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雷49式太极剑:英语教育被冯导“妖魔化”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4:04:22

近日,电影导演冯小刚在微博上对不搭界的英语,大加挞伐,死命炮轰。英语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它哪儿招惹了冯导?怎会使他跨界炮轰?仔细一看,方知有两点令其不爽:一曰,一些公司里的国人起了洋名。二是中国一些美院招生,因英语不好,使得天才落选。俺看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上冯导微博细看,才读到他直抒胸臆的心底话:他想说的本意就是,“咱们这民族这一百多年以来直至今天骨子里都有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

 

英语教育没招着他,洋名也没惹到他。而是“骨子里都有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弄得他非常不爽。

 

冯导一直是俺最喜欢的导演,看到呼风唤雨的中国电影大导演,这样重拳抨击英语教育,俺乐了。他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作为英语界前辈,俺想在此借题发挥一下,也说道说道问题多多的英语教育。

 

说“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种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俺认为,此盖因百多年前洋人一顿洋炮疯狂轰炸产生之余波所致。一向自信、经历大唐大宋大明直到大清的牛逼的国人,突然间,遭到如此重挫,情绪会沮丧到何等程度,都不是今天的我们所能理解的。1840年后,那满清政府还在继续腐败的路上狼奔豕突,全然不知工业革命为何物。大英帝国派玛葛尔尼等人,来大清显摆其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但大清的腐败成性的官员们,却只与其探讨觐见大清皇帝时到底叩几次头,跪几下腿的问题。这样的国家,能不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失败吗?

 

接下来的战争与战争过后必须填写的不平等条约,给牛逼高傲的中国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直到今天,一提那些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哪个中国人不郁闷,心理不变态?但又有何办法?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在有意无意之间,培养起中国人对这段历史产生羞辱感时的集体无意识。真要像冯导想的那样,去除“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种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非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打几场漂亮的战争不成。否则,国人即便到了冯导的重孙子辈,还会让洋人看到一副“骨子里一直都有种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形象。非如此,国人也无法从根本上铲除对洋枪洋炮及洋人的恐惧心理。毛泽东于1950年,曾尝试了一下,效果不错。只是后来的领导人一直没有将毛泽东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发扬光大下去。

 

至于给自己起洋名给楼盘起洋名,那都应该说是1840年后洋枪洋炮带来的洋文化的折射。其实,要让人们自觉地消除这种洋文化影响力,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众所周知,文化的入侵,有时比枪炮的入侵来得更猛烈,也更沁入骨髓。自1840年中国挨打后,那个一心跟在中国后面学习的小日本,都开始蔑视中国老大哥,都要脱亚入欧了。那还能指望什么人来继续光大中国文化,而忽视咄咄逼人的西方文化呢。

 

近年来,很多学人把中国上千年前的孔孟之道的东西给端将出来,寄希望与洋文化进行抗衡。结果呢?很多国人连繁体字都全然不认得,又怎么能去承继所谓的中华文化,更遑论发扬与光大?

 

另外,俺不太认可冯导责备国人学英语时起洋名的表面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或者说英语背后的那个洋文化,在今天而言,就是“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人类最先进文化之一的东西。妄自菲薄当然不好,但无端地妄自尊大也似乎不对。英语恐怕还是必须得学,而且必须学好的语言。因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既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像英国,也有建国历史不超过300年,却把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远远落到后面的美国。尽管美国为人类提供了“霸权主义国家”的准确概念,但它也为全人类带来了像“互联网”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它也冯导带来重要的电影业的信息,其中包括每年一度的“好莱坞”电影盛会,会上,人们没有贿赂没有暗箱操作地、公开透明地颁发一个又一个小金人像奖。

 

国人给自己起洋名,总体上说,似乎更不应上纲上线,与“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种强烈的自卑感,眼神慌张,内心缺乏安全感”相关联。只要学习洋文,就会有起个洋名的想法。这根本就是无可非议的事情。冯导可能有所不知,洋人在学中文时,也都喜欢给自己起个中文名字。我举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好了:费正清。凡是知道费正清的人都知道,他是美国人。他是研究汉学专家,他给自己起了这么个叫得十分顺口听上去也很好听的中文名字。另外,在文革时期,也有好几个美国人来到中国,表示对中国文革的支持。他们也都给自己起了汉语名字。

 

其实,我们更应该讨论的,是英语教育中被国人一直诟病,却依旧没有被整改的诸多问题。可能,现在是我们对英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反思的时刻了。

 

我认为,英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投入时间和精力,与得到的不成比例。即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

 

很多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直到大学毕业为止: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再四年,全加起来,共19年矣。这十九年,用于英语上的学习时间几乎占整个时间的四分之一强。这还没有把家长在课外时间为孩子补习英语的时间加进去。而得到的英语学习质量如何?业内人士心知肚明,业外人士,像冯导这样的人,用近乎羞辱性的语言来嘲弄英语学习,便可知人们对英语教育质量不满和愤怒程度有多大。

 

很多孩子在家人花大量时间和财力帮其辛苦走过十九年后,却根本不能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哪怕很基本的语言交流,这本身就是个极其严重的英语教育问题。我可以肯定专业地说,英语教育方式早就出了问题。

 

可以很不客气地说,很多英语老师本身就不合格。像我所居住的城市里某“育才”学校的英语老师,就是典型例证。他们连像样的英语语言交流都说不好,又怎能指望他们帮助学生流畅正确地使用英语?不过,他们都是英语考试上的高手。他们天天就摆弄着那几个of, over, on等所谓考试的难点的“正确”答案,却忘记了语言(无论是英语抑或汉语)首先是人们使用的工具,而不是考试的阶梯。

 

此外,当英语教育被社会上的一些“英语教育机构”变成赚钱的工具时,则英语教育质量更直线下降了。我看到一些学龄前孩子的家长,被“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语所蒙蔽,带着几岁的孩子,参加一个又一个所谓的“英语培训班”。结果呢?整个26个英语字母,本可以十来天就搞定的事情,却被那些人无限度地延长。而且,他们还自编自导出无数所谓的儿歌,让孩子们在学习时间内虚度。

 

而英语教材呢?更是一团糟。社会上十分推崇的上海教育社出版的小学《牛津英语》教材,其中第一册连象声词都给编错,而且还把至少一万单词量以外的词给编进小学第一册教材里,还能行不?试问,编写者们,你们是来自牛津,还是来自上海?

 

英语教育一教就十九年,而十九年过后,孩子们居然连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都很难掌握,这样的英语教育方式,难道不需要我们的深思吗?

 

冯导的愤怒,严格说来,是外行人的愤怒,不过俺很理解。希望冯导的这番愤怒,会对社会起到某种振聋发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