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司翰的老婆:坚韧如高山 淳厚如大水 ——《林杉评传》读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04:41
坚韧如高山 淳厚如大水
——《林杉评传》读后
刘茜 林江月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16日   20 版)

《林衫评传》:郭学勤著;海洋出版社出版。
在中国电影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上,中国有两个省份出电影名人最多,一个是广东,一个是浙江,广东以潮州的电影名人居多,而浙江则以宁波为首。在众多宁波籍电影家中,林杉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其实,不止在宁波籍电影家中,即使在中国的电影史上,林杉也是可圈可点的重量级人物。
林杉原名李文德,“林杉”是他的笔名。1932年,林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囚徒号码为“8403”,后来他就将“8403”后3位数字的谐音作为化名“施凌散”,后又把“施凌散”改为“施林杉”,最后只取“林杉”作为笔名。
电影剧作家、原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于敏曾高度评价林杉,说他是“三好”:好人、好艺术家、好共产党员。可以说,于敏比较全面地概括和总结了林杉一生为人、为艺术、为官之道和人格品质。的确,林杉的一生就是在这三者之间徜徉游走,虽九死而不悔。他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忠贞的信念和独特的艺术创作,写就了完美而悲怆的人生。
与20世纪30年代走出来的大多数艺术家相比,林杉有着自己的特点。别人一般经历的都是从艺术家到革命战士的人生轨迹,而他却经历了从战士到艺术家、从艺术家再到战士,最后合二为一的人生历程。他16岁参加革命,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8岁就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中共上海某地下交通站的常驻地下工作者,不久又成了国民党监狱的一名“红色囚徒”。当抗日烽火燃起的时候,他奔赴山西抗日前线,以文艺为武器,投身于民族解放斗争,成为一名革命文艺家。他曾率领吕梁剧社、晋绥青年干部学校文化工作队和晋西抗战学院文化队两个文化队、大众剧社、七月剧社二队等革命文艺团体,浴血奋战在烽火吕梁山区,转战于晋绥大地。在抗日斗争前线,他把一批又一批“红小鬼”培养成有文化、懂艺术、能战斗的革命文艺战士,为晋绥边区培养和扶植了一批批杰出的文艺干部,其中不少后来成为知名艺术家与文学家,如作家西戎、胡正,作曲家彦克等。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又投身于人民电影事业的建设,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剧作家。他主创的《上甘岭》和《党的女儿》、《冬梅》、《两家人》等优秀影片,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改革开放后,他参与主持中国影协全面工作,领导《大众电影》杂志走向辉煌。从中央电影局剧本创作所编剧、艺委会秘书长,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再到中国影协书记处书记兼《大众电影》主编,他在电影事业的岗位上工作了40多年,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在为创作电影剧本《凤凰涅槃》奋笔耕耘……
《林杉评传》正是一本反映林杉人生历程与事业的图书,这本书从立意到写就耗时3年,其中既有对林杉一生重要经历的详细记叙,又有立足于史料分析基础上的严谨评论。写作过程中,为了尽量呈现一个真实的林杉,作者阅读与参考了山西的文蔚、斯尔、胡正,四川的冯如秀、张其、王兆月等一批与林杉共浴抗战烽火的老同志的回忆文章,寻求到了林杉的革命引路人、曾任宋庆龄秘书的李云女士等人的支持与帮助,并广泛吸收了学界对林杉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了这本书的最后付梓。
斯人已矣,风范长存。这本书正是因为记录了林杉的坚定信仰与艺术精神、他的坚韧如高山与淳厚如大水,从而散发着悠远的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