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对战石井:正文显示页面ffrf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0:18:26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王学文/唐顺海/陶连凤

【专题名称】中学物理教与学
【专 题 号】G36
【复印期号】2009年03期
【原文出处】《中学物理》(哈尔滨)2008年12上期第1~4页
【作者简介】王学文,唐顺海,陶连凤,湖南科技大学物理学院(411201)。


    物理学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担负着培养科学素质,为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的重任,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理的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及物理教育研究工作者务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工程技术中许多问题的基础理论,对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锻炼与培养作用。教会学生几种题型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考个高分绝对不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根本任务还在于培养学生用物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思考、处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在课堂上要淡化形式,以介绍物理学思想为主,强调物理知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强调抽象概念的实际背景,让学生不仅仅是学物理,更要学会用物理。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韦斯科夫(V·F·Weisskopf)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为什么它是这样的?’科学的目的是发问,问如何和问为什么。它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二、优化教学过程,做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1.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决定这次课知识掌握方面的目的,思想教育目的,培养技能、技巧方面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上课前就知道本次课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其比例根据专家研究高达90.41%,而一次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次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学习优秀者可达84.8%,由此可见,在其他因素不高的情况下,课前明确目的,可直接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讲,一讲到底,有的漫无边际地讲授,使学生不知道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降低了学生学习效果,这种学习障碍称为师源性学习障碍。因此,教师上课应一开始就应明确地向学生告知本堂课的目的、学习内容、并写出标题。
    2.内容正确 教学内容要正确,首先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即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所讲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公式、法则准确无误;二是教学内容要符合逻辑体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三是讲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知识点、能力点;四是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思想教育可以点明发挥,这是实现教书育人,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最佳、最主要的途径。保证思想性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合情合理地联系,恰如其分地进行,不能“紧跟形势”硬性联系,离题万里,要知道教学的严谨、科学性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3.方法恰当 教学方法根据教育学的理论已经总结出十几种,一些优秀教师又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法或哪几种方法在课堂上进行组合应用,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经历体验和感受,最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那种启而不发或简单地认为多提几个问题,限于那种“对不对”“是不是”的一类简单问题,冲淡了重点,偏离了教学目标都是教法不当。物理课堂教学讲授中的启发式,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即教师在对教材内在逻辑深刻掌握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辩证思维过程、严密的推理方式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教师能否以自己的积极思维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判断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标准,而不是以提问的多寡来衡量。因此,选择教学方法必须在“恰当”二字下工夫。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选择运用时应处理好三个关系:(1)正确处理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方法为内容服务;(2)正确处理方法与效果的关系,要讲实效不打花拳;(3)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以学为主,以教助学。同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灵活多样,适时变化。美国教育家兰克林曾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最佳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个道理。我们根据多种因素分析,进行最佳选择,最佳搭配,才能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结构紧凑 上课是由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五个环节来组成。一堂物理课通常是由这五个环节或少于五个中的几个环节组成,而不是单一的讲授新课这一结构。至于每节课用哪些部分,每部分处的地位,那是不能机械地用时间多少来硬性规定,而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性质、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求来确定,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的结构。但课堂教学不论你选取怎样的结构都要环环相扣,顺理成章,融为一体。其次,课堂教学有张有弛,有讲有练,演示、板书,使用教具、模型、挂图或进行电教辅助教学都应安排恰当,有条不紊,秩序良好。
    5.语言清晰,板书规范 课堂教学除了抓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紧凑外,还应讲究讲课的艺术性。讲授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语言、板书板画、动作及感情的处理上。在语言的处理上,应考虑清晰性,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问题;在板书板画的设计上要布局合理,具有清晰性、条理性、形象性和灵活性;在动作的处理上应做到准确、明快,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在情感的表达上能做到和蔼可亲,语调的抑扬顿挫,语言简练诙谐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6.形象要美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必须树好三个形象:一是“德高者”形象;二是“学者型”形象;三是“外在美”形象。课堂教学是教师品德、情操、才学、气质的自然体现,而教师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服饰都直接影响学生。作为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文明的言谈举止,得体的服饰,教师仪表是“为人师表”的第一表现,应符合自己的职业特点,以“庄重大方、清新高雅、健美朴实、和谐得体”为宜。
    三、以宏观教学指导微观教学
    所谓宏观是指从高处以更宽的视野对课程内容的审视,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全局性、整体性、宏观性的把握;微观是指具体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实体。中学物理内容繁多,各部分知识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如果不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课程或本章节研究的主要问题,用到的主要思想方法,所讲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仅限于微观教学而忽略了宏观教学,在教学中势必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使得学生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盲目追随式学习,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无法教会学生真正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将宏观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宏观教学指导微观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才会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生也可以在宏观教学的指导下,沿着教学主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个教师的宏观教学能力实际上是其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而要提高这种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物理学修养,不仅要钻研所用教材,更要博览群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上真正投入,经过大量的积累,才能在物理课堂上厚积薄发。
    四、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组织好教材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而是要根据教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体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提炼、组织、处理。教师要能够将知识的科学形态转化为知识的教育形态、将知识的书面形态转化为知识的生动鲜活形态,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尤为重要。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教会学生正确领会和灵活运用物理学思想、原理和方法是最为重要的。因此,教学过程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重点,淡化技巧。课堂教学中抓住实质,突出重点,明确要求,层次分明,将基本的要领和方法讲透,让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对于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知识不能一带而过,要将其重要性明确告诉学生,并注意到初学者对新知识的接受有一个过程的特点,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同学们真正掌握。
    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教师首先要心中有数,讲到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要适当放慢节奏,紧紧抓住问题的主线和重点,不要让一些细节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要追求一下就讲清楚问题的所有方面,要找好问题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清思路和方法。
    五、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的课堂形态
    当前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数十人集中在一个班级中,进行分科、定时教学。针对这种形式要实施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课堂应当有怎样的形态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先生在一次报告中指出,当今常见的是两种教学形态。一种是接受形态(或结构性形态),起点是感知教材,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讲究新旧知识联系;目标是知识的掌握、巩固、熟练,有解题应用能力。另一种是参与形态,起点是以问题作为讲课出发点,学生独立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到一定程度时介入(何时介入很有讲究),目标是学生独立探究的态度、能力、技能的提高。他认为这两种形态正在互补、整合,可能趋于同一化。目前,我国的课堂形态多数属于第一种。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说,还需要借鉴第二种形态的优点。从课堂形态和氛围来说,我们希望六种期望状态的出现。
    ①激发态。通过创设情景、布疑、启发,使学生总是处于在一种热切求知、兴味盎然的激发状态。
    ②自主态。课堂中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做到自探、自明、自解,即自己探索,自己归纳结论明白道理,自己解决问题。
    ③活动态。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做到动眼,动嘴、动手、动身、动脑,要动得充分、动得积极、动得有效。
    ④交互态。要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相互尊重地讨论、交流,甚至争辩。体现一种既协作又竞争的态势。
    ⑤求异态。期望在课堂中能出现质疑、提问,善于标新,敢于立异,勇于挑战权威的氛围。
    ⑥延展态。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一些疑难问题、奇妙的想法,带到课外去思考。课的内容自然地延展到课外,给学生“开窗口”“留接口”,存疑问,留余味。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达到上述六种状态,则我们已经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迈进一大步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NU1DA20091028



相关文章 对一道高考科研测试题解法的探析
中学生物理认知水平的模糊判别及其教育价值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及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电学复习的两条线索——“场”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