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怡大小姐搞笑视频:仙学网 - 文章内容:朱砂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2:49:11
 

朱砂掌功

杨永

  朱砂掌功是我国的传统功法,系武林内家功夫。它历史悠久,一向口传身授,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医、道、儒、释的营养,成为现在流传下来的功法。
  我的曾祖乃清朝皇帝御医,熟谙此技,因之晚年身体犹健,医病如神,后隐退乡里,卜居北京市郊区,辟园植药,开设“益壮堂”药店,寓老当益壮之意。求医者不绝于庭,多用轿来接。他常叫轿夫抬轿先行,自己步行而往,因其步行神速,多医毕归返途中才与轿夫相遇,故有“旋风杨”之称,誉其行如旋风也。祖父未传,父杨经三自幼从曾祖学功,享年八十。我幼小从父学,及长,又拜北京武林高人赵铁铮为师,他亦知此术,遂更加练习不辍。1980年我与友人共同倡导成立了“湖北省暨武汉市气功学会”,1981年应该会内部刊物《气功理论与实践》之约写有《武术掌功与气》一文,简略介绍了“铁砂掌”和“朱砂掌”功法。1982年分别载于《武林》第4期和《气功与科学》第2期,遂公开传诸于世。
  此功法一经传出,就受到行家的称誉,气功爱好者的欢迎,数以千计的来信要求办班、请教功法、谈练功受益。我因当时工作所系,只在《武林》1982年第10期上写了“杨永教练答读者问”。由于此功法简单易学,得气快,收益大,确是好功法,所以有的将功法一字不改地再公布,把杨永的名字换成另外人名而欺世盗名,有的稍加改变换个标签起个另外功法名称而发表,但由于他们不懂此功法而漏洞百出,贻笑大方。更何况原来发表时只讲到“初练有五个动作”。今为正本清源,明鉴真伪,使气功爱好者受益,应读者要求,特将此功法进一步详细介绍,公布传世。

  释名
  所谓“朱砂掌”,主要是用内气贯达双掌,练习日久暗劲大增,打上人身造成内伤,被打处数日后呈现出朱红色手印而名之。但现在练此功主要是为了养生健身,祛病延年。由于它吸收了医、道、儒、释的营养,所以还有采气、炼气的功法,以及金身、玉体、光环、灵法、恬淡、虚空、修性练意的内涵,和在用语上有龙虎、阴阳、部图之谓。在1981年发表时,由于从武术掌功与气的角度出发及其它原因,未全部发表,更未使用这些名词,1986年在国家体委举办的健身养生史座谈会上给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老同志表演时,基本上表演了全部功法。

  功法特点
  《朱砂掌功》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一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多层次的功法。
  《朱砂掌功》系武术内家传统功法,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医、道、儒、释等功法的营养,成为现代的融合众家营养的较为系统完整的多层次的功法。
  二、动作简单易学
  三部功法有十五个动作。虎部龙部功法又各有三种练法,但动作均不复杂,且要领、方法、劲路、气路基本一致,易学、易练、易于掌握。
  三、得气快、气感强、受益多、收效大。
  此功法每部都讲求炼意、炼气、炼形,而且法是好法,功是好功,因之炼此功得气快,气感强、受益多、成效大,可在短期内收到该功之功能,达到增智开慧、内强外壮、内气外发之境界。
  练习此功要讲求功德,重视品德的修炼。
  第一、要品德好
  这就是说以忠厚为本,礼义待人,办事以诚。不欺人、不骗人、不坑人、不害人。乐善好施,多做好事。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要胸怀坦荡,思想豁达,光明磊落,心平气和。不贪、不夺、不争、不逞强、不称霸、不赌气。这样才能把功练好、练上身、练出功夫来,真正得益。如果过去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从练功之日起就要以此律己,将功补过,依然可攀高峰,可获大益,臻至上乘。
  第二、要实事求是
  此功法的基础源于武术,武功是实在的,大力打小力,巧力打拙力,功夫深的打功夫浅的,有功夫的打没功夫的,来不得虚假。所以它是从实际出发,讲科学,讲实效;不盲从,不瞎吹,不夸张,不故弄玄虚,不玩魔术,不带药功,而是从自身建设出发,运用我国传统的好功法,搞好人体身心健康。这是基本立脚点,也是根本出发点。
  第三、要有恒心
  练功谚语有云:“得道容易练道难,练道容易守道难。”这就是说,好的功法多得很,得到一种好的功法并不难。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也不是那么容易,也有的是误人的。问题是坚持练下去并不容易。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曝十寒。要有毅力持之以恒。所谓“练道容易守道难”,是说练到一定程度,得到一些益处这还不算难。比如有病,为了摆脱痛苦,也能练上一段时间,但病好了一些就容易放下了。又如练到一定程度自己感到收益不小了,往往就容易怠惰起来,自满起来,不求精进了,不再刻苦了。俗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体好了,由于不练,还会因各种因素、条件向不好的方面转化,已练出的东西也会失掉,所以说“练道容易守道难”。所以练功贵在坚持。

  功效
  这是说本功法的效能。学练《朱砂掌功》能调动自身潜能,增慧开智,耳聪目明,气血周流顺达,强化脏腑功能,防病治病,使之心身健康,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且能使肌肉结实,腰腿灵活,内强外壮,劲大力整,并外气内收,内气外发。

  功力
  也就是功底、功夫,是指练功后达到的程度和层次。功力大者就是练功方法正确,练功时间长,达到高层次。功力一般者不是练习时间短,就是练功方法不正确。所以收效一般。
  有功力是指功夫好而言。一般说来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敏锐,耳聪目明,内强外壮,腰腿灵活,皮肤细腻,面色红润,有光泽,发须美,祛病延年。
  二、内气充盈,底气足,气血周流,气路畅通,能采气,能发气,少耗气,能补偿。
  三、气的效能好,所发之气作用于人体,能有医病、缓解之效,作用于某些植物能发生变异,作用于某些水剂能改变分子结构等。
  四、免疫功能强。
  由于内气充盈可扶正去邪,抗御外界某些病毒、病菌的仗袭,少得病,不得病,在劫难中能安然度过。

  功理
  此功因系口传身授,没见过文字记载,余年幼时即开始习练此功。
  现根据自己多年的练功体会,阐述如下:
  总的说来,法河图洛书之象,宗阴阳五行之说,按八卦变化之理,依天人合一之沦,采《内经》之述,讲求意、气、形全面锻炼,内外兼修,融会武术内家功法与医、道、儒、释的养生术于一炉。
  一、意、气、形全面锻炼
  《朱砂掌功》的功法都是动的,但动中有静。有的虽表面看去在动,但主要还是以静为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称为是静功,而静中又有动。不管是以动为主或以静为主,每个动作都包括意、气、形的锻炼,仅因练法不同而又各有侧重。
  1、炼意
  炼意十分重要。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个人的思想静化,不遐思,不乱想,安详恬静,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大脑组织得到调整、修补、改善、开发,解除疲劳,增慧开智。一个人的思想、意念经常沉浸在一个美好境界中,可以使脏腑、内分泌的物理、化学反应不同而有利于人体的健康。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及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理论,早就指出人体许多疾病的引起都与条件反射和高级神经活动有关。近年来医学界共同认为情绪紧张、惊恐、忧虑是产生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加强意的锻炼更可把大脑的潜能调动起来,以及把意念转化为能力,出现特异功能等。
  《朱砂掌功》炼意之法有三:一是使大脑处于半抑制状态,也就是李道子授莲舟秘歌所谓“无声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啸猿啼,水清河静,翻江倒海,尽性立命”;太极拳所谓“无极状态”;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道家所谓“抱元守一”;佛家所谓“止念忘想”等等。二是聚意,把意念高度集中起来发挥作用。如在练功中以意采气、发气、引气、排气、运气、聚气、敛气、导气等等。三是发挥高度想象力,如炼意图中所遵循的大、空、虚、灵、静等等,自己似神非神,玉体金身。洁白无瑕,光环四射,遨游太空,潜行海底等等。
  2、炼气
  中医之谓气,一是先天之精气,一是后天水谷之气。先天之气需后天之气以滋养之,这就需要摄入大自然之气涤净血液,增添动力,消化水谷,培精添力。而朱砂掌功很重视气的修炼。黄庭经云:“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其方法有:
  一是吐纳。如《筑基图》中吸气入丹田,气很难下到丹田,但这就是吸之深,呼气时意行气走贯达两掌,主要的还是自鼻呼出。在《炼意图》中强调炼意,讲求松慢,以自然呼吸逐渐过渡到深细匀长。
  二是采气。采大然之好气,摄日月之精华。“采气图”中各种动作,意念都是为此,以使气库内气充盈,脏腑受到润泽,经络气血流畅。《黄庭经》云:“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璘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所以采气时可采宇宙八方之气,亦需采摄日月星辰之精华。
  三是行气、运气。《朱砂掌功》的三部功法着重于这方面的锻炼。如虎部,筑基图就是以意领气,气行周身,气贯四肢末梢,也就是通大小周天。由于在练习中加强了意、气、力,因之打通气路快速,龙部的全部动作中手指手掌两臂两腿变化多端,不停地往返缠丝,螺旋运转,整个身体卷曲、舒展、松紧、开合、拧翻、扭转、摆动、摇曳、腾飞、潜伏,上撑下按、前踏后推,腹部鼓荡滚动,周身血气串动,有聚有散、有刚有柔、有力有绵。不仅外部肢体活动而且带动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及各种传导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为此,对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还道有着特殊效能。
  四是布气。“松则通”,“龙虎部”全部都是放松动作,使之形成磁场,甚至把自己内气引出,相互感应,提高练功兴趣,增添练功动力,并可为人布气、发气,为人治病,使人受益。
  3、炼形
  炼形也是筑基,当然练意、练气也主要是为了筑基。练功主要是为养生健身,精力充沛,腰腿灵活,祛病延年。要练好身、形,只练静功是不完备的,相传达摩面壁9年,还得练易筋经、洗髓经、八段锦,道士打坐还得有走圆场。一个人身体好,不仅是气血周流,满面春风,还应该是肌肉结实,腰腿灵活,精力充沛,形体健美。朱砂掌功以动为主,有动有静,很重视身体的锻炼。如虎部《筑基图》吸气时气贯丹田,呼气时气自丹田贯达手掌,以意行气,手掌用力,十趾抓地,起到伸筋拔骨的作用,全身肌肉都被牵动崩紧,胸腔、腹腔都有气,使身体内强外壮。如龙部《筑基图》除有上述作用外,还使身体躯干头部四肢前后扭转,左右摆荡,上下起伏,折叠滚动,蜷曲舒展,翻拧松活。全身的肌肉、经络、关节、细胞都被扯动,加强了新陈代谢作用,使之经常得到运动,无疑有利于通筋活络,肌肉健壮,关节灵活,体型健美,达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天人合一
  大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古代所谓天即是宇宙,人生于宇宙之中,一切变化都与宇宙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形成如此,人的生活如此,人的健康也是如此。人类除了为了征服自然界要很好地认识自然界,掌握其规律,运用其规律为人类造福外,在人的健康上也要认识大自然与人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运用它为人的健康服务。我国古人早就认识到宇宙、万物、大自然界与人的健康有者密切关系。孟子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气功中有四时润摄论,有采天气地气四面八方之气和采日精月华及子午流注之说。天为阳,地为阴,日星为阳,月辰为阴,所以又有采阳气补阴气,采阴气润阳气之说。缺阳补阳,缺阴补阴,或泻或补,或升或降。
  三、万法归一
  俗云:“万物归宗”、“万物归一”,朱砂掌功是以武术气功为主又吸收了医、道、儒、释等诸家功法的内容,融会了这些派别的功理、功法中有生命力的积极因素,通过数代多年实践,说明它们相辅相成,功效显著。可见科学的东西是不矛盾的,真理是一致的,功理是相通的,功法有特性也有共性,也就是万物归一。不是象有的说练这家不能练那家,我们要抓住本质,摄取精华,臻至上乘。

  功法

  第一部 虎部

  其中有五个基本动作,由于其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之主要方法亦异,所取得的效应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采气图》、《炼意图》,均可分别修炼。

  《筑基图》
  也可说是“炼形图”、“炼身图”、“炼力图”。此练法能强筋健骨,气血周流,提高脏腑功能,内炼三宝精、气、神,外炼三贝筋、骨、皮,达到精神充沛,内气充盈,肌肉发达,劲大力整,使之具有金钢之体,罗汉之身,能祛病延年,肤色艳美,耳聪目明。
  预备式
  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向前,腿微屈,头顶项直,双臂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展:舌顶上颚,口微闭,神内敛,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如此三分钟(图1)。
  第一式 虎掌踏地
  两掌心朝下成俯掌,十指朝前,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2)。
  第二式 虎掌推山
  双臂抬起向前平伸,立腕,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前推;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3)。
  第三式 虎掌托天
  两臂向上直举,掌心对天,十指向后,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上托;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图4)。
  第四式 虎掌分壁
  两臂自上左右平伸,成立掌,吸气入丹田。呼气时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手掌,用力向左右推出;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5)。
  第五式 虎掌挟苍穹
  两臂下垂如预备武。吸气入丹田时脚不动,上身以腰为轴向左扭转:双手掌心向里交叉,左上右下(图6)。
  不停顿,掌心向外向上翻,臂向上举到达头顶,左掌在里在下,上身正面向左(图7)。
  呼气时十趾抓地,双手逐渐分开,立腕、直臂划弧徐徐下落;牙齿相扣,收肛实腹,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摸撑(图8)。当双臂下落将贴于自身两侧时上身右转向前成初动姿势(图9)。
  身体右转,右势动作呼吸及要领同左势,右、左势各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图10、11、12、13)。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可依身体状况而定,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在开始练习时每个式子做5次,逐渐加到7次、12次……,多可49次。用力也是先小力,逐渐加大力量。




  《采气图》
  动作仍是前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当然摄采的气是大自然的好气或日月之精华。
  第一式是采地气。吸气时意念从双手劳宫采地气进丹田。为了加强意念和效能,小臂可慢慢稍加回收。呼气时可不加意念,只是把双臂慢慢放松下伸,准备再回收采气。
  第二式是采前方之气。如早晨练功可面向东方,采东方之生气,采旭日之精。晚间练功可对月采月之华,动作意念同第一式。
  第三式是采天气,摄取太空霄汉大自然之气,动作意念同第一式。
  第四式是采旷野大自然界之气,没有物障,没有距离限制,任意摄取。动作意念同第一式。
  第五式是采宇宙八荒之气,也就是说广泛地摄采宇宙空间旷野山林大自然之气。
  每式动作次数可多可少,也可每天轮换练一种采气方法。熟练后,可采取任意姿势摄取。

  《炼意图》
  仍是这五个基本动作,但须将一式、二式、三式、四式连起来做,成为一个完整动作,第五式向左的是一个完整动作,向右的是一个完整动作,成为三头六臂之法。
  正面的:从预备式一动即双臂往前上慢慢抬起,循二、三式路线到达头顶,再左右分开循第三式、第四式的路线徐徐下落归返预备式。
  左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左向。
  右侧面的:即第五式的右向。
  为了不遐思、不受干扰、加强了练功效果,须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
  松:即全身放松。
  慢:即动作要徐缓。
  匀:即动作速度要均匀。
  后五个字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也就是发挥意念的作用。佛华严偈云:“虑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云:“心如工画师……。”楞严云:“万法所生,唯心所现。”
  大:即自身高大无比,有顶天立地之意境。《大佛顶首楞严神咒约义》中讲:“大具三义:法身体大,心情周圆故,般若相大,智慧彻照故,解脱用大,偏照无碍故”。也就是说自己就是法身,顶天立地,智慈彻照,摆脱所有障碍。
  空:即宇宙间空寂无物,唯我一人之意境。佛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念绕动,白云万里。”“一空一切空”之谓也。
  虚:乃冥冥缈缈,虚虚实实,我即神佛,佛神即我,又好似我,又好似神,神我一体,似有似无,似存非存,似是非是之意境。
  灵:即自己遍体金身,灵光四射。双手向左布分开划弧时,意念上是双手描画着自己金身放出的立体光环。
  胎:即意念集中,浸沉在大、空、虚、灵的意境中,不为外物所诱,不为外声所扰,不为情欲所动。如此正面做5或12次,再转向左及右各做5次或12次。

  第二部 龙部

  也是两个基本动作,也是因修炼的主要目的不同,因而方法亦异,取得的效应也有差别,分为《筑基图》、《采气图》、《炼意图》。

  《筑墓图》
  也是要是练身、练形、练力,与虎部的《筑基图》相比,加大了难度,加深了层次,增多了枢干的扭转屈伸,关节的活动松展,姿势的高低起伏,两手的相互衬力,以及腰肾部位的锻炼。因此除能收到虎部筑基图的效益外,对体形、体质、体力、脏腑、内分泌更有着特殊的作用。
  预备式
  同虎部《筑基图》的预备式。
  第一式 青龙舒体
  吸气时双掌上提向里交于胸前,先右掌在里(图14)。
  不停顿,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当臂将伸直时翻掌心向上成仰掌:同时左小臂内旋变俯掌下落伸直在左胯外侧,这时转入呼气,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两掌,右掌用力上撑,左掌用力下按;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瞪目远视(图15)。
  再转入吸气时,右臂外旋徐徐下落:同时左臂外旋掌上提,左掌在里掌心向内交于胸前(图16)。不停顿,左掌上撑,右掌下按同前(图17)。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二式 青龙探海
  吸气时,脚不移动,双掌上提,腰向左旋,先右手在内,掌心向里交于胸前(图18)。继之右小臂内旋上举至头顶右上方,掌随之上翻成仰掌;同时左小臂内旋下落成俯掌至右臀部后方,当左右手将伸直时转入呼气,上身尽力向后扭转,十趾抓地,收肛实腹,牙齿相扣,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用力上撑下按,头微低,双眼向下注看右脚右后方一米处,尤如回身望海底状(图19、附19)。
  再转入吸气时,右小臂外旋带动右掌徐徐下落,而左小带外旋带,动左掌徐徐上举,身体逐渐右转,当成正面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向里,上体右转(图20)。
  不停顿,右小臂内旋上举、左掌上撑,右掌下按如前,呼吸及要领亦同(图21)。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个完整动作。
  第三式 青龙寻珠
  基本动作问第2式,只是头往后仰,双眼向左或右后上方看,如舞龙时,珠球高举在上,而龙左右扭转仰头注视(图22、附22、23)。至少要看后上方7米远以外处,找个固定目标,以绿兰色为宜,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完整动作。
  第四式 青龙吐水
  吸气时,右手手心向上先上提,左手随之(图24),双掌向内交于胸前,右手在外,体微左转(图25)。脚不动,上身向左尽力扭转成90度。面向后。眼向远处注视;同时右小臂内旋带动掌向后拉,屈肘沉肩,掌心转向外,左小臂亦内旋,带动掌从口部往外转,皆逐渐伸直,成立掌,掌心直向后;这时呼气,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右手用力后撑,左手用力前推,如拉弓状;十指抓地。牙齿相扣,收肛实腹,瞪目远视(图26、附26)。
  再吸气时,体右转向前,左小臂外旋,右臂向前平抹(图27)。上身继续向右扭转。右臂屈肘回收;同时右掌外旋,掌心向里。当身体转向右方时恰好双掌心向内交于胸前(图28)。余后动作与左势相同,左右相反,呼吸及要领相同(图29)。如此左右各一次为一完整动做。
  第式五 青龙腾云潜海
  此动做之呼吸随动作收放、开合而变化。动作开始,右脚向右前方跨出一步,上身右转成右弓步;两手相抱,左臂在下(图30)。
  然后左右臂向下分开伸直,再向上划弧双手交叉于头顶,左手在下(图31、32)。
  重心下降成右仆步,身体前俯,双掌向下置右腿前(图33)。
  继之左手成仰掌向左方伸出,右臂内旋带动右手成仰掌向右方伸取(图34)。
  当左掌伸至左脚处变左弓步;两臂均外旋伸直,意领气走,气自丹田贯达双掌,左掌用力前按,右掌用力后按;同样十趾抓地,口齿相扣,收肛实腹,瞪目前视(图35)。
  眼睛在动势中追随左手转动。使此动作向相反方向再做一次为一完整动作(图36、37、38、39、40、41)。
  以上五式练习次数,用力大小同虎部《筑基图》。










  《采气图》
  动作仍是前图五式,只不过不用力,加强采气意念,意念通过劳宫采气。
  由于《龙部》五式均系身、腰、臂、手与旋转缠丝动作,方位经常变化,所以每式所采之气均系前后、左右、天地、上下、四面八方、整个宇宙间大自然界的精气、生气、益气、好气。而且每当定势时,也就是说当手、臂伸展到定位时,即《筑基图》中五式从吸气变为呼气时,姿势停顿不动可连续在吸气时采气5至7次,再转做下式。同时还可逐渐练习逼过天目、膻中、百会以至全身采气。

  《炼意图》
  仍是前面五个式子,只不过均不用力,全身放松,动作徐缓,意念上仍遵循松、慢、匀、大、空、虚、灵、静八字要诀,在这里更加突出两点:
  一、我即是佛、佛即是我。这里的佛不是遍体金光,而是一尊玉佛。顶天立地,怡然自得,玲珑透体,光洁无瑕,心胸坦荡,玉光柔润。女士们练习还练习还可把自己化为菩萨,菩萨即我,我即菩萨。
  二、要有在太往中遨游之意境。这个佛虽顶天立地,但不是脚踏在地上,而是整个佛身飘在空中。如第一式不仅在动时有这种意境,当成定势时仍要有飘在空中摆动之感。可不管呼吸,多浸沉在这种意境中,达到适度再改做下式。第二式则要有身在空中向下望海之感,而且看到蓝色的海水,白色的浪花,水底之龙宫。看到适度再做下式。第三式则要有身在空中,仰首斜望月宫之感。不仅看到柔和的月华,而且看到月宫中的桂树玉兔。也要看到适度而止。第四式则要有前手放出喷泉瀑布冲刷去前面尘垢污秽之意境,只见素白色的喷泉瀑布向前方奔驰流泻。也是不管呼吸,适度而止。第五式当双手在上边相交舞动时,意念上是飞腾云中,遨游霄汉。当下势时犹如潜入海底,所到之处海水让路。如此左右反复数次,适度而止。

  第三部 龙虎部

  此套功法主要是为发放外气所练之功。
  预备式:同前,两腿分开稍宽(图42)。
  第一式 降龙伏虎
  全身放松,两背上抬稍低于肩圈成环状,十指伸展相对,双臂缓缓拉开和合拢(两手指几乎相接),使十指尖、掌、臂有气感;拉开的距离以保持十指相对、有气感为度,合拢时以10厘米为宜(图43)。
  第二式 坎离相对
  全身放松,两臂上抬稍低于肩,肘微屈,使两掌心相对:双臂缓缓拉开(相距2.5尺)和合拢(相距1尺),使两掌、臂有气感(图44)。
  第三式 太极运转
  全身放松,两臂合抱,一手在中丹田处,成俯掌向下,一手在下丹田处成仰掌向上,两掌相对如抱球状,这时会感到两手掌间抱着个轻轻的、皮薄薄的球体(图45)。双脚不动,以腰为轴,抱球左右转动,动作可大可小;两手距离宽,意念中的球体则太,反之则小;腰的转动幅度应与之相应。无论如何动转,两手心始终相对(图46、47)。
  算四式 乾坤交泰
  全身放松,两脚稍大开,身前俯,两臂下垂,吸气以劳宫对天采天气(图48)。以腰为轴,先向左转动(图49);然后上体后仰,两臂随之转动(图50);直至上身双手转向右侧变呼气(图51);上体再前俯,两臂随之垂下,手指对地,意念是从手指往外排浊气(如图48),如此循环5、7或12次,再反过来从右向左转,同样循坏5、7或12次。
  第五式 阴平阳秘
  开始时同预备式,手掌朝地,两臂缓缓上提,再缓缓下落,使两掌、两臂有气感(图52)。
  收功
  成预备式(图53),两臂外旋从身体两侧成仰掌上抬至头顶处(图54、55)双掌下落从面前降到下丹田(图56),如此3遍。然后两手相覆,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先顺时针摩腹12次,再反时针摩腹12次。然后双手从左右后伸,两掌分别贴于肾俞,上下摩擦12次(图57),再两掌轻轻带气抚面12下,掌与面可接触,也可不接触(图58),两臂再下垂外旋,从身体两侧成仰掌上抬至头顶处变俯掌慢慢下落经面前、胸前、腹部,恢复预备式,同图53、54、55、56。






  气功治好干咳——兼谈朱砂掌练法

  陈励

  笔者干咳已三十年,近十几年来又增患失眠症,伴左侧头痛,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长期来精神不振,性情急躁,体质下降。直至今年春节,看到了《气功》杂志和有关气功的资料,抱着试试的态度,开始学练刘贵珍老师的“内养功”;五个月后,并兼练“朱砂掌”(是武术软功之一,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筋壮骨的功能)。这样,开始二个月感觉腹内、四肢发热,四个月后腹鸣、胃纳增加、睡眠好转,一夜能睡6个小时,头痛、干咳也随之消失。
  今将朱砂掌功法介绍如下:
  一、预备式:脚与肩同宽,两膝微曲,身体正直,两眼平视,两臂下垂,脚趾抓地,闭口,舌抵上腭,呼吸自然,气沉丹田。
  二、两掌心朝下,重叠,指尖向前,呼吸匀、长、深,收腹提肛,气达丹田后,贯注双手;吸气时,手掌猛向下压50次。再恢复第一式作深呼吸3次。
  三、两手向前平伸,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呼吸匀、长、深,收腹提肛,气达丹田后,贯注双手;吸气时,手掌猛向前推50次。再恢复第一式作深呼吸3次。
  四、两臂上举,掌心朝上,指尖由外侧向后旋转,呼吸匀、长、深,收腹提肛,气达丹田后,贯注双手;吸气时,手掌猛向上托50次。再恢复第一式作深呼吸3次。
  五、两臂左右平伸,掌心朝外,指尖向上,呼吸匀、长、深,收腹提肛,气达丹田后,贯注双手;吸气时,手掌猛向左右推出50次,再恢复第一式作深呼吸3次。
  六、两臂向前平伸,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呼吸匀、长、深,收腹提肛,气达丹田后,贯注双手;以上身腰部为轴,先向左转,同时变掌心向上,由外向里交叉画弧形;再变掌心向外,朝前画弧形;在呼气时,手掌猛向外推出1次;即恢复第一式。向右侧转身后,动作如左。如此反复推掌左右各50次。再恢复第一式作深呼吸9次,徐徐收功。
  要领:用鼻呼吸,先吸后呼;推掌时手指用力;十趾抓地坚实;每日早晚空腹各练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