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学校:“四个大连”构筑我们美丽的家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28:38

“四个大连”构筑我们美丽的家园

——写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重大决策实施之际
刘畅

    ——写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重大决策实施之际

    刘畅

    在城市发展的经纬线上,总有几个命运攸关的节点。面对历史发展机遇和国家赋予大连的战略任务,面对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大连又一次选择了实现科学发展新路径。

    2011年7月13日,市委书记唐军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大连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以此确立活力大连、创新大连、幸福大连、文明大连的奋斗目标,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四个大连”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力场——活力带来吸引力,创新激发新动力,幸福催生向心力,文明汇集凝聚力。如此巨流般的力量,必将把城市带向现代化的高远境界,必将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一个富庶美丽文明的家园。

    考量一座城市的发展,通常从两个角度透视:历史的和地理的——历史象征时间的轮转,地理则意味空间的延展。如果说大连30多年跌宕起伏的改革开放史,是国家波澜壮阔发展史的缩影,那么今日大连面向世界扬起的浩荡风帆,则拓宽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疆域与视野。

    这一刻,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共同唱响“四个大连”的城市交响,奋笔续写不朽的“大连传奇”!

    开放引领,建设活力大连

    这是一扇面向东北、全国乃至世界敞开的改革开放之门。城门开启了,一个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在大连产生了质的飞跃。跳出大连看大连,我们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谋划大连发展的未来;跳出大连悟大连,我们用开放的力量引领沿海经济带比翼齐飞;跳出大连谋大连,我们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探索内外资并举、对内对外开放并重的新路径,为建设一个“要素聚集能力强、投资发展环境优、区域带动作用大”的活力大连撑起了一片阔海蓝天。

    现代化城市的特征之一,即为流动性——人才的流动、资金的流动、技术的流动、信息的流动,等等。社会学家鲍曼曾用“液化”形容这种“流动”,从坚固、沉重、形状明确的固体状态转化为轻灵、姿态万千的液体状态,为国家、城市、家庭乃至个人,注入流淌不息的生机与活力。

    大连傍海而生,因海而兴。在城门开启之前,海水运动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丰赡的食物,还有那与海搏击过程中塑造的硬朗性格与豪迈激情。上世纪80年代,大连开始了几乎每一座现代化城市都经历的过程——改革开放。1984年大连被列入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优惠政策,使大连迅速成为国内外生产要素聚集区,外资大量涌入,内资加速聚集,为城市发展积聚了巨大的原动力。

    进入21世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吹响了,大连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实施了大规模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和城市再建,产业结构高端化和城市功能国际化,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今天,大连又一次肩负起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历史重任,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四大战略”承前启后,为大连未来发展增加了精彩的一笔。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看一座城市有没有发展,关键在活力。某种程度上,对承载着669万人口的大连而言,她的使命就是通过不断创新、科学发展,激活每一方可升华的空间,把城市带向人类宜居的美好驿站。

    “一切新生事物之可贵,就因为在这新生的幼苗中,有无限的活力在成长。”活力,为这座城市营造了强大的精神气场,使其迸发出惊人的发展速度——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8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4.6倍和3.3倍,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呈现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大连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连软件业引发举世关注,“四大基地”集聚效应彰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域城市化大力推进,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这一切显著提高了大连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席位和影响力。

    两千年前,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即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时空演进,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何尝不是以人为本。当下,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达成这样的共识:品质和幸福是对城市的最高要求和评价,创造力与活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

    正如任何鸿篇巨制,均由无数小的章节组成,回答一个宏大的命题,答案其实就在身边——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园。当活力像阳光一样照射大连每一寸土地,当梦想腾空而起在城市上空飘扬,我们深知,是幸福谱写的交响,是热爱创造的奇迹!

 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大连

    纵观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一连串“热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创新”,达31次。

    创新是继承,更是超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伟大的实践与创新成果,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导引下,建设创新大连,做好经济转型“加减法”至关重要。所谓“加法”,即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大力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促进石化、装备制造、造船等传统优势产业全面升级,打造一个产业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的创新大连;所谓“减法”,即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坚持节能减排,向低碳环保、高效智能型城市转变,逐步探索出一条质量型发展的“高速通道”,为大连在下一个五年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美国历史学家胡克说,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问题的依据是:“它的领导层的质量和它的人民的品质。”同理,判断一座城市能否奋进崛起的主要依据是它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品质,以及是否拥有一支富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的干部队伍。言为心声,行为心迹,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才能为城市发展营造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工厂里的一条现代化生产线,到城市调整思路转型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的每一次深刻变革,都将带来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过去五年,大连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凡成就,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涌现出光电、数控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11年6月,“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正式启城。这座面积为65平方公里的创新之城,集科技创新、生态宜居、协调发展为一体,见证了大连多年来科学发展、科技创新的阶段性成果,为城市崛起铺就一条腾飞的跑道。

    环顾全球,在经济发生蜕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怎样发展经济”以及“发展什么样的经济”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进而更加理性地强调质量,更加尊重科学发展。历史资料显示,1840年时,清朝的GDP是英国的6倍,占世界的33%,而英国的GDP仅占世界5%。然而,后来的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强盛的帝国,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之成为当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清朝GDP的贡献大多来自茶叶、瓷器等农副产品,其GDP有数无质,难以成为撬动大国崛起的杠杆。

    古为今鉴。2011年7月,中科院首次发布内地GDP质量排行榜,辽宁位居前十。这一名次的取得,大连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质的飞跃源于城市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更源于其始终以经济含金量为准星所坚持的创新理念。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实践创新永无止境,追求卓越永无止境。没有创新,城市就没有未来。建设“创新大连”,势在必行,且是一场势在必赢的战役!

    民生优先,建设幸福大连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民生优先,以人为本”。如今,民生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二五”开局之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将“民生优先”确立为发展战略。“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需要我们用无限的诚意回应民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需要用务实的精神将承诺变成惠及民生的成果。唯其如此,大连才能敲开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殷实的幸福之门。

    什么是幸福?那篇影响了几代人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写道: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在解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座谈会上,一位来自基层的社区代表,这样表述自己对“幸福大连”的理解:幸福就是每天有个好心情——当你坐上公交,不挤不躁;当你走在大街小巷,不必担惊受怕;当你劳顿一天回到家里,按动开关灯亮,打开龙头水淌;当你遇到纠纷麻烦,能找到说理的地方,法律公正,社会昌明。

    此番表述尽管直白,却沉甸实在。幸福是人民对社会的认同感。对幸福大连的评估,最有发言权的当属老百姓,只有老百姓感觉幸福,才是幸福的城市。

    党代会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字:2010年大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7元,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2.1倍,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过去五年累计新增就业80.1万人,解决经济适用房2.2万套……

    透过这组数字,我们联想到胡锦涛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的一席话:“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持续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老百姓幸福与否,取决于关乎民生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只有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全民热议“何谓幸福”的话题才能迎刃而解。正如温家宝总理今春两会前夕回答网友提问时所说,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显然,兑现总理承诺,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的落实力度和执政能力。

    历史经验表明,国之命在民心,民之心在民生。17世纪末,康熙有著名的“不修长城修民心”论:守国之道,惟在修得民心,民心悦则邦本固,而边境自固。

    国家长治久安之道,无外乎“民生”与“民心”四个字。只有解决好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才能赢得老百姓的真诚拥戴,进而与669万大连人民同舟共济,踩着幸福的乐点,走出精彩,踏出辉煌!

    品质立市,建设文明大连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写道:我必须亲眼去看看这座城市——中国的班加罗尔。她有宽阔的林荫大道、美丽的绿色空间、林立的大学与技术学院、庞大的软件园区……

    这是一个值得用深情朗诵的评价——《城市中国》组委会这样推介大连:这是一个用服装表达心情,用足球塑造性格,用浪漫装点生活,用巨轮承载雄心的城市。她的每一次亮相总是携手时尚,她的每一次出场总是彰显力量。这是一个将城市变成风景,将风景变成资本的城市。

    是的,这就是大连。她戴着文明的指环向世界招手,她用海一般宽阔的胸怀接纳八方宾朋,以最真的心、最纯的情,厚爱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市民。

    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应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和文化影响力,应始终追求卓越,树立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经济发达、城市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幸福、环境宜居、和谐包容,这正是城市价值的集中体现,正是文明大连所要实现的目标。

    然而,文明城市,不仅在于外观,更在内涵。恰如市委书记唐军所言:“美丽的大连既要有其表,更要有其里。要让每一位大连市民为生活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而骄傲。”

    从社会学角度看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阐述:坚持品质立市,就是要树立追求卓越、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把规模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品质优势,从注重发展速度向速度与品质并重转变,提升城市功能国际化程度,促进多元文化交融汇聚,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建设发展更有质量、文化更具品位、城市更富魅力的文明大连。

    大连是全国首批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并当选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奖的花园城市之一。如张本义先生在《大连赋》中写道:“北方明珠兮,堪埒圭璋。经磨历劫兮,愈发辉光。海献宝藏兮,的皪琳琅。山毓灵秀兮,俊彩芬芗。青春现代,体势开张。文化昌明,神采飞扬。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科学发展,势不可当。又好又快,气度慨慷。登高远望兮,致前途于万里;大海之都兮,嘉来日之未央。”这是对大连现实的写照,更是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迎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起点呈现新气象,时下,大连正积极投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这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实践和有效载体,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平台。城市文明是一种可转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无形资本”和战略资源。我市在争创文明城市中提出“为民、惠民、靠民”的理念。因为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是人民的家园。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体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只有紧紧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创建工作做得扎实深入,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最真诚的呼应。

    城市之美是百姓之福。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全民自觉参与共建的强大动力。实践证明,参与共建的人越多,共享的成果就越大;共享成果的人越多,参与共建的积极性越高。

    由此联想到马克思那句颠扑不破的名言: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大连并不大,却为669万市民创造了大有作为的天地。天之高远,海之辽阔,地之宽广。这一切,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同频共振”,唱响“四个大连”这首雄浑激昂的城市交响,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在承前启后的“接力赛”中,去建设、去畅想、去绘就一个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蓝图,它必将跨越时空,超越梦想!

    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的使命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