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托管服务:马未都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1:24:25
首页 尾页

他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中国人的审美分为四层,第一层就是艳俗,第二层是含蓄,第三层是矫情,第四层就是非常态状态,也叫做病态。

马未都认为,在过去,我们对文化都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从太平天国到民国革命,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100多年,对文化都是倾全国之力进行一种绞杀。

他说,看电影,看演出,都是很浅的文化,他不愿意把大量的时间沉溺于比较通俗的文化之中。“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这些都是属于艳俗之美,这种艳俗之美最容易获得百姓的共鸣。”

他的观点很干脆直接,也不会掩饰。

马未都觉得,对文化有追求的人,会希望自己踏上一个台阶。所以,有时候,他需要一句唐诗,一句宋词来吟诵。但唐诗宋词的美,对他来说,还不够,在他的分类标准中,唐诗宋词只能算得上含蓄之美。

在他眼里,唐诗宋词之美,只是含蓄的巅峰状态。一般大众内心接受的审美的高层次,到含蓄这一层就停止了。

对于文化,他就是这样的张扬,不加掩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并不认为,他有责任去普及文化,他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他就是单纯的喜欢。

20年下来,草根之身的马未都与国家级的专家形成了文物鉴定的鼎足之势,观复博物馆也伴随着马未都的名气有了大踏步的发展。他有那么一点狂傲,他曾对外说“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爷,近代就是我”;“在文博界这么多年我没觉得碰上过什么对手”。这自信让人叹服。

收藏理想

虽狂傲,但他不俗。

面对收藏家,一般人总想知道他从多少资金起步,而现在已经拥有多少财富。当有人试图求证马未都的身家有几位数时,他笑笑回答:“不提钱,一提钱就俗了。咱们就谈收藏。”

但他并不认为,他是因为收藏而成名,“其实我不是大器晚成,用今天对成功的标准来定义,我20多岁的时候,就红了。”他说。

30年前,只有四个版的《中国青年报》用一整版刊登了马未都的小说《今夜月儿圆》。保守估计,这篇小说当时的阅读量最少有5000万。这在那个信息贫瘠的年代,是一个不可想象的轰动。哪怕放到今天来说,一篇小说有5000万的阅读量也不是易事。用今天的话来说,马未都红了。“我走到哪儿,只要说那文章是我写的,人家都知道。”

他承认,因为这篇小说改变了命运,尽管这并不是他预料的。

小说发表后,他调为《青年文学》的编辑。那个时候,正是文化恢复的时候,人们对于文化营养极度渴望,“我们那个时候看报纸是这样,100多人的车间就一份报纸,这份报纸自打进入车间就不会被停止阅读,一个人拿着看,看完了给下一个人,这样轮番地传,阅读率极高,是今天人不可想象的,因为人过度的缺失这种文化营养。”马未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