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提供哪些服务:党的好儿子——记李荟军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2:15:46

党的好儿子——记李荟军烈士

李荟军于1920年出生于山东省乳山县李家庄的一个贫农家庭里。

1937年,17岁的李荟军参加了八路军,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去。在抗日战场上,他冲锋在前,屡建战功。厉任班长、中队长、指导员等职,194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组织决定从军队中抽调一批优秀干部到地方发动群众,建立和巩固民主政权。1945年春,李荟军被派回家乡——乳山县李家庄担任区农会会长。他带领乡亲们打土豪、除奸霸,使李家庄的革命斗争,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李荟军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很少顾得上个人私事。有一天,父母看着渐渐消瘦的儿子,真是又急又心疼,于是母亲开口说:“二十好几的人啦,还没成家,好歹是从枪口里漏下来了,这回就哪也别去了,娶个媳妇成了家,好好过日子吧。”李荟军耐心地劝导母亲:“娘,日本人不撵走,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吗?我是您的儿子,也是党的儿子,应该听您的话,更应该听党的话。”

日本投降后,蒋介后马上又挑起内战。1945年9月10日,也就是李荟军婚后的第七天,他接到部队通知,要他立即返回部队,开赴东北战场。他二话没说,马上到区里交待了工作,毅然告别了年迈的双亲和新婚的妻子,离开了温暖的家庭,随军奔赴东北。

到东北后,李荟军被派到岫岩县石庙子区任区长。当时岫岩虽是解放区,但阶级斗争还是相当激烈的。地主、恶霸并不甘心失败,他们纠集了一些伪满的残匪,组织了清剿队,经常出没骚扰,极力破坏已经开展起来的轰轰烈烈斗争,妄图颠覆人民政权,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在这种极其尖锐复杂的形势下,李荟军不畏艰险,一面积极组织地方武装——区中队,狠狠地打击敌人的破坏活动,保卫红色政权;一面亲自深入访贫问苦,组织村政府、农会。李荟军每到一地,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崇敬。大家都说:“李区长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194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调动重兵向我解放区疯狂进攻,我军奉命战略转移,国民党28团和当地土匪武装清剿队又占领了我石庙子区。李荟军率领区中队转战在密林深处,出没于丛山峻岭之中,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争。数九隆冬季节,李荟军带领区中队坚持战斗在苇山河、石佛爷、大沟等地,住在山洞里,没有粮食,就吃树皮、野菜。在这十分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始终对胜利充满信心,经常教育同志们要看到革命前途,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

1947年春,为配合我军的反攻,李荟军率队冲出深山,配合主力部队,赶走了国民党 28 团和地主武装清剿队,重新建立起区人民政府。然而敌人并没有被彻底消灭,他们暗地里又纠集在一起,等待机会进行反革命报复。

1947年5月18日下午,李荟军正在主持召开会议,区政府突然被清剿队包围了。形势万分危急,李荟军沉着果断,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觉得敌我力量悬殊,为尽量减少伤亡,保存力量,他毅然下令,全体人员迅速突围,他自己却留在院内坚持战斗,掩护同志们转移。战斗一直打到天黑,他才趁机冲出重围。突围中不幸负伤,左脚脖子被打断了。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忍受着剧痛,沿着大河沿向前爬去。半夜时分,他爬到了“堡垒户”彭玉江家。在彭玉江、王喜忱等基本群众的精心护理下,伤势日趋好转。这时石庙子的清剿队、还乡团活动更加猖獗,他们到处搜捕革命干部,不久,李荟军不幸被捕了。

李荟军被捕后,敌人对他软硬兼施,妄图让他交出区干部和党员名单,但李荟军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敌人的利诱面前不动摇,酷刑面前不低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最后,敌人用了一个大团筐,把他抬到苇山河边杀害了,时年27岁。

李荟军同志就义后,当地群众闻讯纷纷赶来,他们眼含热泪,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给他换上了新衣服,掩埋在黄家后沟的山脚下。

李荟军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原载岫岩《英烈谱》,本文有删节)

崔云鹏  编辑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