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天师之阴阳中间站:京港地铁黄颖俊:系统落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28:27

“我们信息技术部的使命就是消化、吸收港铁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并且与业务部门一起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方案和服务。” 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经理黄颖俊说。

作者:李晓慧 发布于:2009-9-22 来自:cio insight/信息方略

  • 字号 增加 减小
  • 文章打印
  • 0  0 推荐一下

2009年6月20日,是北京地铁四号线开始试运行的日子。前一天晚上,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的信息技术部仍然忙得不可开交。

本来计划6月20日上线的中央信息发布系统临时被要求试运行当天就能够用上。“此时在24个车站的电脑、打印机都还没有安装,网络也还没有调通。”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经理黄颖俊说,“于是在试运行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加紧给各个站点安装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且完成了调试。”这保证了6月20日,在地铁四号线试运行的当天,中央信息发布系统能够开始应用。

从2006年11月京港地铁信息化的第一个项目开始,各种各样的压力、挑战就时时跟随着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门。虽然在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运营中,将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下称“港铁”)的信息系统进行平移,在早期规划时就已确定。但是港铁有120多套信息系统,留哪个舍哪个?港铁与京港地铁相比,无论是发展阶段、还是政策,包括管理思想都大有不同,从港铁平移而来的信息系统如何能在北京落地生根?如何针对北京本地业务需求进行系统的开发实施?“我们信息技术部的使命就是消化、吸收港铁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先进经验,并且与业务部门一起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方案和服务。” 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经理黄颖俊说。

移植系统第一关

2006年11月,京港地铁的第一个IT 项目启动,这也是第一个从港铁移植过来的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首先选择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移植的原因也是由于京港地铁的业务发展需要。此时,正是京港地铁进行大规模招兵买马的时候。

“我们的人力资源系统基本上是从港铁移植的。”黄颖俊说,“但是移植过来之后还要再完善。”当时的京港地铁人员在急速扩张,当黄颖俊来到京港地铁的时候,公司才80多人,而到现在已经达到了1500多人。而在港铁,每年人员变动均小于5%,其招聘流程是非常严格和标准的。很显然,京港地铁的招聘模块就不能照搬港铁,

于是京港地铁的信息技术部门与实施团队一起,对京港地铁人力资源系统进行了修改,使其既保留了港铁的核心,又满足了京港地铁的业务流程。对于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来说,虽然人不多,但是他们能够很有效率地完成1000多人的招聘工作。目前所有应聘人必须在公司网站上在线填写简历,填完之后简历信息自动进入到了人力资源系统中,如果通过面试决定录用这个人了,他的信息就自动录入到人力资源系统的相关模块当中,变成员工信息了。

在建设人力资源系统的时候,京港地铁信息技术部只有3人,“我们是当有新的系统上线,或者有其他需要的时候才会招聘新人,而不是一下子把人员配齐。”黄颖俊说。信息系统也是当业务发展有需要的时候,才进行信息系统的选择与实施。“我们整个信息系统与公司业务的发展是相匹配的,比如说后来我们上资金控制系统,也是因为公司到那个阶段真正有需要了。”

从2008年6月到2009年,所上的系统全部是与运营相关的。“这样信息系统的建设跟运营的需求就合拍了。”黄颖俊说,“当业务需要系统支持时,你就会发现用户会非常专注地使用这些系统。”

“其实按照业务需求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还有另外一些好处。” 港铁资讯系统经理(中国及国际)林泽荫说。比如在上系统的时候,就可以同步培训运营部、工程部等业务部门,让他们对系统当中所包含的管理理念进行充分理解。“所以上这些系统除了系统本身的需要之外,帮助业务部门同步地捋顺业务流程、提高他们的能力也是目的之一。”

秘密藏在系统里

港铁的信息系统并不是简单的软件。“虽然我们很多IT系统已经做成了产品,但是我们老总还是不允许我提供给其他的地铁运营商。”港铁CIO赖锡璋说。系统当中隐含着的港铁的管理理念、运营经验等秘诀,使得它们成为了港铁的“机密”,只有与港铁有关的运营商才能够用上。

“当我在向京港地铁的几个总监介绍港铁的系统时,财务总监就说了一句,‘港铁的系统里面藏着港铁的秘密’。” 林泽荫说。“当时财务总监向我要的第一个系统就是我们的F1。”F1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系统,它是依据港铁财务表的第一张命名的,“F”代表财务表单(Finance Form),“1”代表第一张。在港铁1975年成立之初,这张表单就诞生了,30多年过去了,港铁对这张表单依然不离不弃。它是港铁严格的财务监控的基础。

这个系统拿到京港地铁之后取名为“资金控制系统”,“资金控制系统实际上是介于预算和费用之间。”黄颖俊说,它是预算制定与费用支出之间的一个控制环节。因为做预算的时候,公司基本上都是做1+5年的预算,因此难免会有预估的成分,在预算真正要发生之前就需要有一个授权,这就是资金控制系统的功用。“在京港地铁,并不是有了预算就可以花了,大额支出之前会有严格的审核。”黄颖俊说。

“这个系统是将一些管理的手段、控制的手段全部放在一个表格中,并且有一个流程在其中。”赖锡璋说,“它还能够加快一些审批。”

其实这个F1也是在一个很特殊的环境中诞生的。在港铁成立的时候,香港政府并没有给予资金支持,只是给了土地。因此当时的港铁资金并不充裕,“我们当时采用的电脑都是二手的。” 林泽荫说。因此F1在监控支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港铁信息系统当中包含的经验和最佳实践,在京港地铁中还起到了“师傅带徒弟”的作用。由于国内地铁人才的稀缺,使得京港地铁的业务人员大都是来自于各行各业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地铁运营经验的缺乏是普遍的问题。因此就需要“用系统弥补他们经验的缺乏,让系统来规范员工的日常工作。”黄颖俊说。

比如港铁的车站管理系统,它就要求对进入车站的人员有所管理,进入车站进行维修的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质,这些在系统后台都已经做好了。电工就要有电工证,焊工就要有焊工证。“并且还要让我们年轻的站长们有一个概念,所有进入车站进行维修的人员均需要登记,保留电子签名并照相。”这样就把以前很多需要人的经验的管理,变成了系统的流程。

还有一些系统让业务人员增加了很多重要的理念。比如隐患登记,就是在工作人员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将该问题进行记录,然后进行跟踪,一直到最后整改,像这样的理念并不难理解,但真正通过系统落实并持之以恒地应用这些理念在行业内就较为鲜见了。虽然隐患登记系统本身并不大,技术实现也不难,但是它使地铁的工作人员树立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挑战既有观念

在实施从港铁移植过来的信息系统的时候,京港地铁的IT 人员和业务人员接受了巨大的观念挑战。

第二个建设实施的财务系统就让IT部门、财务部门,甚至实施团队大伤脑筋,尤其是财务系统当中的资产管理系统。就一个“资本化备品备件”的概念就让三家投标公司丈二摸不着头脑,让一个无法对此理解的实施顾问不得不离开。其实备品备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领用的同时,库存扣减,成本计入当期费用。另外一种是价格相对较高的备件,用新的换掉旧的,旧的修完之后再入库,因此它被称为“资本化备品备件”。因为地铁当中的设备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高价格的,不能领走之后旧的就废掉了,“这样成本太高。”黄颖俊说,“地铁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库存中大部分的物品为备品备件,这和一般制造型企业不太一样。”

就为了搞清楚备品备件的问题,京港地铁的财务人员两次去香港学习,之后又将香港的业务部门人员请来讲解。最后终于大家都理解了。“很多企业的管理理念,如果不能深入理解的话,就很难在系统实施中落实。”黄颖俊说。

在财务系统当中,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一直让财务人员犯难,这就是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之间的平衡。财务人员总是希望将资产、设备管得越细越好,但是当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力不从心了,因为他不是这个专业的人。而维护人员又希望系统简洁、易操作,能将所有维护相关的工作及成本记录到系统中。其实在资产和设备之间有一个概念就是“资产管大的,设备管细的”。设备要跟踪到日常的维护和日常的更新、保养,“但是财务的资产管理不应跟踪到设备的维护细节,否则系统会过于繁杂,各个系统应该各施所长又有一定的关联。”黄颖俊说。

按需研发中央信息发布系统

在北京地铁四号线众多信息系统当中,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并不是从港铁移植而来,它是完全依照北京地铁四号线的需求研发实施的。

“每天我都会收到由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发送的手机短信。”黄颖俊说。“它会告诉我这一天四号线都有什么事情发生。”

目前,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发布信息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OA,在每一个车站都有一台电脑、一台网络针式打印机,当运营控制中心一旦发现问题时,就会第一时间将信息打印到各车站的打印机上,这样所有的车站都会收到统一的信息。

“其实你会发现,之前大部分地铁车站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他们的很多信息是封闭的,电话是最主要的通讯工具。”黄颖俊说,“他只能知道他能看到的东西。而前面出现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都不知道。”所以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就起到了告知的作用。而且采用OA的这种模式,就避免了打电话的缺陷,因为如果电话占线就通知不到,而且电话一次也只能通知到一个人。现在,只要一发信息,所有24个车站的站长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信息,并立刻采取措施,而不需要等到电话通知才采取措施而贻误了时机。

例如,之前北京地铁四号线曾经做过火灾预演练,演练在公益西桥站发生火灾,乘客的逃生以及疏散。因为地铁是单轨的,所以从公益西站到菜市口所有的车站都封闭了,地铁不能运行,这样地铁四号线就变成了区间车。如果利用中央信息发布系统,菜市口向南的车站就可以立刻将门封闭,不让乘客进站,因为进了站也不能够坐车。

除了采用OA的模式,如果地铁里面的网络断了,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就可以立刻传到传真机上。这是第二种方式。第三种方式就是,这些信息还会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相关的人员。

在车站的中央控制室当中一共就有三个人,需要面对着十几个大屏幕,很多信息他们都看不过来,但是一听到“嗒嗒嗒”的打印声他们就可以知道有事情发生,“而且还有报警的声音,如果是重要的信息,信号会响8声。”利用这些方式,可以让中控室的工作人员在繁忙的时候也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

历时4个多月研发的中央信息发布系统在2009年6月20日已经正式上线运营,在未来的地铁运营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