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霾神器:[新老桂系]??李宗仁兴业发迹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37:12

[新老桂系] 李宗仁兴业发迹轶事

(2010-02-16 21:03:35)转载

从1919年至1920年,李宗仁曾两次屯兵广西兴业县境。那时,他戎马倥偬、坎坷落魄,在时起时伏的粤桂战争中任粤桂边防军林虎部的营长。他第一次到兴业是奉命驻扎,第二次是兵败溃退时在此潜伏伺机。由于兴业县的独特地理位置,及他在本地的人缘关系,加上他治军得法,颇得民心,他在这里得到了士绅和群众的支持,先是躲过粤军的追击,继而发展和壮大了队伍。在六万大山边沿,他养精蓄锐,从几百条枪发展成几个支队和几千条枪的叱咤风云的劲旅,奠定了他日后政坛辉煌的基础。在兴业,他逗留的时间两次相加,不过短短六七个月,但由于他平易近人,军民共处,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流传颇广的故事——
  
  火烧天棚 连升三级
  
  “火烧天棚,连升三级”是李宗仁在兴业流传最广的佳话。
  事情发生在第一次屯兵兴业期间,时间是1919年冬末。那时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林虎辞去军长,黄业兴代领部队,他将部队从广东退回玉林,李宗仁也跟着退了回来,被派到兴业县城隍墟驻扎。
  城隍是兴业县西一小墟镇,地处六万大山边沿,民风淳朴,一条小街直卧在当时从玉林至灵山的通州大道边。在20世纪20年代初,这里匪患较多,六万山里的周益才、蓝有才等匪帮常出城隍墟扰挠,李宗仁也就肩负着剿匪安民任务。他一到来,就和土匪打了几仗。部属何武、伍廷扬在鹿山垌将蓝有才匪帮一举击溃,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后来,由于他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当地人和他亲密无间。这年年冬一过,大年初一,墟镇商民就敲锣打鼓,挑着猪肉、米粽、米花、年糕等到他的司令部驻地——梁氏宗祠劳军。
  梁氏宗祠地处大西村,是一幢宽广高大的四合院。大门入后是偌大个天井,上面架放着竹编的遮阳天棚。贺年的群众一到大门,就燃放爆竹,一阵噼噼啪啪之声,只见火花四起,烟雾腾腾。谁知一个不小心,火花溅到了天棚,引燃了天棚上的竹片,一时间熊熊火起。李宗仁令士兵扑火,已抢救不及,天棚顶被烧了一个圆圆的大洞。当时在场之人皆认为大年初一发生这样的事不是好兆头,而当年随军的60岁军医李庆廷却向李宗仁高声祝贺:“德邻先生,恭贺恭贺,自今以后,你必连连高升!”李宗仁问:“何以见得呢?”李庆廷即说据他几十年经验及谙熟阴阳周易原理,应认定此事是一个难逢的吉兆。李庆廷说:“天庭被火烧,如果祸及成灾,那必是凶兆。然而,这次起火并无灾,只烧了一个大洞,那是上见天日之兆,易书上云:上通霄汉,光照万里。今天这场火灾发生在大年初一,该应此年开始大吉大利,作战必胜,官长必高升!”
  这事一提,又使李宗仁想起另一件事。那是前些日子,他从城隍到玉林总司令部去见黄业兴。事后又随几位高级军官逛街,来到苏氏宗祠,见到了一个常年在此看相的高州崔相士。崔相士一见到李宗仁,就惊异地扯住他,说要给他看相。李宗仁本来认为算命看相是迷信之说,不大相信崔相士。崔相士对他说:“先生的相貌奇特,比那几位朋友好得多。”李宗仁问他:“何以见得呢?”崔相士说:“先生天庭饱满,显贵,地阁浑厚扎实,根基不会动摇变化,且山根清晰,已呈显鸿运,贺恭先生明年必连升三级。”当时李宗仁是少校营长,在这几个军官中是最低的,他认为是崔相士胡诌,就笑着对崔相士说:“除非明年这里发瘟疫,将这批朋友都死光了,我才会有机会连升三级!”那崔相士说:“先生不信我也无法,但按相书上是这样说的,如今你印堂红光满面,官星已显照,明年发后,必是鹏程万里,前程无量。”
  这两件事过后,果然第二年,即1920年,粤桂战争又起,李宗仁随帮统蒋琦进攻高州、石鼓圩一役,蒋琦不幸阵亡,上司令李宗仁接任帮统职。接着高州之战,桂军失败,李宗仁退回广西,奉命解玉林之围。他从北流盛圩向玉林出击,陈炯光败走,李宗仁占领玉林,上司认为李宗仁有功,又将他升为统领。不久,黄业兴退走灵山,李宗仁不愿随去,潜入六万大山屯兵,几个月后,受陈炯明收编,为边防军第二路军司令。这样,一年之中,由营长——帮统——统领——司令,恰恰是连升三级。
  发生这么巧凑的事本属偶然,但李宗仁一直认为是他一生最奇特的、最不可思议的奇事。他在他的自传中多次提及,而这“火烧天棚,连升三级”的故事,在兴业也一直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能屈能伸 泉村钻窦
  
  兴业县南约八里有一个自然村叫泉村。泉村四面环山,一面临江,山清水秀。20年代时村四周皆种遍勒竹,筑建环村围墙。在村南闸门旁有一大水窦,可容人弯腰钻过。这水窦本是排除村内积水所用,可在1920年,驰骋沙场、叱咤风云的李宗仁为求避难之计,就从这水窦口屈身钻进村。
  那是1920年他在高州战败后,跟随黄业兴退回广西玉林,黄业兴试图将残部带到他的老家钦州、廉州一带,李宗仁觉得继续随去,不是上策,意欲脱离队伍,另谋出路。就在部队来到兴业附近的一天夜里,他令部属原地休息,自己只带了几个护兵夤夜到泉村,前去拜访故交黎仲丹,寻求对策。
  这黎仲丹原是林虎的参谋官。在广东新会时,黎仲丹曾协助当时驻军新会的李宗仁逮捕了原省长李耀汉的亲信、新会县县长何瑞珊,平定了当时何瑞珊策划的一次叛乱,何瑞珊被李宗仁一枪崩了,黎仲丹做了新会县长,因而,黎仲丹与李宗仁交情不浅。后来林虎去职,黎仲丹也弃官回到泉村老家。如今李宗仁兵败至此,自然想起这故人,所以连夜奔泉村求计。当时,李宗仁一行人离开公路来到泉村,已是半夜时分,泉村四面闸门皆闭,人声寂静,护兵建议敲门进村。但李宗仁觉得敲门闯进,会引起村民惊惧,他也不愿暴露他来求计的行动,就让护兵寻找进村之道。护兵寻找了半个钟头,皆无缝可入这森严壁垒、晃似城堡的泉村,最后寻到了闸门旁边这一内外相通的水窦口。护兵问:“统领,就此窦口能进村了,统领你看怎么办?”李宗仁说:“那就从窦口钻进去。”可护兵说:“统领是将帅身份,钻这狗洞一样的窦口有失尊严呀,我等还是鸣枪叫醒守闸乡丁吧。”李宗仁当时笑着谓:“昔日韩信落魄之时尚甘钻人之胯下,我今天不外是不想暴露军机和不想惊动村民而去钻此水窦,有何大失尊严?”说着第一个俯身从湿漉漉、脏兮兮的水窦钻过去。护兵见长官如此,也一个个跟着钻了过去。
  黎仲丹见到一身泥巴、双鞋湿漉漉的李宗仁深夜到来,甚为诧异。经护兵从头一诉说,大为感动,说:“想不到德邻兄如此能屈能伸,将来必成大器。我黎某不才,认定跟定你了。”于是黎仲丹替李宗仁备夜宵,灯下策划他暂留六万山屯兵,等待时机的计划。当场捐献出一批枪支弹药外又开仓令人准备军粮。接着,黎仲丹在次日又找来当年由土匪弃暗投明跟在身边的覃彩先,让他帮助李宗仁。覃彩先是个枪法百步穿杨的江湖好汉,在本地绿林中较有名声,李宗仁要进六万山,先得扫清山内一些障碍,所以覃彩先一见李宗仁,就回山去了。后来在李宗仁屯兵六万山期间,覃彩先就曾收服大小几十股土匪帮口归降李宗仁,这是后话。黎仲丹除了招来覃彩先,还郑重向李宗仁推荐兴业著名将领李石愚,帮助他找到本地较有影响的地方势力代表“诚安号”赌场老板、人称“小孟尝”的黎春三。为李宗仁在六万山屯兵创造了条件。
  一年后,李宗仁统一了广西,他不忘黎仲丹,委任黎仲丹为盐务局长。有一次,二人因事回兴业,又来到泉村。黎仲丹指着水窦口对李宗仁说:“德邻兄还记得这水窦口吗?”李宗仁哈哈大笑:“此窦为我解决疑难,功劳不小,论功绩可封‘将军’。”于是,泉村有些人便叫这水窦为“将军窦”。

三顾茅庐请将帅
  
  李宗仁屯兵兴业,广纳英雄,礼贤下士,仅半年多时间,不少文武精英尽投麾下,其中“三顾茅庐请石愚”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李石愚,兴业县枫睦村人。桂林广西陆军干部学堂毕业,是林虎、蔡锷得意门生,林、蔡二人皆与李石愚结交甚密。辛亥革命时,李石愚在南京雨花台一仗打得十分英勇,曾得到孙中山先生赠剑授勋嘉奖。后来李石愚在林虎麾下参加了粤桂战争,任林虎副官(李宗仁当时是二团一营一连连长)。林虎辞职后,李石愚也去职回到枫睦村赋闲。
  李宗仁退到六万山潜伏屯兵,求计于黎仲丹。黎仲丹第一件事就是向李宗仁推荐李石愚。李宗仁当时觉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能求得李石愚出山,一则李石愚是将才,可佐他治军打仗,二则李石愚是本地人,有一定的地方号召力,于是决定亲往枫睦村拜访。
  第一次拜访的时间是将行营司令部设在城隍梁氏宗祠后第二天,李宗仁只带何武、俞作柏三两个将领骑马到李石愚家。当天李石愚盛情款待,烧出好多兴业名菜招待李宗仁。但当李宗仁提出他已脱离陆荣廷,在六万山易帜屯兵,欲请李石愚出山辅佐之意时,李石愚只一笑,就拿出林虎赠他的折扇上两句诗给李宗仁看。李宗仁一看那两句诗:“飞升未抵簪花乐,游宦何如听雨眠”,就知李石愚是婉拒了他,李宗仁百般反驳说着:“灰心终老泉村未必是你和林虎司令的真正心愿……”但李石愚皆摇头说:“我已闲云野鹤惯了,再不谙军务。”还是推辞拒绝。宴后,李石愚只给李宗仁一些军资,最终未接受李宗仁的委任。
  李宗仁回司令部后,不死心,又去恳求黎仲丹写了一封言词十分诚恳的信,十天后与黎仲丹亲往枫睦村二顾李石愚。可是这一天李石愚外出未遇,二人只将书信留寄其家怏怏而回。
  过了几天,李宗仁求才心切,就选了个大好日子,带齐何武、俞作柏、伍廷扬……一帮连长,一行十多人,骑着马,三顾李石愚。这一次,李石愚在家,他见李宗仁对自己如此礼重,首先心已受感动,加上李宗仁和李石愚语未几句就接着说:“仲承兄(李石愚字),听说孙中山先生赠你一把佩剑,今留在否?请拿出让各同仁观一观。”这几句话触动了李石愚那一心报国的心事,遂拿出了孙中山所赠之剑,指着上面之字“辛亥革命,孙文赠”字样说:“其实我一直还是牢牢记住中山先生的教导,并未放弃革命之志。”说着拿出一份计划和本地地图向李宗仁指出屯兵六万山的几点意见,还拿出了藏于家内的好几箱子弹和枪支。
  李宗仁三顾请出了李石愚后,对他十分器重,一到部队即让李石愚当总指挥兼第一支队司令。从六万山出来,受陈炯明收编后,长驻玉林,李宗仁又封李石愚为城防司令长官,位置仅次于自己。对此,李石愚自然知恩图报,为李宗仁尽职尽忠。在鹿峰山伏击陈炯光时,李石愚身先士卒,施展才华,首战大败陈炯光,后治理玉林又积极辅佐,把玉林治理得宛如一个地方小王国。
  1925年,唐继尧与孙中山争夺大元帅宝座,挥师率滇军入侵广西,李宗仁奉孙中山之命率军往抗,会战于柳州。在这一仗里,李石愚首当其冲,英勇奋战,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8岁。
  李石愚是李宗仁发迹前得力的先期将领。对李石愚之死,李宗仁十分悲伤,从优厚恤,予二万元毫银,从柳州扶棺回兴业厚葬,并亲拟祭文。后来,李宗仁又在自传中写道:“李石愚为人豪爽有侠气,骁勇善战,讨陆、讨沈,无役不与,威名赫赫,劳苦功高,不料于广西将告统一之时,竟于柳州殉职”云云,意多痛惜,伤悼良深!

“诚安府”认契 港岛得报恩
  
  李宗仁在兴业“诚安府认契”的故事,常为街坊遗老资谈。
  “诚安府”本是兴业20世纪20年代街上一间赌馆“诚安号”雅称,此馆老板叫黎春三。由于黎春三生平好客,广朋博友,落落大方,且有江湖义气,无论白道、黑道皆能和之,江湖朋友,以此馆为落足点,官场绅士,以此馆作奉迎。于是“诚安号”内“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盛极一时,身价十倍。乡民百姓有什么争执纠纷,只要到“诚安号”去见黎春三,没有不迎刃而解的,因此,就有了“诚安府兴业县”之称,意思是说黎春三的权威和影响比兴业县县长还大。
  李宗仁第一次驻兴业城隍时,就与黎春三相熟,他当时常到驻在兴业的统领蒋琦处拜谒蒋琦,常常就在“诚安府”落脚酬酢。所以当李宗仁败退回兴业六万山时,自然就想得到黎春三的支持帮助。他夜访黎仲丹、三顾李石愚,黎、李二人都对他提及,要他去拜访黎春三,认为必须依靠黎春三才能在兴业站得住脚。
  其时,碰巧有两股六万山的土匪想趁桂军陆裕光部从兴业撤走,县城空虚之机,进城称王占据,两家头子就在“诚安府”上刀枪相见,吵哄哄大打出手。黎春三带着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大汉冲进来,把手枪往台上一拍:“你们都给我滚!”两帮匪头目看他架势吓得灰溜溜都走了。而这时候,李宗仁率着他的残部从广东退回来了。
  李宗仁马上去拜访黎春三,他想得到黎春三的支持和经济给饷,而黎春三也想让李宗仁这支正规部队来维持地方治安,对抗匪患,加上他自己对李宗仁的为人和才干也很赏识看重,两人相见,一拍即合。黎春三当场让磨了十几担谷令人挑到六万山,并为李宗仁收缴了地方上一些小民团的枪支,壮大李宗仁的队伍。李宗仁感恩不浅,想给黎春三一官半职,但黎春三并不在意官场,最后,黎春三拖出他的七八岁小儿子黎蒙给李宗仁磕头,说是认李宗仁为干爹。李宗仁当场满口应承,并按本地风俗给黎蒙打造了一些吊挂的吉祥银器,摆了认亲酒。
  自李宗仁认了黎春三儿子黎蒙做“契儿”后,两家关系十分密切,黎春三更全心拥护李宗仁。后来李宗仁统一了广西,并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势力。他不忘记这份情谊,就出资让黎蒙到法国留学。黎蒙在法国得到了个博士学位回来,李宗仁又让他当广西日报社社长,之后黎蒙在香港办《珠江日报》《新生晚报》等,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总体崩溃,李宗仁这个代总统也当不下去了,手下先建议他去联络陈济棠不成,就提出让他到香港找黎蒙想法。李宗仁秘密到了香港,见到了契儿黎蒙,黎蒙即在报上发了一个新闻,谎称是“李代总统到香港治病”,其实暗中却安排李宗仁见了港督,并办妥了到美国的护照。在一个秘密的日子里,黎蒙将李宗仁送上飞机。从此,李宗仁远赴重洋,飞到了美国纽约市定居,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平安地回到大陆。

“飞毛腿”和“震山炮”之交
  
  李宗仁在兴业,除了结交了一帮替他出谋划策,支助辅佐他的地方士绅外,还结识了一些民间奇人、江湖朋友。他们都给过李宗仁不少帮助。这些人中最有代表的是一个叫“飞毛腿”的奇人何升仁和黎仲丹推荐的外号“震山炮”的覃彩先。
  何升仁排行四,家居县城近郊环江村。家虽穷,但他性格忠直豪爽,为人极讲义气,助人不计报酬。他有一独门功夫,就是行走如飞,一小时可行数十华里,颇有当年神行太保之威,本地人称他为飞马。何升仁无正业,常到黎春三“诚安号”做食客,因而就让李宗仁结识了他。李宗仁一识上他就极赏识他的独门功夫。有一天,李宗仁说:“四哥,我让你为我做送信联络如何?”何升仁当时说了一句俏皮话:“李统领呀,我何升仁十二万分愿为你效劳,只是我‘跳一上二搓四’很难登统领大营去见众位长官呀。”李宗仁听不明白他的意思,经黎春三一解释说:“此话是‘诚安号’赌馆里的赌语,原意是指出牌九的,何升仁借用来翻说别样了,意思是说,一有了,二也有了,四也搓到了,中间缺一个‘三’字。‘三’与‘衫’同音,缺‘三’(衫)即身上没一件体面衣裳。”李宗仁听罢哈哈大笑,当场叫副官给何升仁做了一套新衣裳。这套新衣裳何升仁就常常穿着出入在兴业和六万山之间替李宗仁做通讯联络。几个月里,风风雨雨,从未出过差错。除此之外,据何升仁后人说,何升仁在六万山还救过李宗仁的一次病难。那是李宗仁在山上染上了一种瘴气,高热不退,又拉又吐。碰巧何升仁送信到山上,一看知道中瘴,就背上李宗仁从山路一口气跑了十多华里到湖村梁重熙家,用黄皮叶烧水灌服,治好了李宗仁的病。何的家人还说到,抗日战争台儿庄大战前夕,何升仁还去过台儿庄探看李宗仁,带上一些土特产送李宗仁,这些都是后话。而何升仁和李宗仁在兴业的分别,就有一段较有趣的故事——
  那是李宗仁受陈炯明收编,要离开六万山了,他跑到兴业每家相好处去告别。那一天谁都见到了,唯独不见何升仁。李宗仁无奈,只好令部队集合离城。当先头队伍出了城门,走到离城约三华里处时,忽见一醉汉,草帽遮脸横卧路上挡道。士兵上前驱赶,那醉汉不但不走,还大言不惭地喝叫:“快去叫你长官来,他见我还要下马呢。”士兵只好飞报李宗仁。李宗仁跑去一看,原来卧地者就是何升仁。何升仁当场质问李宗仁离去为何不告诉他。李宗仁以原委告知后,何升仁才爬起来。李宗仁问他需要些什么救济,何升仁只伸出两个指头。众人不解,以为他要讨两千毫银。李宗仁当场令军需官给他封银,谁知何升仁只挑了两文铜元笑着说:“今日一别,未知何日再见,我何某刚才去喝酒,欠了人家两文铜元,现我只取此二钱去还债够矣。司令一路顺风、保重!”说着,一阵风而去。李宗仁当场感叹不已,连称:“怪人怪人……”
  李宗仁交谊最深的另一位江湖奇人就是上面提到的覃彩先。覃彩先身体魁伟,枪法百发百中,在悬崖峭壁,能行走如飞。他最奇特的是有一双与众不同的夜猫子一般的夜眼和一个吼声如雷的嗓门,在绿林,他有个外号叫“震山炮”。1919年前他纠合30条枪,在六万山当了一个山寨的寨王,后黎仲丹在新会当县长,将他招抚出山,帮李宗仁铲除李耀汉地方匪帮立了功,曾委为新会县警长。黎仲丹归家,覃彩先亦随辞职回来,这次李宗仁屯兵六万山,覃彩先遂复投李宗仁麾下为李宗仁招抚六万山土匪。有一次,匪首梁寿田等数十条枪在一个黑夜偶然和李宗仁、覃彩先相遇,覃彩先对李宗仁说:“我要打梁寿田头上毡帽穿个洞。”说着在半里之外,漆黑的夜里“砰砰”两枪。对方大叫:“何方帮口,动我山老虎斗皮?”覃彩先吼声如雷:“我是震山炮,李统领来了,你们还不跪地投诚?”那伙土匪顿时有几个吓破了胆,瘫在地上。梁寿田扑地跪地接受招安。事后,李宗仁取梁寿田毡帽相验,果见帽顶处两颗枪眼从发根穿过!至此,李宗仁对覃彩先枪法及功夫十分赞赏,封了一个特务连长的职给他,让他招抚土匪。结果,在屯兵六万山期间,匪首陈绍华、叶鸣芳等都相继接受招安,做了李宗仁的地方民团团长。

“鸡颈饽”和“鼠牙米”之嗜
  
  李宗仁是桂林临桂人,在广西属北方人氏,他的生活习惯自然多带桂北特点,例如爱吃干辣椒,不大喜太甜的东西。他在兴业屯兵几个月,也许是环境使然,他不但对南方的吃食习惯习以为常,还爱上了本地一些吃食习俗。本地人天气冷喜欢吃狗肉,他和那些士绅交往少不了常吃狗肉,有时也跟着他们吃起鱼生。兴业有两样东西后来使他嗜而成癖,那就是“鸡颈饽”和“鼠牙米”。
  “鸡颈饽”是兴业地方小吃。用糯米粉混水揉成团,然后做成鸡颈状的饽,水煮熟而食之,拌料有咸有甜,精细之作常做成馅包入饽中。这种饽滑润可口,美味留香,是本地居民节日之食和待客之吃品。李宗仁在城隍时,吴伟略、梁重熙等人就经常令人精工制作此饽招待李宗仁,厨工在汤水里还打进鸡蛋和香芹。当一碗香喷喷的“鸡颈饽”捧到李宗仁手里,李宗仁就笑谓此物是仙肴琼浆,皇宫里的帝王后妃恐怕也没吃过这美妙绝伦的东西呢。吴伟略有一次听他这么称赞,就问他:“德邻兄,你知此饽何谓‘鸡颈饽’吗?”李宗仁摆摆头答不知其详,吴伟略颇有意思地告诉他:“鸡颈者喻刎颈之交也,饽带胶粘,吃了此饽,主客如胶如漆,友谊永固矣!”李宗仁对此解哈哈大笑,认为意义颇深,极有道理。
  在城隍,李宗仁吃的粮食中,他特别喜欢一种“鼠牙米”饭。此“鼠牙米”细粒如鼠牙,煮出的饭又滑又软,带有一种香味。此稻米品种可能也是本地品种,加上地土的缘故,在兴业当时“鼠牙米”是上等米,价格较贵,因此种稻米虽好吃,但产量并不太高,所以农民也不普遍栽种。吴伟略等地方士绅知道李宗仁最爱吃“鼠牙米”饭,就特别寻找这种谷米磨了运到六万山李宗仁营里专供他食用,有时寻不到了,就各家去换,尽量满足李宗仁的喜好。
  后来李宗仁离开了兴业,统一了广西,他就令部属专程回兴业选购“鼠牙米”运到南宁。再后来,他到北京做行辕主任了,也还派人乘飞机回南宁,再到兴业购此“鼠牙米”。至于那“鸡颈饽”呢,据说,他后来也让他的厨师学会了这套厨艺,常常制作一些“鸡颈饽”给他吃。
  李宗仁在兴业爱上这些地方小吃,对和他相交深厚的吴伟略等人更有一种眷恋。李宗仁统一广西不久,就让吴伟略当县长,当广西银行经理。直到抗日战争台儿庄胜利后,他还念念不忘用“鸡颈饽”和“鼠牙米”招待他的兴业知交。他在台儿庄胜利不久,即给远在广西的吴伟略题了一首诗,云:
  忆昔西行万里余,
  长亭夜夜梦归吴。
  于今历尽风波恶,
  飞栈连云是坦途。
  诗中之句“长亭夜夜梦归吴”除了说他忆念旧地江南外,也许还有双关含意,这“吴”就是指想念这位姓吴的吴伟略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