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林道人:中国下一代谁来养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32:35

中国下一代谁来养猪

  最新发布的7月CPI再创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了56.7%,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随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国家不会打压猪肉价格。既要维护养殖户,又要维持市场稳定。
猪价高对养猪户是好事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搜猪网,对养猪户进行了在线调查。参与调查的485名养猪户中,有34%的人认为猪价涨是好事,但近一半的养猪户认为“不好说”.更令人惊讶的是,国家用补贴、保险等经济措施给养猪户发钱,以期稳定市场,但52%的养猪户并不认同这一做法。
  记者多方采访养猪户发现,和发下来那些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相比,养猪行业更需要政府给些“看不见”的“实惠”:比如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健全行业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扶植养猪合作社等。
  目前参与本次调查的养猪户中,有育肥猪50到500头的占57.6%,500到1000头的占18.7%.该项调查仍在进行。
  把猪价当股价研究
  在北京市吉利恒生农贸市场的一个猪肉摊上,排骨每公斤36元。有顾客嫌贵,摊主皱着眉:“你没看电视和报纸上都说了吗?进价贵!”
  老百姓用菜篮子能感知到的,已经是猪价波动的最后一个环节。
  搜猪网紧盯着猪价波动。从玉米、豆粕、小麦麸等饲料成本,到出栏母猪、仔猪、猪肉等猪价,都被其按日报、周报、月报等时间段逐一列出,加上养殖盈利、流通屠宰等环节的种种分析,涉及养猪到猪肉的每个环节。
  “猪市就像股市一样,每天都在变化。”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对基层养猪户来说,政府公开发布的信息远远不足以用来实时判断猪市的波动和走势。为此,这个网站聚集了来自全国能上网的数千名养猪户,还有各地的供应商等,每天汇总各地的数据。“我们根据一线数据发布的生猪市场走势预测,和市场不会差距太大。”
  冯永辉认为,疫情对生猪产业和猪价波动的影响最大。从2006年至今,猪价暴涨暴跌,连续两次“坐过山车”.
  “自1984年以来,像这样连续大幅波动的情况,前所未见。”冯永辉说,市场需求变化不大,再排除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疫病是导致猪价波动的最难控制因素。
  对养猪户的调查印证了冯永辉的说法。在对“猪价为何暴涨暴跌”的多项选择中,416名养猪户选择“疫病影响”.此外,339人认为有“养殖成本太高”的原因,还有278人认为,散户大量退出养殖行业也是猪价波动的要素。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其实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养猪业是单纯靠规模化企业完成的,除了美国养1000到5000头猪的养殖场较多外,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养猪场规模都比较小。“可是在中国,养殖户的发展缺乏规划,好的时候一哄而上,不然就一哄而散。”
  用冯永辉的话说,10年前,中国的养猪户基本都是庭院养殖,属于游击队,“行情好就上,行情不好就撤。”近几年,由于疫病、猪价波动等原因,坚持养猪的散户越来越少。这两年劳动力成本上涨,外出打工的收入变高,还不用承担猪死、猪病等养殖风险,使得退市者越来越多。整个行业在洗牌,适度规模化猪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政府要在哪儿下力气
  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此外,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然而,在本次调查中,52%的养猪户并不认同给补贴这一做法。
  参与调查的黑龙江省的姜姓农户告诉本报记者,国家发补贴固然是好事,但即使这笔钱及时、全部到手,“也是杯水车薪”.2009年、2010年,由于疫情影响,姜家几百里地之内的猪场损失惨重,“我们家50斤以下的仔猪一个都没剩下”,赔了10多万元。
  他如果为了获得数千元的补贴,就得多养几十头母猪,等到母猪能产仔,至少需要一年多时间。这段时间内风险莫测:如果疫情严重,猪死猪病都是赔;如果疫情不重,大家补栏的猪都上市,猪价又要暴跌,还是赔。
  在本次调查中,168名养猪户表示,曾有补贴发放不足现象。320名养猪户表示,有“发放不透明,政策宣传不清楚”现象。318名养猪户表示,发放中有人情现象。296人表示,发放时有吃回扣现象。323人认为,补贴发放不公平。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说,扩大生产最难的不是拿补贴。”冯永辉说,和“游击队”时代不同,规模化猪场一旦要扩栏,最难的是拿地。
  土地是近年来养猪场最难解决的问题:国家有明文禁令,不能把耕地毁了养猪;为方便饲料、生猪运输,国内大多数猪场距离人住的地方又不能太远;人多的地方必然有耕地;丘陵地带易建猪场,但又要排除林业用地;近年来房地产、公共项目等占有了大量土地,还有些地方要建开发区……因此,政府很难轻易批一块地用于养猪。
  东北一位养猪业资深人士表示,从申请到审批,再到建猪场,解决环保等一系列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一部分人就是钻了政策的空子,号称拿地是为了养猪,其实是用来搞房地产。“还有一种情况是,有老板买下了一块地,在没转手之前,干脆搭点猪舍养猪,国家还给补贴。”他说,进出养猪行业的各色人等,目的各异,“搅浑”了行业。
  “政府要分清自己该做什么,市场该做什么。”冯永辉说,猪肉价格和存栏供应的问题引起普遍关心,但具体控制这两者,并非政府最需要做的。如果养猪有利可图,自然有人进入行业,生猪市场也会趋于平稳。
  在本次调查中,64.3%的养猪户相信,生猪市场能依靠自身调节,自动跳出“猪周期”.但是,市场没有办法控制疫病。近年来,各种情况诱发的猪病极大地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由此带来的基层防疫问题日渐突出。而且,在防范猪病上,政府选择了过于具体的做法:给养殖户选择疫苗,花钱让养殖户买疫苗。实际上,养殖户在市场竞争中自会发现哪种疫苗效果好,打了防猪病,无效了还可以要求疫苗企业负责。招标和集中采购,反而难以避免腐败,且疫苗效果很难追溯。
  养猪户还面临着招不到人的难题。沈阳一家拥有460多头母猪的规模化猪场老板告诉记者,以前招一名养猪人员的月薪大约1200元~1800元,今年提高到2000元以上,来的人也很少,年轻人更少。“猪场全封闭,一天见不到什么外人,又脏又累,年轻人谁干这个?”
  马闯提出,政府应该关心,中国下一代谁来养猪。在国外,农场主是稳定的阶层,有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比较稳定。但在中国,标准化、职业化的养猪还未成主体。“政府应承担这样的工作,引导、培训青年农民。”
  政府应如何宏观调控?在本次调查中,除了331人选择“大力建设基层防疫体系”外,还有328人认为,应该健全行业信息统计,定期进行行业普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肉价涨,养殖户为何仍不愿多养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以来,生猪及其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新高。猪价走高,养猪效益也走出亏损持续回升,当前全省规模养猪场出栏一头肉猪平均可盈利300-400元,散养农户效益更高。
行情红火、效益可观,农户和养殖场补栏增养的积极性理应高涨。然而,记者在7月31日召开的全省生猪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户和养殖企业踊跃增养的状况并没有出现。
  阜宁县多年来一直是全省“养猪第一大县”,今年尽管生猪价格一直高位运行,但全县母猪、商品猪的存栏还是均现较大幅度下降。分析原因,一是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上升,二是部分养殖户由于长时间亏损导致资金链断裂,三是高温季节养殖户规避疫病风险降低存栏,四是养殖比较效益下降和养殖风险的存在,导致部分散养户退出。据调查,目前一个年出栏100头商品猪的养殖户,即使没有市场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每头猪纯收入200-300元,其年收入也仅仅相当于一个普通打工者。因此,即使碰上今年这么好的行情,养殖户也普遍缺乏扩大养殖的积极性。
  猪价走高,养猪农户反而在加速退出--在我省另一个养猪大县如皋,一项调查也反映出同一趋势。据调查,近年来,虽然猪价平均偏高,头均利润达300元左右,但是,年上市50头的规模养殖户,其收益也仅为1.5万元。相比较之下,外出打工者年均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而且还没有投资、疫病、市场等风险,不少农户为此不再养猪而选择打工。该市推行万顷良田建设后,长江镇、如城镇及经济开发区10多个村的生猪养猪户已全部退出。
  即使有的农户和养殖企业有意扩大养殖规模,但由于受到几个制约因素的影响,也难以如愿。无锡市生猪供应缺口很大,养殖企业想扩大养殖规模,却面临着“四难”:一是“地难找”,无锡目前人均耕地面积已不到0.4亩,扣除太湖治理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养区、限养区,可用于发展生猪生产的土地十分有限。二是“人难寻”,随着各地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工工资上调,从事养猪业的劳动力日趋减少,去年招聘一名养猪人员的月薪普遍在1200-1800元,今年提高到2000-2500元仍无人问津。三是“款难贷”,养猪业是农业中的一个弱质产业,时常会受到市场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威胁,比较效益很低,如果按目前的贷款门槛、期限和利率实施“贷款养猪”,会无利可图甚至亏损。四是“猪难养”,尽管近年来生猪疫病防控严格,但重大疫病仍时常入侵,一旦发生,损失惨重。楚州、涟水等地在调查中也发现,养殖农户和企业担心饲料和仔猪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制约了养殖效益的提升空间;新一轮补贴政策出台,会带来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造成新一轮养殖亏损,因此不敢扩大养殖规模。
  猪肉在“菜篮子”中举足轻重,而调动养猪农户和养殖企业积极性,稳定和发展生猪养殖,对于促进保供增收关系重大。
  就在此次座谈会上,养殖企业和专家们提出建议,养猪不光要有利可图,还要重点解决生猪养殖几方面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生猪行情多次暴涨暴跌,相比之下,粮价却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状态,农民种粮没有后顾之忧。有关代表希望借鉴粮食扶持政策,改进和完善生猪补贴政策。淮安楚州区代表建议,要像保护粮食生产那样给予养殖户一个保护价,在生猪价格跌至低谷时让养殖户能够保本不亏,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价格上涨时补贴激励,行情低迷时取消补贴,产生助涨助跌的逆向调控效果。扬州市的代表建议,生猪扶持政策不能撒胡椒粉,奖励分散养殖,这样做不利于市场稳定。对能繁母猪的补贴,除国家的100元普惠补贴外,各级财政应集中资金,重点对规模养殖场给予配套补贴。对生猪调出大县的补贴方式,也应变以县为单位补贴为以大型标准化养猪场为对象,以生猪出栏量或母猪存栏量的定额补贴。
  对于养殖企业最头痛的“地难找”问题,苏州市的代表建议,各市(区)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按畜牧业发展需要,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并按农用地进行管理。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畜禽规模养殖的用地需要,预留一定的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
  全国养猪行业百强优秀企业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国对记者说,现在各地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急需大量有机肥,而畜禽养殖场的天然有机肥料却在当污染治理。其实,完全可以采取农牧结合的办法,在连片蔬菜基地或高标准粮田中间或周围布局规模畜禽养殖场,既可肥田,又可防止污染。
  养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企业往往贷款无门,有代表提出,目前国家和省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贷款贴息的扶持政策,让加工型龙头企业受益匪浅,而生产型龙头企业却很难得到扶持。因为养殖业的土地一般都是租用的,没有土地证,即使是最现代化的猪舍也办不了房产证、形成不了实物资产。而没有足够的抵押,银行无法放贷,特别是固定资产贷款。养猪周期长,如果算上猪场建设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有产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都贷不到,仅靠自身积累发展养猪实在太难。希望政府在制订保障“菜篮子”供应的扶持政策时,重点增加生猪养殖规模企业的信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