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对石井英明第几集:正文显示页面ghh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14:57
我喜欢上物理课——《声音的发生与传播》的教学设计黄海燕

【专题名称】中学物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6
【复印期号】2009年12期
【原文出处】《中学教学参考(理科)》(南宁)2009年8期第72~73页
【作者简介】黄海燕,广西百色市百色中学(533000)。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在这节课中,不但要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吸引学生的眼球,让每位学生都发出“我喜欢上物理课”①的感叹,让他们爱上物理,从而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经历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学习知道: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找出发声振动、传声需要介质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
    学会把生活经验转化为物理实验,探究物体的发声与传播
    五、教法、学法
    引导启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六、教学器材
    梳子、橡皮筋、一瓶水、吸管、小鼓、铃铛(手机)、树叶、收音机、音叉及共振箱、带绳子的乒乓球、烧杯、一个带胶塞的平底烧瓶、酒精灯与火柴
    七、教学过程设计
    
    续表
    
    八、补充·感想·后记
    ①题记:这是本节课在学校、老师都认为是差班的几个班上课后,学生在调查问卷上,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可见,本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提问。例如,学校在铁路旁的,就可以问“怎么知道火车来了?”,学校旁有打石场的,就可以问“怎么知道是否在打石生产?”等等,这样的设问接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③这个实验很简单,要尽量给所谓的差生来做,并且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学好物理,从而爱上物理。
    ④学生第一次上讲台做物理实验,不免有怕做错丢脸的担心,特别是比较害羞的乡下孩子,更加怕被别人笑话,这时,要给学生更多鼓励:微笑着请他做演示,告诉他“你肯定行”,微笑地告诉他“做错也不要紧,来试试吧!”,实验做成功了,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比较开放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小组比赛:看看哪组能够让更多的物体发声,让物体发声的方法最有创意,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如分析部分的板书设计,教给学生分析、归纳的方法。
    ⑥注意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设计实验,如果学生“走投无路”,应给适当的引导,学生会提出的方案有:用塑料泡沫或者碎纸粒的跳动显示正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把乒乓球放在发声的音叉旁,球被弹起显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等等,这时,再提问:“拍桌子响,怎么知道桌子在振动?”这个问题时,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了判断的方法。
    ⑦我们说话,都是靠空气把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这是学生认为“空气能传声”的最直接理由,笔者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做如图1所示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空气能传声是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的,给学生感受到科学力量的伟大!
    
    图1
    ⑧“液体能够传声”的实验设计并不像教师用书上讲得那么难,在本教学设计的实验器材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就提出:把铃铛放入水中摇动,看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或者把手机用塑料袋装好绑紧后放入水中,用另一部手机呼叫水中手机,看看是否能够听到声音。可见,只要创设好情境,是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
    ⑨学生会提出五花八门的方案,对于可行的要给予肯定,对于不成熟的不能够直接否定,而是指点或者引导讨论,把学生引到正确的路上。由于学校没有真空罩实验仪,我们一般做这样的实验:把小铃铛拴在线上,线的上端穿出橡皮塞(如图2甲所示)。照图乙那样,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然后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照图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图2
    ⑩后记: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能够成功的潜力,他们的脑子里有很多思想的火花等着我们这些园丁去激发,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把成功带到我们面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他们就会爱上物理,学习的兴趣就会长久地保持下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追求。
    九、板书设计(略)
    本教学设计曾经在城里的学校上过课,也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在几个乡中学上过课,既有“好班”,也有“差班”,由于选材接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反应热烈,都说“我喜欢上物理课!”经过几次学生做好演示后,争着回答、争做演示的学生多了,学生走上讲台的步伐轻快了,伏台或捣乱的现象没有了,“抬头率”达100%,看来,学生真的是爱上物理了!^NU1DA201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