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戈壁玛瑙原石:师爷李文斌先生文集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1:48:42

形意之艺非易,道也非空   作者:李文彬

(2008-01-07 12:26:05)转载 标签:

体育

 

   形意拳既是内外兼修的道艺,故拳经所指的“养道”之道,与超世出尘修道之道不同。形意之道,道非空;形意之艺,艺也非易!

   何以见得?仅就形意拳艺的技法来说,拿最根本的起落、钻翻、三节、=来讲,真弄明白也不容易。如果再进一步追求“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俱要全,气伏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就更不容易。只讲手打三分已够难,再讲脚打七分尤其难,再要动五行、惊四梢、气伏心动、硬打硬进就更难。按尚先生说,“硬打硬进”可不是愣打猛撞;而是动也打、静也打,不借惯力,不借他力,想打就能放,才算是硬打硬进。按这样说法岂不更难?另外从“硬打硬进”的实质来讲,它绝不仅仅是刚劲的技法要领,而却是贯串形意拳三乘功夫的基本功技击之道。所以说要想把这些外动、内涵的精华,都能练熟悟精,已不得不倾尽心力,磨砺一生。仅就找劲来说,还不是什么特高神妙的东西,可是尽管你千锤百炼地苦练,尚难求得“一锤定音”之效,哪还顾得什么周天与经络?如果把形意拳之道和丹道之术揉合到一起,确会影响后学们的思想和技术进程,实不可取。当然也该明确,形意之气虽非易,但也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形意名家、高手代代辈出,正是反映它技术易精的鉴证。这么说有人会问:“形意拳的内劲和技击效果既是靠武艺、道艺练出来的,亦即与修道的内功无直接关系。那么对形意拳三乘功夫的说法,就不好理解了!说三种劲是能过练功找劲而求得的,这好理解。而谈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则纯属修道内功能范畴,又与形意拳有什么关系?就更不好理解了。

   这问题说来很简单,因为“形意之道,道貌岸然非空”,实践出真知,且有医理可循。形意拳既是内外兼修,并着重神与气的运用,之以恒,养之有素地练它,就可以气血充盈、强筋壮骨、充沛精力,健脑益髓,因之人们用它来作体疗工具。而所谓的“易”与“洗”并不是换,而只是使筋骨更坚韧,脑力更慧敏而已。我们可从一些曰常事例中得到鉴证:有一练武之人,黑夜从两米高处踏空,身体横落,肋骨跌在物的楞角上,而筋骨虽有肿痛却无折损,不能不使人惊异而信服,他因练功而得“易骨、易筋”之效。这类动骨不伤的实例还有。另外有许多人因练功不论搞科学探索还是学术研究,咸谓头脑敏锐,精力充沛而逾常人。不怪他们说真有健脑益髓之功啊!这样实例更多。这些实例就是说形意之道,道非空,易骨、易筋、洗髓是见之于实效的。

至于谈及“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这确是道家内功“三炼”,即所谓的“三华聚顶”,它更是锁心猿、拴意马,不见于外形的内功静练。而形意的三乘功夫也锁心猿与意马,但所不同的是,它既有其内练之静,尤重其外练之功。所谓化气、化神,还虚,不仅表现在体健神奕上,且能从较艺、实战中得到验证。这就是“形意之道,道非空”之又一验证。因它在练刚(明)劲阶段,既筑练功基础,又使精足气壮、骨质坚韧,洎至=严整,内劲自生,由于劲尤增气壮之威。这不仅是内在的自我精神气质的感觉,而且是可以体现于外在的体用之实。故曰能“练精化气”。进一步“刚至柔生”,在找柔(暗)劲阶段,由于周身抻拔之结果,故之能腾其膜,长韧其筋。在精足气壮的基础上,又能逐渐敛神入微,达及体表,因神足而就会灵感逾于常人,故在技法上不仅能“沾身纵力”、“缓动逐发”,而且能“独之自应”、“沾之即有”,故曰能“练气化神”。再进一步“柔极悉化”,在找化劲的阶段中,既能刚能柔,气沛神敛,就可逐步地“刚柔悉化”、“感而遂应”,甚至能有“还虚、返真”之妙,而致达到“不意而发”之奇。故曰能“练神还虚”。这正是从技法的深化入微,而达到“精、气、神”的灵感运化。该说并不是空话。信乎尚云祥先生所说的:“在形意拳中讲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并不是神话。是有理可循,有道可通的。”只可异吾侪奔波生活、工作,究之不深,练之不精,功力有限,难怪不遗憾此生。这些外动、内涵的作用,更说明形意拳是内外兼修的既是武艺,又是道艺。一句话,形意拳是务实的,练之不难,却也非易,道义虽深,却也非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愿有志有德者得之。但要取其技艺之精华,只有练功、找劲从实处着手。先究养功、养道,其后有条件再究静心养性之道。切莫混淆,方可不自误或误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