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妍希性感新浪网:走近贫困山区中国最后的代课教师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3:50:22
走近湘西贫困山区中国最后的代课教师群
编者按: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代课教师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在湖南湘西的一些偏远贫困山区,还有约400名代课教师,有人称之为“教育界的苦行僧”。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
2007年9月3日,《法制周报》记者走进湖南湘西贫困山区。在五天的采访中,从凤凰禾库镇、两林乡到保靖的水田镇、永顺的三家田乡,记者一次次为湘西代课教师的艰辛执著感动震撼。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代课教师,堪称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随着国家对湘西义务教育投入的加大,湘西的义务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变。今年8月30日,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表示,湖南省将实施省属高校师范本科生免费教育,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建立完善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津补贴制度;在“十一五”期间免费定向培养1万名专科层次小学农村教师。
吴义伟
农民、老师双重身份
今年41岁的吴义伟是凤凰县九龙寨小学唯一的老师。“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教师”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9月3日一大早,凤凰县九龙寨小学的吴义伟老师在校舍前带领孩子们庄严地升国旗。
九龙寨小学位于凤凰县西北部腊尔山深处的禾库镇,41岁的吴义伟是学校唯一的教师。吴义伟1984年高中毕业即被聘为村里的代课教师,工资从30元“涨”到现在的200元,23年里,吴义伟一共送出了7名大学生,现在他们是教师、医生、警察等。
“要是没有吴老师,寨子里的娃娃就只能失学,去最近的补丁村小必须经过悬崖峭壁边的小山路,还要翻过四座大山。”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工资太低了,身为男儿,上不能侍奉高堂老母,下不能荫妻教子。”20多年中,吴义伟也动摇了好几回,但内心神圣的责任感和质朴的使命感让他一次次又坚持下来,“不能让山里的孩子们一辈子只会放牛。”
一个教师的学校
吴义伟家一亩水田,“还不够吃饭”,200元一月的工资时断时续。2000年,父亲买了一台脱粒机送给他帮村民将稻谷脱粒,一次能挣三斤半米做口粮。每到寒暑假,他忙完后会抓紧时间去县城打工,800元一个月能抵做教师的半年工资。
打工时,他早上五点起床就开始做工,每天十多个小时连续割钢管,左手大拇指疼痛难忍,但为了生计要忍下去。他在日记中写道:“真害怕失去这份工作,找不到钱回家会不知如何面对重病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女。”
“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教师”。妻子有严重的肾结石,却没钱看病,2万元的债务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每次看到妻子痛苦不堪的样子,看到自己的女儿成绩优异而不能上高中,一家人因为自己而受苦,巨大的反差让这位苗家汉子陷入矛盾与痛苦中。
2004年,他不辞而别去凤凰县城当砖瓦匠,可没过多久,村长就带着几个村民找来了。当他卷起铺盖回到村口时已是天黑,许多乡亲打着火把在村口等他,吴义伟被簇拥着进村时,村民们还燃放起鞭炮欢迎。
2006年6月,《法制周报》报道了吴义伟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吴义伟的执著艰辛感动了许多人,在美籍华人田文华的捐助下,他的两个女儿得以重返校园,田文华还投资23万元捐建了一所村完小;深圳一公司的甘先生看了报道后深受震撼,决定向禾库学区9名代课教师每人每月资助200元;很多好心人都接踵而至。有了捐助,吴义伟现在打算重建一栋校舍。
今年暑假,吴义伟破天荒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忙着建新校舍,他联系购买建材、组织村民干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从2006年9月开始,吴义伟决定免收学生们的课本费和杂费,大山里第一次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村民们格外高兴。
2007年9月3日,《法制周报》记者重访吴义伟时,他正在跟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寒假在吉首打工时,他特意花38元买了这面国旗,“要让山里孩子跟城里人一样受到爱国教育。”吴义伟说,他现在只想把孩子们教育好。
凤凰县禾库学区校长石绍海告诉记者,九龙寨小学属于补丁村小的延伸点,类似的教学点和延伸点在禾库学区共有9个,任课的都是代课教师,一人一校,负责教育228名学生。按政策这些教学点和延伸点都应撤掉集中教学,但因地处偏僻,正式老师根本派不下去,小孩上学太远不方便,只能继续保留。
隆九金:白天教书,晚上行医
17年他教了130多名学生,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
出吴义伟家,两个半小时车程,再走一个多小时山路,记者赶到了两林乡岔河小学。这里34岁的代课教师隆九金也是一人一校。岔河小学是村小,现有一、三年级两个班30个学生,破旧的桌凳还是解放初期留下来的。
1990年9月,村里的老教师走了,孩子们面临失学,初中刚毕业的隆九金接过了教鞭,这一干就是17年。
两年后,教室倒塌了,隆九金只好在自己家里教书。他住的是祖辈留下来的苗家老木屋,光线很暗,白天都要点灯。村里的同龄人劝他放弃这份每月53元工资的代课教师差事,到外边打工,一个月能挣400元。
隆九金也心动过,但又一想,大山里的村寨本来就落后,要是自己不教,孩子们就要面临失学,这样会永远落后于别人,这个简单而淳朴的想法支撑了他17年。
看到寨子里老乡治病很困难,隆九金开始学医,先跟伯伯学传统草药,然后借来各种中西医的书籍自学,向邻村的医生求教。2001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兼职乡村医生。
2001年,隆九金决定借钱为孩子们修一间宽敞一点的教室。他找亲戚朋友凑了1万元,村民们得知他要建教室,自发组织十几个劳动力来帮忙,隆九金很受感动。房子建成后,他把最大的一间作教室,小间作村里的医务室,自己一家仍然住在老木屋里。
从此,白天教书,晚上行医,周末种地养鸭,成了隆九金忙碌生活的全部。
隆九金行医经验日渐丰富,有人建议他全心行医,这样收入高。但隆九金仍然坚持着他的“原则”——“上课时间不行医”。他的理由很朴实,“钱的多少无所谓,跟孩子们在一起最感到幸福。”
隆老师有个账本,上面记载着学生学费的欠还情况。最大的一笔是2002年春季开学时9名学生所欠的1080元,这相当于他一年的总收入。
每年都有欠学费的,他自己垫一部分,再找亲戚朋友借一部分,凑齐交到学区。隆老师说,他从不拖欠学区的学费。妻子开始对此很抱怨,“家里本来就没钱,还替别人交学费,你疯了!” 妻子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困难,膝盖处已经化脓,却一直靠草药土方维持,没钱去大医院医疗。这成了隆九金心中永远的痛。
令隆九金最感欣慰的是,17年他教了13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小学辍学的,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他没有实现的大学梦,正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延续。“这是很值得的!”隆老师说。
隆九金有两个9岁和5岁的女儿,种三亩地,只能一家人吃,收入主要靠父亲养鸭养猪放牛,还有自己行医和做代课教师不到300元一月的“工资”。
隆老师家有台录音机,他用来学普通话。“这里是纯苗区,没有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只能靠看电视纠正发音,我很担心教错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他还告诉记者,他深感自己学历太低,代课教师得不到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知识更新落后,想凑够了钱,到吉首读一个函授的大专文凭,学好普通话,争取能转正。
“教师界苦行僧”的现实难题
杨忠明:
代课教师的尊严
杨忠明不忍心孩子们翻山越岭去邻村上学,哪怕是生病了,他也在床上教学。
告别隆九金,记者又远赴保靖县师资比较缺乏、地理位置十分偏远的吕洞山区。
53岁的代课教师杨忠明是该县水田镇排棒村小学的校长,26岁那年高中毕业后,他就一直在这里教书。
在“一人一校”坚持了23年后,2004年,这里由三个自然村合并成“片完小”,但公办教师还是派不下来,四个年级,三名教师都是代课教师,三四年级只好采用复式教学。
杨忠明老师刚接手学校时,教舍里连课桌都没有,他搬些砖头当课桌,从家里找几块木板钉在一起,漆上黑漆就算是黑板。
从1982年每月30元涨到现在400元的月工资,杨老师也经历了很多酸苦。
“孩子们太可怜了,为了他们未来的希望吧!”当妻子要求他像别人一样去打工养家糊口时,杨忠明总是用这句话说服她。杨忠明不忍心孩子们翻山越岭去邻村上学,哪怕是生病了,他也在床上教学。
冬天,教室窗户破了,连黑板上都结冰,他要用火融化,然后帮孩子们一个一个点上炭火,自己却站在讲台上冻得像木桩。
杨老师有两个儿子,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家用,从1998年开始,妻子就去附近的花垣县当保姆挣钱养家。
贫穷考验着这位乡村代课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大儿子杨洪波升初中时,需要一大笔学费,杨忠明决定暑假跟几个村民一起远赴长沙郊县当“稻客”,替别人收割稻子,80元一亩。
1998年暑假,为了多挣点钱,他特意带上年仅14岁的大儿子,儿子死活不肯去,反问他:“这么热的天,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家玩,为什么我还要出来干重活啊!”杨忠明气极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他第一次打儿子,继而又捧着儿子的脸颊抱头痛哭。
这一趟父子俩挣了800多元,在偿还五六百元债务后所剩无几,眼看9月1日开学临近,杨忠明含泪决定让大儿子辍学,杨洪波在家放牛放羊,呆了三年后就出去打工了。这成了杨忠明一生的痛。“那个时候,看到别的小孩从学校回来,而我的小孩从山坡上回来,我的心如刀割啊!”
杨忠明的学生石力刚考上了湘潭大学,这几年每到过年都会提点礼品来看他,学生没有忘记他,这让杨忠明感到十分高兴。他说对教书和孩子们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周末他都要习惯性地到简陋的学校里看一看,然后很满足地离开。今年,在外打工的儿子给他买了副老花镜,他很喜欢,“转不转正无所谓,我要教到眼睛看不见东西为止。”
同行的中心完小校长龙白明说,“杨忠明老师很负责,也很敬业,每年学区班级统考成绩评比都排在前三名,甚至比一些公办老师的还要好。”
张冒胜:精神富翁
张老师17年培养了16个大学生,有几个还考上了清华、北师大等名校。
永顺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法制周报》记者,该县山区地大沟深,人们居住相对分散,“不设个点,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十多公里的路,不现实;但设个点,正式老师不愿意去。教师的流动,基本上都是乡上流到县上,县上流到市里。”
从编制总量来看,永顺县小学教师已经够了,但结构分布极不平衡,有的整个乡学区都缺教师。很多教学点是一人一校,只好让当地请代课教师。
在永顺县三家田乡惹坝村小学,记者见到了工作17年的代课教师张冒胜,这所小学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片完小”,有附近四五个村的小孩上学,8名教师中竟有5名是代课教师。
张冒胜36岁,两个小孩8岁和3岁,家用还要靠在村里鞭炮作坊里每月挣600元的妻子,拿着约250元一月还经常断粮的工资,张老师并不觉得自己穷。谈及国家要清退代课教师,他说:“只要我在学校一天就要踏踏实实工作一天,工资多少无所谓,我精神上很富有!”
他很自豪地说,自己17年培养出了16个大学生,有几个还考上了清华、北师大等名牌大学。张冒胜教的五年级语文和数学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是小学乃至乡学区的主力教师。今年全县教改,小学三年级以上要开设英语课,校长让他暑假再拿起十多年没碰过的英语课本,他马上答应下来,“决定利用暑假‘啃’英语。”
彭金香:最年轻的代课教师
2002年,初中毕业、年仅17岁的彭金香被“请”进了学校。
在三家田乡完小,21岁的女代课教师彭金香已有4年的教龄,据说是永顺县最年轻的代课教师。
2002年,学校缺教师,学生等着开课,只好找代课教师。三家田乡完小的周校长打听到初中毕业的彭金香愿意来教,于是当时年仅17岁的彭金香被“请”进了学校。除了一年级和学前班,彭金香还给三年级代课,但一开始,初中毕业的她遇到稍复杂一点的数学题就难住了,红着眼睛跑去找有经验的老师求助,这个时候,彭金香会和其他学生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
当了四年代课教师,彭金香说自己成长了很多,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也意识到作为老师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每月200元的工资低不低,她说没考虑太多,“年龄还小,想锻炼一下”。
略显沉重的解决之道
作为主管教师分配的凤凰县教育局人事股长,侯国平每学期开学时都要为教师分配问题头疼。
“谁留城里,谁去山区,很难做决定。不愿意去贫困山区的,即使分去了,也会背着行李跑回来,有的甚至宁愿放弃教师职业。”侯国平告诉记者,“大量教师集中在县城和交通便利的乡镇”,实行全员聘任制后,好教师就跑到更好的地方去了,一些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贫困山区更留不住公办教师了。
如此一来,在一些师资不够的山区,教育局把缺额交给各乡镇学区联校,让他们自行聘请代课教师给孩子们上课,以确保每一个山村适龄儿童不至于失学尽管省里政策不允许,但这是无奈之策。财政不负责代课教师工资,这些人每月200元左右的补贴,由各乡镇的学区从牙缝里省下来,县里基本不管。
记者了解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县市中有7个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2元,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湖南加大对湘西教育的投入,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通过实施农村集中教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了大部分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因为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湘西一些偏远山区无法实行集中和寄宿制上学,产生了许多教学点,支撑这些偏远山区义务教育的仍旧是代课教师。
现在,凤凰县禾库乡学区代课教师和正式教师的比例是1∶7,永顺县三家田乡学区这个比例则高达1∶5,尽管上级政府指示清退代课教师,但在湘西的凤凰、永顺、泸溪等偏远地区,这还暂时无法做到。
凤凰县教育局一份资料显示,该县有近一百个教学点和延伸点(即因交通不便,集中寄宿制教学实行不了的地方),大部分是一人一校制,90多名代课教师无一例外。
吉首市教育局长刘世强分析认为,问题出在“城镇超编、农村缺编。教师长期逆向流动”上。每年,他总会收到上百份请调报告,几乎清一色是农村教师要求进城的。
著名教育学者、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提出要分层次逐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对优秀的、有一定资历的代课教师转正;对工作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老代课教师,要考虑到他们的生活,清退时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在没有正式教师愿意去的地方,允许聘用熟悉当地情况的优秀代课教师,人选方面相对放宽一些;对不能集中的偏远农村教学点特设岗位,不局限于编制。
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负责人透露,湖南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38个国家和省级扶贫重点县定向招生100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并签了定向培养协议,确保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对于湘西等地偏远贫困山区教学点,湖南省还规定:低于23个学生的也要派一名正式教师,此项人事计划不能局限于编制规定。  (编辑 李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