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萎治愈标准:中国梦”如何实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5:3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全国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蓝皮书指出,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8月4日《京华时报》)

按照上述统计数字,全国城镇贫困人口约占7%-8%,中等收入阶层占37%,两项合计45%左右。果如此,55%的城市人口都属于高收入阶层?这显然不合理;此外,中国还有7亿多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整体要逊于城市,算上他们,中国民生又要打折扣了。

再看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据悉,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全国财政收入 56875.82亿元,同比增长31.2%。两相对比,国富是实实在在的,民富却是玄玄乎乎,用一形象的比喻----锅里很满,碗里不足。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民众的眼里,GDP和中央财政的摊子越大增幅越快,反而越发焦虑和不满。所以,GDP已经成为民间评论的贬义词,中央财政也异化为可望不可即的大画饼。值得一提的是,GDP的增幅往往是靠政绩工程来实现的,其中政府热衷(土地财政)公众诟病的房市为GDP的贡献尤大;而公共财政提振的动力主要来自税收其中,和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税种中,就包括了成品油税费改革、香烟产品消费税税率提高以及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尤其是这两年车市旺销,带动车辆购置税、汽车消费税等大幅增长。也可以这么说,中国财政收入的增幅是以居民高税负为代价的,高税负则意味着居民收入的降低。

与此同时,中国迎来了高通胀时代,6月份的CPI增幅高达6.4%,去年以来公众体味最深的就是物价涨个不停:吃穿住用行,油盐酱醋茶,涵盖了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国富让中国窥见到了强国崛起的梦想,民穷却让普罗大众无尽的慨叹:幸福在哪里?通胀带不来幸福,蜗居是幸福的反讽,股市是销金窟,房市是资本和权力合谋制造房奴的陷阱……

更可怕的是,相比宏大的GDP和财政数字,低微的居民收入数字还只是平均数字。如果考虑到20%的新富者阶层占有80%的财富,加上中国还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这个平均收入数字的民生内涵就更加打折了。两极分化,并不仅仅是贫富阶层的财富分化,还有国家财富和居民收入的极端分化。前者不解决,直接导致社会阶层的割裂,刺激“仇富”情绪的滋生;后者长此以往,则会带来“仇官”思潮,诱发公权公信力的丧失。中国正处于人均4000美元的瓶颈期,如何避免拉美国家的教训,使中国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中国面临的迫切难题。

历史上,中国并不乏“盛世”的荣光。但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国富民也富的问题,所以那些盛世就像历史的云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融入全球,中国追求的是契合普世通则的崛起,而不是传统的盛世。因此,民权、民富应该是衡量中国崛起的关键要素。现在中国有了极强的国力储备,具备了丰富的财政基础,眷顾民生应该是基本要义。

何况,即使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角度讲,也强调“损有余补不足”(老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因此,放弃唯GDP主义,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的转移,构建让民生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保、医保体系,通过财税调节平抑财富分配不均都是当务之急。重要的是,这些都不能流于形式,或是文件或官员嘴里的理念,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聚集期,当然也是拨乱反正的最好时机。《纽约时报》认为,下个30年是80后的“中国梦”。中国,能否在更多的时间里让60后、70后也享受到国富民也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