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普利亚gpr125改双缸:中华各朝历史 D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2:22:15
周朝历史
作者书名介绍作者书名介绍
余邵鱼周朝秘史(暂缺)陈仲琳封神演义(暂缺)
春秋战国
作者书名介绍作者书名介绍
秦前秦前历史(暂缺)邢兆良墨子评传(暂缺)
潇水【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暂缺)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暂缺)
李约秦始皇大传(暂缺)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孔子传 (暂缺)
刘升元、秦新成老子传(暂缺)王新民庄子传(暂缺)
高连欣管子传(暂缺)朱兵范蠡与西施(暂缺)
曹尧德屈子传(暂缺)杨景淐鬼谷四友志(暂缺)
王霞孙膑(暂缺)孙开泰、孙东吴起传(暂缺)
刘志轩,刘如心荀子传(暂缺)钱宁煜秦相李斯(暂缺)
韩静霆孙子大传(暂缺)
隋朝历史
作者书名介绍作者书名介绍
张恂子(民国)隋代宫闱史(暂缺)褚人获隋唐演义(暂缺)
梅 毅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帝国的正午(暂缺)费正清、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暂缺)
王顺镇隋文帝(暂缺)
唐朝历史
作者
书名
介绍
作者
书名
介绍
任士英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暂缺)
蔡东藩
唐史演义
(暂缺)
许啸天
唐代宫闱史
(暂缺)
司马路人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
(暂缺)
司马路人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
(暂缺)
筑东阳
李世民
(暂缺)
刘后滨 赵璐璐 程锦
贞观之治
(暂缺)
赵益
日落九世纪
(暂缺)
徐磊
天可汗时代
(暂缺)
南宫博
武则天
(暂缺)
徐磊
大唐惊变
(暂缺)
孙自筠
太平公主
(暂缺)
赵玫 何乐
上官婉儿
(暂缺)
九戈龙
大唐旭日
(暂缺)
克劳塞维茨
玄武门
(暂缺)
莺歌
安史之乱
(暂缺)
五代十国历史
作者
书名
介绍
作者
书名
介绍
蔡东藩
五代史演义
(暂缺)
朱孝东
五代十国
(暂缺)
罗贯中
残唐演义
(暂缺)
吴璿
飞龙全传
(暂缺)
田居俭
李煜传
(暂缺)
杜文玉
夜宴: 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
(暂缺)
宋朝历史
作者
书名
介绍
作者
书名
介绍
游彪
正说宋朝十八帝
(暂缺)
蔡东藩
宋史演义
(暂缺)
许慕羲
宋代宫闱史
(暂缺)
金舟
赵匡胤
(暂缺)
林语堂著、张振王
苏东坡
(暂缺)
西湖居士
宋朝十八朝艳史演义
(暂缺)
许慕羲
狄青传
(暂缺)
佚名
杨家将
(暂缺)
钱彩
说岳全传
(暂缺)
钱币铸造时间
《各朝代钱币铸造时间》
中国历代铸钱年表
公元前
时间  大事件约
21世纪  贝壳开始从装饰品发展成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约14世纪  铸行铜贝。实物货币开始向金属货币过渡
约800—700  早期空首布产生
约700-600  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 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31—591  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叔敖谏止
524  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480  战国开始
403  晋分裂为韩、赵、孙魏三国
386  田和称齐公 ,齐造邦刀或铸于此时
336  秦惠文王行钱。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84—279  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41—223  楚迁都寿春,铸邹麦等金币
221  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方孔半两钱,黄金以锚为单位
206  西汉政权建立,半两钱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86  半两减为八铢。禁民铸钱。
182  半两减为二铢四累,称为五分钱。
175  铸四株半两。又许民铸钱。
140  汉武帝铸三铢。
136  废三铢,复行半两。三朱、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于此时。
119  发行白金三品和皮币。
118  铸五铢。
115  四行赤侧五铢
113  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于上林三宫。
公元
7  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 契刀和大泉。国宝金匮值万或铸于此时。
9  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 ,专用大小泉。
10  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采用宝货制。
14  王莽第四次改革币制:铸货泉、 布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  刘玄( 淮阳王 )铸五铢。
30  公孙述铸铁钱。
40  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6  灵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  董卓铸小钱。
208  曹操为丞相,恢复五。
214  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36  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  孙权铸大泉当千。
338  李寿铸“汉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钱。
376  太元货泉或铸于此时。
430  刘宋铸四铢。
454  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  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5  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  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  北魏铸五铢。
529  北魏铸永安五铢。
543  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53  北齐铸常平五铢。
561  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 金银币。
562  陈铸五铢。
574  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  陈铸太货六铢。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  隋铸五铢。
621  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从此铸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
666  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  废乾封钱,复用开元钱。
708  (日本铸和铜开宝)。
755—768  (法国铸德涅银币,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758  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  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史思明在洛阳铸得查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6—779  大历元宝铸于此时。
780—783  建中通宝铸于此时。
845  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  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  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  楚马殷铸天策府宝, 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  王建铸通正元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铅钱。
917  王建铸天汉元宝。南汉刘岩铸 乾亨重宝。
918  王建铸光天元宝。
919  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  辽铸天赞通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5  蜀后主铸咸康元宝。辽铸天显通宝。楚马殷铸铅钱。
988  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
947  辽铸天禄通宝。
948  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  辽铸应历通宝
955  后周铸周元通宝。
959  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0  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8  辽铸保宁通宝
976  宋铸太平通宝。
980  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  辽铸统和通宝。
990  铸淳化元宝。
994  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  铸至道元宝。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国开始出现纸币。
998  铸咸平元宝。
1004  铸景德元宝。
1008  铸祥符通宝、元宝。
1017  铸天禧通宝。
1023  设置益州交子务。铸天圣元宝。
1024  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这是政府最早发行的纸币。
1032  辽铸重熙通宝。
1034  铸景站元宝。
1039  铸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 ,铸皇宋通宝。
1045  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65  铸至和元宝
1118  辽铸请宁通宝。
1119  铸治平元宝、通宝。
1126  铸嘉祐元宝、通宝。
1054  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055  铸绍圣元宝和通宝。
1056  铸元符通宝。
1064  铸圣宋通宝。辽铸乾统元宝。
1068  辽铸戚雍通宝
1071  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074  交子改为一贯和伍百文两种。 铸熙宁元宝、通宝、重宝。
1078  交子行于陕西。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83  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92  外路改变子为钱引。通行区域 扩大到京东、京西、淮南,京师等地。
1093  铸元丰通宝。
1094  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铸大观通宝,自小平到当十。
1098  四川发行钱引, 旧交子作废
1101  辽铸天庆元宝。
1103  辽铸大安元宝。
1105  废当十钱。铸政和通宝。
1107  铸重和通宝。
1109  辽铸寿昌元宝。
1110  铸元祐通宝。
1111  铸宣和元宝和通宝。
1127  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7  铸绍兴通宝和元宝。刘豫铸阜昌钱。
1131  吴玠在河池发行银会子,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  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4  金发行交钞。
1157  金铸正隆通宝。
1160  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8  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4  铸淳熙元宝。
1178  金铸大定通宝。
1180  钱背加铸年份。( 英国铸银便士 )。
1189  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 ,交钞永远通用。
1197  金铸承安宝货银链。
1205  铸开禧通宝。
1208  铸嘉定通宝。
1215  金改发贞桔宝券。
1217  金改发贞站通宝。
1222  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  金发行元光珍货。
1225  铸大宋通宝。
1234  铸端平元宝。
1236  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  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1  铸淳祐元宝。四川铸淳祐通宝当百钱。
1247  会子永远通用。
1253  铸皇宋元宝。
1259  铸开庆通宝。
1260  铸景定元宝。忽必烈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  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十七界会子废。
1265  铸咸淳元宝。
1287  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5  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310  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50  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  张士诚铸天佑通宝
1355  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  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  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  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  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  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1408  铸永乐通宝。
1433  铸宣德通宝。
1503  铸弘治通宝。
1527  铸嘉靖通宝。
1570  铸隆庆通宝。西班牙入侵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  铸万历通宝。
1616  后金铸天命钱。
1627  后金铸天聪钱。
1628  铸崇祯通宝。
1644  清世祖在北京铸顺治通宝。福王在南京铸弘光通宝。李自成在西安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1646  鲁王在绍兴铸大明通宝。
1647  永明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
1649  孙可望在云南铸兴朝通宝。
1662  铸康熙通宝。
1674  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裕民通宝。
1678  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吴世璠铸洪化通宝。
1723  铸雍正通宝。
1736  铸乾隆通宝。
1792  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1794  (美国开铸银元)。
1796  铸嘉庆通宝。
1821  铸道光通宝。
1837—1838  台湾铸寿星银饼
1851  铸咸丰通宝。
1853  因太平天国革命,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北京设立官银钱号三家。令各省设立官钱局。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太平天国圣宝。
1854  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大钱,后用宝钞收回大钱。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隆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56  上海几家银号用钢模铸咸丰银饼。小刀会在上海铸太平通宝日月钱。
1857  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钢模铸咸丰通室银钱。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62  官票停止流通。铸同治通宝。
1864  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1866  香港铸造银元。
1875  铸光绪通宝
1882  吉林试铸厂平银币, 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1889  广东铸龙洋。
1895  华俄道胜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杖洋。
1897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
1900  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4  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在国外发行“军需债券”。
1905  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请户部银行成立。
1906  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 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孙中山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在国外发行“中华革命军银票”
1907  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
1908  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颁行《大清银行则列》。
1909  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  颁布《币制则例》,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1911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
1912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南京造币厂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念”币。各地大清银行均改为中
国银行,继续作为国家银行,发行兑换券。
1914  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铸“袁头”银币,作为国币广泛发行。殖边银行、财政部平市官钱局开业,分别发行银元票和铜元票。
1915  北洋政府公布“纸币取缔条例”,以图解决各省、各行滥发纸币问题。但是收效甚小。
1916  袁世凯恢复帝制,耗费巨大,造成国库空虚,中、交两行在京、津等地停止兑现,发生“京钞风潮”。
1919—1922  边业银行、大中银行、农商银行、中南银行、蒙藏银行、劝 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热间 兴业银行等很多商业银行相继开业,发行银行兑换券。
1923  社会舆论力主废除银元上的袁像图案,试铸龙凤银币。因龙凤币仍带帝王色彩,而未被采用。
1924  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兑换券。
1927  国民党政府仿民国元年版,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银币。
1928  共产党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在上井衬建立了苏区第一个造币厂,铸“工”字银元。国民党政府于11月在上海成在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和多种纸币。
1930-1932  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多种纸币和银、铜币。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当年七月发行纸币。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愧倔政府组建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纸币
1933  国民党政府公布国币条例,海厂开铸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双帆船的银币。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在汉口成立,开始发行纸币。
1935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继续发行纸币和布
钞。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 同时禁止银元流通。
1937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1938  晋察冀边区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分别设立边区银行和北海银行,发行纸币。伪华北临时政府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
1939  冀南、太岳解放区成立“冀南银行”, 发行冀南币。
1940  晋缓边区成立西北农民银行,发行西北币。
1941  南京汪精卫伪政权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中储券。
1942  国民党政府决定将中国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的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银行。
1945  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大江银行、 江南银行、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行等为基础,建立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国民党政府开始发行带有“东北九省流通券”字样的法币。
1946  东北解放区成立东北银行,发行东北币。
1948  冀南银行同晋察冀边区银行在 五月合并成华北银行。十二月一日,以华北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和北海银行为基础,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元券。
1949  陆续收回各解放区的地方性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币逐步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的前夕,在广州、重庆等地 ,发行“银元券”。
1955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57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分、 二分、伍分三种铝镁合金辅币。
1962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79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这是新中国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开始。
1980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角、二角、五角三种铜铸合金辅币和一元铜锦合金主币。同年4月1日起,发行外汇兑换券。
1984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流通纪念币。
1987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1992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一角铝镁合金、五角铜锌合金、一元钢芯镀镍三种硬币。
1994  中国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钞票,面值有 20、50、100、 500、1000元五种
1995  中国银行开始在澳门发行钞票,面值有 10、50、100、500、1000元 五种
1996  增发20元面值的澳门钞
1999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西周
铜贝、原始空首布
春秋
晋:空首布
战国
齐:齐刀、齐圆钱三种
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
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
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
韩:锐角布,方足布
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
中山:大尖首刀
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
西周
西周圆钱
西汉
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惠帝(刘盈) 前194~前188
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
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
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
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
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 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
废帝(刘弗贺)前74
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铢、小五铢
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铢
成帝(刘骜) 前32~前7
哀帝(刘欣) 前6~公元1
平帝(刘刊) 公元1~公元6
(刘婴)公元6~公元8

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五铢、公孙述 铁半两、铁五铢
东汉
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五铢
明帝(刘庄) 58~75 五铢
章帝(刘怛) 76~87 五铢
和帝(刘肇) 88~105 五铢
殇帝(刘隆) 106~106 五铢
安帝(刘佑) 107~125 五铢
少帝(刘懿) 125五铢
顺帝(刘保) 126~144 五铢
冲帝(刘炳) 144~145 五铢
质帝(刘缵) 146~146 五铢
桓帝(刘志) 147~167 五铢
灵帝(刘宏) 168~189 五铢、中平四出五铢
废帝(刘辨) 189
献帝(刘协) 190~220 五铢、董卓五铢(无文小钱)

文帝(曹丕) 220~226
明帝(曹睿) 227~239 魏五铢
齐王(曹芳) 240~254 魏五铢
高贵乡公 254~260
元帝(曹奂) 260~265

大帝(孙权) 222~252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会稽王(孙亮) 252~258
景帝(孙休) 258~264
末帝(孙皓) 264~280

昭烈帝(刘备) 221~223 蜀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太平百金、定平一百
后主(刘禅)  223~263 直百五铢、直百、直一
西晋
武帝(司马炎) 265~290
惠帝(司马衷) 290~306 西晋五铢
怀帝(司马炽) 306~313
愍帝(司马邺) 313~316
东晋
元帝(司马睿) 317~322
明帝(司马绍) 322~325 沈充造“沈郎五铢”
成帝(司马衍) 325~342
康帝(司马岳) 342~344
穆帝(司马聃) 344~361
哀帝(司马丕) 361~365
海西公(司马奕) 365~370
简文帝(司马昱) 370~372
孝武帝(司马曜) 372~396
安帝(司马德宗) 396~418
恭帝(司马德文) 418~420
后赵
石勒铸:丰货
成汉
李寿铸:汉兴
北凉
沮渠蒙逊铸:凉造新泉

赫连勃勃铸:大夏真兴

武帝(刘裕) 420~422
少帝(刘义符) 422~424
文帝(刘义隆) 424~453 四铢
孝武帝(刘骏) 453~464 孝建四铢、大明四铢
前废帝(刘子业)465 永光、景和 两铢、永光
明帝(刘阈) 465~472
后废帝(刘昱) 472~477
顺帝(刘准) 477~479
南齐
高帝(萧道成) 479~482
武帝(萧赜) 482~493 刘悛 在四川蒙山铸 南齐五铢
明帝(萧鸾) 493~498
东昏侯(萧宝卷) 498~501
和帝(萧宝融) 501~502

武帝(萧衍) 502~549 天监五铢、公式女钱、背四决铁五铢、太清丰乐
简文帝(萧纲) 549~551
元帝(萧绎) 552~554
敬帝(萧方智) 555~557 四柱五铢、两柱五铢

武帝(陈霸先) 557~559
文帝(陈倩) 560~566 天嘉五铢
废帝(陈伯宗) 567~568
宣帝(陈顼) 569~582 太货六铢
后主(陈叔宝) 583~589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太武帝(拓跋寿) 423~452
文成帝(拓跋睿) 452~465
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
孝文帝(元宏) 471~499 太和五铢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永平五铢
孝明帝(元诩) 516~528
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永安五铢
长广王(元晔) 530-531
节闵帝(元恭) 531
安定王(元朗) 531~532
孝武帝(元修) 532~534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534~550 小样永安五铢
西魏
文帝(元宝炬) 535~551 大统五铢
废(元钦) 551~554
恭帝(元廓) 554~557
北齐
文宣帝(高洋) 549~559 常平五铢
废帝(高殷) 559~560
孝昭帝(高演) 560~561
武成帝(高湛) 561~564
后主(高纬) 564~577
幼主(高恒) 577 承光
北周
孝闵帝(宇文觉) 557 五行大布
明帝(宇文毓) 557~560
武帝(宇文邕) 560~578 永通万国、北周布泉
宣帝(宇文贇) 578~579
静帝(宇文衍) 579~581

文帝(杨坚) 581~604 置样五铢、五铢白钱、隋五铢
炀帝(杨广) 604~617 隋五铢
恭帝(杨侑) 617~618

高祖(李渊) 618~626 开元通宝
太宗(李世民) 626~649 开元通宝
高宗(李治) 649~683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
中宗(李显) 684 开元通宝
睿宗(李旦) 684~690 开元通宝
则天皇帝 690~705 开元通宝
玄宗(李隆基)712~756 开元通宝
肃宗(李亨) 756~762 开元通宝、乾元重宝
代宗(李豫) 762~779 开元通宝、大历通宝
德宗(李适) 779~805 开元通宝、建中通宝
顺宗(李诵) 805 开元通宝
宪宗(李纯) 805~820 开元通宝
穆宗(李恒) 820~824 开元通宝
敬宗(李湛) 824~827 开元通宝
文宗(李昂) 827~840 开元通宝
武宗(李炎) 840~846 开元通宝、会昌开元通宝背有:昌、京、洛、益、蓝;荆、襄、越、宣、兖;洪、润、潭、鄂、平;兴、梁、广、梓、福;永、丹、桂字共23局种,为各铸地州名。
宣宗(李忱) 846~859 开元通宝
懿宗(李漼) 859~873 开元通宝、咸通玄宝
僖宗(李儇) 873~888 开元通宝
昭宗(李晔) 888~904 开元通宝
哀宗(李祝) 904~907 开元通宝
史思明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
后梁
太祖(朱全忠) 907~910 开平元宝
末帝(朱友贞) 911~923
后唐
庄宗(李存勗) 923~926
明宗(李嗣源) 926~934 天成元宝
闵帝(李从厚) 934~935
后晋
高祖(石敬塘) 936~944 天福元宝
出帝(石重贵) 944~947
后汉
高祖(刘知远) 947~948 汉元通宝
隐帝(刘承佑) 948~951
后周
太祖(郭威) 951~954 周元通宝
世宗(柴荣) 954~960
刘仁恭
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顺天元宝当千、应天元宝、应圣元宝、铁货布、铁五铢(仿隋式样)
前蜀
永平元宝、通正元宝、天汉元宝、光天元宝、咸康元宝、乾德元宝
南唐
唐国通宝、大唐通宝、保大元宝、永通泉货、南唐开元
南汉
铅开元通宝、乾亨重宝、乾亨通宝
后蜀
广政通宝、大蜀通宝

开元通宝背闽、福铅钱、永隆通宝、天德重宝
吴越
铅开元

开元通宝小铅钱、乾封泉宝大铁钱、天策府宝
北宋
太祖(赵匡胤) 960~976 宋元通宝
太宗(赵光义) 976-997 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
真宗(赵恒) 998~1022 咸平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祥符通宝、天僖通宝
仁宗(赵祯) 1022~1063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佑元宝、皇宋通宝、康定元宝、庆历重宝、皇佑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嘉佑元宝、嘉佑通宝
英宗(赵曙) 1064~1067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
神宗(赵顼) 1068~1085 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元丰通宝、元丰重宝
哲宗(赵煦) 1086~1101 元佑通宝、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元符通宝、元符重宝
徽宗(赵佶) 1101~1125 建国通宝、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大观通宝、大观元宝、政和通宝、政和重宝、重和同胞、宣和元宝、宣和通宝
钦宗(赵桓) 1126~1127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
李顺
应运元宝、应感通宝
南宋
高宗(赵构) 1127~1162 建炎通宝、建炎重宝、建炎元宝、绍兴元宝、绍兴通宝
孝宗(赵眷) 1163~1190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淳熙通宝
光宗(赵敦) 1190~1194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
宁宗(赵扩) 1195~1224 庆元通宝、庆元通宝、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开僖通宝、开僖元宝、嘉定通宝、嘉定元宝
理宗(赵昀) 1225~1264 大宋元宝、大宋通宝、圣宋重宝、宝庆元宝、绍定元宝、绍定通宝、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嘉熙通宝、嘉熙重宝、淳佑元宝、淳佑通宝、皇宋通宝、开庆通宝、景定元宝
度宗(赵基) 1265~1274 咸淳元宝、临安府钱牌
恭宗(赵显) 1275
端宗(赵显) 1276~1278
帝丙(赵丙) 1278~1279

太祖(耶律阿保机) 907~926 通行泉货、天显通宝
太宗(耶律徳光) 926~947 会同通宝
世宗(耶律阮) 947~951 天禄通宝
穆宗(耶律璟) 951~969 应历通宝
景宗(耶律贤) 969~982 保宁通宝
圣宗(耶律隆绪) 982~1031 统和通宝
兴宗(耶律宗真) 1031~1054景福通宝、重熙通宝
道宗(耶律洪基) 1054~1101 清宁通宝、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大康元宝、大安元宝、寿昌元宝
天祚帝(耶律延禧) 1101~1125 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西夏
景宗(李元昊) 1032~1048
毅宗(李谅祚) 1048~1067 西夏文福圣宝钱
惠宗(李秉常) 1067~1086 西夏文大安宝钱、大安通宝
崇宗(李乾顺) 1086~1139 西夏文贞观宝钱、元德通宝、重宝、大德通宝
仁宗(李仁孝) 1139~1193 西夏文乾佑宝钱、天盛、乾佑元宝
桓宗(李纯佑) 1193~1206 西夏文天庆宝钱、天庆元宝
襄宗(李安全) 1206~1211 皇建元宝
神宗(李顺顼) 1211~1223 光定元宝
献宗(李徳旺) 1223~1226
末帝 1226~1227

太祖(完颜阿骨打) 1115~1123
太宗(完颜晟) 1123~1135 天辅通宝
熙宗(完颜dan) 1135~1149 天眷通宝、元宝、皇统元宝
海陵王(完颜亮) 1149~1161 正隆通宝
世宗(完颜雍) 1161~1189 大定通宝
章宗(完颜景) 1189~1208 承安宝货银铤、泰和通宝、重宝
卫绍王(完颜永济) 1208~1213 崇庆通宝、至宁元宝
宣宗(完颜洵) 1213~1223 贞佑元宝、通宝
哀宗(完颜守绪) 1223~12324
末帝 (完颜承麟)
伪齐刘豫 阜昌元宝、通宝、重宝

世祖(忽必烈) 1260~1294 大朝通宝、中统元宝、至元通宝
成宗(铁穆耳) 1294~1307 元贞通宝、大德元宝、通宝
武宗(海山) 1308~1311 至大通宝、大元通宝、国宝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1~1320 皇庆元宝
英宗(硕德八剌) 1321~1323 延佑元宝、通宝
泰定帝(也孙贴木儿) 1323~1328 至治元宝、通宝、大元至治
天顺帝(阿速吉八) 1328 泰定通宝、元宝
文宗(图贴睦尔) 1328~1329
明宗(和世剌) 1329~1332
宁宗(懿麟质班) 1332
顺帝(妥欢贴睦尔) 1333~1368 至元通宝、至正通宝、之宝
元末义军
大周 张士诚 1353天佑通宝
大宋 韩林儿 1355龙凤通宝
天完 徐寿辉 1358天启通宝、天定通宝
汉 陈友谅 1360大义通宝
吴王 朱元璋  大中通宝

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洪武通宝
恵帝(朱允炆) 1399~1402
成祖(朱棣) 1403~1424 永乐通宝
仁宗(朱高炽) 1425 洪熙通宝
宣宗(朱瞻基) 1426~1435 宣德通宝
英宗(朱祁镇) 1436~1449
景宗(朱祁钰) 1450~1457
英宗(朱祁镇) 1457~1464
宪宗(朱见深) 1465~1487
孝宗(朱佑堂) 1488~1505 弘治通宝
武宗(朱厚照) 1506~1521
世宗(朱厚璁) 1522~1567 嘉靖通宝
穆宗(朱载厚) 1567~1572 隆庆通宝
神宗(朱翊钧) 1573~1620 万历通宝
光宗(朱常洛) 1620 泰昌通宝
熹宗(朱由校) 1621~1627 天启通宝
毅宗(朱由检) 1628~1644 崇祯通宝
李自成 永昌通宝
张献忠、孙可望 大顺通宝、西王赏功、兴朝通宝
南明
弘光通宝、隆武通宝、大明通宝、永历通宝、兴朝通宝
三藩 利用通宝、昭武通宝、洪化通宝、裕民通宝

太祖(努尔哈赤) 1616~1626 天命汉钱、天命通宝
太宗(皇太极) 1626~1643 天聪汉钱
世祖(福临) 1644~1661 顺治通宝
圣祖(玄烨) 1661~1722 康熙通宝
世宗(胤禛) 1723~1735 雍正通宝
高宗(弘历) 1736~1795 乾隆通宝
仁宗(顒琰) 1796~1820 嘉庆通宝
宣宗(旻宁) 1821~1850 道光通宝
文宗(奕伫) 1851~1861 咸丰通宝、重宝、元宝
穆宗(载淳) 1862~1874 同治通宝、重宝
德宗(载湉) 1875~1908 光绪通宝、重宝
(溥仪) 1909~1911 宣统通宝
太平天国 天国通宝、天国圣宝、太平天国、太平圣宝
古钱的作伪与辨伪古钱鉴别必备知识古钱币鉴定的几种方法明代钱币的鉴定铜元十珍(组图)|古币,古钱币,收藏,知识,...民国银币
货币单位“元”和“毛”中国古钱币合辑北宋钱币的鉴定唐诗三百首邮票 +中国古钱大全中国古钱五十珍董凡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