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有时痒有时不痒:孙锡良:危机新挑战——中国不能第二次战略误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44:25

孙锡良:危机新挑战——中国不能第二次战略误判

 

       随着标普对美国主权债务等级的下调和欧债危机的加剧,本轮世界性经济危机进入到第二轮大震荡阶段,世界金融市场有血雨腥风之状,中国被公认为本次美国信任等级下调的最大受害者。怎么办?中国是不是真的要面临末日灾难?我看未必。我仍然坚持我2008年底的看法:中国还可以把危机转变为机遇。中国的外储损失已成过去,虽然惨痛,但也无奈。按现在的政治体制,不可能有人会对此负责,更不会导致政坛地震,中国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切割过去,面向未来。

 

       

       世界不管发生多大的危机和灾难,中国领导人必须看到一个未来的现实:人类必须前进,世界终将恢复元气,大国只有主导危机才能主导未来。

 

      不管是战争危机还是经济危机,时间会冲走一切,最终会用新的秩序来管理世界,而新的秩序如何诞生,就看危机过程中各大国、各地区主导危机的能力,越是善于利用危机的国家越是最后的胜利者。近代以来,中国一直没有利用好危机,所以长期成为危机的受害者,21世纪发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本是一次改变世界的大好机会。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次机遇,并且一再作出战略误判,中国的决策机构毫无疑问应做出反省,再耽误下去,未来的世界新秩序中仍然没有中国的主导权。

 

       中国将如何主导危机?将怎样改变世界秩序?我想应当是战略的而不是战术的考虑。现在天天嚷着让美国对债务保值增值已经显得非常愚昧,搞盲目地经济刺激更是制造灾难,坚定不移地要求颠覆“世界旧规则”才是中国最核心的战略诉求,不彻底地颠覆“世界旧规则”,中国就不能成为“世界新规则”的执定者和主导者,未来的利益分配也就无法得到保障。有位很知名的专家宋鸿宾认为“货币战争”已经重新打响,我不完全赞成这个观点,尽管他的理论在近几年让无数中国人顶礼膜拜。一场世界性重大危机,需要改变的决不只是货币问题,世界“政治规则”和“经济规则”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规则不变,货币政策永远逃不过西方大国的手掌心。在第二次机遇期到来之时,中国政府紧盯货币并不错,但是,铁了一条心搅乱世界才是上上之策、才是明智之举。

 

       有关中国如何从宏观战略上动摇世界旧秩序的文章,另有文章论述,部分内容不宜网络发表,此处不提。今天只谈一些短期的战术问题,以期给出自己对未来形势的一些基本判断。

 

一,有关中国外储使用和美债处理的问题——“破坏性抛售”和“买回来”政策。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债受损是无需讨论的实事,外储管理的失误也是不用争论的实事,过去的已经过去,究责也解决不了问题。主流专家和中国政府大体上认为:现在不能快速抛售美债,美国经济垮了,中国也会跟着垮掉,外储管理多元化需要渐进行事,救美国也是救中国。

 

       大公国际的专家和一些企业专家认为:美债损失既然不可避免,不如将外储更多地用于中国大型企业走出去的策略上,把钱花在壮大中国企业身上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在正常经济发展状态下,上述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至少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在现行形势下,两种观点都肯定是有问题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既是创造悲剧的时机,也是创造神话的宝贵时机,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大萧条,“罗斯福新政”既给美国也给世界留下了神话般的传奇,德国利用大萧条不但赖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巨额赔款,而且通过军备扩张实现了科技快速发展,日本也利用经济危机成功地实现了军事侵略的充分准备,苏联则利用世界大萧条,成功地建设了一套独立于危机之外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至于后来的失败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虽然从正义性上讲,某些国家利用危机的出发点有问题,但是,改变世界历史的“大动作”向来是由强者决定的,弱者并不拥有评判对错的权力。中国希望主宰未来,可以不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却不可不做搅乱世界的打算。

 

       中国外储和美债两个问题只能走两条路:“买回来”政策和“破坏性抛售”政策。

 

       中国的外储到底需要多少,可由央行及金融专家们做出一个合理的计算,无须特别准确,大体能保证正常国际贸易即可。现在的外储过大已经成为共识,怎么办?放到多个篮子里就安全了吗?不。国际危机一旦发生,放在哪个篮子里都不安全,在没有一种世界性通用货币之前,外储多元化不是最佳之举。减少外储要么减少出口,显然这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要求,为保证庞大的就业要求,出口急剧下降将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有严重影响。能不能按照专家所说,把外储用在支持大型企业国际化上呢?我认为不可行。根本原因在哪里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企业不拥有核心技术,世界上所有跨国企业均是创新型企业,都拥有相当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反观中国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不过是国外技术的模仿者,竞争能力极弱,一旦离开了国内政策环境的支持,走哪儿都是死路一条,从目前走出去的企业可以看出一切,几乎没有一家是赢利的,完全靠国内赚钱弥补国外亏空。二是中国能走出去的企业基本上为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的国家责任感极度缺乏,腐败现象极为严重,损公肥私是治理不好的癌症,国家投得越多,老百姓损失就越大。

 

      “走出去”的政策是行不通的,只有“买回来”的政策符合中国国情。什么叫“买回来”政策?简单讲就是买资源和资源性产品。2009年,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当时我认为中国无须顾及价格问题,任何时候都坚定地买黄金白银、买稀贵金属、买各类资源。现在,我再次提到“买回来”政策,仍然是买这些东西,尤其以买可用于工农业生产的稀贵金属及初级资源为主。有人说,你中国买,国际上该资源产品就涨价,你卖它就跌,中国不是当冤大头了吗?错。买这些东西永远都不是冤大头,贵的东西、稀缺的东西和枯竭的东西从来都不用担心它会成为负担,也许在某些阶段黄金、白银会有较大波动震荡,但从长期讲,稀贵金属、资源产品和金银都无风险(金银要有序的买,而稀贵工业金属及初级资源要坚定地买)。就算是铁矿石这类普通矿产资源,中国坚持买回来也没有错。短期看,中国是帮外国矿山赚钱,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国外的“钢铁”都存在了中国,就怕中国没地方储藏,只要有空间,有多少买多少,买回来不一定要用掉,用于战略储备是最好的选择,储备资源比储备“美元”要好一万倍。“走出去”的政策是赚眼球的战略,“买回来”的政策是最可靠的物质战略,对于一个没有原始创新能力和没有侵略本性的国家而言,短期内选择资源比选择什么虚拟的东西都好,玩金融衍生品和国际投资产品,中国根本就不是西方的对手,西方其实也玩不长久。

 

      对于中国所持美债的处理,现在只有一条路可走:破坏性抛售。第二轮金融大震荡后,国际媒体又开始忽悠中国,希望中国再来一次“拯救世界”。如果不是猪,应当没有人相信中国能救世界,上一轮中国“救”美国,不但没有得到美国认帐,相反倒把自己拖进了深渊,再喊救人只会受到嘲笑。本次标普下调美债信任评级,要么是陷阱,要么就是美国经济的确面临灾难。作为中国来讲,不管美国属于哪种情况,都不用太过害怕,中国的政策应当服务于自己的大战略,而不是建立在猜疑和推测的基础之上,即便标普是在设置陷阱,中国不妨将计就计,既然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中国有理由保护资产安全,恶性抛售美债是正常之举,如果美国经济真的面临灾难,中国就更要尽快抛售美债,因为,灾难之初总是最佳的止损点,一旦灾难深入发展,失去最佳抛售期,中国可能血本无归。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主流人士担心:中国一旦急速抛售美债,会导致美国经济崩溃加速,反过来对中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担心是可能的,但又是多余的。如果中国急抛美债能引起美国崩溃,那不是更好吗?莫非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千载难逢的机会能够错过吗?实事上,我反倒认为,美国可能没那么容易崩溃,是中国人太过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急抛美债只会对美国经济产生沉重打击,但不至于崩溃,也会对中国所持美债产生巨大损失。在抛售美债的问题上,中国要重在“破坏性”,短期内全部抛售美债,不敢说让美国崩溃,至少可以让美国失去5-8年的时期,中国可以在这个时期选择改变国际规则。有人说,中国自己的损失怎么办?我想这样回答:只有不计损失地抛,别无它法,中国不抛,中国就没有损失了吗?不抛美债,美债真的能够造福中国吗?不可能,侥幸之心只会让中国损失更大,仁慈之心只会让中国受害更深。美债由纸变成资源物质是未来的最佳选择.

 

       美国经济的停滞和倒退,最大的影响是全球经济衰退,中国经济也会衰退,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官方不大一样,我认为:中国可以接受一个衰退期,计划性相对较强的国度比西方更能适应衰退期,中国在衰退期的正面作为会比美欧更大,关键是政府能够对国内政治和经济作一个较为合理、全面的战略安排。

 

二、中国如何短暂应对经济衰退?——只提核心观点。

 

       改变世界规则也好,应对外储和美债也好,都属于国际关系层面的问题,要想中国能平安度过世界危机,国内必须有所作为。不过,国内作为再不能象上次一样搞什么“四万亿”和“十大产业振兴”,上一次刺激为什么会花钱办不好事,原因在于盲目性和无序性,目标瞄准的是GDP数据,最后结果肯定是负面的。应对更为复杂的第二轮危机,中国应当把目标集中,我认为中国应对短期衰退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二个着力点是军工装备和战略新兴产业,优先军工装备产业发展。

 

        中国开展新一轮军事装备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非走军国主义,而是适应国际复杂变化的必由之路,世界大危机很大程度上会面临世界大动荡,中国如果没有相应的准备,将再一次成为大动荡的牺牲品,并且有可能要承受比历史上任何一次灾难都深重的悲剧,“有备无患”是祖先教给我们的家训,时刻不能忘记。从另一方面讲,军工产业决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与整个制造业相关联的大产业群,包括先进制造业在内的众多行业都会随军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会有效帮助中国经济转型,会有效帮助中国走出“房地产经济”。

 

       中国军工产业一定要敢于在海陆空三方面全方位铺开,全方位放开国有和民营两条线参与军事装备创新,大力提倡军工与民用两结合的产品开发,要大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发“威慑性”武器,尤其是要开发“唯一性”的武器,日本在这方面已经露出苗头,中国不可掉以轻心。军事复兴是经济复兴的最好催化剂之一,军事复兴是国家复兴的最重要保障。

 

        有关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多次提过,今天不多讲,我只想强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大干快上,不怕过剩,因为既然是世界新兴产业,中国过剩,世界未必过剩;对于那些不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行业,宁缺勿上,技术在西方,中国项目上得越多,损失就越大,这种教训已经非常深刻了,不能再犯类似错误。危机时期也是激发创新的最优时期,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都是在灾难和危机中诞生出来的,谁抓住了危机创新期,谁就主导了未来,堕性和依赖性会毁掉整个国家和民族。

 

       短期来讲,并非没有其它办法,但都不是有效办法,国际整体性危机,传统产业无论怎么投钱刺激都不可能容光焕发,尤其是房地产经济无论如何不能再被政府视为救命稻草,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只怕中国想不衰败都难。

 

三、中国必须尽快稳定国内金融市场——不要误诊自己的疾病。

 

        因标普对美国信任等级下调引起的国际恐慌看起来非常可怕,其实100%存在夸大之嫌,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世界各国过去几十年来对美国的过分依赖,以为美国就是上帝。中国的金融市场大可不必如此敏感,越是敏感越是自投罗网,危机之初有跟踪性反应尚可理解,若长期看美国脸色行事就是“屎不臭挑起屎”。急病在美国,中国却给自己准备棺材就大不应当。

 

       当前中国政府当务之急是快速稳定住国内金融市场,除了有效干预好股市以外,最大程度地应对好国际资本的双向流动非常关键,对部分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国际化合作要踩急刹车,在没有形成新的国际规则之前暂缓国内外金融企业的合作项目,国有金融实体坚决不允许参与国际投资活动,此时的投资无异于盲目参战,很有可能血本无归。中国的疾病是盲目西化,盲目相信市场力量,盲目相信自由主义。

 

      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最大的好处在于稳定民心,稳定经济运行环境,民心稳定是一切稳定的基础,如果金融市场出现崩盘的情况,中国将早于美国出现乱局,中国国民心理的成熟度相对不足,政府行为的介入将可以起到定心丸的作用。

 

      错过的已经错过,失误的已经失误,不需要牢骚于过去,更需要着眼于未来,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世界危机的第二轮震荡期,中国会有一个较为光明的前途。中国必须记住:颠覆世界、颠覆霸权是不变的追求!破坏秩序、破坏规则是中国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