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调夜曲李云迪:“创新”二字兴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09:42
创新”二字兴中国www.sino-manager.com  作者:黄俊翰 2011-8-16热点推荐: 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真的偏向男性吗   黄鸣:向论语学组织管理  标签:创新精神创新思想

中国要如何才能强大?有人说靠国民的努力。要怎么努力?有人说靠不断学习。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并不缺少学习的意识和精神,比如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学派就说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的等等。这都说明了中国人的确是崇尚学习精神的。
但是,儒家所倡导的学习传统真的有给近代中国带来富强吗?
我国自明朝中叶以来便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有人觉得这是因为“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即进学习与国家内部而不向外国的先进文明学习。这听似有些道理,但真是这样吗?加入不”闭关锁国“中国就不会被西方超过?晚清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也是失败了吗?
我认为,一味的“学习”未必是件好事。为什么呢?首先先来分析一下“学习”一次的本质含义:
学习是一种谦虚上进的态度,但“学习”也有它的局限性。学习没有超越、突破和创新的意思,它给人的潜意识里埋下了一个不好的因子——它让人永远踏着与前人一样的脚步,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
中华文明向来以继承和学习为特征,而西方文明则是以思维和创新为特征。因而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师承关系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中国的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荀子和列子就更等而下之。而西方文化的师承关系则是一代胜过一代。如苏格拉底是不识字的智者,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先哲。并且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更是远胜于他的老师,成为了西方几乎所有古典学术科目的鼻祖。
中国人没有足够的思维创新能力,只是按照前人的路子学习,所以中国也就只有“酱缸”一般的文化和那积贫积弱的近代历史。
中国人的思想在创新上普遍具有两个巨大的通病。一是不能独立思考,二是拒绝反思,这两点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创新之路。
就以西汉的“罢黜百家,独独尊儒术”为例。此举不仅压制了儒家以外各派的自由发展,更使中国人逐渐丧失了人性本能中的独立意识,慢慢走向麻木和顺从。一直到了20世纪初,受西方自由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大一统”的铁幕才略有松动,但在此之前已历时了2000余年,早已是“积重难返”。
且中华民族习惯自我陶醉于“历史悠久的灿烂文化”,而对历史中的荒谬,文化中的糟粕总是轻描淡写地略过,也就更谈不上深刻的反思了。
如几十年前九州大地上演绎的那场文化浩劫,在当代中国人眼中,那不过是政治上的一次“失误”而已,并不肯认真地从中国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脉络去探寻真正的病根所在。
一个民族能够改头换面,奔向美好的未来是没错的,但如果一个民族拒绝反思,不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不寻根求方,仅仅竭力把目光聚焦于“美好灿烂的明天”,实际上等于抛弃了自己的底蕴和灵魂。而一个民族一但失去了底蕴和灵魂,不管它有多么庞大,走起路来也一定会步覆蹒跚。
学习固然重要,但创新远比学习更重要,当然对为重要的则是将学习与创新合二为一。目前,中国比不缺少学习精神,而紧缺的就是创新精神!
创新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前提;创新是中华民族富强的资本;创新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宝典!
唯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唯有创新精神可以兴中国;唯有中华民族拥有强大的创新精神时,中国才能繁荣昌盛,才能超过美国、日本成为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