中这样说道:“最大的罪行和最坏的罪行是贫困。”
  金钱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工具,女人的生活、人际关系以及幸福,在拥有足够金钱的时候,会得到改善。
  可以这么说,女人的幸福与很多东西有关,温暖的家庭、融洽的亲情、诚挚的爱人、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与什么有关,也离不了经济基础作后盾。
  经济是支撑女人幸福的前提,做一个幸福的女人,首先要做一个有钱的女人!
  经济自由(Economic Liberty)意味着个人选择的自由——作为消费者,他可以在预算约束内自由选择想要的商品;作为要素供给者,他可以自由地把所拥有的要素投入到与其他人(或组织)的竞争中。自由主义者认为,除非危害他人,否则个人的经济自由不应受到限制,个人也没有必要为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负责,因为这种自由行动本身就会给社会福利带来额外的好处。批评者则指出,尽管自由是有效率的,但它并不自动地带来公平。经济自由很可能会导致财富的集中,而这种集中是极其危险的——它不但使某些人在同其他人交易时更有优势,而且可能会扼杀自由。
  生命的质量决定于它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
  经济让你如此有“魅力”
  女人一直是世界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放眼望去,形形色色的女人从相貌、身材、着装到举止、言谈,都以自己独特的特征,呈现着五彩缤纷的个性及魅力。而每个女人的个性魅力都与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关联,甚至可以说,经济主导着女人的经济魅力。这是为什么呢?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这样解释:一个人收入的多寡,对他的性格所发生的影响,常常不弱于(即使稍差一些)获得收入的方法所发生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这句话的哲理性。暂且不提女人财富的获得途径,财富本身的多少就会对女人的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基础强大的人,相对于经济不佳的同类,占据了较好的比较优势,更利于她们产生吸引人的魅力,以吸引别人的眼光。
  有人这样评论两个女孩——
  静儿18岁,出生在城市,她的表妹小秀则是农村的。有一次静儿和母亲下乡探亲,因为她与小秀年龄相仿,亲戚对她们开始议论了。都说小秀长得比静儿“行”,眼睛漂亮,脸蛋比静儿好看。但人人又都说,小秀不如静儿,静儿皮肤白而光滑,穿着得体、漂亮,懂礼貌,和气,举止文雅,落落大方,有气质……相比之下,小秀的皮肤粗糙,廉价的服装让别人觉得她很土,而且因为没见过世面,她不会叫人,容易受惊,甚至不懂得给客人端一下茶,老躲起来,还是静儿主动拉她,她才害羞地出来。
                  第7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5)
  那次下乡,人人对静儿的印象都非常好,小秀虽然五官长得比静儿强,给人的感觉却很一般。
  这就是经济决定的性格魅力。有着什么样的经济环境,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什么样的性格。
  在校园里,这样的情节屡屡出现:家境富裕的女孩,漂亮、惹眼,充满了吸引力,往往有很多男生甚至成年男人被她们所迷醉,对她们产生爱慕的心理。而面对这些女孩,一些家境贫困、长相平平的女孩总会觉得自卑,甚至嫉妒那些女孩的家境和漂亮。
  是否所有家境贫寒的女孩,相貌都比不上家境富裕的女孩美丽?显然不是。美丽是不分出身的,但是,美丽却与经济有着莫大的关联。经济的富裕程度,会带给家境良好的女孩相对于其他女孩更强的比较优势。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妆,烧鸡都能变凤凰。一个女人,如果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就有实力对自己进行包装,从而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增加个人的魅力。因为有钱,她不会自卑,放得开,可以率性地生活、消费,她的个性、气质会因为自身的打扮和这些举止由内至外地散发出来,显得优雅而得体。通过这种优雅的外在,散发出自身的魅力来。
  而一个经济困难的女人,哪怕在商场看到很多适合自己的衣服、漂亮的配饰等,但是自己没有能力买,只能穿得寒碜一点,无疑就使自己的形象和魅力大打折扣了。
  这证明,没有足够的金钱按自己的意愿去包装自己,即使自身先天的条件并不差,性格也会受贫穷的拖累,举止、言谈与行事,都会受到局限。
  不能不承认,有时,金钱已经是女人成功的标志和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女人与女人的不同,与经济的关联确实非常大。
  但是,也有一些女人看似非常有钱,却容易令人生厌。她们衣着夸张而招摇,举止粗鲁,自命清高,首饰佩戴得遍身都是,像暴发户一般显摆自己的钱财。这类女人有经济,却缺少内涵。不仅仅是性格问题,有些是因为暴富容易,内涵却没有跟上,有些则是因为没有正确的经济观念和对待钱财的观念。
  而那些真正的大家闺秀,从小因经济环境不错而受到良好的教育,却多半都有优雅而得体的言行。
  这就像女作家亦舒说的那样: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为她没有自卑感。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是什么决定性格呢?很多,环境、家庭、教育等都能决定性格,但是,这些哪一样能离得了经济的支撑?
  想做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先要做一个有经济内涵的女人。懂经济、会挣钱、懂理财的女人,浑身上下常常充满了独特的味道。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女人的性格魅力已经通过隐在的经济规则散发了出来。
                  第8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6)
  那么,要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经济内涵的女人呢?
  1.学会挣钱。掌握正确的挣钱方式、聪颖的投资意识和较强的理财观念,会让你的财富呈几何级增长,也会把你变成一个聪明的经济女人。
  2.在上一条的基础上,内外兼修。充裕的财富可以给予女人两方面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支配:一方面可以有钱打造好得体而适合自己的外在形象,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饰,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另一方面会让女人更有能力去接触、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这些知识和智慧往往来源于一定阶层的生活圈,这样的生活环境又有利于女人塑造自己内在的修养和魅力。
  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做一个有吸引人的香女人。
  做个有钱的“香”女人
  曹雪芹曾借“甄”“贾”两宝玉的口说出大同小异的两句话来——
  甄宝玉:“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有句话叫“闻香识女人”,曹雪芹把“香女人”与“臭男人”相对的观念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在很大程度上,女人是“香”的代表,一个女人如果不香,也许将不再有女人味了。
  “香”决定着一个女人是否受人欢迎及喜爱,决定着女人的品位。而这种品位,是需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
  认识一个女人,长相中上,挺爱打扮。然而薪水微薄的她,消费水准只能建立在她的薪水之下。
  女人爱美没有错,这个女人亦然,然而,她用的护肤化妆品颇多,却都是些档次低下的廉价货。平时还罢,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夏天的时候,她一股脑地往身上抹着几元一瓶的廉价香水,天气稍热,浑身便释放出一种令人难以消受的混杂着汗味和劣质香水味的怪异体味,味道之怪,往往令人皱眉远之,可叹她还不知自觉,总以为自己美丽而“香”艳!
  当一个女人成为了一个浑身散发着“臭味”的人时,还能称之为女人吗?女人与“香”是不可分离的。
  但是,“香”并不是指女人身体上的香味,而是指一个女人的品位所决定的她的性格魅力及受欢迎度。
  做一个“香女人”,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但仅仅有钱并不会成为一个“香女人”。有钱的女人不在少数,特别是那种嫁入豪门,或傍个大款的女人。然而有多少人觉得她们香美迷人?人们对她们多是嗤之以鼻。
                  第9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7)
  “傍大款”很大程度上归属于贬义词。时下社会对二奶的议论与谴责,以及二奶身份尚属于见不得阳光只能躲在阴暗之处的女人,足可见,人们对金钱的理解并非不问目的只看表面的风光。这类依赖着男人或意外金钱的女人,在人们眼里,有何香可言?
  “香女人”,是需要自己创立出来的,是需要建立在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基础之上的。有着经济的头脑赚取属于自己的金钱的女人,有着自我独立的经济基础的女人,更易成为一个吸引人,并且魅力独特,人见人爱的女人。
  钱不是万能的,但很多时候,金钱确实代表着品位,金钱是支撑女人变得更有品位的基础和后盾!
  同样是女人,可是喷着几元的廉价香水和喷着Esaee Lauder(雅诗兰黛)的女人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比前者更具魅力,更有女人味。
  同样是喷着Esaee Lauder的女人,也是不同的。毫无自我,一心仰仗着男人金钱来打造包装的女人,香则香,却往往徒具一副外在而浅陋的“香躯壳”,香得了一时,却香不了一世,男人一旦移情别恋或品味更换,这类女人便很快成为明日黄花!
  依靠自己的经济能力自己为自己埋单的女人比信仰别人金钱的女人更美丽。只有有着自我经济实力的女人才是真正的“香女人”,这类女人由内而香到外,从骨子香到皮肤。她们香气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她们高贵、自信、美丽。她们更吸引人!
  独立的经济能力会带给女人一份恒久弥香的味道,这种味道不但会在她们的身上保持一生,更会给接触或仅仅是耳闻过她们的传闻的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做一个一生美丽的女人,要先做一个有钱的“香女人”!
  经济自由是一个女人独立自主的最基本前提,也是一个女人自由必要的资本。
  空袋子永远立不起来
  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人们脑子里形成了“男人是家庭的主心骨”的观念。因此,依赖男人是很多女人长久以来一种无意识的本能。
  即便是在当下,仍然有不少女孩期盼着自己能嫁个“好男人”,以便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好男人”中,这个“好”的标准很多女人都认同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通俗来说,就是嫁个有钱人,找一张“长期饭票”。
  然而,期望钓个金龟婿的胜算几率是很小的,我在序言中提及到的波尔斯征婚的故事就是个很有力的证明:抛开内在个性魅力不说,女人单纯的外表魅力属于典型的贬值资产。
  在这个时代,已经找不到一只保险箱,可以让女人钻进去,风雨不侵。你想要拥有的所有东西,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获得和维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包括爱情,亦包括婚姻——婚姻更多的是有着法律的制约和保护,否则,它也势必像建在沙滩上的房屋一样,稍经历些风雨便溃塌如蚁穴。
                  第10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8)
  美貌不是一切,女人的幸福也不能直接与美貌挂钩。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经济内涵”的女人,才能把幸福握在自己手里,否则梦想只会离你越来越远。就像伊丽莎白·赫莉——
  在好莱坞众多女星中,美艳和性感的象征非伊丽莎白·赫莉莫属。她几乎是魔鬼的代言人,是诱惑和邪恶的化身,那张幽雅精致的面孔蕴涵着高贵的气质,俏丽的脸庞背后深藏着聪睿、轻狂、略带反叛的性格。她是个最擅长利用服装展示自己美丽曲线的女演员,有着令人惊叹的美艳,所以,世界顶级化妆品“雅诗兰黛”多年来一直用伊丽莎白·赫莉作为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但同时,伊丽莎白·赫莉也是好莱坞中一个有名的“拜金女”,她与休·格兰特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金童玉女,两人的恋情长达13年之久。后来,她嫌休·格兰特钱不够多,与他分手了。
  与休·格兰特分手没多久,赫莉就和拥有亿万美元身家的纽约房地产大亨李欧宾的孙子史蒂芬宾好上了。可惜,史蒂芬宾这个有钱的公子,是个有名的花心大萝卜。赫莉为了拴住史蒂芬宾的心,故意怀孕。然而史蒂芬宾非但不承认赫莉肚子里的孩子,还指责赫莉的孩子是与别的男人鬼混生下的“野种”,气得即将生产的赫莉大骂史蒂芬宾,说他比本·拉登还要混蛋。
  赫莉后来才意识到,自己在有钱人心里其实是一文不值的!
  而同样混娱乐圈的另一个美女则聪明得多,这个美女是曾经以拍三级片出名的女星叶玉卿——
  叶玉卿幼时家道艰难,她没有念过多少书。受困境所迫,初涉社会便走上了演艺之路。叶玉卿是个聪明玲珑的女子,她在生活中吸取了不少经济、人文等知识。她当艳星正红的那几年,一位香港娱乐杂志的主编与她接触过之后,忍不住夸奖她“可以当大学市场系与心理学讲师”。
  一个只念到中学毕业的女子,居然让人如此夸奖,她的聪颖,可窥一斑。
  叶玉卿的感情和婚姻也被她经营得非常幸福。当初叶玉卿与丈夫胡兆明认识的时候,就问过对方,对于感情,是不是认真的,她开门见山地表明,她是想找丈夫的,如果对方只是想玩玩的话,就算了。
  得到了认真的回复,也经过自己认真的挑选,叶玉卿嫁给了胡兆明。
  与很多梦想嫁进豪门的女人不同,叶玉卿并非因为嫁给富豪老公才有钱,可以说,是叶玉卿造就出了一个富豪老公来。当年叶玉卿婚嫁选定胡兆明后,胡兆明生意尚处于发展中,而且由于商品贸易的资金积压关系,他并不宽裕。叶玉卿在离开香港前,基本卖掉了所有的物业资产变现,带着巨额资金赴美国下嫁给胡兆明。
                  第11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9)
  那时正值美国房地产低潮期,叶玉卿用这笔钱和丈夫共同投资房地产,低价买入很多地皮。没过多久,美国房地产形势大好,夫妻俩赚到属于他们的第一桶金。
  胡家的生意,涉及面极广,但不管是超市还是地产,每一处的产权,胡兆明都署上了叶玉卿的名字。叶玉卿并不仅仅像媒体所说的那样,是个有着旺夫运的女人,她更有自己的经济头脑和主见,她是凭着自己的智慧,帮助丈夫一起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2006年3月,叶玉卿与丈夫一同入股纽约国际银行,夫妻一起出任股东董事,她自己也荣登美国银行家的富豪宝座。她说:“一般新银行3年才有赢利,我们的银行开业不到1年就已开始赚钱。”
  因夫富而妻贵的女人,在世界上为数不少,但这些女人少有得到丈夫发自内心的真正尊重。叶玉卿则不同,她是通过自己聪慧的选择和悉心的努力,让自己成了一个有经济魅力的女人。再凭着自己的智慧,把婚姻和生活经营得极为完美。
  有人曾问到她,是否后悔拍过三级片,她坦然回答从不后悔,因为她没有伤害过别人。还说:“没有过去的自己,又怎会有今天的自己。”
  很难设想,如果换了一个没有经济智慧,又有着所谓的“艳星”尴尬出身的女人,哪怕是嫁了个亿万富豪,又能否获得长久的经济保障呢?连伊丽莎白·赫莉这般惊艳的女星也只能沦落成富家子弟的玩物,倘若叶玉卿没有独立的经济智慧和能力,她的处境,我想可能不会是她自己所说的“人生已无遗憾”了。
  这让我想到我的一个女友发出过的感慨:“如果你只靠长相,别人只会玩弄你;如果你有内在,他才会尊重你。有钱人的烦恼是,身边美丽的女孩多但都太有心计;没钱人的烦恼是,身边善良的女孩多但都不漂亮!”
  这句话用在漂亮女人身上,几乎是一个通则。
  有句格言说:一只空袋子是立不起来的。同样的道理,一个没有财力的女人也是不可能独立的。女人不能像菟丝子,以为缠上男人就可以万事皆休,好日子便一直陪伴着你。其实男人也不是傻子,有能力赚得盆满钵满、身家万贯的男人,哪一个是“省油的灯”?他愿意给你当“饭票”,前提是他觉得值,你有这个魅力和魄力。
  依靠男人却丧失了自我的女人,即便是在青春绽放之际,有着娇美的外在做实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天也会遭到善变而又没有多少责任心的男人的嫌弃和厌倦,落得两手空空。
  而且,人其实都是一种经济动物,女人在想找“保险箱”和“饭票”的时候,男人一样在算计着——在爱情面前,他们即便不承认,内心也在或多或少地计算着种种的经济成本:恋爱中的消费支出是否合算;如果结婚,机会成本有多大,自己是否得不偿失。恋爱初期,他更愿意追求美女,可是如果美女除了美貌别无他物,他还有多少勇气将美女娶进婚姻,去共同建筑一种与经济息息相关的家庭生活?
                  第12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0)
  所以,请记住:哪怕你凭着姿色嫁得好,也千万别忘了还要保持自己干得好。保持经济的独立、经济的自由,你的魅力才可能持久地延续下去。倘若没有自我,没有能力,那么对于男人来说,你充其量只是一只仅能在青春时期保持姿色的“花瓶”!
  靳羽西曾经说过:我认为女人最重要的是经济的独立。我现在最大的自由是,我可以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买书、买我喜欢的衣服,这是女人最大的自由。现在许多年轻的女孩子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对她的男朋友或爱人说我喜欢这个我喜欢那个,她们是不自由的。
  她的话指明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独立的女人,通常也无尊严可言。
  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不要伸手拿别人的钱。拿别人的钱会受制于人,就必须强迫自己去做自己并非心甘情愿做的事情。
  世上没有能让女人风雨不侵的保险箱,经济独立的女人更美丽!
  不拥有知识就无从判断知识的价值。但是,当我们打破无知的禁锢以接纳知识时,我们已来不及决定该为之付出多少了。
  ——乔治·沙克尔
  扩大自己的“人力资本”
  从前有个农场主,他有两个儿子。在儿子们长大时,他问:“儿子,你们需要我给你们什么呢?”
  大儿子回答:“父亲,你把家里的土地给我吧。”
  小儿子回答:“父亲,给我买一份教育保险吧,让我上学去。”
  过了几年,农场主的财产因为意外被火烧光了,大儿子的土地被没收了,而小儿子因为买了一份教育保险,他利用获得的保险金得以继续上学。
  又过了几年,小儿子继续领取着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得以深造,上了大学。而大儿子的土地再也收不回来了,他只有在农田里辛苦一生。
  农场主的小儿子利用保险让自己获得了最丰厚的保障:教育!教育会让他获得强有力的自我投资。有着这样的教育背景和知识,他的前途必将广阔。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不是保险,而是正确的投资方式。只有正确的投资方式,才能让一个人获得最有效的财富收益。
  什么是正确的投资方式呢?在知识经济时代,女人最正确、最好的投资行为,莫过于是对女人自己的投资,而非任何身外之物。
  女人在豆蔻之初,就应该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女性,我向往什么样的生活,我欣赏并想成为什么样的女性?有了目标,才好制订计划,然后坚定不移地按照计划去执行并创造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认识一个叫繁英的女人,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繁英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乡村,父亲略带残疾,干活不便,家里的重担主要压在母亲身上,她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第13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1)
  在繁英的农村老家,像她家这样的情况很普遍。有些女孩早早就辍学帮着家里干活,供弟弟上学,或是外出打工,挣钱以补贴家用。
  繁英不同,上完初中她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高中,父母却不允许她再上学,说一个女孩子识点字就行了,读那么多书做什么?他们让繁英回家做农活,分担一下他们的负担。繁英不愿意,坚持要上学。父母打也打过,骂也骂过,没用。她就是要上学,并扬言不让她上学,她宁愿去死。然后她表明,她可以自己挣钱来上学。
  父母拗不过繁英,只得让她继续上学。高中三年,繁英根本不顾面子不面子,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捡废旧瓶子、纸张等破烂去卖,自己缴了学费。父母看她太难,也不忍心,于是时不时也接济一下她。
  高中毕业后,繁英又以极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父亲坚决不让她上:“够了,你一个女孩子家,念到高中已经够了,回来干活吧,两个弟弟还得上学呢,他们可是男孩子!”
  繁英不依,气得父母骂她是个不孝女,扬言说她如果一定要那么自私,只顾自己去上大学,他们就和她断绝关系。
  繁英不回头,扛起被子一个人去了大学报到。她告诉父母,学她上定了,她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自己赚取学费,弟弟们可以自己勤工俭学,她也可以在业余多挣些钱,除了缴自己的学费,还能帮助弟弟一点。繁英父母气坏了,果真和她断绝了关系。
  繁英的名声在村子里也坏掉了,人人都说她是个自私女,不孝顺,人人都劝自家的孩子,做人千万别学繁英那样没心没肺。
  繁英我行我素,大学四年,她勤工俭学,做了几份兼职,让自己念完了大学。
  凭着这种信念,繁英一直很努力地上学、工作、拼搏。现在的繁英,已经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级秘书助理,同时自己还私下开有一家珠宝店,她在上海买了一套五百多万的房,把父母接到了上海来生活,可两老不习惯,她就在乡下给父母修了一幢三层的小楼。两个弟弟当初差点辍学,因为有繁英的接济,还是坚持了下来。现在大弟弟已经工作,虽然比不上繁英的成就,但在同龄人中也还算不错。小弟弟还在上大学,可早已没有当初的窘迫,繁英给予了他很好的物质条件。
  原来骂繁英的人,现在无一不夸她。所有的人一提到繁英,就赞不绝口,她的父母也以她为荣,早把当初的骂声忘到了九霄云外。
  繁英是个聪明的女人,她一直很清楚地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也明白什么样的东西能带给她幸福,所以她坚定地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
  繁英的追求,通俗地说就是“自我投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其实就是她自身的“人力资本”。人自身也是一种资源,在经济学观念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14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2)
  什么是“人力资本”呢?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和体力(健康头部)等质量因素之和。
  被称之为“人力资本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曾经有句流行语,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这话说的就是人力资本。人才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人重要,而是因为他的大脑重要。因为它掌握着知识、思考方式和行事方法。
  女人应该智慧地懂得加强自我投资,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会赚钱的人才。
  投资自己,即投资女人自身的人力资本,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投资一定的资产来装扮自己的外形——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如何地打扮,而是要让外形符合自己的内在的气质。这样的投资,不但可以让自己看起来非常气质非常职业,也可以帮助自己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得到赏识。但是,女人应该记住,虽然投资自己的外表也是一种投资,但这种投资只是一种取悦自己或他人的投资,是一种回报甚微的投资。只有做充实自己的投资,加上适当的外表,回报才会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是投资自己的头脑智慧。不停地充电,利用知识和能力为自己赚取更多的金钱。自我教育投资是最具价值与升值潜力的投资方式。抓紧了自我教育投资,也等于把财富之源握在了手里。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犹太人也有类似的观念,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知识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每个犹太人在小的时候,他们的母亲都会问他们:“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烧了,你的财产也被抢光了,你会带着什么逃跑呢?”
  如果犹太孩子们的回答是“黄金”或“钻石”之类,母亲就会进一步追问:“有一种东西比黄金和钻石更重要,它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你知道是什么吗?”
  孩子回答说是“空气”,母亲就会告诉他:“空气固然重要,但并不稀有。真正应该带走的是知识,知识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财富,只要你活着,它就会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一度没有祖国,没有依赖、庇护,走到哪里都因为经济利益的竞争而引起仇视,所以在他们眼里,可能房地产都算不上财富,因为房地产是不动产,是带不走的,能够带走的就是存在自己大脑里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有一条万古不变的真理:财富会流逝,唯有知识和智慧永不流失!
                  第15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3)
  永不流失的知识和智慧,就是犹太人自己的人力资本。只要拥有了这个资本,就能持续不断地为自己创造财富!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强调投资自己重过任何投资的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可投资的东西很多:股票、期货、黄金、外汇、基金、债券、房地产、生意等等。无人不想赚钱,可很多人要么不知道如何投资,要么就是盲目投资!
  一个女人,如果想拥有自己的财富而来问我,应该投资什么好,怎样投资才会赚大钱?我会直接告诉她,先投资好你自己,当你把自己投资好的时候,你就懂得如何投资才能给予自己带来最大的财富,而不是把赚钱的希望,盲目地寄托在所谓的专家身上。
  每一个女人,都要学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智慧。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一生都过上一种建立在经济财富上的富足的幸福生活!
  人力资源的自我投资是特殊形式的资本,它往往起到放大其他资本(土地、货币)的作用。一个女人对自己的自我投资,往往就是她所有的投资的浓缩和凝固形式。
  女人千万要健康,千万要有钱,千万要美丽!
  你必须具备的三“千万”
  女人一定要具备三“千万”,这是女人一生最大的保障。
  女人必须具备的第一个“千万”是:千万要健康!
  《圣经·创世纪》上说,神造物用了六天时间,所以到了第七天就要停止一切工作。神赐福给第七日,意为圣日,在这一天,绝对不能从事工作,因为神停止了他一切的工作,就安息了。
  这是一个忙碌的时代,“忙”是现代很多人成天挂在口头,出现频率相当高的一个字。人们不停地奔波劳累,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就像一根永不松懈的发条,为了自己的梦想或利益而不停地运转。他们的生命在奔忙中耗散,而他们的精神也在残酷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中趋于紧张,以致麻木或崩溃。
  追求利益没有错,但不要忘了身体健康是一切之根本。有不少有钱人,因为过于忙碌而猝死或是过劳死,留下了终生的遗憾,这样的人,即便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有钱,还要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我们所讲究的追求方式。
  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同时来到了上帝的面前。富翁已经病入膏肓,他这辈子努力赚钱,赚下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梦想不到的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因为忙于赚钱,他透支了健康,现在他马上就要死了。他向上帝乞求,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宁愿付出自己全部的金钱来购买。
  而另一个乞丐,终生无所事事,但却让贫穷折磨得苦不堪言,他想让上帝给他一种有钱的生活方式。
                  第16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4)
  上帝同意了富翁和乞丐的请求,他把乞丐的健康给了富翁,把富翁的金钱给了乞丐。
  富翁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他又重新开始努力赚钱,慢慢地,他从一无所有又成了一个身家万贯的富翁,可是因为劳累过度,他又重新得到了一副生病的躯体。而那个乞丐,有了金钱后,只知道饱食终日,花钱享乐,慢慢地,所有的钱被他挥霍一空,他又重新成了一个贫穷的乞丐。
  其实,这个富翁的金钱完全可以让自己生活得很好,很健康,很快乐,但他忽略了健康的重要性。如果他懂得一个道理,他会生活得更幸福:别用金钱换健康,二者并非不能同时兼得。
  女人要懂得以享受生活和彻底放松来维护自己的健康,不但要休息好,而且要注意吃得好。吃是一种享受,而合理的膳食也容易令女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前提是:注意饮食,注重休息,同时注重充分的享受。
  女人必须具备的第二个“千万”是:千万要有钱!
  比起男人而言,女人相对脆弱。所以女人要学会保护自己,让自己生活得好。保护自己的前提,就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经济基础,这总归要比依傍父母或丈夫生活强得多。有时,感情是不可靠的,物质却是实实在在的,有钱终究可以将生活带入更舒适的境界。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农村的老太太,一生为儿女鞠躬尽瘁,结果却落得老无所养,被儿子媳妇们当成皮球一般踢来踢去,甚至以乞讨为生。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并非仅仅是养儿不孝或农村观念问题,而是她们大多不懂得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只讲付出,不为自己所想,也不留些“本钱”。而城市里的女人,更多地懂得如何利用金钱为自己铺垫更好的生活,她们往往具备了一种“现实”的对待金钱和财富的观念,用这种观念为自己打下了经济基础,晚年也往往能获得一种安顺的生活。
  《大宅门》里的白二奶奶,当家族出现破产危机,她拿出寄存在外商银行的十个保险箱,帮助家里渡过了难关;《红楼梦》里的贾母,把经济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儿子孙子儿媳孙媳无不一奉承在她的膝下讨她欢心;《京华烟云》里的曾太太,掌握着家庭的经济权力,就拥有无上的威望,哪怕媳妇们个个身家不凡……
  其实,女人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就等于自己拥有了最牢固的保险箱。这个保险箱可比依靠别人制造的任何保险箱都强而有力,并且牢靠得多。这个保险箱的名字,是很多女人一生最大的追求,它的名字叫做:安全感!
  犹太人认为,钱绝不仅止于财富的意义。钱居于生死之间,居于人们生活的中心地位,是人们事业成功的标志。这样的钱必定已具有某种“准神圣性”。换个角度来解释,可以这么说:钱本来就是为应付那些最好不要发生的事件而准备的,钱的存在意味着这些事可以避免发生。钱越多,也就意味着发生的可能性就小。所以赚钱、攒钱并不是为了满足直接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对安全的需要!
                  第17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5)
  特鲁德·斯坦(Gertrude Stein)曾说过:“我经历过富有,也曾经历过贫穷。对我来说,还是富有更好。”
  女人必须具备的第三个“千万”是:千万要美丽!
  女人不美丽,也就不能称之为女人了。很多女人并不漂亮,但她们却拥有魅力和美丽。邓文迪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她出生在中国广东,18岁时离开中国,14年后回来,她的名字成了文迪·邓·默多克。她嫁给了69岁的默多克,那个拥有总资产超过了400亿美元的新闻集团的世界传媒大亨。
  有很多人认为,默多克之所以看上了邓文迪,是看中了她身后所代表的巨大市场。不少媒体甚至用“娶了她就等于娶了中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邓文迪和默多克的这场婚姻。她并不漂亮。她的父亲是广州一家机械工厂的厂长,另外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兄弟,全家六口住在一套三居室的公寓里,以中国的标准来说,算不上特别强势的家境。为什么偏偏邓文迪成了幸运儿?
  这一切,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同凡响的美丽女子。
  用默多克的亲密助手的话形容,那就是:邓文迪是一个出色的工作伙伴,她虽不擅长社交,但却聪明过人;她并非国色天香,但却和气温柔。总之,她不算漂亮,却是一个美丽的女人。
  默多克总不失时机地向亲友们推销女友的形象,他带着邓文迪给姐姐祝寿,同时又双双拜见老母。邓文迪以自己的聪明、温和以及非常独特的感觉给默多克的亲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也把她自己成就为传媒大王的第三任妻子。
  这个女子的美丽及聪慧,从她的“成就”中可窥一斑!
  作为女人,一定要美丽。或许你的五官长相并不精致,身材不够玲珑,或许你并不是精明至极,聪明绝顶。但只要你愿意,你依然可以成为一个活得很美丽的女人。女人的美丽,重在自己的活法。
  女人,千万要记住并拥有这三“千万”:健康,金钱,美丽!当这三“千万”你都拥有的时候,幸福也就不期而至!
  小游戏:果汁透视你的金钱欲望  
  如果你参加一场宴会,当服务生端着果汁给你,而托盘内有着不同分量的果汁,你会选择哪一杯?
  A.正准备要倒入的空杯 B.半杯 C.七分满 D.全满
  1. 选“正准备要倒入的空杯”。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非常强的人,但是你却常常搞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少钱,所以你是一个很会赚钱的穷人。
  2. 选“半杯”。你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所以对金钱的处理也同样是谨慎的,因此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不强烈的人。
  3. 选“七分满”。你是一个凡事都会留后路的人,自制能力很强,且不会轻易进行危险的金钱交易,所以你是一个对金钱欲望强烈且善于支配的人。
                  第18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6)
  4. 选“全满”。你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对所有的东西都想尽收眼底,对金钱的欲望极强。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
  ——埃德蒙·伯克
  女人如何学懂经济学
  任何一个女人的美丽,总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永不消失,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丰富的,是女人投入了时间学到脑子里并受用一生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了经济、心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而经济学,是一门能令女人变有钱,并守住钱的重要学科。
  因此,及早意识到经济学对女人的重要影响,及早对经济方面进行一定的投资,并及早规划好未来的人生,是一件为日后的幸福打基础的重要决策。会投资、懂经济规划的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比只顾得了一时的享受和美丽的女人生活得更从容而稳定,同时,收获的将是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财富。
  一个叫仪清的女人,在接触了经济学后,爱上了这种利用经济学为自己大把赚钱的感觉——
  仪清体质娇小而性情敏感,她热爱着画画,但只偏爱其中的水粉画,对美术设计都不太有兴趣,对财经、经济等更是从来不接触。
  大学毕业后,她混了很久的日子,每天只顾着画些只有自己喜爱却不能产生任何价值的画,生活上靠着父母的供给来维持。后来父母觉得不能放任她这么下去,父亲在一个老战友那里给仪清安排了一份工作,强迫她去上班。
  仪清的工作性质类似于文秘,除了负责一些人事的接待,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阅读大量的报刊和网络并去寻找资讯,把有价值的信息勾选、整理打印出来,呈给老总阅读。而这些信息,多半是经济方面的。
  起初她觉得苦不堪言,一点也看不明白那些复杂的东西,可是父亲要求她必须把这份工作做好,否则断绝给她的经济供给,于是仪清硬着头皮做了一个月——从最初的被动,到后来的主动,不知不觉间,她从一窍不通,慢慢到对经济、财经有了一定了解,结合着这些接触、学习到的经济知识,她了解到了公司的运作,开始对商业颇感兴趣,而且工作也做得越来越顺手,完全不像曾经那个只知道沉浸在诗情画意里,几乎有自闭倾向的她了。
  后来仪清辞职与朋友共同投资开了家公司,现在公司运转得风生水起。而且她坚持在业余时间攻读了经济学专业。
  如今的仪清,早改了往日的作风,成了一个精明强干而美丽的女人。她利用自己的学识为自己赚了大量的钱,自己付钱去买自己所喜欢的跑车、房子,开着车兜风,去喜欢的地方旅游,偶尔还拾起老本行涂涂画画。她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赚钱真快乐,有钱花真好!
                  第19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7)
  赚钱给了仪清极大的兴趣和生活动力,也令她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现在她有钱有闲,美丽又有活力,人人都觉得她举手投足间,充满了魅力。
  这就是经济带给女人的魅力,也是学习经济学带来的快乐。在学到知识,充实自己的同时,还能赚到金钱,积累财富,让自己的物质生活有充裕的保障,进而精神财富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那么,女人应该如何学懂经济学呢?一般说来,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却是感性动物。但在理财花钱,以及对金钱的敏感度方面,绝大多数女人要强于男人。只要把这种敏感发挥出来,不要拘泥于固守着一些小钱,一方面通过生活和媒体、书本来学习,一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宏观而长远地来规划经济的人生,就可以慢慢学懂经济学并将它运用得合理而睿智,同时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追求。
  1.适当阅读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
  阅读经济方面的书籍,不是说一定要去看大部头的专著及理论。有不少经济学著作,用晦涩的语言、繁琐的公式和复杂的图表来写作,令欲接触经济学的女人望而生畏。但是也有很多经济方面的书籍,已经趋向浅显易懂和通俗有趣化,比如你手上的这一本。适当选择这方面的书籍阅读,一样可以轻松学到一些经济学知识。
  在阅读这些书的同时,你就会明白,其实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趣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些概念看似深奥,但只要了解了其中一些规律,再结合生活实例来思考,就会感觉到,经济学并不是那么难学,它只是告诉我们一种如何赚钱,如何理财,如何运用好自己的金钱,让自己过得幸福的道理。
  2.从生活中学习。
  经济学并不是只与男人有关,与女人的生活更是无时无刻不息息相关的,只要你生活着,要工作、要吃饭、要消费,哪一样都离不开经济。甚至是最纯洁的爱情,里面也包含着太多的经济规律。比如,你和男友约会,约会不可能总是在家不出门,那么出门是坐公交还是打车?见了面是吃饭还是看电影?怎样的消费合理又能获得最实惠的浪漫收益?什么样的消费又贵又不讨好?再如你和丈夫过日子,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涉及到钱?还有,你在买衣服,买护肤品、化妆品打扮自己的时候,每一样都是有成本的,想过这些的经济成本吗?这些成本为你打造了一个美丽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可以为你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如果带不来收益,你可以考虑适当节约下这些成本,把钱用在其他能让你获得最大收益的地方。
  从生活中学习经济学,经济学可以反作用于你的生活,让你更加快乐幸福。
                  第20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8)
  3.从媒体中学习。
  在经济学中,信息与资源的互惠互利是一项重要的知识。
  信息的来源,重点还在于传媒之中,财经报刊中含有大量的经济资讯。所以,要熟悉经济知识,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养成每天看经济新闻或是相关财经报道的习惯。
  一开始阅读这方面的内容,会让没接触过的女性感到困难,枯燥难懂的经济用语会让人头痛,财经术语会让人如听外星语,就像上面故事中的仪清那样。但是这是必须培养的毅力,要学会坚持看财经报道和经济新闻。比如你要投资股票、基金、国债等,你就得关心政府的政策,把握经济的走向,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如果这些努力也不想付出,想在投资中获益,无异于把自己的钱用来打水漂玩。
  也许刚开始看这类新闻信息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看,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这是正常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慢慢地感觉到经济就在你的身边,感觉资讯真的能变成钱。
  4.从网络中学习。
  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已经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很普遍的手段。网络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资讯来源。与报纸相比,网上看新闻不收费,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情报和消息。
  但相对于报纸,因为资讯出现和发布过于迅速,网上的信息容易出现失真,有时网络上的报道,内容的深度厚度都比不上报纸上的报道。获取经济信息和知识应该把网络和报纸相结合起来,二者缺一不可。
  此外,还有其他的学习方法,这里不一一赘述。女性有自己独特的敏锐力,在对经济的感应上,只要肯付出,有时比男人还更容易学得得心应手。
                  第21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
  第2章: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
  一定要让你的钱以10%或更高的比例递增,否则你难以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
  聪明的经济女人会懂得为自己创造高回报率的投资。这意味着更多的冒险,也意味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但她们会从自己获得的经济知识和接触的那些优秀财富者身上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挣钱也是!
  获取财富不进则退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
  挪威的渔民出海去捕沙丁鱼,他们将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抵达码头时,如果鱼仍然活着的话,就可卖很高的价钱。但是,沙丁鱼却很容易在抵达港口前就已死掉。于是,他们千方百计地要让鱼活着回到海港。
  但是,除了一艘渔船外,其他渔船的种种努力均告失败。这艘渔船的船长一直不公开他的秘密,直到他死了以后,人们去参观他的鱼槽,秘诀才被揭开:鱼槽里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
  为什么放入一条鲶鱼,就能让沙丁鱼活下去呢?
  原来,鲶鱼放进鱼槽内,由于环境陌生,便会四处游动,处处挑起摩擦和骚动,而大量的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自然就紧张起来,于是便不停地游动。这样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被运到了港口。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它告诉人们,只有不停地游动,生命才会顽强地保持下去。只有不停地奋斗,在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在财富的获取上,“鲶鱼效应”无时无刻不伴随在经济的运行规律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或接触到这样的事例,有一些人在积极追求财富的时候,采用正确的方式并坚持下去,他们的财富通常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有些人,财富的积累刚到一定的阶段,便满足当前处境,故步自封,觉得不能“贪得无厌”,于是他们抱着这样的观念不咸不淡地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但是,在这个优胜劣汰,竞争无比激烈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和一切新的东西,会令有这种观念的人,想保有现有的那些财富也难以办到,结果他们往往在竞争中或社会的进步中慢慢落伍、退步、消失,财富也随之被淹没在时代的潮流之中。
  这就像“逆水行舟”:在逆流中航船,由于是逆着水流前进,一波又一波的水浪不断推向我们,迫使我们往后退。为了要在逆流中继续前进,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向前进。不进,就非退不可,让逆流淹没得无影无踪。
  著名的梅西百货公司的创始人施特劳斯是一个深谙此道理的人——
  施特劳斯是一个贫困家庭的苦孩子。他生于德国,后移居北美,由于贫困,他不得不在读完初一后就辍学,当了杂货店的童工。施特劳斯读书不多,但深受犹太人传统教育的影响,幼小的心灵已播下了人生奋斗的种子。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去开拓自己的事业,为此,他一刻也没有停息过。
  施特劳斯14岁便白天在杂货店干活,晚上自修文化。他勤奋聪明,干事也十分利落,老板很赏识他。他从勤杂工转为记账员,又升为售货员,再到售货经理,直至最后当上了公司的经理。虽然有了可观的收入,但他毫不满足、松懈。接着,他利用自己的积蓄开设了自己的小百货店,取名为梅西百货公司。由于自己的努力和经验,加上广泛的供销渠道,梅西公司快速发展起来,几年时光,便成为一个中等的百货公司,且很有名气。
  但他仍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决心将梅西办成全美乃至世界一流的百货公司。于是,他主动研究市场,马不停蹄地大搞市场调研,得出在北美这样的买方市场上,应该执行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手段的论断。一方面,他要求公司的销售人员要对公司的商品有足够的了解,真诚为顾客着想,争取让顾客最满意;另一方面,推出了“给消费者赠品”、“有奖销售”、“新产品用户试用”、“产品当场演示”、“时装表演”等多种促销手段。
                  第22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2)
  施特劳斯的不断探索为公司赢得了成功。在当时,梅西公司的业绩和信誉远远领先于别的公司。正是在这种不断进取的30多年经营中,梅西公司由小变大,最终成了世界一流的百货公司,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而施特劳斯在30年代就逝世了。
  如果说梅西百货公司的故事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我还可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昔日同学的创业史——
  晓娇和玲珑都是我高中时的同学,因为没考上大学,她们跟随潮流,不约而同地做起了服装生意。最初她们之间看不出什么差别,各自开了一间不大不小的普通服装店,进的货偏向于中低档。好长一段时间,晓娇和玲珑的生意一直不相上下,收效相当。
  晓娇对这样的生意很知足,她循规蹈矩地经营着小店,从来没有想过变通,而且观念也是老套的薄利多销,人虽然累,钱还是挣到了一些。但挣到的钱她只是用于自己的花销支出,她买了一套小型房,其他的钱则用于自己的保养和消费了。
  玲珑则不同,她利用城市的发展,认准了一个道理,低档货走不了多久。服装不比饮食,可以无限制地消费,人们每天必须吃饭,但是在服装上,每个女人哪怕对衣服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也可能会暂时节制购置服装。如果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虽然是多销了一点,但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一点,容易出现饱和状态,就会让服装销售出现一定的滞销状态。她细心观察市场,决定采用厚利多销的方式,用心做好每一件衣服的销售。结果,晓娇卖三件衣服的利润,玲珑只需要销售一件就赚到了,这样她一方面可以节省出各种经营费用,另一方面又保持了自己经销的稳定性。
  随后,她把挣得的钱攒起来,取得了一个知名服装品牌的代理权,成了该品牌在当地唯一的代理经销商。
  ……
  三年过去了,晓娇还是在原地踏步。随着城市改造,晓娇的门面所在那一带面临着拆迁,因为其他商家比她先行动,她想另觅门面也难以寻找到适合的地段,不得不暂时关闭了服装店。等她寻到适合的门面,重新做起服装店时,她还和三年前一样,依然是一个小服装店的老板。因为重新开业整顿,花在装修等上的钱,耗尽了晓娇的积蓄,她几乎又是从头开始。
  而玲珑,早就在城市中心最大的商场开起了三个品牌专卖店。她适时灵活地变通,不断地进步、学习,永远走在流行的前沿,她的店子已经拓展到了周围的好几个城市里。因为城市气温相差比较大,在A城已经快入冬的时候,B城还处于夏末的气候,她用不着换季打折,直接把A城积压的秋季服装放置到B城销售,基本上没有积压的货,增加了资金的周转和流通,让她真正的“财源广进”了。
                  第23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3)
  现在,据说她的资产已过千万,她又打算向旅游业进军,不停地拓展赚钱的途径。
  施特劳斯和玲珑的成功,不是特例,只是表明了一个现象:不管是用什么方式(打工、做生意或是做其他的事业)获取财富,都需要像学习或是跑步那样,不停地进步,主动出击,不断探索。唯有这样,才会为自己赢得主动,才会在人生和事业当中常变常新,不断向前。否则,沉醉于一时的成功或安于一时的快活而停止不前,最终会落后于别人,从而走向平庸和失败。这就是逆水行舟的后半句话里的道理:不进则退!
  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竞争规则!即使在平时工作中,这个规则同样在起效用。故步自封,不思创新和进取的人,短时间内也许看不出差别,甚至长时间也不会对工作产生什么影响,但他们只能一辈子拿着一点仅有的工资去保持着正常的生活水准,在遇到工作变动或行业淘汰的时候,很容易令生活陷于困顿中,最终导致永远积累不起属于自己的财富。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赚钱不一定会让一个女人有钱,理财才会让女人变得更加富有。
  理财比赚钱更重要
  无可否认,不论是赚钱还是理财,都是积蓄财富的重要手段,都是为了让金钱有更多的盈余,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那么,到底是赚钱重要,还是理财更重要呢?大家先看看泰森的故事——
  拳王迈克·泰森是一个出身于贫民窟里的黑人小子,他拥有一双令对手胆寒的铁拳,从他20岁成为世界冠军以来,赚下的金钱至今没有人计算清楚有多少,有人粗略估算,至少是3亿~5亿美元。这些是泰森挣下的血汗钱。可惜,他却是个不懂得管住自己用血汗换来的财富的人,一边挥霍无度,一边毫不理财。20年的职业生涯赚来的金钱,转眼间就灰飞烟灭,2003年,他不得不申请破产。如今已经不再青春的他,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勇气及硬气,迫于现实不得不经常出卖自己的脸皮赚取生活费。
  泰森无疑是一个非常能赚钱的人,可他半点理财之道也不懂。结果再能赚钱又如何?同样保不住金钱的流失。
  会赚钱的人很多,但会理财的人却相对很少。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的女人,她们往往也空有赚钱能力,却缺乏理财能力。她们中很多人是白领、职场女性,也有商业、娱乐界等方面的优秀女性。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赚钱,她们都明白,也做得很好,但却常常不懂得如何把赚来的钱管理好,不懂得如何用钱来生钱,结果最终保不住赚到的钱,让辛苦赚的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付诸东流。
                  第24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4)
  只会赚钱不会理财的人,往往一生受穷。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个俗语蕴涵着最基本的理财观念:算计,就是对金钱的计算、打理。打理不好金钱,便会受穷。
  当然,赚钱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女人,当你连最基本的存蓄也没有的时候,谈何理财?所以才会有“理财的前提是要有财可理”之说。只是相对而言,理财更重要。因为,赚钱不会让一个女人有钱起来,理财才会让女人变得更加富有。
  很多女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理财之说,总认为理财都是有钱人的事,自己手上的钱不多,还不够用,或是正好够用,哪里还需要去规划?然而,钱少更需要规划,就像房子小更需要整理空间一样。越是钱少,越是需要合理地安排和规划自己的支出,花好每一块钱,增加自己的投资知识,尽量获得高回报率,使自己的财富增值,才有望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否则很容易一生受金钱的困扰而活得不快乐。
  实际上,理财是一个观念问题,是一种生活态度。从小钱理起,财富才能增长。
  亚洲富豪李嘉诚对于理财有个观念:30岁以后再理财!
  他认为,一个人在30岁以前,所有的钱都要靠双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间是努力赚钱和存钱的时候,30岁以后才是开始重视理财的时候,因为这时候赚钱已经不重要,而如何理财则显得比较重要。
  我想,这个理念最早应该是起源于犹太人——
  在1910年,大量犹太人进入北美,开始的时候,他们和一起移民来的英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一样,都是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
  他们每10个人里有8 个是体力工人,但是不久他们就都不干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犹太人来说,开始他们从事这些出卖体力的职业是由于遭受歧视,缺乏机会才不得不这么做,当他们有了基本的生存保障,就不再这样做了。
  过了几十年,他们中有不少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著名的罗斯查尔德家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闻名的。到了后来,这10个犹太人里就只有1 个是蓝领工人了,其他的人都变成了有产阶级。这些犹太人大都已经处于贸易的主干道附近,在大家瞩目的权力视野之内,在人们的眼睛里,每一个犹太人都成了重要的人物。
  当年在路易斯安那、纽约和俄勒冈的犹太人的几个农业定居点,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小部分定居点都是用来搞乌托邦实验的。而那些其他民族的人,还是不得不继续卖力地挥动他们的锄头,汗流浃背地工作,以求每日的餐饭。他们一生受穷,也没有远大的想法。那些和他们起步相同的犹太人,却只是把出卖体力当做最初迫不得已的生存手段,而且他们懂得利用这种方式,先苦后甜,为未来的财富之路做好铺垫,最后他们脱胎换骨,成为了财富的拥有者。
                  第25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5)
  要说赚钱,当初的犹太人和那些英国人在赚钱上,没有什么不同,但犹太人懂得理财,先以体力劳动赚到的钱用于生存,再通过积蓄,来投资理财,并慢慢在此基础上改变自己的人生。
  同样的道理,女人能否管理好现有的财富,为她带来更多的收益;能否利用以钱赚钱的方式,让她的财富增值;能否留住这些财富等,都是关系着一个女人最终是否有钱的决定性问题。
  决定一个女人是否能成为一个有钱人的关键,与她的收入、起点关系并不是很大,而与她如何理财的关系更为重要。安妮·谢芭的故事或许能给女人一些理财方面的启发——
  安妮·谢芭在人们眼里是一个奇怪的女人。她脾气古怪,节俭成癖。从未受过专业的金融训练,年轻时只上过夜校,读的是法律,之后在国税局工作了20多年,从来没升过官,也没有得到过上级的赏识,她只能算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
  在安妮·谢芭1943年退休的时候,年薪不过3000美元出头。但在国税局工作期间,谢芭认识到一件事实:在美国,要想致富,最稳当的途径就是投资股票和基金。于是她以5000美元为起点,把工资之余的钱用来投资到股票和基金里。
  她的钱少,所以买的股票也不多,但她一旦认定这是个好公司,其股票值得买之后,就忠贞不渝,从不轻易卖出,即使股市惨跌,她也无动于衷。谢芭买股票凭直觉,她只买自己熟悉、日常生活中接触过的名牌公司的股票,比如她所吃的药、所用东西的公司。她不碰自己不了解的企业,比如她不懂科技,对 IBM这类著名科技股就敬而远之。
  安妮·谢芭从1944年以5000美元进场炒股,至1995年底,她所有股票的市值已达2200万美元,成了一个千万富翁。她的资产增值平均年收益率在22%,而股神巴菲特的平均年收益率是23%。也就是说,谢芭比起巴菲特来,仅逊色那么一点。
  在美国,安妮·谢芭终身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公务员,拿的工资并不比别人高多少。可是她却在利用工资之余,懂得合理地打理自己的财富,最终成了千万富翁。可见,一个女人一生能积累多少钱,不是取决于她赚了多少钱,而是她如何理财。
  据国际上的一项调查,几乎100%的人在没有自己的理财规划的情况下,一生中损失的财产从20%到100%不等。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女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理财知识,其财产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要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重要的不是你能赚多少钱,而是你能将钱留住多少和多久!
  从现在开始,学点理财知识吧!
  小游戏:测试你的理财观念和盲点  
                  第26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6)
  出国旅行,购物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尤其是“跳蚤市场”,不但价格极有弹性,还可以挖到不少宝贝,回国后可能价位会翻好几倍呢。看看你会买什么东西收藏,这能反映出你的理财观念和盲点哦。
  问:你对下列哪一项物品最感兴趣呢?
  A.古董相机 B.手工织毯 C.古银首饰 D.书画艺品
  答案:
  A:你对于钱财的运用没有什么观念,开源和节流两种工作,你宁可只做前者。认为花钱就是要让自己开心的你,自然不会愿意委屈自己。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每一件物品你都觉得花得很值得。所以你可以试着去投资,因为品位很不错,能够选到可以增值的物品,那么你的收藏癖好,就不再只是让你花大钱,而是还能有一点回收价值的了。
  B:你的情感丰富,耳根子软,对人毫无防备之心。你对于推销员的话会照单全收,所以每次出门总是令家人为你提心吊胆,生怕将所有家产都典当,还不够支付你信用卡的账单。因为你是感性消费,支出数目有高有低,最好是先列出预算,控制自己的花费,才可能挽救你的赤字。
  C:你对于每一分钱都很重视,认为财富就是靠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当然不能小觑。虽然你从各方面都可以省下一些钱,为数也很可观,可是这样的速度还是嫌慢,而且趋于保守,没办法有效率地管理钱财。如果有一笔暂时不需动用的存款,就试着去做一些投资,结果会让你满意的。
  D:你有一点不切实际,不论做什么都只为了完成梦想,一点儿都没有做现实的考虑。对于理财,你也觉得十分头痛,不知该怎么开始做起,也不愿卷入股票游戏中,终日对着数位荧屏发呆。所以你就这么拖着,虽然知道要留意相关消息,但还是很被动。最好能够找个可信赖的人,帮你打点这一切,那是最理想的状况。
  不要将钱浪费在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之上,否则你将一生与财富无缘。
  学会适当的“推迟满足”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在1960年做过一个试验,试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
  研究人员带着孩子们在房间里玩耍。接着,研究人员说有事必须离开房间一会儿。在离开前,把孩子们最喜欢吃的糖果和一个按铃放在孩子们面前,告诉孩子们,如果能耐心地等他回到房间,就可以得到许多粒糖果,但如果哪个孩子不想再等下去了,也可以按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便会马上返回房间,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孩子只能得到一粒糖果。
  在孩子们完全明白情况后,研究人员就离开房间,并会在20分钟后或当有小孩按铃后立即回来。这时,孩子们面临着选择:可以马上按铃并得到一粒糖果,但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糖果,就必须等待20分钟。
                  第27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7)
  在这个试验中,有的孩子耐心地整整等了20分钟。当然,这20分钟一定非常漫长。这些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撑下去,有的闭上眼睛不去看诱人的糖果,将头埋入手臂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了不起的孩子得到了许多块糖果。而有些孩子则比较冲动,研究人员才走几秒钟后便按铃,甚至有孩子急切地抢夺般地从研究人员手中拿走了糖果。
  米伽尔认为糖果试验是个足以磨炼孩子灵魂的难题,是一个象征冲动与自制、本我与自我、欲望与克制力、追求满足与延迟满足的永恒难题。从这个试验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特质,甚至可以由此略窥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其实想想,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经历着一个个的“糖果试验”?只是没有人来明确地告诉我们“糖果”的存在以及推迟满足所能获得的更丰厚收益。但这些现实的“糖果”却真实地伴随在女人的一生中。比如昂贵的护肤品、漂亮的衣服、美丽的香车、宽敞的大房子,这些无一不是诱人的“糖果”。
  我接触过的很多女人,她们不是没有想过未来,但对未来的把握却是朦胧而模糊的,因为模糊,因为太遥远,于是将来往往被忽略了。她们更关注当下,更乐得享受一时的生活。她们不愿意把一时的金钱节余下来,打造更美好的将来。这类女人有不少是“月光族”,及时地享受着一时甜美的“糖果”,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凌燕也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员工,凌燕的年薪有10万,在当地算是居中。因为花销巨大,她买不起房,一直租着昂贵的公寓。同时,她买了辆漂亮的跑车用于上下班,打扮吃穿等一切都显得时髦而漂亮,但却属于一个典型的“月光族”。
  有一次,凌燕和大学时的同学程静相遇,两人寒暄一阵,她请程静吃了一顿西餐,餐桌上的程静显得有些贫寒,衣着普通,但却不失气质。
  随着聊天的深入,凌燕却越来越心虚,越来越汗颜。程静并非没有钱,原来她虽然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族,收入只有自己的1/3,但她却适时地克制了自己的消费欲望,坚持把每个月薪水的30%积攒下来,按一定比例用以投资基金、外汇、国债、黄金等,还入股了一家游乐园,成了游乐园三名持股最多的大股东之一。程静告诉凌燕,随着国内个人放贷的合法化,她甚至打算加入这一族。目前她已经有了30万的存款……
  凌燕听着听着,几乎快出了一身冷汗,她似乎看到,再过10年20年她和程静间的差别:她把她所挣的钱,全用在满足自己当下的生活上,她过得很享受,可是她忘了,人在一生中,只有40年左右的挣钱时间,不趁这个阶段为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无收入时做好规划和筹备,后果是很严重的。凌燕觉得自己用不了多久,很可能会因为公司的整顿或经济的动荡而失业,那时她将一无所有,除了努力找工作外,再无其他的路可走,而经济的不景气和年龄的增长,必然会导致她重找工作愈发的艰难。同时,随着货物的贬值,她的车会一钱不值,花了大量金钱的衣服,更是只能任其废旧而值不了几个钱。而程静,现在一切看着好像很“贫寒”,但她节制当下消费,适时为自己做好了经济投资计划,把目光放得极为长远。将来的她,随着投资的深入,必定会成为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成功女人。到那时,她想买什么东西,随便一挥手就可以买下今天的自己需要花一年薪水来购买的东西。
                  第28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8)
  凌燕不是特例,很多女人都是如此。
  世界船王奥纳西斯生前曾说过一句话:如果女人不存在,世界上所有的金钱都将失去意义。隐含的意思是,女人爱消费,爱花钱。
  这句话不无道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钱的女人不少,有钱的男人更多,但男人的消费支出远不如女人。这是为什么呢?在日常生活消费中,相比男人,女人对消费的敏感更为深切,欲望也更为强烈,所以女人往往更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消费支出。
  正因如此,女人更需要懂得忍耐住一时的“糖果”诱惑,学会适当的“推迟满足”。这样,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和成功的希望也越大,以后所能获得的“糖果”将比现在多上成千上万倍。
  学会适当的推迟满足,有两点需要注意:
  1.推迟满足不是说要像葛朗台一样的极尽抠门、节省之能,这里有个前提,即适当。以适当的成本,换取最符值的物质,使一切的消费行为显得很经济。比如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少花一块可以少花的钱,能以10元钱办到的事,一定不要用20元甚至30元去办。总之,不要过度消费,不顾自己的收入水准和实际而超前享乐。学会把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
  2.在购物等方面,可以以“少而精”为目的进行采购。对于并不是必需的物品,尽量避免浪费钱去购买;对于明显的贬值物品,不要因追求享受或是面子等问题而浪费不菲的金钱在这上面。把自己的钱花出去换取物品后,要觉得换到的物品物有所值或是物超所值。
  推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那些老爱一时冲动的人,往往不能克制自己瞬间膨胀的欲望。相反,那些事业有成,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往往能够把一个个小的欲望累积起来,成为让自己前进的动力。
  做出规划。今天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我们有更好的明天。未来属于那些在今天做出艰难决策的人们。
  ——伊顿公司
  培养你的“时间透视力”
  先来说说沃伦·巴菲特——
  作为世界首富的巴菲特,是以投资而出名,并是唯一一个靠投资股票而成为世界首富的人。巴菲特最让人推崇的是他一直信奉“价值投资”的理念:看一只股票,要看它4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选择了就长期地持有。
  看一只股票,他看的不是股票本身的波动,也不关注技术的分析。他关心的是这家公司的现况和未来的赢利能力,看这家公司是否能成为这一行业里的领头羊,并长久地保持下去。
  巴菲特对股票的选择,既要考虑外在经济和社会因素,又会考虑股市的内在因素,他被称为“当代最成功的投资者”。
                  第29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9)
  超凡的时间透视力让巴菲特超过了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成为了世界首富。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在下棋中,走一步看一步的,是平常人;走一步看几步的,是高手;走一步能看全局的,则是绝顶高手了。人生也好,经济也好,都是如棋局一般,只有锻炼出高瞻远瞩的时间透视力,才会获得丰厚的利益。
  到底什么是时间透视力呢?时间透视力是指当计划每天所要做的事情和活动的时候,你所能考虑的时间长短。
  时间透视力,起主要决定的当然是“时间”这个要素。时间也是一种经济表现,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这是因为“经济理性不仅在货币支出的行为中,而且在人类花费时间的一切行为中发挥作用”。
  其实,不管是哪方面,一个人如果能将现实与自己的才识结合,对未来即将可能发生的事物运行的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根据这个判断进行决策,这个人无疑将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在古代,这样的人往往被推崇,并被冠以一个比较好听的称号,叫 “料事如神”。比如诸葛亮,他就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常常做出一些非常有远见的判断和决策,帮刘备打下了江山。
  而在现代,能有这样的判断力的人往往很容易成为财富的获取者。这是一个进步的经济时代,人们的很多行为、活动,无一不与经济相关联。你若能培养出正确而有远见的判断力,想不成为一个有钱人都不太可能。
  经济学上有一个分支叫“时间经济学”。因为时间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资本,人的时间消费体现为注意力的支出,人的注意力消耗伴随时间的消耗。一个人最终能获得多少的财富,与时间有着莫大的关联。那么,拥有较长的时间透视力的人,必然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类似这样的“走一步,看几步,或是看全局”的财富者很多,美国土木建筑业大王比达·吉威特就是其中的一个高手。
  吉威特王国不仅称霸于建筑业界,在煤矿、畜牧、保险、出版、电视等,也广泛地投资撒网,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这些财富的获得,与吉威特的远见有很大的关系。吉威特具有一种近似天才的远见。当一件事尚未来临,他便能预见它将在何时发生。这种先见之明,可以说是他事业成功的关键。自1930年以来,吉威特对每10年来临一次的时代新浪潮,都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并抓住,而且把它联系在自己的事业上,使自己成功。
  20世纪30年代:那个不景气的年代(经济危机),大多数的土木建筑业者都无事可做,但吉威特却预见公共投资不久将复苏,于是尽力去做事前的准备。
  20世纪40年代:预见有关防御方面的工程,尤其是空军基地的建筑将增多。
                  第30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0)
  20世纪50年代:预见高速公路以及飞弹基地建筑时代将来临。
  20世纪60年代:预见都市交通网将有大的发展。
  ……
  吉威特每次都在事先就把握住了时代潮流而带来的建设需要,他的这种先见之明,奠定了如今吉威特王国的基础。
  据说,哈佛大学对个人成功因素做了一个纵向调查,试图找出一些影响人们成功的因素。他们研究的因素有教育、智力、家庭、社会背景等等,调查的结果就是,那些有远见、思维想得远的人,通常很容易成功,而失败的人,则是典型的时间短视,他们只关注短期的快乐和享受,结果往往是一生受困。
  时间透视长的人毫无例外的能够使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成为长远目标的一个部分。一般专业人士的时间透视力都非常长,有些可以达到10年、15年甚至20年。
  那些能获取大量财富的成功者,通常都有一个重要的态度,那就是他们多半具有长远的思维模式,从涉世之初或是醒悟之际,他们就做好了一个“马拉松”般的“长跑”打算,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日常思想和行为,以配合长期的目标。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时间透视力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行为与决策。很多白手起家的财富拥有者都会认为,妥善的计划和组织对于他们的经济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别人多看几步就决定了你是否可以发财。你能想到未来的发展情况有多远,你的成功就有多远。
  可以说,培养并拥有长远的时间透视力,是女人要想成功的必要前提。
  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培养自己的时间透视力,订好一个长期的计划,并在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中,控制欲望,然后不断地拟定、调整短期的计划,一切以达成这个长期计划为目的地去控制欲望、工作或赚钱。如果觉得这样很难办到,或是目的太长远,不好把握,不妨从短期开始,比如5年、2年甚至1年。当这个目标计划达到后,你就会锻炼出一定的“透视力”了,接下来可以再继续做更长远的规划,拟定10年、20年,甚至一生的目标。
  当一切按照目标去进行的时候,你就是一个有远见、懂筹划的人。成为一个有钱而成功的女人将不再是梦想!
  时间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达到时间经济、杜绝浪费的一门学科。
  预算约束与时间约束预算(Budget Constraint and Time Constraint):在大多数情况下,限制一个人选择的不是果汁的配方,而是金钱和时间。因金钱而受到限制的机会集合被称为预算约束。一个亿万富翁可能觉得钱不是问题,真正束缚他的是时间;而一个流浪汉有的是时间,限制他选择的正是囊中羞涩。
                  第31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1)
  赚取财富并不轻松,但一旦形成了正确的财富观念,金钱将像源源不断的水流进入到你的库房。
  “蜘蛛精神”与财富观念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曾经有一个故事,叫《布鲁斯和蜘蛛》,大意如下——
  苏格兰有个国王,名叫罗伯特·布鲁斯。有一年,英格兰国王向他开战,率领大军侵入苏格兰,要把他赶出国土。
  布鲁斯六次率领人数不多的英勇部队与敌人作战,可是六次都被打败了,被迫逃跑。最后,他的部队溃散了,他本人被迫躲进了一个山洞里。
  山洞里,他看见一只蜘蛛在他头上织网。那只蜘蛛六次试图把它那纤弱的细丝从一道横梁系到另一道横梁上去,但是六次都失败了。
  “可怜的东西!”布鲁斯说道,“你也知道失败的滋味。”
  但是蜘蛛并没有由于六次的失败而灰心,继续在进行第七次尝试。这次,那根丝被稳妥地结在了栋梁上,牢牢地系在了上面。
  布鲁斯深受启发,站了起来,回去把他的士兵召集在一起,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们,重新鼓起了战斗的勇气。
  有时候,“钱场”也如战场。特别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以及商业的交易瞬息万变,一个人不管有多少的财富,也有可能在意外之下突然“归零”。那么,就一定要有蜘蛛精神般的财富观念,不怕从头再来,随时可以重新开始。
  有着这样的财富理念,便容易把赚取金钱当成一种享受的过程,而不单单是为了追求金钱而去赚钱,不是去做金钱的奴隶。
  泰国有个商人,叫施利华。他几乎是一位传奇人物。原先他是一位股票投资者,靠股票他就净赚了几个亿,在股市里几乎无人能敌。可正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说:“我玩够了,我要进入另一个行业。”
  施利华放弃了股票,转行去炒房地产。他认为这样做,可能会有很大的风险,但对他的人生却极具挑战性。
  果然,后来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从银行贷到的大笔资金投了进去,在曼谷市郊盖了15幢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可他的别墅刚刚盖好,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了,别墅卖不出去,贷款还不起,施利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连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还欠了很大一笔债务。
  施利华破产了。破产后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好哇!又可以重头再来了!”他从容地加入了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一年后,施利华靠着三明治实现了东山再起的梦想,重新回归于富豪的行列。
  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结果,施利华名列榜首。
                  第32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2)
  施利华有句名言:商场如战场,只有时时准备着从零开始,明天才会更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失败”这个词意味着结束,然而对有“蜘蛛精神”的财富者来说,失败是个开始,是重新努力的跳板。
  亨利·福特也曾如此表达过自己的“蜘蛛精神”——
  这位“汽车界的哥白尼”对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财富》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他一生赚取了数不清的财富。
  有一次,亨利·福特被别人问到,如果他失去了他的全部巨额财富的话,他将做些什么事情。亨利·福特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他说他会想出另一种人类的基本需求,并迎合这种需求,提供出比别人能够提供的更为便宜和更有质量的服务。他说他完全有把握、有信心在五年之内重新成为一个超级富翁。
  亨利·福特的信心,在于他拥有着正确的财富观念,有着蜘蛛般的进取精神。
  失败并不可怕,首先要有不怕重新来过的精神,屡败屡战;其次要有正确的财富观念,把赚取财富当成一个愉快的过程,在享受这个过程的同时,积累财富便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事了。
  愈是有这样精神的人,越是觉得赚钱容易,轻轻松松就可以拥有比常人更多的财富。而且他们不怕失败,在失败后又重新投入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思维和观念都会受这个过程的影响而更加丰富并且具有经验和更多的创新意识,这将形成一个非常积极的良好循环!
  《心灵鸡汤》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这样说:现在你可以拿走我的房子、我的钱、我的车子和其他所有的东西,没有关系,我知道怎么再去得到这些东西,甚至更多的东西。因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我拥有的财产。
  因此,女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蜘蛛精神”,不断地在失败和挫折中汲取创造财富的营养,让自己在轻松自如获取财富的同时,立于永远不会贫困之地,一生的幸福都会因为这种精神和观念而得到保障!
  不进行长期投资,便不会有近期收益。
  ——乔治·戴维(George David)
  让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
  我在写作初期曾遇到了瓶颈期。难以再写下去的时候,有个比较知名的女作家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
  能写小说的时候就写小说,写不出来就写散文,还写不出来就写日记,仍写不出来就造句吧。怎么可能不会写?首先不要想自己要写出什么大作来,要养成一写就会写的习惯。
  养成了习惯以后就会很好写了。你觉得没灵感,不强迫自己写,让自己放松得越久,状态便越难恢复。大脑就像海绵,如果去度假放松一天,就会笨一点点,两天更笨些,三天笨更多。所以有些人长时间休息以后,反而更不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了。
                  第33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3)
  当你会写的时候,不管你昨天写了多少,第二天不要觉得任务完成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休息,过几天又忘记了怎么写。要继续保持会写的状态,状态就会越来越好。
  其实写东西就像跑马拉松,一个很少跑步的人觉得跑那么多公里,是遥不可及的。我也觉得像梁凤仪一样保持一天写7000字的高产,是遥不可及的。
  但是人的潜力是自己无法估计的。你这个月一天跑1000米,下个月一天跑2000米,循序渐进,慢慢地,目标就会达到。不要觉得我只会跑1000米,就永远只跑1000米。那样只会一直原地不前。当然,当你达到目标以后,千万不要停下来。我这几天能跑5000米了,我觉得很满意,休息一下,一休息,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去了。
  所以写作速度,也是靠自己慢慢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和跑步一样,要有恒心和坚持。
  后来,我又听一位体育界的人士如此说:人的肌肉是有记忆的,一旦你锻炼出一块肌肉,再练出来就比较容易。
  当我把这两种理念引申到经济学上来的时候,发现规律是相同的。就是说,赚钱也是同样的,一个人一旦锻炼出了他的“赚钱肌肉”,他就开始在一种不同层次上有了自我体验,他的思维、眼光、方法都有了全新的改进,他对财富的赚取,便会如流水一般,让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水库里。
  比如,像杨澜这样的女人——
  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丽、聪慧、优雅、知性,才而立的年龄,就已经实现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人生梦想: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嫁给了好丈夫,生下了好儿女,开创了好事业。最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通过努力,不停地锻炼着自己的赚钱思维,赚钱对她来说,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
  杨澜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时,还是一个有些缺乏自信的女生,甚至因为听力课听不懂而特别沮丧。但勤勉努力的她,以清新自然、镇定大方的风格,成功当上了《综艺大观》的主持人。
  当她的主持生涯正进行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央视的工作,去美国留学——杨澜把“自我投资”发挥得十分完善。在留学期间,她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制作了《杨澜视线》——一个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专题节目,这令她极大地拓展并丰富了视野,也积累了大量的经济知识。
  回国后的杨澜,成立了“杨澜工作室”。她曾笑谈自己是个小管家婆,组里所有的柴米油盐都必须精打细算,如果到外地做一个人物采访节目,还要事先算好路费、住宿费等。
                  第34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4)
  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她接触了大量的重量级人物,这些人物构成了她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部分。这时的杨澜,已经有了质的变化。对于她而言,赚钱太容易,进军商业所欠缺的只是资本而已,而她的丈夫吴征,正是深谙资本运作的高手。
  和吴征结婚后,杨澜辞去凤凰卫视主持人的工作,沉寂了一段时间,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的都是她相夫教子的花边新闻。2000年3月,她突然之间收购了良记集团,更名为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并成功地借壳上市,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传媒帝国。那时,在资本市场上,传媒概念正如日中天,阳光卫视的出现适逢其时,杨澜成了时势造英雄的绝佳样本。
  杨澜的财富增长,远超过了她的年龄增长。她实在是个很聪明的女人,更是一个会赚钱的女人,当赚钱的观念在她脑海里形成了,并成了她的一种习惯后,她的财富想不呈快速增长都不可能。
  我们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感触,比如学开车,开始会觉得很困难,但是当你慢慢学会开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把车子驾驶得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时候,开车不会再令你紧张,而觉得“不过如此”。
  赚钱的观念也是如此,从存小钱开始,到后来的理财、投资,当你越来越习惯轻松地赚钱,习惯了财富的思维观念后,就会发现,获得金钱其实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而且会在赚钱的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把挣钱当成一种习惯,你的财富自然就会增长得比年龄还快。
  要想让财富呈习惯性增长,可以尝试将培养赚钱观念结合以下的实际步骤来操作:
  1.提高工作收入。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过一个基本原理:技艺随着从事专业工作的时间而增进。
  技艺的增进一般会直接影响到财富的收入。在年轻的时候,工作是我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个阶段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工作的收入和提成上。重点是选择一个行业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提高这一行业的技艺,利用时间的推进积累财富。
  这里有个关键,那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工作岗位”,并以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为主,不要过分追求薪酬。一般来说,在工作7~10年之后的薪酬上升趋势,会让你有机会在工作第11年里,1年赚的钱超过前10年赚的所有的钱。
  2.转移风险,买适量的保险。
  在提高了工作的收入之后,就要考虑保险的问题。人生无常,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绝对不会遇上什么意外。购买重大疾病险和一定的人寿险,是财务上的必需品。如果不买,将是一生最大的疏忽。只要发生一次意外,就可以将一个人的一生都打入地狱。
                  第35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5)
  当然,有人会认为,如果一直没有生病,买保险的钱不是白花了吗?但保险有很多品种,如到了一定的年限返还本息的险种。本书第6章有详细介绍,我在这里就不赘述。
  总之,保险是要买的,但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和选择适当配置不同的保险。
  3.每两年做一次重要的投资,回报要高。
  当你有了一定的财富,如何投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每隔两年做一次重要的投资,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同时,习惯了这样的重要投资,日后在投资中便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更容易让财富呈飞速增长。
  4.步入中年,努力让自己的投资收入占总收入的30%~50%。
  人的一生中, 20~45岁之间是赚钱的黄金年龄。45岁之后,一般人的事业都呈停滞状态或走下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想不想继续把事业做下去,已经很难随着自己的意愿进行了,而自己的投资则完全可以由自己做主。
  在习惯了长年做出重要而高回报的投资后,很容易让自己的收入以投资收入为主,这有利于财富的持续增长。力争在习惯了投资赚钱的过程后,学会让投资收入占据自己的总收入的重点。
  把握好了以上几点,便可以让自己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让这些习惯带着你走向财富的尖端吧!
  大海的表面很难保持平静,社会价值的均衡更是如此。它由供求决定:人为的或法律的东西,往往因为生产过剩和企业破产而反过来惩罚它们自己。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选择金钱的第三种形态
  物理界一般把物体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其实,金钱也是分形态的,有人就曾把金钱分为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精神态。固态就是一般人看得到的金钱的外在的形态,也就是钞票本身;液态指头脑,即赚钱的思维;而精神态,则是一种对待金钱的精神和态度,是一种智慧的形态,一种让金钱流动起来的形态。
  比尔·盖茨曾经这样说赚钱——
  即使在今天,让我真正感兴趣的也不是赚钱本身。如果我必须在工作和拥有巨额财富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我会选择工作。领导一支由上千个有聪明才智的人组成的队伍比拥有一个巨额的银行账户更令人激动。我很善于让资产增值,但是我从来不看股票的价格,所以我也不知道增加了多少。
  比尔·盖茨真的不爱钱吗?显然不是。当他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他已经不必要再为追求财富而去努力了。对待金钱,他有了一种豁达的态度。
  其实作为常人,我们更应该选择金钱的第三种形态。这种形态,既能让你轻松赚钱,让你保持既有的财富不受损失,还能让生活过得很愉快。
                  第36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6)
  一般人,如果买彩票中了个大奖,比如500万、上千万,很多人想的是要怎么去用这些钱。这么多的钱,往往容易令中彩者惊慌失措。但是,看看那些亿万富翁,他们从来没有担心过钱应该怎么花的问题。他们奋斗的目的已经不再是为了赚钱来用,而是从赚钱中得到成就感。这样的财富者,往往更珍惜金钱,更懂得支配财产,更了解金钱的价值。或者说,他们已经达到了金钱的第三种形态。
  自己就像一个水库,如果你有能力让金钱像水一样流入自己的腰包,那就千万要懂得怎样用最正确的方式去支配你的金钱。不要让金钱只进不出,“流水不腐”,金钱同样如此。活动着的钱,才能带给女人充裕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否则一生积攒钱财如葛朗台,自己从来不曾快乐过,也不曾带给家人半分幸福,累积着大量的金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也有人说,有钱人有有钱的烦恼,其实未必,很多经历过贫困、靠自己的努力而成了富豪的人,都认为自己有钱后比穷的时候快乐。没有钱时,大部分的时间只能用来想着如何挣钱吃饭、生存,而有了钱则可以依着自己的意愿大胆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松下幸之助就是懂得掌握金钱的第三种形态的一个豁达的人——
  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他的经营哲学是尽善尽美。他创立并领导的松下电器公司,总资产逾千兆日元,总销售额近5 兆日元,员工总数25万多人。
  这正如机器要运转、汽车要跑路,离开润滑油(当然也需要别的条件)是不行的,但润滑油不是人们追求的目的,机器运转、生产产品、汽车到达目的地才是目的。松下说:“为了达到目的而工作,为了使达到目的的工作更有效率,就必须要有润滑油。所以说,金钱是一种工具,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松下对金钱的态度是敛财而不守财,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当财产的奴隶。他说:“财产这东西是不可靠的!但是,办一项事又必须有钱。在这种意义上说,又必须珍视钱财。但‘珍视’与‘做奴隶’是两回事,应该正确对待,否则,财产就会成为包袱——看起来你好像是有了钱,实际上它却使你受到牵累,这是人类的一种悲剧。”
  松下的这种思想是很值得人们深思的,他让人们不要做金钱的奴隶,要时时想着更远大的一些目标。他认为:“明天的生活一切都会比今天好。”凡参与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的人都应以此为目标,努力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金钱)来改善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使明天的生活比今天更好。
  润滑油的作用在于:机器旋转产生的热量损害机器时,注上一些可以减少磨损。机器旋转过快会对机器造成损害,但只要多注入一些润滑油就可以了。金钱也是这样,它可以使劳动者获得物质上的弥补和精神上的安慰。
                  第37节:让你的财富比年龄增长更快(17)
  松下还有一句话:“但是富有和财富没有限制,一旦你进入物质财富领域,就很容易迷失你的方向。”
  世界上几乎没有白手起家的成功者会把堆积财富当成首要目标。真正令他们陶醉的是赚钱的过程,而非金钱本身。
  女人应该尽可能地用一种正确的乐观豁达的态度来对待金钱,让它流动起来,让它钱生钱,不断地流出去流进来,在获得了快乐的同时,也会让财富和精神双重方面都获得最大的效益。
  这个道理无时无刻不穿插在经济活动中。所有的经济政策,如扩大内需、进出口贸易、自由交易等,无一不是促使金钱循环流动的手段。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理财赚钱,无一不如此。比方说你把钱投到股市,想赚取更多的钱,企业(上市公司)同时在用这个钱来增加开发、生产等投资,赚取利润,又进一步通过企业的利益分红的方式,给予你回报,这也是一种金钱循环的流动方式。流动才有活跃,才有生机。
  选择金钱的第三种形态,就是在保障了充足的生活前提之下,合理打理好自己的金钱,让它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循环,为自己赚取利润。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出多进少,也有可能进多出少,还有可能把自己的水库流个精光。但是,只要把握好正常的心态,了解金钱只是一种工具,就不怕金钱之水不再流入。
  肯尼迪在他的《联邦国家》里说:财富不过是手段,人才是终极目的。
  让你的金钱流动起来去赚取更多的钱,千万别因财富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拥有财富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幸福,而不是让我们成为金钱的奴隶!
                  第38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
  第3章: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
  同样数额的金钱,对不同目标有着不同的价值。
  请珍惜你付出的每1元钱,牢牢控制自己的每1元钱。请仔细检查收据,并将账本平衡到丝毫不差……这些只需额外花费你几分钟的时间,却能让你在财务方面长期放心。
  女人购物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贪图便宜,买回一堆无用之物。
  “省钱观”让你浪费更多钱
  无可否认,节约是一种美德。但很少有女人想过,很多时候,节省的本质意义实际上是一种浪费。
  我身边很多的女性,包括一些朋友、亲人,她们都一心追求着节约,她们热衷于采购各种家庭需求品但不是很必要的物品。在采购的时候,她们的思维和大众没有什么不同,尽可能地找打折或是大减价的东西来买,以达到“省”钱的目的。
  她们购买,常常不是出于需要,仅仅是因为便宜,便情不自禁掏钱去把那些“便宜”的东西买下来,以为自己少花了几十、几块甚至几毛钱,钱就算是省下来了。一到节假日,各大商场疯狂打折,她们就去排起长队准备着抢购便宜货;平时也常常在网上浏览最新的折扣信息,只想到“便宜”,便以为把钱“省”下来了。
  萧雪也曾经是这样一个“省”钱一族——
  萧雪特别喜欢购物,一到周末,她爱邀朋聚友,大家一起去商场或各种店铺购买打折的物品,而且哪里一有打折信息,她的几个闺友,只要其中一个知道,便会通知其他所有的人,大家在第一时间赶到折扣店铺,以折扣价将东西买回来。
  萧雪一度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聪明,会购物。她一直认为自己属于那种会理财、会持家的智慧女人。
  但是慢慢地,萧雪开始产生了困惑,她买的东西越来越多,有很多却是用不着的。比如内衣,有些没有试用就直接买下,仅仅是因为便宜、打折,后来又觉得不适合,要么太紧,要么太松。扔了吧,觉得可惜;处理吧,她不知道内衣能如何处理;卖了吧,可是谁会来买“二手”内衣呢?
  还有不少衣服,当时图便宜、有折扣,一时冲动买了下来,甚至连标牌都没剪就闲置在衣柜里。
  家里的碗已经有不少了,可是因为打折,她又买了好些;本来也不缺锅,可是看到一次打折,有个平底锅特别优惠,她忍不住买了下来,结果买回来放进橱柜,从来没有用过。老公还一度开玩笑说:“我严重怀疑你是不是要改行去贩卖锅碗了。”
  她还常常会为了得到某些商家的微不足道或是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赠品或礼物,浪费自己的金钱去购买那些不必要的东西。
  类似这样的消费行为太多了,萧雪开始对自己的“省”钱方式产生了怀疑。
  萧雪把困惑和我说后,我告诉她,只要你在购买,在付钱,你就不可能“省”得住钱,因为金钱在向外流,而不是向内流,钱又怎么“省”得下来?
  当然,对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折扣当然是件好事,所有的人,包括亿万富翁,都喜欢减价。但不要骗你自己说,打折时购物是在“省”钱。当你消费一件产品的时候,不论贵贱,在你掏出钱来买下它的一刹那,你就是在减少你的银行存款,而不是增加存款。你是在花钱,而不是省钱。
  打折的东西并不能让女人省下钱,我们也不能指望打折省钱。事实上,打折不是用来让消费者省钱、让她们创造财富的,相反,折扣是用来掏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为商场、为产品的销售者创造财富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处处都充满了所谓的折扣,商家几乎每天都能找出一些幌子来进行所谓的“打折销售”。厂家和商家一直掌握着“生产者主权”。
  曾经有一个经济学家面对这种现象,发出过感叹:消费者是被尊称为上帝的玩物,他们被打折、返利、摸奖以及礼仪小姐折磨得死去活来。
  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看穿商家的打折促销“黑幕”,对于不必要或是用不上的东西,再便宜再廉价,也应该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去购买。要学会改变买了就“省”了钱的观念,因为钱不是通过购买打折商品而节约下来的。
                  第39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2)
  如果不改变这种习惯,买任何一件东西都想通过打折来省钱,到后来,你就会发觉自己的梦想都打折了。只因,一个女人如果整天想着打折购物,她的家里慢慢就会堆满论斤买回来的东西。过了一定的时间,比如一年、两年,当她想清理一下时,就会发现,一块钱买回来的东西,能卖一毛钱已经很幸运了。
  贪便宜、追求折扣,短期来说,女人或许省了40%,但是长远来说,梦想就打了100%的折扣,因为你已经负担不起这些东西了。你花在这些不必要的东西上的金钱,绝对要超过你原来以为购买后会省下的金钱数额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上千倍。
  一般说来,女人都是金钱的主要使用和管理者,管理一个家庭或者自己的财富,宜以最少量的钱来换取最大的效益。让你的一切消费行为显得很“经济”才是上策,而不是一味地采购大量的,让你“省”钱的“便宜货”。
  生产者主权(Producer Sovereignty):一些经济学家注意到,在现代社会里,消费者常常迷失在广告的丛林里,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听信生产者的广告宣传,投出自己的“货币选票”。消费者仍具有决定的权利,但是,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生产者的傀儡。于是,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具有社会生产的最终决定权,这就是生产者主权。
  成本记录的是竞争的吸引力。
  ——弗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
  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
  经济这个词,最初是来自于希腊语,原意是指“管理一个家庭的人”。唯物主义代表色诺芬在他的《经济法》中将“家庭”和“管理”两词组合理解为经济。
  从狭义方面可以这么说,经济是指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所以,如何管理好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钱财,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下面是我的朋友青瑶管理她的家庭经济的故事——
  和很多女人一样,青瑶属于她家里管理财政的那位。但是她也经常和丈夫吵闹不断,而吵闹的原因,80%都是因为钱。
  青瑶和丈夫结婚时,两人按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住房,首付是两人各自承担了一半。结婚后,丈夫的工资卡青瑶拿在手里,家里的钱也主要由青瑶在打理。有一次,丈夫的一个亲戚突然要用钱,跟青瑶他们借2万块钱,丈夫信誓旦旦地答应了,回家后和青瑶一商量,青瑶把家里的存折和卡全给丈夫看了,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存款可以借出去。
  丈夫很不高兴,当场和青瑶吵了起来,说她怎么管钱的,一点也攒不住。青瑶则更为委屈,她月薪1500元,丈夫月薪在2500~2900元间浮动,一个月的房贷正好是青瑶的工资,也就是说丈夫的工资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支出。在这个不算太大的二级城市里,两三千的收入足够他们养家了,何况青瑶不算是那种浪费的人,钱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两年了,他们居然没有多少节余和存款?
                  第40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3)
  丈夫怀疑青瑶把钱挥霍到了不正当的地方去。青瑶很委屈,说她从来没有乱用过一分钱。
  “你没乱用,可是钱哪里去了?”丈夫质问她。青瑶也说不清,两人冷战了好长一段时间,丈夫不再把工资卡给青瑶管理。青瑶说:“也行,让你管5个月试试。”
  从那以后,青瑶让丈夫去缴房贷、水电气费等,家里缺了什么,人情往来,青瑶一概不再插手,让丈夫负责,有必要的时候,她会提醒一下丈夫应该付哪一样的钱了,应该添置什么,买什么了。结果是,在青瑶的丈夫管理期间,往往还入不敷出,比青瑶的管理更糟,有一个月甚至出现房贷差点付不上的情形。
  结果丈夫不得不和青瑶商量了。他们也觉得自己的消费可能大有问题,于是青瑶决定试着记一下账,把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记得一清二楚。
  这么记了两个月,她和丈夫都大吃一惊:她们在不知不觉间零碎的支出,和收入几乎完全相同,而这些支出,如果不记下来,压根儿记不得用到哪里去了。他们觉得真是想不到,这么多零碎的支出,合起来的数量竟然有这么大。而很多支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可不知不觉间,就花掉了。
  像青瑶这样的家庭,非常多。我曾分析过她的家庭支出,其实多半是合理的,可是重点在于,他们采购任何东西都没有想过列出一个清单来,按照即时的需求去购买,而每一项消费,也没及时记下,才形成了这样的“没怎么用钱,却又不知道钱用到哪去了”的状况。
  青瑶的丈夫管理家庭财务的时候,之所以比她更糟,是因为作为男人,他对金钱的敏感度还不如女人,也完全不懂在他看来纯粹是“小女人手段”的杀价功夫。青瑶尚知道用多少钱买一件什么样的物品才是物值相符,在一定情形下可以省下一点钱,而青瑶丈夫并不懂这些。同样的杯子,青瑶在批发市场用8元钱买下的,加上车费也不过10元,她的丈夫却花了25元;同一款大衣,青瑶可以用四五百元买下,她的丈夫却要花1000多元。在没有清单,也不记下支出账单的情况下,他们的金钱支出就像一团乱麻。
  其实,青瑶的金钱用度可以理解。因为很少有女性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各种诱惑时,还能保持理智的购买能力。她们常常是冲动型的购买者,没有携带购物单或没有目的地,就出现在超市或是商场中,也没有计划,在超市及商场里到处闲逛。
  没有清单的购物和没有账单的核算,对家庭、对个人都有着双重的浪费。
  一是时间上的浪费。因为没有目的,在寻找商品上花费的时间就会比平时更多,而花费的时间越多,她所花费的钱也就越多。有经济学家曾经做过统计:购物时如果你没有购物单,没有购物计划,那么你每周将在食品店里多花20分钟、30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如果每周占用30分钟,那么在成年人的一生中,这将会是62400 分钟至78000 分钟,或1040 小时至1300 小时,或43天至54天。把这个时间用来放在其他有益的事情上进行创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收获估算出损失有多大了。
                  第41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4)
  二是金钱上的浪费。在没有购物清单的情况下,她们常常会购买以后才会用上,或者根本就用不上的东西。因没有清单,经常随意购物,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老是钱花出去了,却不知道花在了哪里;总是想存钱,可总是存不下来;开销总是超支,却又无法控制;常常忘记按时还信用卡的钱而被扣钱扣信用……
  所以,要管理好自己的钱财,就应该学会记下清单和账单。记录每天收支是很重要的,它是建设你的财富大厦的坚实基础。而记录自己日常收支的工作,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按照时间、花费、项目逐一登记,就知道每一笔花费用在何处,再记录清楚采取何种付款方式就可以了。
  购物和支出的清单,在某种程度上,包括了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的经济预算,在哪里支出有多少,心里有个大概,圈定一个范围,尽量避免超支。
  据调查,十之八九的成功者,都认为妥善的计划和组织对于解释他们的经济成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还会告诉你,他们的父母亲,尤其是他们的母亲,是优秀的计划者和组织者。严格地按照家庭账单、家庭活动与家务的日程表来行动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一个家庭的清单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计划表”,不但可以有助于节省时间,而且也避免了盲目购物带来的“小钱”的浪费以及一时欲望购下并不必需的东西。
  而账单,是对你一切支出的登记。在这个忙碌繁杂的时代,我们需要记的事太多,仅仅用头脑,是肯定记不了那么多枝枝叶叶的支出。建立一个家庭(个人)账单,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账单可以让你清楚你的每一笔钱用到了哪里,是否属于必需的支出等,有助于管理好家庭或个人财务。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个有着很强的理财观念的人。他的成功与做好“清单”与“账单”不可分离——
  洛克菲勒虽拥有巨额财富,但他始终保持锱铢必较的理财态度。他的各种花费开支都要记录,就连3分钱的邮票也不漏记。因此,他的记账本从不离身。人们发现,他的每本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正是这一“绝招”,令他在经营石油公司时,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成本与开支、销售与利润等数据。
  清单与账单能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住家庭或个人的经济开支及财务管理,从这方面的细节做起,也有助于培养在工作或是事业中的良好的经济管理能力,对于财富的积累,绝对是一个很有益的良好习惯。洛克菲勒的理财观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如果懒得用笔和纸来记账,也可以借助电脑等工具来实现“两单”的登记。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个人账单”类的财务软件或是理财网站,可以让人方便快捷地利用软件做好自己的账单。
                  第42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5)
  每个女人都应该提醒自己,做好自己的财务清单与账单,否则等到年老的那一天,你清点自己的人生时,你会在人生的清单和账单上发现,自己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女人。
  财富的增加既不保证快乐的增加;物质享受的增加,也并不意味幸福的增加。
  西方世界所提倡的“生活素质”,正在提醒大家:追求生活水准只是一个工具,追求生活素质才是真正的目的。
  ——华莱士·B·多纳姆
  别让“配套效应”卷走你的钱
  朋友送给玉琪一只Burberry新款包。起初她爱不释手,但却一直没有将包带出过门,因为皮包太漂亮了,她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服饰才能配上这一款包,让她可以轻松从容地走在街上而没有别扭感。
  经过多日的挣扎思虑,尤其是看到最近经济危机慢慢显现,失业、裁员、负增长之类的新闻信息充斥在网络和报刊中,玉琪决定将包转送给别人。
  她的理由是:“我有个同事也是被赠送了一只LV钱包,为了配得起去买了一只Hermes的公文包,后又为了配得起,一咬牙一跺脚,去买了辆奥迪A4。如果我也为了Burberry的包而去采取同样的配置,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任何的财务扩张行动,都是形同自杀!”
  玉琪深谙“狄德罗效应”对金钱的损害,更明白,在生活中常常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什么是“狄德罗效应”呢?
  狄德罗效应是一种常见的“愈得愈不足效应”,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它缘自于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
  有一天,朋友送给狄德罗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随即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据此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又叫“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狄德罗效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配上穿得出去的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的人就觉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结果浪费了大量的钱财,把自己陷入到财务困顿中不说,也完全偏离了生活的本质。
                  第43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6)
  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和心理的压力都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非必需的东西。
  作为一个智慧的女人,更应该对此保持足够的警觉。因为女人通常是购物的主体,而且对服装饰品的需求也是相当的高,从发型到耳环、项链、围巾、服装、裙子、靴子等等,无一不要求最适合的“搭配”,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到了狄德罗效应中不能自拔。
  常常有朋友看中一款漂亮的衣服,忍不住买了下来后,结果自己没有可搭配的围巾、裙子、靴子,为了这件衣服,又专门去购买与之相配的其他物品。而配上了,有时并不是只单纯穿这一套行头出行,结果又为后买的裙子和靴子,继续购买新的衣服项链等来交错搭配。这样反复搭配,不停更新,不知不觉间,就陷入到了搭配的深渊,个人财务老是陷入到赤字之中。
  在你没有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之前,最好不要急着去把自己的收入大量花在狄德罗效应带来的搭配之上,否则狄德罗效应会吃掉你成为财富女人的金钱种子。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已经成功的女人,有着不菲的金钱,却从来不会为搭配发愁,她们衣着讲究,却不会去狂热地追逐着无休无止的搭配和购物,几套得体的行头,已经足够让她们从容而有信心地出行。她们已经摆脱了狄德罗效应,在拥有足够的金钱之余,内心充满了自信,言行无不得体,所以不需要再借助高价物质服饰来消除自己对装饰的紧张感,过上了知足而幸福的生活。
  女人,只要拥有了充裕的财富,通常情况下,不会再为狄德罗效应而发愁。而每个女人在积累财富之初,都应该学会摆脱“狄德罗效应”的摆布,才会走上财富之路。
  如何来摆脱“狄德罗效应”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这样处理的——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第44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7)
  赚钱可以不知足,因为一个人挣钱的手段和能力,往往也是一种智慧和学问。但对物质的追求,却要懂得适可而止。要摆脱“狄德罗效应”,这也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一个女人在培养出了挣钱的智慧后,比较容易成为有钱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当你已经成为一个有钱女人的时候,心态也会因此而改变,会看淡一切物质,会以精神的幸福感官为重点,去追求一种真正的幸福生活!
  狄德罗的配套效应: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把消费行为与赚钱行为结合起来,是一种聪明地花着钱来赚钱的手段。
  做个积极的生产消费者
  很多的人,从来没有把花钱和赚钱联系在一起过,在她们心里,钱花出去就花出去了,再赚就是。赚来的钱,就是为了消费的。怎么可能花着钱来赚钱呢?正是这种把花钱和赚钱当成两回事的局限性的思维,让大多数人难以走上致富之路。而真正聪明的女人,则是懂得做一个花着钱来赚钱的“生产消费者”。比如像吉利这样——
  吉利是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她爱好旅游,特别是驴行,喜欢到那种相对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去搞户外运动,而不像很多人一样,热衷于大众化的所谓的著名景点。吉利同时还是一个对大自然有着一种特殊敏感的女孩,每到一处,她都拍下大量的照片,还用大量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身特别的感想和观念,她的“记录”写得非常漂亮。
  吉利花在驴行上的钱很少,但是她的装备比如睡袋、帐篷、各种攀登器械却非常的昂贵。后来她把驴行所拍的照片和记录卖给各种旅游杂志,结果赚取了不菲的金钱。这些金钱的数量,远超过了她花在驴行装备上的费用。
  吉利的“财商”不只是体现在业余的驴行爱好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吉利的消费观念无一不是:在花钱做这些事的时候,她常思考我能不能把花了的这些钱赚回来呢?
  比如买饰品,一般女孩习惯直接到珠宝商店挑选漂亮的成品饰品,这些饰品虽然漂亮,但却昂贵,而吉利不同,她直接就购买黄金,再找金银加工行按照她的意愿加工成为漂亮的饰品。一来,直接的黄金成本相对低;二来,黄金作为一种“硬货币”,是上千年来全球通用的金属,绝对不会买了就贬值,或是打了水漂。她这等于是一种另类的黄金投资方式。在金价暴涨的时候,吉利会把黄金饰品抛售出去,售价远超过当初购入黄金的本钱。变相赚取了其中的不菲差价。
  吉利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哪怕去跳健身舞,她也不会单纯地花了钱去健身,她会觉得花钱买健康不是一种划算的事。她想得更多,不但要买健康,还要赚钱。她一边学习一边跳,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了一本有氧健身舞的书,结果书销售得很好,又为她大赚了一笔。
                  第45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8)
  因为会花钱,会赚钱,会理财,吉利年纪轻轻,已经买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子。她的房子在市中心地段,价值不菲,但房里的家具却绝对不昂贵,一点也配不上那套漂亮的房子。在吉利看来,家具这些东西买下就会贬值,在不能让她的财产增值的投入(消费)方面,她通常是尽量避免购买高成本的物品。只有在购买能增值的资产上,吉利才会出手大方,挑取更好的。
  再后来,吉利把自己在中心地段的房子租了出去,简单的家具没有让吉利的花销增加多少,却让她的房子出租得异常顺利。她以每个月2000元的租金收入,跑到郊区花300元租了个舒适的小型套房,同时,她花3万元买了一辆奇瑞汽车。这样,吉利上下班方便,也自由自在。在她看来,汽车是典型的贬值物品,所以不必要花太多的钱来购买超过她需求的好车,对她这样的上班族来说,够开即可。而吉利租房养车的费用,完全由她在市中心那套房的房租来供养,自己的工资和奖金等各种收入完全不需要承担自己的行与住方面的消费。
  吉利在方方面面都具备着像这样的花钱的时候同时还要赚钱的观念,如今的她,已经是一个拥有几百万资产的女孩了。
  赚下这么多的金钱,吉利却并没有付出多少的努力,她至今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但过上了令很多同龄人羡慕不已的有钱人的生活。这就是花着钱来赚钱的手段带来的好处。
  很多的成功者,对金钱和财富都有着不同的思考,他们将购物或是消费视为“生产消费者”。“生产消费者”这个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个词合并而来的。生产者赚钱,消费者花钱,生产消费者则是在花着钱的同时赚钱。简单地说,这些成功的人,他们往往是在花钱的时候寻找赚钱的机会。就像吉利这样!
  我也曾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时时发现生活中的商机,为自己赚取消耗了的金钱。
  玲海原来只是某小县城一家企业的普通职工,她的父亲在省城干休所休养,她常在县城和省城之间跑。据说早些年,玲海每次去省城都不会空着手跑,端午前夕,她把县城的棕子叶扛一麻袋到省城,摆在地上就开卖,因为新鲜而便宜,一摆下就让人一抢而空。她逛街时,看到商城促销,一个足球仅售12元,便想到县城里卖的足球质量还没这个好,却要五六十元一个。她随即以11元的价格一次性跟商场买了100个足球,回到县城她以40元的价格很快在各个中小学校之间把100来个足球一销而空。诸如此类的事,举不胜举。
  玲海从来不会像有些人,到哪里出差或是办事,就只顾于出差办事,她总会利用一次出行的机会,不停地寻找商机。而这些商机为她赚取的钱,早超过了往返的车费用度。花着钱去坐车,而利用地区、时间以及物品的差异,不断地赚着看似微小的钱,却锻炼出了她最经济的头脑。后来她在县城开起了酒楼,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第46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9)
  我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女人,也有着如此的头脑和观念——
  那是一趟我经常坐的普快火车,那个女人经常在火车上销售东西,就是那类很常见的开水、方便面、零食、书籍等。火车上这样销售的人很多,但这个女人却比较特别,首先她的长相举止非常有气质,打扮也比较得体,完全不像平常的小商小贩。其次,她得体的语言和善于揣摸旅客的心理,让她的东西销售得异常好。
  因为常碰到她,所以逐渐熟了,和她闲聊了起来,才知道,她原来是有本职工作的,但是她和丈夫两地分居,所以她不得不经常去另一个城市看望丈夫。
  她说:“你听说过《周渔的火车》吗?”我点了点头,她和我聊起了《周渔的火车》,说两地分居是出于无奈,但并不会影响到她的生活,她也不会像周渔那样,把所有的工资都给铁路做贡献,所以她利用每次去看望丈夫的机会,在火车上销售东西。当然,同时她也十分懂得和列车员搞好关系。利用她的智慧,她的货往往销得比列车上专门的售货员还多。她也在这个过程中,把车费给赚了回来。
  她坦陈,她的工资一分未花,所有的车费全来自于火车上销售货物所赚取的利润。如果她不这样做,单纯的为夫妻相聚而来来往往,经济上吃不消不说,而且她会觉得坐火车是一件非常疲惫的事,也难以保证夫妻感情能永远不变质。现在不同了,她喜欢上了这样的生活,她甚至把在火车上赚钱当成了一种乐趣,当成业余在兼职着的另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因为赚钱的感觉是很快乐的。
  这又是一个懂得把消费与赚钱结合起来的智慧女人。
  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花钱就是一种投入,而赚钱则是一种产出。1936年,美籍俄裔经济学家列昂节夫(W.Leontief)就曾提出过“投入产出分析法”,这是一套实用的经济的科学计划方法,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在采用。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系统的经济活动都分投入和产出两大部分。投入是指人力、物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产出指生产活动的结果,即生产出一定数量和种类的产品。在生产活动中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懂得运用好“投入产出”方法的人,往往就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成了一个“生产消费者”。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花着钱来赚钱,其实是把一种类似于企业的观念巧妙地化为个人财富的“投入与产出”上。比如,每个公司一般都有不菲的招待、公关费用等,但是,与私人不同的是,公司的负责人往往需要懂得如何花对钱,钱花对了,就肯定能赚钱。同样的是请客吃饭,一般的人花了1000元,花了就花了,没有任何增值的意义。而公司请客户吃饭,往往却代表着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生意。
                  第47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0)
  聪明的女人懂得把这种观念运用到个人的“投入产出”上来,在消费任何一样东西的时候,先考虑是否有产出,或是如何让你的消费给你带来不菲的产出,那么你离贫穷将会越来越远!
  当然,不是所有的钱都完全可以用在有“产出”的“投入”上,但只要花得“值钱”,也算是一种产出,这些产出不一定就是金钱,却也是一种财富。你花钱去健身,你收获了健康;你花钱请人吃饭,联络了感情。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被自己充分利用。
  有的人花起钱来觉得“不值钱”,是因为他们忽视了金钱的价值。比如,花了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件可要可不要的衣服,买回家后又不喜欢穿,结果新衣“贬值”;花了大把的钱买了一堆自己并非很喜欢,也没有升值价值的饰品放在家“装饰”,没过多久又撤了闲置;与可交往可不交往的人交往,请他们吃并非必要的饭,这样的钱花得也毫无价值。
  一句话:钱要用得“值钱”!
  任何物品都不是始终存在着它最真实的价值,往往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悖论”伴随你一生
  有个女孩,她出生在陕北贫困山区。她第一次去上海念书的时候,看到那些人洗脸要打一大盆水,洗一双袜子要用掉好几盆水,她就站在那里哭。
  别人不明白她哭什么,问她,她哽咽着说,在她的家乡,人一生只能洗三次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结婚,还有一次是逝世的时候。因为缺水!
  后来这个女孩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拿着不菲的月薪,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价值悖论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
  平时她也会打扮,买价值不菲的饰品等。但她回家乡的时候,从来不会穿金戴银,只买很多纯净水带回去。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她正在都江堰出差,地面剧烈晃动起来,很多人意识到地震了,还惦着贵重的东西,她第一个念头却是抄起身边的水杯就跑到卫生间躲了起来。后来房子塌了,她被压在了那里,可是因为有水,她熬过了四天四夜,终于等到了救援的人来,被安全地救出。后来她回到了上海,但并没有感激那曾救过命的水,照样每天洗澡,大量消耗着水。
  我想,这个女孩一定懂得经济学,所以她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价值悖论。
  什么叫价值悖论呢?许多生活中的必需品,比如水,它的“市场”价值很低,比如空气,是免费的。而许多奢侈品,比如钻石、黄金,这类东西的“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却很高。
  在经济学上,这一悖论讲的是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
                  第48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1)
  对于我们的生命而言,水是不可或缺的,钻石却并非必不可少。那么,为什么水如此便宜而钻石却如此昂贵?难道水的价值还比不上钻石吗?
  这是个不是悖论的悖论。水的总价值当然很高,毕竟没有水我们就无法生存。但关键的一点是,决定水的价格的并不是它的总价值,而是它的边际价值,也就是最后一杯水能够带给我们的效用。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决定买不买这最后一杯水。如果水的价格高于它的边际价值,那么,最后一杯水就卖不掉。因此,水的价格必然下降,直到它恰好等于最后一杯水的价值时为止。在人们居住的大多数地方,水是容易得到的,最后一滴水带给人的效用微不足道,所以它几乎一文不值。
  而黄金、钻石,却自古以来就是中外世界都通用的“硬货币”。虽然它本身似乎没有一点使用的价值,但却很昂贵。
  理解了这个“价值悖论”,在理财和消费中,就要学会顺应时势来理财、赚钱。
  有个著名的女作家,前不久去埃及,她没带别的占位置的东西,却带了30多盒清凉油,就是那种街上随处可见的1元1盒的廉价清凉油。
  到了埃及,和当地土著居民合影,他们是要收钱的,别的游客都去付小费和土著合影,女作家却用一盒清凉就代替了小费,还更受居民的欢迎。之后她还用清凉油换了很多东西,比如画笔筒和一些饰品。
  原来在埃及当地,气候炎热,蚊虫叮咬严重,而在他们本地是没有清凉油卖的。所以清凉油对他们来说,比金钱更有价值。
  如果她不曾带些清凉油,也许这趟埃及之旅,她将花费超过买清凉油的钱的数百倍,才能消费到这一切。
  这也是“价值悖论”的体现。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没有女人不爱钻石,不爱珠宝、名表。古代一些大户人家和现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女人,常常穿戴得珠光宝气的。她们并不是单纯地炫富,珠光宝气可以令她们显得更加美丽尊贵,也是财富的象征,而且遇到家族经济出现变动或危急的时候,她们的这些珠宝饰品往往可以变卖来救整个家族的急。
  现代女人购买这类东西,不仅仅是用来装饰自己,让自己显得更漂亮,还在于这类东西属于升值物品。看看最近几年的贵金属涨幅就明白了,有些涨幅高达250%,像钻石、铂金、白银等,短期的涨势更是惊人,这种情况之下,买了这些饰品不但会给自己的美丽加分,同时也会给自己的财富加分。
  总之,珠宝、钻石的价值依然昂贵。因为它们既能佩戴,又可以保值,折损率还很低,有人还用在赠与及避税的用途,是极佳的投资理财标的。
  看似无用的东西,有时却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在平时生活中,女人不应该忽略对这方面的投资!
                  第49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2)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西方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的价值尺度是指满足人的最后的也是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什么是不辨是非的人?他通晓世间万物的价码,但对其价值却一无所知。
  ——奥斯卡·王尔德
  让每一分钱发挥最大效用
  买东西,是买贵的好,还是便宜的好?我想先说说我母亲购物的故事——
  我母亲是个传统的家庭妇女,经历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旧时代,也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无食物可用,吃草根、树皮、观音土等差点被饿死的年代。可能缘自于物质匮乏年代深刻痛苦的感受,她在花钱上异常的节约,买东西自然也避免不了受这样的观念所影响。但凡购物,她专门挑便宜的,也因为便宜,买得特别的多。
  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鞋子,她每次都到地摊上去淘便宜鞋子,高兴地说:“又便宜,又好看。何必要花那么多冤枉钱去买什么品牌?什么样的鞋子不是穿?”
  她这话是用来暗讽我的,我买鞋子极少,但一般都会买正品鞋子。品牌鞋子价格从几百至上千元不等,哪怕打折的,有时也得好几百元。我母亲不止一次地数落过我浪费,还知道用时下青年人的时髦话来讽刺我:钱多了烧的!
  我总是不动声色地把她买的每一双鞋子的时间、地点以及价钱记下来,还把她出过的问题一一记下来。比如有一次,她花45元在批发市场淘了一双中老年凉鞋,第二天穿上那双凉鞋出去逛街,结果天公不作美,中午时分遇到了大雨,把她的鞋淋湿了,她还没有走到家里,鞋子上面的带子就断了。后来回家一检查,原来是纸做的。还有一次,她花55元淘了双外表看着挺漂亮的皮鞋,专门穿着去出席一个亲戚的婚礼。下楼的时候,脚下一滑,不慎崴了一下,人倒没事,让旁边的人给扶住了,但是,她的新鞋子因为这么一用力,前面的脚趾处就张了口。那场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后来我给母亲算了一笔账:这4年来,她一共买了17双鞋子,平均价格50元,合计850元。有些穿一两次就因为意外而坏了,还有些穿不了多久便变形无法再穿,更有些,买的时候觉得好看,事后又觉得不喜欢而闲置起来了。而我的鞋子,一般不追求流行,只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看中了,试好了,就买下,一般三五百元,却从来不曾坏过。有双冬靴,当初仅花了310元,穿了4年,还是完好如初,甚至看不出旧来,不但抵过了母亲的N双鞋子价钱,也抵得过时尚的潮流——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唯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告诉母亲,表面上看来,买便宜的东西划算,实际上,却是更吃亏。很多情况下,太便宜的东西确实顺应了那句老话“便宜无好货”——质量相当的差。
                  第50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3)
  有时你买几样便宜的东西所消耗的金钱,往往超过一件高质量的物品的价格,而高质量的物品,不但能保证你有着高品质的生活质量,让你更加自信,举止间也显得优雅从容,更重要的是,从另一个角度为你节省下了一定的金钱。
  我身边也有些朋友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规则——
  我的朋友静儿,大学毕业后,进了父母所在的工厂担任会计工作。后来厂子垮了,她也下岗失业,生活一度陷入到了困顿之中,每个月领着168元的下岗费生活。
  1998年,静儿买了一件内衣,用了248元,花了她一个半月的下岗费,到大商场专门买的。十多年过去了,静儿的那件内衣依然在穿,品质依然很好。而她的不少朋友,总是买几十元的内衣,一买就是很多,这么多年花在内衣上的钱绝对不会少于她这一件,而且她们的内衣穿起来也非常的“费”,没多久就穿得像“抹布”了。一比较,结果是静儿买得贵,却更省钱,同时还省时省力,不用老是去逛街买内衣,而且高品质的内衣让她穿得非常舒服,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的乳房。
  后来静儿成了一家外企的员工,收入更上一层楼,却依然保持着这样的消费方式。
  买贵东西的人,往往是懂得 “东西要买得值钱”的道理。人们经常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分钱买一分货。很多时候,“一分钱一分货”这个俗语之所以有道理,那是因为,在经济学里,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通过价格比较,我们就能够买到更接近价值的商品。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它使得 “一分钱一分货”变成可能。
  犹太人就有这样的消费习惯,虽然他们是一个节省的民族,但是他们认为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开心,日子一定要有滋润的感觉,不要怕花钱,相反要大把大把地花钱。犹太人喜欢在那些装饰考究、豪华的饭店吃晚餐,而且一吃就是两个小时,吃得极为丰盛。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不时地哈哈大笑,那样子十分惬意。
  犹太人信奉绝不要对自己吝啬,因为这是一种贫穷的表现。但犹太人从来不曾乱花钱、浪费钱,他们只是慎重花钱。他们有这样一种消费习惯:我不喜欢浪费钱,但是如果这样东西对我很重要,我宁愿买最好的。
  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对超值的停车费一样抠门——
  一次,比尔·盖茨和埃弟·罗仁同车前往谢拉顿饭店开会,由于饭店地处西雅图下区,结果去迟了,以致找不到车位,这时,罗仁建议停在饭店的贵宾车位。
  “噢,不,这要花12美元,这不是一个好价钱。”盖茨强调道。
  “我来付。”罗仁坚持道。
                  第51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4)
  “那可不是好主意。”盖茨答道,“他们超值收费。”
  这就是盖茨的过人之处。罗仁在对人讲这件事时强调,这并不是吝啬,要知道,盖茨在请客户吃饭之类的事情上相当大方,他只是厌恶物值不符。
  盖茨过着适度的生活,以致无需出售持有的股票,相反,他的股票因为分红派股而越来越多。就这样,一个不在意钱的人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此,适度、冷静地面对金钱对你的人生成功将大有裨益。
  在经济学上来说,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成正比的。当然在实际上,我们很难真正办到用一分钱买到一分货,这里还有个识别和砍价能力的问题,但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暂时略过。
  可能很多女人没明白节省的真正含义,省钱不是抠门吝啬,不是让你去买便宜货,更不是简单地捂着自己的钱包不去花钱。省钱的实质本意是,让你的金钱花得更有效率,用最少的钱来满足我们最大的欲望。
  也可以这样来说:让有限的钱财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才是节约的真谛。
  兵贵精不贵多,同样的道理,物品也是贵在质量,而不是数量。只要物有所值,那么更贵的东西往往反应了它本身真实的价格,精而少的物品,更能让一个女人优雅从容地去生活,显得自信而幸福!
  现在开始,学会买贵的东西来节省自己的财富,做一个真正的“精品”女人吧!
  经济有一个解释,是“节俭”的意思,这是经济学里微观部分的核心思想——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使得做一切事情都很“经济”。
  当房子不能带给女人快乐的时候,为什么要在痛苦的生活中去做一个“房奴”?
  房子不是你的“蜗牛壳”
  中国的文化,一直很看重房子,很多人甚至一辈子就是为了一套房子而活,房子成了一生都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但是,没有房子又不现实,住哪里?租房住的疲惫,也许只有漂泊一族才能明白个中艰辛。
  到底要不要买房呢?先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中国的富豪很多,而身价10亿的“打工皇帝”却只有一个,他叫唐骏。
  唐骏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到盛大网络总裁,再以10亿元的身价加盟到福建一民营企业,三次华丽转身,已经使得他成为亿万富翁,人称“打工皇帝”。然而,这位亿万富翁却一直租房子住。
  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唐骏是现在中国唯一的一个拥有10亿身价却无家可归的人。”
  事实上,唐骏确实一直住在上海的一家宾馆里,而且一住就是10年。
  “我住的房子是租的。”唐骏承认说。面对众人难以置信的目光,唐骏一五一十地算了笔账:在上海买同样质量的房子至少要花2500万元,2500万元拿来自己投资,我相信年回报率至少在30%以上,保守一点,按20%来计算,2500万元每年的回报就是500万元。而住宾馆一年才花150万元……我从中间还赚了350万元。
                  第52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5)
  唐骏身价上10亿,却不买房,在一部分消费者或是无房一族中,引起了共鸣,很多人支持他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哪里有家人与其生活在一起,哪里就是家,何必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些人,住宾馆也有家的感觉,而有些人,住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也难有家的感觉。
  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正确,唐骏的算法也不一定适合咱们的国情。租房住,付出的金钱从短期看来,确实相对少,不比买房,一生成为房子的奴隶,承受一辈子的压力。但是,换个角度来考虑,租房住,不论你租再便宜的房子,付出的租金都属于消费范畴,是没有任何回报或是产出的,这些金钱消费出去就收不回来。而买房子,一定程度上说,属于投资的范畴。因为房子属于升值财产,而不是贬值财产,且属于你个人的资产。房子不想住了,还可以卖了,一般获得的价值不会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钱财贬值。 如果懂得利用好房地产行业的价格波折,通过差价来买卖房屋,还会大赚一笔。这么看来,买卖房子,实际上非但没有让财产损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保值产品。
  但是,这是在把房子当成交易资产的前提下而言的,如果买了房子一生不转手,只是用于自己住一辈子,也无所谓投资不投资了。
  有位理财专家曾讲过这样一个实例——
  我在北京有两位朋友,他们好不容易打工各挣了20万元钱,找了女朋友准备买房结婚。我建议他们暂时不要买房做“房奴”,要学会投资理财提高生活品质。他们两个都非常赞同我的观点,但其中的一位朋友的老婆坚决要买,认为不买套房子就没有安全感,就不和他结婚了。结果他拗不过老婆就付了20万元的首付,在城北回龙观买了一套50万元的住房,成了欠债30万元的“房奴”,每天在路上来回颠簸3个多小时去四惠上班。
  而另外一位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把20万元暂时存到我这里,我每月给他6‰的利息(即1200元/月),我向他保证任何时候只要提前24小时通知我即可支取,以便于他随时可以去投资年收益率大于7.2%的项目,并且他投资任何项目我都可以给他免费作咨询。
  我们虽然是很好的朋友,但为了他资金的安全,我还让我们公司给他的资金作了无条件付款的担保。结果他用这每月1200元的利息收入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50万元的房子住,夫妻俩天天开开心心的,既节省了时间又没有负债。
  后来,他俩在石景山找了一份收入高得多的工作,于是他们又在石景山用同样的租金租了一套更好的房子。这件事让买了房子的那两口子后悔莫及。而我付了1200元的利息给他们后我自己并没有吃亏,因为我能用这些钱得到至少每月15‰的投资回报!
                  第53节:生活中的“清单”与“账单”(16)
  这位理财专家认为:没有把通过投资理财让自己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当做稳定安全的依靠,而只是把拥有自己的住房当做稳定安全的港湾,是件风险极大的事。殊不知只有更高的收入才可以让自己过自由而体面的生活,而房奴每月只能节衣缩食,降低生活标准用以还贷,不仅失去了投资机会,还影响了生活的质量,更没有幸福感可言。
  一个人在事业未成之前,每一分钱都是投资理财的种子,你把种子过早地吃掉了,将来怎么会有大的收成呢?如果你没有本钱,再好的投资项目也会与你失之交臂。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指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过早买房子的另外一个害处就是很浪费时间,这一点在北京等大城市尤其如此。在北京至少有一半的工薪阶层,从自己家里到工作单位平均有1.5小时的车程,这样一天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就是3小时。一个人一天的有效时间约为10小时,但在路上就花掉了3小时,这是多么巨大的浪费。一个人一天浪费3小时就等于浪费了30%的生命,也就是说这个人活到100岁只相当于别人活70岁,活到70岁只相当于别人活到49岁。
  在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租房子住不但可以让你有尽可能多的资本去投资理财,还可以让你始终把房子租在离你工作地点20分钟的路程以内。当你变换工作地点时,居住点也可以随之变动,房子永远是跟着你走的奴隶,而不是你做房子的奴隶,让你为生活筋疲力尽。
  当然,买房租房,都是有前提的,要视个人的情况而定,对于事业未成并且想要“投资理财”的人而言,“买房子住不如租房住”。而“买房子卖”是属于另一回事,是属于投资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只要能赚钱就是硬道理。
  但对于不会理财的人和不需要去投资的人来说,还是可以去买房子住的。有时在房价稳中有升的时期买个房子出租比把钱存到银行吃利息还是要合算一些的。
  作为年轻的女人,不要急着买房子住并不意味着不要住好房子。买房好还是租房住好?站在理财的角度来说,正确的办法是:用最低的代价住最满意的房子!
  所以,给女人一个建议:可以买房,但是别把房子当成驮在背上的蜗牛壳。若早早买房而把自己变成一个“房奴”,只会让房子把你一生的梦想都给压住!
                  第54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
  第4章: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
  同样是一个月的工资,有人用它吃了几顿饭,买了几件名牌时装,和朋友狠狠高兴娱乐了几天,就什么都没了;有人却用它变出了两个月甚至一年的工资,然后开始了自己的财富之旅。你是哪一种人呢?
  一个人的收入,主要由他(她)的工作能力决定。
  职场能力与财富的交易
  一般来说,大多数女人的收入来源,都来自于职场。工作收入在女性的收入中占很重的比例。那么,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则是成为一个有钱人的基本前提。
  李虹是一个深谙职场能力与财富指数关联的女人,她一直把自己当成 “商品”——
  和很多的大学毕业生差不多,李虹也经历过了艰难的求职过程,到处碰壁,却找不到一个适合的工作。她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一个待售的商品,无人问津。无奈,李虹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标准,只拿出高中毕业的学历,应聘进了一家公司做了一个最底层的普通文员,主要工作就是接接电话、打打文件等。但她的认真负责,还是很得公司人事部主管的赏识。
  有一次,李虹给经理打一份策划,细心的她发现那个策划中有一个严重的漏洞。李虹想了想,立即向主管提出了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主管听着她的汇报,眼睛突然一亮,似乎不认识李虹似的。
  后来公司那份策划采用了李虹的建议去修补,获得了客户的认同,为公司赚取了不少利润。李虹也亮出了自己的真才实学,很快得到了公司的提拔。
  再后来,李虹成了公司的创意总监,薪水当然也飞跃般地增长了数倍。她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与她的获得是成正比的。
  与李虹相反的是刘春——
  作为一家公司的文员,刘春每天都加班加点工作,经常让来接她的男朋友在公司楼下等很久。男朋友觉得刘春工作很辛苦,投入得太多了,认为领导应该给她加薪水了。刘春则犹豫不决,她觉得加薪不加薪不是很重要,但男友说得也有道理,她想知道领导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努力和价值呢?
  和男友商量之后,刘春决定采取他们商量好的办法:先去问问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评价,以暗示领导应该加薪了。
  刘春去和领导说了,可是领导在表扬了她的工作态度不错之外,还说工作效率不够高应该改进,根本没有加薪的意思。
  刘春觉得很委屈,于是冲动之下,她赌气地对领导说:“您要是觉得我这样做还不够好,那我辞职好了。”
  没想到,领导当场表示:“那好吧,你明天去人事部门办手续吧。”
  这个结果完全出乎刘春和她男友的意料,刘春大哭一场,埋怨不休:埋怨领导,她工作这么辛苦这么努力,就是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结果领导根本没把她当回事;埋怨男友,本来她并不觉得加薪很重要,是男友撺掇她一定要去提加薪,结果害她失去了工作……
  刘春男友也委屈,刘春工作时间远超过了正常时间,那么辛苦,得到更多的回报是应该的。她的领导也太没有人性了!
                  第55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2)
  李虹和刘春的观念截然不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职业结果。
  在李虹看来,公司用她,是重用还是一般的用法,完全是看重她的潜在价值,说白了,在公司眼里,她这个“商品”是可以加以利用,不是废物。如果她的点子、计划、创意和设计,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利益,如果她经营的是一个没有发展力的团队,公司是不会浪费资源和时间来雇用她。反之,她能带给公司多大的利润,公司会根据她的贡献和价值付给她等同的薪水。李虹直接就把自己推向市场化了,她一直把这样的观念放在心里:我就是商品,不是说必须做成品牌商品,但一定要做人人都需要的商品!
  而刘春则没有把自己当成商品,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价值。在她的领导看来,她的工作态度并没有问题,也符合公司的要求,但工作的效率还有待提高。站在刘春的角度来看,她却没有意识到,天天加班正是因为她的效率不够高,不能在正常上班时间中把一切工作做妥。而且每天加班,都是在使用公司的资源来做额外工作,换个角度说,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薪水是公司为员工的工作结果支付的报酬,而不是用来买员工的工作态度。刘春还以辞职来要挟,说明这个员工心态有问题。这样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实际价值,她不想走人,公司还想让她走呢。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足够“值得”的回报,这其实就是利益的交易。
  21世纪闹得最凶的两个字,就是“人才”!有句话说得虽然残忍,却不无道理:没有资本你别嚣张,不然你会死得很难看。而与此相对,如果有资本,你会活得很漂亮,也有资格去为自己的身价谈判!
  人是需要工作的,工作不仅给我们带来收入,而且会带来快乐。《经济学原理》里如是说:大部分劳动的主要动机都是要得到某种物质利益的欲望,这种利益在世界的现状下一般表现为获得一定数额的货币。即使一个人是受雇用而工作时,他也往往从工作中得到了愉快,这是确实的。在做完工作之前他通常感到很疲乏,以致停工时他就觉得很高兴。也许他失业了一些时候之后,以他直接的舒适感而论,他宁愿工作而无报酬,也不愿没有工作;不过,恐怕他还是不愿以比正常价格低得多的价格出卖力气,以破坏他的市场,正像一个制造商所做的那样。
  制造商所制造出的商品,就是用来以适当的价格进行交换的。所以说,每一个人出卖脑力或体力,都不可避免地是在进行一场“交易”。公司雇用员工,目的是让员工为企业做事、工作,赚取最大化的利润。每一个人所做的工作,都是在为公司创造利润,而你的工资,则来自于公司的利润。
                  第56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3)
  所以,有时你自己的人力资本就是一种“商品”。你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与你的工作绩效挂钩,这是工资收入的来源,也是提高工资收入的途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作与做生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优势的“商品”,你的职场财富指数将会给予你最大的回报!
  掌握好人生的“舍”与“得”,便是最大的成功。
  不可忽略的“机会成本”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叹:“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看,“有所失”与得不到的鱼或熊掌,就是选择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通常是指为执行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种可行方案损失的可能获取的收益,或者说,做出一种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简单地讲,可以这样来理解机会成本: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更加简单地讲,就是指你为了从事某件事情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因此,机会成本同时也称为“择机代价”。
  比尔·盖茨是一个深谙机会成本选择的高手——
  1973年,比尔·盖茨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可是他对法律一直没有兴趣,反而对计算机情有独钟。19岁时,比尔·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要面临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位证书,还是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
  比尔·盖茨热爱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他的渴望,可是经营自己的软件公司也是他所钟爱的。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学业,开办软件公司。事实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在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的世界富豪评选中,比尔·盖茨以净资产850亿美元理所当然地登上了榜首。
  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回母校参加募捐活动时,有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回哈佛上学,弥补他曾经的遗憾。对此,比尔·盖茨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出任何回答。不难看出,比尔·盖茨已不愿意为了哈佛的学位证书而放弃自己已有的事业。
  如果比尔·盖茨选择了继续上学,像很多的大学生一样,上完大学,找个工作,拿份普通或相对高的薪水,而不是创办自己的事业,那么他的机会成本就是如今的微软帝国。
  对当时的盖茨而言,在放弃学业和经营公司二者之间选择,放弃经营公司去上学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且作为电脑奇才的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水平早超过一般同龄学生的学历和水平,上学对他来说,获得的利益只会比开公司小,所以他选择了机会成本较小、利益较大的一方。
                  第57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4)
  机会成本并非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计算机会成本一般只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从总体上得到最大的利益。机会成本越大,一般人越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职业。举个实例——
  林雅已经40岁了,作为一家大型广告代理商的会计主管,她虽然自己很喜爱广告,并且在广告行业呆了20年之久,可是,她还是意识到这个行业与自己的性格不合。
  “我知道这份工作很不错,”她说,“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是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医生告诉我这是因为违反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地工作造成的。”
  林雅认为长此以往会对她的心脏、腹部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广告业,放弃现在的工作,就感到自己很笨。我在大学念了6年书,就是想要从事这一行,只有大傻瓜才会把3.5万美金教育投资和20年的经验断送掉,改行去做其他事情。”
  选择就要付出代价。林雅虽然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广告行业,但也无法放弃广告,正是因为这个机会成本或者说代价过高,放弃对她而言,或许精神上是划算的,但物质和金钱上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而这又是一个竞争激烈,需要创意、想象和丰富经验的行业,一旦放弃,想再重头来过,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时物质收入与现在对比一落千丈,精神上她也得不到快乐,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林雅无法放弃广告行业去做其他的事。
  在职业选择生涯中,这是不可逃避的规律。
  比如,你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职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现在你醒悟过来,意识到它并非你自己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行,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你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当你得到一个机会时,往往会失去另一个机会。而该选择哪个机会,人们则需要通过计算机会成本来加以权衡,即选择一件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件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面对有限的资源,为了能够得到想要的,人们必须选择放弃。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唯一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每个女人都要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必需的选择。当你选择正确了,你的职业才会为你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机会成本就小了很多;而选择错误了,很可能就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把整个人生给浪费掉。
                  第58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5)
  不仅如此,做人也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或者选择正确的方向),就能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人生价值),像比尔·盖茨那样。
  所以,在职场中,女人要学会权衡机会成本的得失,选择自己既喜欢,又能带来丰厚物质利益的行业作为终身的事业,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又经济的职场人生!
  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却往往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
  利用好“弱链接的威力”
  “弱链接的威力”这样的语言组合似乎很古怪,“弱”一般代表微小、没有力量,但却又和代表着强大的“威力”组合在一起。
  其实,不管在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弱”小者,常常有着惊人的威力,比如“种子的力量”——
  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回答纷纭,有的说是大象,有的说是狮子,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大力气,当然大家都不知道。
  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来,都没有成功。后来忽然有人发明了一个方法,就是把一些植物的种子放在要剖析的头盖骨里,给予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种子发芽。一发芽,这些种子便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量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
  再比如水,作为一种再柔弱不过的物质,水的力量是微薄的,可是滴水穿石的故事我们从小就耳闻目睹,还有科学家用水来切割钻石等坚硬物质。
  在经济方面,同样也处处存在着一些“弱链接”,看似无用,实则有着巨大的威力。如果能利用好这些“弱链接”,往往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丰厚财富。许暖暖的工作就是这么找到的——
  因为经济危机,许暖暖失业了。重找工作的过程困难重重,她的生活一度陷入到了困顿中。那天许暖暖又外出找工作时,突然遇到了梁玲。梁玲和她算是老熟人,朋友的朋友,以前一起参加派对玩过几次,只是很久没有联系了。
  老友相见,虽然没有分外亲切,但也寒暄了一阵。梁玲问起了许暖暖的近况,许暖暖直说正在找工作中,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想找一个程序员之类的相关工作,一直没有碰到适合的位置和待遇。
  梁玲“哎呀”一声叫起来:“我上次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我有个大学同学正是一家软件公司的主管,他说他们公司正要招程序员呢。”
                  第59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6)
  “真的?”
  “真的,我把他的联系方式给你吧,你找他试一试。”说着梁玲就把同学的电话给了许暖暖。
  后来许暖暖联系上了梁玲的同学,对方说正要去人才市场招聘程序员,既然她是梁玲的朋友,那先把简历发过去给他看看。
  许暖暖把简历发到了梁玲同学的邮箱里,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了,她进了梁玲同学的公司,重新开始了工作。
  这就是所谓“弱链接的威力”。可不要小看了那些一年只有一两面之交的“半生不熟”的人,他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威力无比。
  “弱链接”说穿了,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经济资源,它可以为你带来经济效益,当然你也可以不利用。但是,在现代社会,一个女人欲使自己经济发达、事业有成,除了你应拥有真才实学以外,还非常需要你进行人际关系的构建和利用。这种人际关系的构建和利用,就叫做开掘利用“人脉资源”。
  俗话说,好风凭借力。开掘利用“人脉资源”,就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策划,抑或靠平时自律养成某种优秀品质和行为,进而以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挖掘和建立融洽和谐的人缘,进而凭借人缘的力量,使自己的才能、学识得到充分发挥,增加成功的几率,最终使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得以实现。
  时下的职场,往往要具备时时求新求变的心态。并且,要能和各阶层、各种类的人交往,时时为扩展人际关系而努力。认识的人愈多,机会就愈多。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真理。若要创造更多机会,创造机会时更方便,便需要建立适当的人际关系网。
  但现实的情况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丝毫不让人意外,意外的是这些人利用的个人关系大多数都是非常疏远的“微弱关系”,真正依靠父母、最好的朋友等“强关系”找到工作的人所占比例很小。
  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尔对此进行过研究。1974年他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找到一份工作》,其中他采访了几百名职业工作者和技术工作者,记录了他们的就业经历。发现有56%的被调查者是通过个人关系介绍找到工作的,而个人关系多半是“弱链接”关系,其他20%是通过自己申请求职找到工作的,约18.8%的被调查者是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
  “弱链接威力”为何会比牢固的亲友关系威力更大?格兰诺维特尔这样解释:最亲近朋友的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们的生活几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见面的人,他们可能掌握了很多你并不了解的情况。只有这些“微弱关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传。
  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应该尽可能地去开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掘——
                  第60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7)
  1.结交新朋友,参加新组织,扩大社交范围。各种各样的人,就像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还可以扩大我们的社交领域。所以,人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2.结交不同观点的人。在今天的社会,思想狭窄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重要的职务和崇高的责任只有那些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的人才能胜任。结交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我们必须相信,他们都是有潜力的人!
  3.保持与有价值的朋友往来。但一定要显得真诚,别太做作,否则有价值的朋友都会离你远去。
  我有一个很久以前的朋友,是我幼时的玩伴,我们的友情一直很牢固。成长后,联系极少,后来她到了另一个城市工作,好像很不如意。偶尔回来,她也没主动找过我,还是我听朋友说她回来了,主动请她吃过饭。而她主动找我,就两次,一次是找我借钱,一次让我帮忙。这也便罢了,平时她从不联系我,一旦有事,就“请客吃饭”搞得功利无比,弄得我有些害怕见到她。
  最近她又说要请我吃饭,这距我们上次联系,已经有半年之久了。碍于朋友情面,我让她有什么事就直说,别搞得像商场谈判一样。她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我向你借钱,而且数目不小,可以吗?”我再问她借钱做什么,她什么也不说。就一句话:借钱,而且数目不小。
  问她这个不小的数目,到底是多么不小,她报出一个令我吃惊的数字来。
  我很怀疑她是不是笃定了我们友情之坚固,坚固到平时不往来,一有事便可以狮子大开口,甚至不说明借钱的名由,我也会义无反顾地帮她到底的程度?就算我想帮她,她的态度和行为已经伤害到了我们友情的纯真。
  饭是吃了,最后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帮这个朋友。最起码的真诚也没有,已经让我们的友情越来越远。我也不会将一笔为数不小的钱随便借给一个不告诉我借钱的名目却以友情来要挟的朋友。
  4.和那些有进取心的人结交朋友。人际关系是一项重要的资源,但并非什么人都认识一些就算搞好你的人际关系了。对于那些成天只会问 “你的房间有多大啦,有什么家具啦”,而从不与你交流思想的人是狭隘的朋友,小心不要受其影响,变得和她一样,交流的内容只剩下了“家长里短”。选择那些积极上进的人做朋友,因为他们希望看到你成功,会给你的计划提出积极建议。如果你没有这样做,恰恰结交了那些低级趣味的小市民,渐渐地你自己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了。
  改变公司的工资制度是在冒一个大风险,然而不改变它则是在冒一个更大的风险。
  ——南希·佩里(Nancy Perry)
                  第61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8)
  职场不得不知的“博弈论”
  只要身为职场中人,就避免不了与人“打交道”。职场的“交道”,说穿了即是一种合作与博弈的方式。这里面涉及到了经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博弈论。
  说到博弈论,先提一个经济和法律上最常见的规则:合约。合约是一个古老的规则,是法律认可和会被法庭强制执行的平等主体间的协议,同时也是博弈论引入经济理论分析中所带来的一个成就。很多合约正是建立在博弈论的基础上。
  有个朋友叫雯丽。她曾在一家著名的电视台当过编导,也担任过好些地方栏目剧的编剧,写的剧本很出彩。但这些工作都属于打工的性质,她感受到了漂泊的无助。后来通过朋友的帮助,她去了某地的文化部门工作,获得了事业单位编制内待遇,收入颇丰。
  在文化部门工作,雯丽依然发挥了她的剧本创作特长,但是,因为单位特殊,她所发表的作品以及创作的剧本,一般是需要署上领导的名字,有时甚至直接就署单位的名字。很多剧本完全是雯丽自己独立创作的,但这种署名方式,就让她的创作成果成了她和领导共同的成果或是单位的成绩。
  要说没有委屈,也是不可能的,但雯丽更清楚,她要么牺牲自我,服从上级安排,要么保持自己的独立署名权,和单位及领导关系弄僵。
  单位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让雯丽获得现有的一切编制和待遇的,若选择后者,雯丽很可能会失去单位现在给予她的一切待遇,同时,她在这个职位上能呆多久也是个未知数。
  雯丽选择了前者。
  后来,她创作的一个戏剧获得了上戏杯的一个大奖,一下令她所在的单位大放光彩,但剧本上署了好几个人的名,就成了大家的共同创作。因为是雯丽主导创作的,怕去领奖谈创作心得体会时露马脚,单位便派雯丽出面代表去参加颁奖典礼。
  在颁奖典礼上,雯丽和一位资深的知名评委,也是上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聊上了,她与教授大谈特谈剧本的发展,令教授大开眼界,将她视为人才,收她为徒。
  在教授的指导下,雯丽的剧本创作突飞猛进。再后来,她通过自己的实力,脱离了原来的单位高升了,到上海一家文化单位去任主管。在新的单位没有人再压制她,雯丽算得上如鱼得水,剧本创作也达到了高峰,有不少导演慕名而找上了门来。一方面她保持了稳定的收入水平和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去创作大量的剧本,为自己赚取了不菲的名和利。
  我相信,雯丽是个深谙博弈论的智慧女人。
  按照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博弈论学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的理论来说,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一场合作型博弈。所谓合作型博弈就是,利益相同时合作,利益相争时博弈。雯丽就是一个能很清楚地把利益的不同性质与博弈相结合,分清主次来做出决策的女人。
                  第62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9)
  那么,到底什么是博弈论呢?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各自选择行为或策略并加以实施,并各自取得相应的结果或收益的过程。
  简单地说,博弈论就是让别人和我合作的一种理论!
  经济学上有一个很出名的“智猪博弈”的故事。我们可以用这个故事来分析职场利益获取中的博弈规则——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一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下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的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为什么呢?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它而言不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不踩则两只猪都吃不到任何一点食物,所以大猪只好亲力亲为了。
  这个故事里涉及到了合作的问题:什么样的合作方式,才能获得双赢?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引申到职场里来,不管你作为领导还是下级员工,都有类似的必须做出的合作方面的选择。
  作为员工,你和同事之间一定会有博弈产生。比如和同事去与客户谈判,你们一般都会选择齐心协力,争取获得谈判的胜利,为公司获取利益,这种情况下,你们是利益相同时的合作。而同一项策划方案,领导让你们各做出一份来,这种情况下就会互相竞争,以获得领导的认同和职位的升迁以及随之而来的薪水的增长,这就是利益相争时的博弈。
  倘若你在公司中属于领导者之一,那么同样可以运用好博弈论来为自己创造最大收益。
  领导者,可以看做是这个博弈游戏中的投食者。在上面那个故事中,投食者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情景吗?比如采用以下几种办法改变:
  方案一:减量方案。仅投食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大猪和小猪都不去踩踏板。小猪去踩,大猪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都不会再有去踩踏板的动力了。
                  第63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0)
  在职场上,如果你想让你手下的职工更好地为公司工作,同时完成你出色的领导任务,让你自己也因此升职,那么你针对下属把规则设计成这样谁都没有踩踏板的动力的规则,显然是一种很失败的策略。
  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这个方案可以这么形容: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小康社会,竞争意识不会很强。
  在职场中,若你对下属采用这个规则,一来成本相当高(提供双份的食物可以想象成给职工提供比原来高一倍的工资),二来会因为竞争不强烈,你的下属便不会有竞争意识,干多干少一个样,拿的钱不分彼此,那谁还想去卖力工作?这样的方案显然也不太可行。
  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仅投食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大猪和小猪都会拼命地去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方案三应该说是最好的一个方案,成本不高,收获却最大。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却常常下意识地在运用博弈论中的策略去与别人“博弈”。比如等待市场上出现具有赢利能力的新产品成本,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比如一个公司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的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高。
  女人在职场上,只要不是才起步的,大都会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下属又是一定员工的上级,与此同时,你还有同级。那么,运用好博弈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本事”。作为下属,要懂得与同事在合作中达到双赢;作为上级,要利用下属的心理制定好激励规则,让他们为你的工作推波助澜;与此同时,你又将在与同级的竞争中,获得胜出,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升职和加薪。
  博弈论要说复杂似乎很复杂,要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利用好“合作”,或是运用好最恰当的“配合”方式在职场中与同事相处共事,让自己获得利益,创造自己的职场财富指数!
  总之,要想赢得升职,不可不知博弈论;要想赢得精彩生活,同样不可不明白博弈论!
  合约(Contract,Agreement):一般指一份法律上认可和会被法庭强制执行的平等主体间的协议,包括人、事、时、地、物五大要素。当代有学者认为“合约原则既是一个古老的价值追求,它包含有人的主体性、平等性、自由意志、自主选择、合意、合作、正义、自然秩序等多种理念,也可视为是博弈论引入经济理论分析中所带来的一个成就。由于博弈论的引入,那种过去认为只能依靠市场实现的瓦尔拉斯均衡,现在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结构调整等来解决市场问题。经由历史的长期发展,现在合约(原则)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
                  第64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1)
  一个聪明的女人,一定要懂得权衡自己劳动能力的真实价值。
  别把时间用在“捡芝麻”上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一直很深——
  我曾织得一手好毛衣,是小时候跟着别人学会的。那时老有人夸我心灵手巧,我给亲戚的小孩子织了不少漂亮的小毛衣。
  后来我有了自己的侄女。在她3岁那年,嫂子知道我曾“很会”织毛衣,就要求我给侄女织一件。已经是初秋,她希望我赶在冬天之前织好。我欲言又止,想和她解释我真是太忙了,没有时间织。
  当时我在网络上给一家杂志做着兼职编辑,同时和几个朋友一起承接了一家电视台栏目的剧本创作,还在修改着一本书稿,时不时又要应付一些杂志的约稿,我哪有时间来花费在织毛衣这样细琐的事上?
  可我委婉地说了下自己的意思,嫂子就有些不乐意了,说曾经给谁谁谁家孩子织了,自己的亲侄女就没时间了云云。我想解释,那是我以前在家较闲的时候学着织的。离现在已经近10年的时间了,我哪还能像青涩年代那样,有的是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可看她不乐意的神色,碍于面子,我不得不重新拾起已经丢掉很久的织毛衣的“功夫”,找来了毛线针给侄女织毛衣。
  这次事情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毛衣按时完工了,嫂子也很满意。但我自己却损失惨重:有两个剧本一拖再拖,没能完成;约稿几乎全推了;杂志那边的工作因为时间紧而完成得很马虎,主编只得让另一个在职编辑帮我修改完工了。
  现在回想起来,抛开人情面子不说,用经济的方式来算计,那件毛衣折合成金钱,不算人工费,单纯的毛线价值成本不超过40元。而我因为工作方面的损失则不好估量,若是按平时的完工量,至少超过这件毛衣成本的近百倍。也就是说,我花在上面的人工费几乎近4000元。多昂贵的儿童毛衣啊!
  回到经济学的角度来,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首次成本”和“动态周期成本”的概念。
  “首次成本”是指一个人自己亲自做一件事而不是请一个专业人士做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在这个过程中,这个人可能会节省一些钱,但是这个数字是很有欺骗性的,因为完全没有考虑到动态周期的差异。
  在我嫂子看来,可能觉得自己买毛线织毛衣更为节约,可以省下一些钱,比买一件成品毛衣要便宜了好几十元。但对我来说,节约了什么呢?相反,损失巨大。
  那么到底要怎样才是真正的节俭?
  《韦伯格英语大辞典》将“节俭”一词定义为“以资源使用的经济性为特征”。就是说,节俭的关键是资源,而资源的关键不是指首次成本所花费的钱或资产,指的是整个动态周期中的资源耗费。
                  第65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2)
  真正懂得节俭的人,很多事是不会亲自动手的。最明智的做法是从自己的专业中赚取收入,然后将这些收入用于雇用专职人员来做,这样才更具有经济效率。这也是这个经济社会很多行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原因。
  托马斯·斯坦利是佐治亚大学商业管理博士、行销学教授,研究富裕阶层已有30年。他曾经向一个著名并且收入很高的漫画家、油画家问及到这个事事动手与节俭的问题——
  画家有一幢很大的英国式住宅。斯坦利在和画家谈话时,看到一群房屋油漆工正在房子的四周搭脚手架,准备漆房子。
  斯坦利问画家,漆这么大一幢房子的价格如何?画家报出了一个令博士瞠目结舌的数字。在斯坦利看来,这个数字太大了,成本也太昂贵了。而画家本身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漆一幢房子应该不是难事,如果自己来动手给自己漆房子,是可以节省很多钱的。
  于是他问画家,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来油漆自己的房子?
  画家说:“我做的工作所赚的钱比请一群房屋油漆工来漆房子所付的钱要多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在漆房子时从梯子上掉下来怎么办?摔死就完了,如果摔残废呢?以后我将不能再轻松地赚钱生活了。”
  这就是自己“亲自”做产生或是可能产生的得不偿失的后果,“亲自”的成本往往是昂贵而巨大的。所以说,并不是每件事都值得女人自己去亲自动手,否则便会陷入到“捡芝麻”的困境里。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事都不必要自己去做。最适合的方式是,计算好“首次成本”和“动态周期成本”的价值比后,再来合理安排,以取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才会得大于失。
  如果你在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管理的理念、决策、思维等也不是很精湛夯实,应该自己动手多跑多看多做,不但能节约金钱,而且会在亲自动手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但人们追求经济的目的并不是到了“丰衣足食”的程度便足够。如果在创业中后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等着你去做或决策的事更多,你依然事事躬亲,把脑力和体力浪费在一些并没有产出的事情上,你的财富将无法快速增长,甚至很可能因小失大,把前期积累的财富也给浪费掉。
  很多人常常这样,让别人做总是不放心,事必躬亲,结果把自己累病了,钱是省下了一点,可是省下的这么点钱连医药费都不够付,更别提本来可以不用亲自去做导致的损失。他(她)们拼命地捡着“芝麻”,却丢了比芝麻大很多倍的“西瓜”财富。
  所以,我们要把时间合理地耗费在重点并能产出更大效益的工作上,决不可浪费自己的时间去捡芝麻。嫂子若再让我织毛衣,我会直接去为侄女买件精美的小羊绒毛衣,价格和质量远比自己所织的高得多,但却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自己的人力资源,节省出时间和精力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66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3)
  美也是一种资源,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源。如何运用好美这种资源,是女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美女经济”创造职场财富
  文璇和蔡黎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同在一家单位实习。实习结束后各奔东西,在各人所就职的公司做了普通的文员。
  文璇爱美,也很注意对自己的气质和外在的投资。在大学时代就曾做过车模,为一家小品牌饮料做过代言。进了公司后,她仍然很注重形象的培养。
  蔡黎本来长得也不差,但不爱打扮,更注重个人内在实力。她工作努力认真,钻研业务勤奋,也颇受单位领导的重视。蔡黎的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工资长了不少,但工作也更忙了。更多的时候,她觉得很疲惫。
  一个周末,她们老同学聚会,她抽空去参加了。在聚会上,蔡黎看到了自己的同学文璇,真是令她大吃一惊。文璇光鲜照人,本来她们长相不差上下,可现在蔡黎觉得自己完全就是那种走在人群中很快就会被淹没的普通女性,衣着平凡而暗淡。而文璇,打扮非常时尚美丽,举手投足间爽朗而自信,不夸张地说,她像个女明星。
  蔡黎这才得知,文璇已经是他们公司的创意总监外加形象代言人了,收入早比初进公司时翻了好几番,可文璇觉得还不够,她自认为自己的美丽价值不止这么一点,公司还会给她提薪的。谁让她利用自己的美丽为公司创造了不菲的价值呢?
  有时文璇代表公司去谈判,往往是轻易就把对手拿下了。用文璇自己的话来说:“美女嘛,加上还有点实力,对方多少会卖点面子。有时我们公司男同事搞不定的谈判,我一出马就搞定了。”
  聚会结束,蔡黎回去把自己那些普通的衣服扔成一堆。她决定,从第二天开始,也要让自己做一个光彩照人的美女!而不是放着白白的天生资源不用,只注重内在的实力了。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这是上世纪70年代一部朝鲜电影中著名的台词。而这句话,在市场经济时代似乎得到了印证。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知识是有价的,美丽也是有价的。美丽的女人,她的脸蛋、身材、一颦一笑乃至风韵气质都有价。空有美丽,却不知道加以打造利用,纯属白白浪费了“美丽”这种难得的资源。
  当然,仅有美丽,也换不来多少的经济。一个美女如果不够聪明,则如同浮在水面的荷花,容易以低廉的价格出卖了自己的美丽,而智慧的美女则知道如何让自己的美升值。“美女好办事”,虽然有些美女不一定是绝顶的聪明,但她们拥有一定的智慧,再加上美貌,就往往攻无不克了。
  作家吴淡如讲过两个她身边的女友遇到的“不平等”事件——
                  第67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4)
  在某食品公司企划科工作的她说:“我觉得我们的男主管好势利,明明我跟A小姐是同等级的员工,什么粗重吃力的事都叫我做,我像一头驴子一样默默耕耘,她却像一只花蝴蝶,只陪主管出去谈案子,吃香喝辣。我做了那么多事,都不被重视。”
  在某银行担任理财专员的她也感叹:“唉,现在的客户都是以貌取人,我手上有五张执照,B小姐只有两张,我明明比她专业,可是只要她在,承接客户总是无往不利,她那张脸,胜过我的三张执照。”
  对此,作家解释说——
  我听过不少自认为很有实力的女人抱怨这世界现实,以貌取人,只注重表面功夫,不注重女人的实力。哀怨归哀怨,还是接受现实比较好。其实自古至今,表面功夫对女人还是很重要的。就算女人以实力崭露头角,还是不能不重视表面功夫。某人力公司曾发函给各大公司的人事主管,调查结果如下:
  有70%的主管会注意求职女性是否懂得打扮;92%的主管表示,他们不会录取完全不化妆或妆化得很糟的求职女性;62%的主管认为女性会不会升迁与会不会打扮有关。
  而各大公司的人事主管们普遍认为:只要是从事“公关类”、“业务类”、“客服类”、“秘书类”和“营销类”的女职员,一定要会打扮。
  看来,会不会打扮和一个女人的职场前途还真的密切相关。如果打扮能够让人感觉自己重视这个工作,能够有助于业务推展,又何乐而不为呢?只是,万万不要把职场所需要的打扮,跟名牌Party里头粉雕玉琢的名媛模样混为一谈。
  美女经济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利用好“美女经济”往往能为女人创造财富。哪怕你天生条件并不好,不能归属于美女范围之内,一样可以利用“美女经济”为自己赚钱。
  比如,招聘美女为自己服务。现在有很多服装、化妆品、餐饮娱乐等行业在招聘的时候,往往要求五官端正,长得至美是最好的了。用美女来做招牌,说服力比什么都强。
  我认识一家花瓶制造厂的女老板,她的厂里生产的花瓶古典而美丽,但销路不强。她就举行了一个选美活动,巧妙地把花瓶的促销和选美大赛结合在一起,结果既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又扩大了她企业的知名度。选美活动结束后,她的工厂生产的花瓶销得异常好。
  美女经济时时存在于我们身边,像服装、化妆品等行业,活生生一个美女站在那里,等于就是一个活广告。
  当然,一个女人光有美是行不通的,毕竟美女层出不穷。在美女云集的城市,“三步一个张曼玉,五步一个林青霞”,光靠“美女经济”来令你的财富递增,还是件相对困难的事。只有美女加才女,才是真正完美的超强组合。
                  第68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5)
  一生死守一个工作,一份工资,你将错失这个世界更多的精彩。
  探寻职业外财富延展
  我有一个表姐,只是一位普通的会计,但却是个很懂得拓展自己财富的女人。在做会计的时候,她利用休闲时间,另外承接了三家公司的账务处理,等于兼了三份职,收入颇丰。开始虽然辛苦些,但却令她积累下了初步的财富种子。
  2006年底,她把兼职收入所得的薪水全投入到了基金中,经过那轮牛市,钱财翻了一番。去年又和朋友入股一家大型的集娱乐、休闲、饮食为一体的休闲山庄(类似农家乐性质),完全不用她操什么心,作为股东之一,她除了适时观察一下山庄的经营,其他时间主要是坐以待“币”了。
  现在她虽然还在上班,但仍然在不停地寻找职业外的投资渠道。她的财富早非上班一族可比了,有两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有自己的车,还经常外出旅游。
  我这位表姐是我的榜样之一。早些年她的创造力就让我引发了感想:女人想要致富,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
  可能任何一个人在起步之初,都只能选择职业之路,工资的收入是我们获得生存保障的重要财富来源之一。少数的人可以单凭职业的收入而致富,比如资深的建筑师、会计师、经济学家、艺术家、IT人士等。当然,这类职业要获得深厚的财富是需要较强的创造力和多年的经验累积,并不是一入行就有着高薪厚酬在等着你。在这个世界上,若想单纯地靠职业收入成为一个财富女人,绝大多数是比较困难的,工资再涨也难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中产阶级。那么,就要学会开拓职业外的财富收入了。
  市场经济的发展令每个人的饭碗(职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牢靠,但经济时代对我们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打破了财路的单一走向,让女人可以有较多的聚财选择,然后在投资中树立自己的方式与见解。
  很多有钱的女明星,除了靠演戏、拍广告之类的本职收入外,也有不少在寻找职业外的投资,以增加自己的资产。谁会嫌钱多呢?
  有不少明星、名人,除了本职之外,开酒吧,开咖啡厅,进军房地产,炒股……只要能赚钱的行业,他们都会涉足。比如,大小S姐妹俩除了靠娱乐圈挣钱,还在台湾开了家叫“师母”的杂货店,卖日本漂亮的服饰和小饰品。大S还出书,她的《美容大王》和《揭发女明星》两本书也为她大赚了一笔。
  作为平常女人,更应该学会攻守兼备,在有工作可做的前提下,寻找职业外财富延展,做好职业之外的投资和理财。
  如何打造职业外财富延展呢?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女人,由于自身状态、需求、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投资领域除了要积极地避免资产缩水、对抗通胀外,还要避免投资失误,在不同阶段为自己打造最适合的投资计划才是上策。
                  第69节:算好你的职场财富指数(16)
  以下的建议和误区提醒可以供不同阶段的女性参考:
  单身女性。
  单身女性作为单个的自然人,常常是有青春,有活力,又没有多少负担,这令她们在寻求职业外财富延展的时候,具有比较强的市场再生能力。因为年轻,所以相对容易重新谋求新的职业和收入,这让她们在职业外投资上可以放开手脚。同时,没有孩子和婚姻的顾忌,正是大胆地培养投资意识和进行尝试的时候。
  一方面多学习掌握经济和理财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消费日志,合理支配自己的薪水,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并且有计划地按月进行储蓄,或投资一定的基金。
  同时,不同年龄的单身女性在理财方面也有不同的重心。
  工作不到四五年的年轻女性,处于“有点钱又不会太有钱”的时期,投资是为了能够更快地积累财富。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可以建立一个3~5年的理财目标,选择适当的投资工具来安排自己的金钱。可以选择定期定额的基金定投,每月只需要投入500元左右的钱即可。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制储蓄,一方面又可以培养长期投资的理财意识。
  而28~30岁及以上的单身女性,不管是否计划要结婚或生养孩子,都应该把退休金规划放在首要位置。
  单身女性一般都是投资新人,以基金作为投资入门的工具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资金比较多,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均衡的投资组合,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承担风险的能力来配置。
  如果有自己熟悉而且比较好的投资项目,在多方面的了解下,也可以考虑去投资。
  总之,单身女性应该懂得及时进行财产规划,重视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不要因为年轻,就不加节制地消费,也不要认为工资不多,投资理财离自己太远而不去投资。
  已婚女性。
  和单身女性最大的差别在于,已婚的女性在组成家庭之后,对财富的欲望会更加强烈,也会比较认真地规划自己的资产。而且她们要考虑到孩子现在和将来的教育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父母的赡养问题。
  这一阶段的女性是最需要投资理财的,而且投资的倾向会比较保守。可以考虑寻求既相对稳定、收益又高的多样化投资渠道,开放式基金、债券、人民币理财产品等工具都是稳妥有效的增加收益的手段。
  同时,考虑到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理财重心可以放在子女教育基金的储备和自己的退休金准备上,投资策略以稳健为主。在基金方面的投资组合上,以货币基金和配置型基金为主,搭配少量的股票型基金。
  退休的中年女性。
  女性在退休之后的投资和退休之前的规划应该有比较大的差异。退休前有收入,可持续投资,退休后收入减少,支出比例相应增大。所以在退休后,如何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收入是在投资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退休的女性理财的目的大多是用于医疗及养老,所以以追求资产的稳固为主,投资渠道相对单一,投资手段也大多以购买国债为主。
  退休女性在进行投资规划时,需要关注的重点也与其他阶段不同。首先,退休金的管理保全意义比增值更重要,建议退休后除了必要的生活费与保险费支出外,按计划提取退休金的一定比例做稳健型投资,比如基金、次级债券等,尽量不要碰风险比较大的股票、期货类。其次,要消除负债。退休女性在退休的时候,如果还负有债务和房屋贷款等,就需要考虑重新配置资产了,如将大房子换成小房子,尽量减少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