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娇汉武帝多大:语文教学的弊端与教师的自身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3:32:58
语文教学的弊端与教师的自身素质殷建明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与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2003年09期


    几十年来,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更换教材体系,改革考试制度,更新教学理念,等等。教改的众多成果却难以在教学一线迅速推广和普及,语文教学效果从整体上看依然是少、慢、差、费。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我认为,这与中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很有关系。
    一、知识面狭窄。语文教师读教学参考书比较多,读其它书比较少。社会调查的结果表明,语文教师不大涉猎历史、哲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类的书籍,也很少阅读经典名著和古代诗文,有的甚至连语文教材本身也读得不很深入。教师阅读量不足的结果,是课堂教学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向课外辐射和引申。对教材涉及的知识,教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学生的提问茫然不知所对,何言举一反三。
    二、阅读水平不高。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对于教材内容,一些教师无法独立分析与归纳,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离开了教参便无法上课。对于课外读物,缺少一定的分析、归纳、鉴别、欣赏、评价的能力,往往因参考资料不全知难而退。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便只能提提要求而已,无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
    三、写作能力不强。一些教师写作实践不够丰富,写作理论素养也很有限;教学论文写不好,“下水作业”经不起推敲。指导学生写作不着边际,作文批改也不尽合理,作文评讲又往往脱离实际。一些学校试着让教师下考场,答卷与学生混装,结果教师作文得分中等居多。
    四、创新精神不足。一些新教师习惯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积极探索新方法;有的虽想创新,却勇于叫喊,怯于行动,生怕教改失败,缺少冒险的勇气。不少老教师凭经验施教,机械重复,只图方便,不讲效率,但求稳妥,不思改革。有些教师虽也努力尝试新路子,却是一味照搬名家教案,学生基础不同,自身条件悬殊,效果并不理想。
    五、花架子多。有的教师怕人说他上课满堂灌,便牵着学生鼻子满堂追问,以为这就是启发式教学;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习了事;看到一些公共课上教师“退居二线”,运用多媒体教学、发动学生讨论、表演相声小品等,把课堂气氛搞活了,便也模仿起来,将语文课上成了操作课或活动课。喜欢在教学技巧上动脑筋,不愿在自身修养上做文章,学习借鉴的结果,往往是貌合而神离,形似而神非,形式主义泛滥,人文内蕴不足。
    在语文教学与教师素质的关系问题上,吕叔湘先生早就指出过:“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多数学生需要有好的老师来提携指导,所以归根结底是师资问题,名师出高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而成功的语文教育,总离不开执教者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杰出的语文教师正是凭着这些,才深入到作品的内蕴中,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把语文课上得出神入化,荡气回肠。
    特级教师魏书生经常到各地讲现场课,凭着过硬的基本功,他从不拿教材和教案上讲台,课堂上临时由学生随意点课,学生愿意听哪篇课文他就教哪篇课文。课上下来,师生都赞不绝口。我们有些老师上公开课,也喜欢模仿魏老师让学生随意点课的做法,结果却总是回到自己精心准备的那节课上去,很是幽默。他们醉心于形式的模仿,却忽略了执教者出类拔萃的高素质。
    对于语文课堂中的浮躁浅薄底蕴不足,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韩军早就提出了批评,他在《21世纪语文对话》一文中痛心地指出:“语文教育,越来越推崇技术。教师上课凭技术,诸如什么开课技术、结课技术、板书技术、朗读技术、调动学生情绪的技术,乃至极为详尽的几课型、几步法、几环节等等。你进入语文教育圈内看看,参加语文教育会议,翻翻提交论文,许多是讲这些具体技术,阅读语文教育方面的刊物书籍,发表的许多论文,不少是在传播这样的技术;听听一些老师做课、做报告,是在手把手地教给人这些技术。我们语文教师俨然成了一批批纯粹的技术师傅。”
    在“技术师傅”的熟练操作下,语文课堂确实变得热闹起来了。然而,由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底蕴,剩下的,是组织技巧,是多媒体、投影、幻灯等电教手段,简言之,只是技术而已。然而,语文教学又怎一个“技术”了得呢?尤其是高中语文,教材难度加大了,思想内涵丰富了,文化积淀深厚了,没有教师坚实的基本功垫底,授课艺术和技巧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如果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大量接触感性材料而没有教师智慧光芒的闪耀和指引,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是让学生诵读感悟记忆而没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点评,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品味;只是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教师巧妙的组织和淋漓的发挥,不可能迅速提升学生的语文境界。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语文课就得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知识智慧的熏染,上出语文课独有的魅力来。语文的魅力,离不开语文教师深厚的修养。
    于漪老师语重心长地指出,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语文教师最要紧的是功底,是视野,是驾驭力。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多读书,要有拼命汲取知识营养的素质与本领,犹如树木,把根须伸展到泥土中,吸取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叶圣陶说:“惟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这样说:“一个语文教师每年不读五六本书,几年以后,他就不好当老师了。”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自身素质,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多读书。
    著名学者、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讲隋唐史时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陈先生的这番话着实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脸红。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学者,但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却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在大力提倡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今天,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扎实功底的教师。到那时,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