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霖和陈意涵电影:优秀的孩子是优秀的父母教出来的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3:16:18
优秀的孩子是优秀的父母教出来的——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2007-7-9 17:45:00

优秀的确是教出来的

——读《优秀是教出来的》有感

 台湾学生家长送我一本台湾“雅言文化”出版的《优秀是教出来的》。瞟一眼封面封底上那长相潇洒的小伙子的动作,以及颇为煽情的文字——“创造教育奇迹”“随便放三十名学生在他班上,不管从前成绩、操行如何,他都能把全班每一个学生教成优等生”,读到此,却不禁莞尔,心想,这又是类似当年《学习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等,狂热推荐给国人阅读的“时髦书”,真正教育的书,来不得这种推销的。

但,不管怎样,凭着阅读的习惯,会不自觉地从头至尾浏览一番——却发现书里列举出很多实用的教学和管理小策略,也正如封面“给所有家长、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的超基本55条”。还真不错,我估计,听到这样的话,那些一贯以严谨认真著称的老教师们可能也会像我一样咧嘴了:“我们一直是这么严格要求纪律的嘛”。如果细细品味,你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味道。作者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所强调的这些“规矩”“细节”迥异于我们当下的教育“潮流”,他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惩罚”、“必须”“秩序”、“纪律”、“礼貌”,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味道。从文中的事例看,它们对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是那么的管用,他的学生遵守纪律、彬彬有礼,正好符合人们对好孩子的期望。也许正因此,才创造了“奇迹”,受到大众的赞叹和欢迎。这里一条一条谈不可能,暂选几条,谈谈感受。

如果班上有同学赢得比赛,或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大家都应该鼓掌恭喜他。鼓掌应该持续至少三秒,手掌的角度要刚好,才能拍出响亮的掌声。(我知道这样说很蠢,可是孩子喜欢这一套)

——超基本第3条

这条要求学生做到的。我想到了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怎能指望学生之间的掌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又何尝没有掌声响起的时候,只是伴随这掌声,也有另一种声音的出现,就是批评课堂“掌声泛滥”。其实,我们的掌声,什么时候响起都不过分,只要对学生有益。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互相之间时而且,为了掌声更响亮,我们需要掌声的姿势和节奏。

也因懂得这个理儿,所以,我的课经常掌声响起。比如那些需要关注的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你的帮助下能够完整说话的时候,那些提出精彩的观点,能让其他学生分享的学生,我们的掌声就不是,也不该是一个数量限定的问题,而是一种针对不同情况的一种赞美的力量。

在我们传统的伦理习惯中,我们总是正襟危坐,严肃有余,微笑不足。我们所见到的一些会议,一般都是领导或专家发言开始或完了的时候,有一次象征性的程序化的掌声,中间的环节即便讲者说得精彩,也很难听到热烈的掌声。再有,我们的学校领导大多不会笑,一脸愁容,甚至怒容。老师之间也如此。想想,整体的环境如此,我们怎么能够真正响起鼓励、钦佩的掌声?

有一次,我在内蒙的鄂尔多斯上课,台下老师们一个个听得特别专心,那脸上的表情分明让你敬畏,然而,学生的发言无论怎样精彩,台下的老师们就是不会有掌声。课后,我讲了一个幽默故事——

李鸿章平时不苟言笑,对家人如此,更何况对待侍从了。他们家有一位厨师,做烤鸭的技艺高超,家里的人经常夸赞他,可是从来没有看到李鸿章有任何表示。有一次,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按习惯一定要上一盘烤鸭的。宴会上,只见从厨房端出一只只有一条腿的鸭子,李鸿章很奇怪,心里想,鸭子明明是两条腿,怎么却是一只腿?这不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吗?但鸭子已经端上来,也不能在客人面前问呐?客人走后,李鸿章来到厨师面前,生气地质问,只见厨师不紧不慢地说,鸭子的确是一条腿,不信可以到后院看看。李鸿章很生气,鸭子两条腿是明摆着的事实,我看你厨师究竟要干什么。于是跟着他来到鸭棚。鸭棚的鸭子们正在午睡,一个个从身体低下伸出一条腿。厨师说,看见了吧,鸭子就是一条腿。没想到李鸿章搂胳膊挽袖子,把双手举得高高,使劲双击两手——鸭子听到声音扑棱棱一个个都站了起来。李鸿章说,看见没有,鸭子不是两条腿吗?“那是因为,你给了它们热烈的掌声!”厨师镇定自若地回答。

我们应该在任何场合创造出像厨师这样的幽默气氛,让每一个学生的脸上都散发出光彩。要知道对于那些因自己进步而希望得到赞美的学生,他们恨不得天天这样。只要气氛对,只要适合学生,我们又何必吝啬那温暖的掌声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是正确的。

    成功的教师的一大特点是,他们能够在课堂和学校创造出积极的气氛,他们每天都努力以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即使优秀的教师或许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喜欢,但从行动上看,他们好像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懂得赞美的力量。

“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我的爱将与你同在……”只有掌声响起来,我们的爱才会交融,才会同在。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像李鸿章一样才明白“掌声”,那就真的来不及了。“教书就是要制造惊喜”——让课堂上的掌声经常响起吧。无论是你送给孩子的,还是孩子之间相互给予的。

 

学生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

——超基本第16条和19条

大人们的日常工作要面对各种最后期限和到期日,常有压力要准时完成各种工作。我认为,做功课是学生天经地义的工作。我希望他们从小就学习准时,把准时看作自己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采取的办法是,要每一名学生每天交一样家庭作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对吗?不尽然,如果处理得当,你可以在班上,让每一个孩子都做完所有的作业,并准时交,可是这要花点功夫。作者用了三个招法:第一招就是留校辅导。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第二招就是制作一个追踪家庭作业记录统计牌。在教室外面的墙上立一个大黑板,追踪全班连续几天做完的指定作业。第三招就是同伴的压力。

就作业来说,其实有很多让你烦恼的地方,不写作业的学生,或是学习困难生,或是问题学生。另外,现在的家长,对教育总觉得自己是教育家,对待作业等问题指手划脚比较严重。这时候,必须作我们不想做的事情,在抗拒有些不满的工作时,耗用的精力反而比完成它所花的力气还要多。尤其让人头疼的是这些“问题”学生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或者是“问题”家庭。要想改变这些“问题”学生的现状的关键,就是转变这些“问题”家长们的观念。

但是,往往对于这些“问题”家长观念的转变才是最难的。没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技巧,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罗恩·克拉克的几点做法倒是给了我不少启示。例如: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罗恩·克拉克和他家长联系了多次都没有联系到。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克拉克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啊,知道吗?她在家里的问题我处理,当他在你那里出现问题,本来就该你处理……”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他理直气壮地给家长提出了五条规定。其中第四条就是“你的孩子是我每天在教的孩子当中的一个,我不见得可以照顾到他的每一个需求,这一点清你谅解。教育孩子不单是老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

    现在,有些家长把学校当作长时间的托儿服务。前几天学校六一儿童节活动之后,下午放假,有位家长非常生气地质问,凭什么放假?更有很多家长要求教师把孩子看管至晚上十八点以后——老师还回不回家?老师还休息不休息?恐怕有些时候,我们的家长压根就没有想过。所以,在他们眼里,教师给孩子留的作业,也必须由教师负责到底,恨不得不要拿回家去做。

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要占孩子成长的百分之七十。家长有义务辅导、督促孩子完成学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优秀。

关于作业这条,并不只是要让孩子忍受作业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为离开教室后的人生做好准备,知道如何待人接物、把握人生、如何处理可能状况,自信地生活。给孩子留作业,规则是死的,如何运用却是活的。规则是职责,该做的必须去做,不要埋怨,所以面对这一条,作者一定会承受一些压力,但不管怎样,他的观点我极为赞同,即对指定的功课即使有抱怨也不该通融。

   如果真觉得一个晚上做一些作业太多,可以直接反映出来,可是表达的方式一定要恭敬,不是抱怨的。教小孩子是不容易的,有时候为了让小孩子守规则,一些措施是必要的。

当下家长的教育认识一定要提高。教师和家长应该看大,而不是看小。扪心自问的是,这样做是否对孩子好。对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是许多体验的总和。写作业也是人生体验的一种。你可以在心里骂教师,但我要替老师说,这样做不是为了讨好你,让你喜欢,目的就是要你们学习。要让学生做到“每天都要做完作业;老师在指定作业的时候,不要叫苦。”需要老师、家长共同的教育,需要学生共同的努力。无论如何,身为教师都会竭尽所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没有什么能阻挡。当然,最好是学生既喜欢你,也尊重你——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留什么内容的作业,怎么合理分配不同作业的时间,这需要你好好设计。

咳嗽、打喷嚏、打嗝时,得体的做法是别过头去,并用整个手掌掩口。不要手握拳。

——超基本第7条

为什么要说第7条?看似简单,奇怪的是,不仅是孩子,连好多大人都不知道这么做。就笔者来说,自己打喷嚏的时候,是用手捂着的,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必须的修养。我担心的是怕人家看见自己的窘相。如我者,比我严重者,如作者说的那样,在公共场合,咳嗽、打嗝、打喷嚏都不掩嘴的比比皆是。也是,不信你在火车站候车室,咳嗽者声音此起彼伏,你看不见一位旅客掩嘴,打嗝者呢,那表情表现的分明是什么都没有发生,甚或认为那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呢。

或者某个餐会,来者也算有层次,但也有咳嗽对着餐盘,甚至餐后当场剔牙也不会把嘴巴捂上。而作者在书中的用餐的礼仪中,强调“如果东西卡在牙缝中,请不要当众剔牙,剔牙要到洗手间”。

作者在书中说,最讨厌在感冒流行季节搭乘纽约地铁,因为后面一定会有人对着我的脖子咳嗽和打喷嚏。有一次作者看到一位女士打喷嚏,喷到旁边一位较矮的女士,画面就像一支动漫广告片,飞沫就在苦主的头脸周围形成一团云雾,从上面罩下来。当时作者心想,可怜啊,她一定也会感冒了。

我们说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可是我们还要加上一句,打喷嚏或咳嗽完,弄脏手后,一定要立刻洗手。不然,病原一定会随着脏手接过的每一件东西传播出去。为了让孩子记住,作者讲了一个古老的迷信。这里不妨作文抄公:打喷嚏时,邪念会乘机要跳入你的身体,如果你不掩口,邪恶会侵入,可是如果你掩口。邪恶就不得其门而入。有人打喷嚏的时候,美国人说“上帝保佑你”,德国人说“祝你健康”,都表示如果你不遮嘴,邪恶就会侵入身体。这些平常话的起源,孩子们很喜欢知道,知道了他们就会更实行这项忠告。

这个故事之所以原封不动抄下来,是因为如果看不到书,不妨把这个“典故”记下来讲给学生。

关于这样的“修炼”,与书中的第八条“不可以有不礼貌的小动作”,第二十九条“遵守用餐的基本礼仪”说的理儿,都有相同之处。我想这些生活的行为礼仪,不但涉及到了每一个细节,而且想得周全细致、张弛有度。既对孩子严格施教,又用爱心帮助他们自尊自爱,为了自己的未来,以高贵的姿态站在世界的面前,从而赢得爱戴和尊敬。

再次提醒,当上面的“意外”发生时,请轻轻将整个手掌掩口,然后说声“对不起”。

如果逐一而谈每一个“超基本”,那这篇文章不知道要写到什么时候。像超基本第5条——“赢得任何比赛,或有任何好表现,都不可以炫耀,如果输了,也不要显露生气的样子,你可以这样说:“刚刚参加这场比赛真是愉快,希望将来还能和你较量一下。”要不然就说:“是很不错的一场比赛”不然就什么都别说。生气或者说话酸溜溜,说什么“我刚刚又没有尽力,你真没有那么好”之类的,只是表示你很逊而已。这些“大实话”读起来真不错。还有“眼神沟通很重要”、“全神贯注来读书”“回答问题要完整”等学习上细小之事,还包括“乘坐公车不吵闹”、“搭乘扶梯靠右边”“记人名,需用心”等看似和学习无关、很小的事情。

总之,他既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又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内容涵盖了青少年成长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

优秀的确是可以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