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鑫太极拳论白话解:洪述祖所拟停战议和诏书》(善本掌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04:15
曹菁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8月19日   第 11 版)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人称“民国产婆”、“民国诸葛”。其与当时政界、商界、教育界等各界高层人士的往来信件合辑为《赵凤昌藏札》,共计109册36函2729通(件),今藏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是研究民国历史的主要史料。《洪述祖所拟停战议和诏书》即为其中的一件珍贵档案。
洪述祖(1855—1919),字荫之,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之曾孙,赵凤昌之内弟。辛亥革命前后,洪述祖为袁世凯之幕僚。在赵凤昌促成南北议和的过程中,洪氏是赵凤昌在北方的重要联络人之一。
1911年11月21日,洪述祖给赵凤昌写了一封信,并附有其所拟诏书一份。长期以来,学界认为该诏书为洪氏所拟的清帝退位诏书,定其名为《洪述祖所撰清室退位诏书》。其实,此诏乃是洪述祖在赵凤昌授意下拟定的逼迫清政府与革命军停战议和、共商宪政的诏书。
辛亥革命爆发后,面对革命军、地方政府、列强公使的多重压力,清政府已风雨飘摇,疲惫不堪。10月28日,载沣代宣统帝下诏罪己。同时,又招回袁世凯重掌北洋军大权。革命军胜算未定,赵凤昌等人开始筹谋议和。袁世凯等人也游说清廷与南方革命军议和。虽然双方基本同意议和,但国体之争仍是焦点。清政府希望维持君主立宪制,保存皇帝之位。而南方革命军内部意见也不尽统一:激进派要求推翻帝制,实现共和;温和派要求停战为先,共议宪政。洪述祖所拟诏书即体现了这一微妙的历史细节。这篇诏书以隆裕太后的名义撰写,主旨如下:
“……何忍再使生灵涂炭。……即日择地与全国国民妥议宪政。自宣布此谕旨之后,立即停止战事,无论官军民军,不得再发一弹,再血一刃。……所议宪法,但求於中国土地人民多所保全,无论君主立宪民主列宪,余与皇帝均乐观阙成。”
诏书中提到的国体是“君主立宪”和“民主列宪”。“民主列宪”是个罕见的说法,可能是为了避免刺激清廷,才把已经进入中国的“民主宪政”与“共和”换了一个说法表达。
即使是这样一份妥协的议和条件,清廷也难以接受。洪述祖向赵凤昌汇报了其在北京游说的情况:
“弟廿八日入都,于廿八日少川(笔者注:唐绍仪)自往晤老庆(笔者注:庆亲王奕劻),反复言之。老庆亦谈之声泪并下,然亦不能独断,允于次早决定。不料一夜之后(想必与载沣等密商矣),廿九早,全局又翻,说恐怕国民专要共和云云。……项城退直,焦急万分。少川谋,即以此宗旨由项城奏请施行(约五日即可见)。倘不允,即日辞职,以去就争之。事机千载一时,南中切勿松动。”
袁世凯等人均希望清廷接受南方的条件,就连奕劻也被说服。但是前摄政王载沣怕此诏一颁,革命军若坚持要民主宪政,所颁宪法架空皇权甚至推翻皇权,清廷将无退路。其时,“共和”呼声已高,这份诏书是否为清廷所接受,已无意义。几日之后,不愿再保清廷的袁世凯与驻京英公使朱尔典密商,由朱向南方提出议和三条件:1.即日停战;2.清帝退位;3.袁世凯为大总统。南方各省代表及黄兴、黎元洪均表同意,由是公开成南北停战议和之局。
直至1912年2月,南北议和大局已定,张謇在赵凤昌宅起草了清帝退位诏书。2月13日,清帝宣诏逊位。时局之风云变幻,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