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品牌:“政治上正确”过度蔓延警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6:59:46

“政治上正确”过度蔓延警示

■ 范玉刚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22期)

    “政治上正确”这句话的流行意味着这个社会病了,社会评价体系出问题了。使人们只能说正确的“废话”,而不能说“不正确”的真话

    一个时期以来,“政治上正确”从坊间开始蔓延开来,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层面常常会听到“政治上正确”的流行词,似乎至此问题就不再需要争论或论证了,也不再需要展开了,“政治上正确”成了百浸不透的“马甲”,所有问题都被弹了回去。换言之,它所庇护的内容空洞无物,它所言及的话题是一个无聊的话题。仔细品味,在“政治上正确”的能指下,似乎流露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似乎要把什么东西悬置起来,其背后的诉求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意味?渴望什么?这些其实都大有深意。

    首先,“政治上正确”往往在流行中会把主流文化架空,既找不到辐射的人群,也找不准批判的靶子,而陷入无所指的尴尬境地。久之,就会成为对主流话语的抵制、消解甚至颠覆性阅读。尤其在当前多元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化自由表达成为公民的一种权利,和民主意识的表征。这种尴尬除了嘲讽的意味,还在深层折射出当前的信仰真空。普遍缺失虔诚和敬畏感,使社会处在一个文化失序和信仰空洞化的荒芜之境。

    胡锦涛总书记讲,“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如何使党的理想信念在年轻人中延续,而不是成为被嘲讽和解构的对象?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实践中落实,如何在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现在,核心价值体系大而全,表述起来冗长繁杂,反而会导致其作用弱化、虚化。回避艰难、艰深,自然会滋长出一些流行语。舍本逐末,信仰被弃置,又不得已要找遮蔽物,这句话就成了很好的托词。如同一以贯之、存而不论,或借讽喻、讽谏、顾左右而言他等,这些意味着不方便说、不可言说还是不能说?这样的尴尬和无关痛痒,极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和文化建设。

    往深层讲,这是主流文化中说法和活法的脱节,“政治上正确”这句话的流行意味着这个社会病了,社会评价体系出问题了。使人们只能说正确的“废话”,而不能说“不正确”的真话。 “政治上正确”的流行压抑了文艺作品说“真话”,说“真话”可能让某些人不高兴,而不说“真话”可能老百姓不买账。于是乎,只能说笑话演小品来满足大众的娱乐。

    现在某些领导只会说伟大的空话、正确的废话。官员空话泛滥,就是缺乏必要的真诚。以“政治上正确”掩盖说真话的勇气,本质上是一种后现代的“什么都行”的虚无主义蔓延。而当人的理性丧失影响力和自由表达的能力时,社会就会诱发民间的盲目与狂热。这种虚无的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变得不可控,怪相频出。

    其次,“政治上正确”的流行很可能会阻塞思维,消解思考的勇气,使人们不去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去触及矛盾,只是虚晃一枪,甚至连浅尝辄止都做不到,不自觉地养成一种 “鸵鸟”的心态,所谓使命、责任、担当都烟消云散。现在,社会上弥漫着焦虑的情绪,但面对“皇帝的新装”,谁都不愿戳破那个假象。“政治上正确”似乎成了一句习焉不察的“废话”和修饰语,它越来越从特定语境中脱离出来,成了无所指的“空中楼阁”。

    如何使它回到常识、常情,重新接地气?只有远离现成性的抽象,脚踏实地、回到现实,才能真正触及到内心深处感动人们的东西。一些平凡人物的平凡琐事,它不宏大却贴近社会主流和百姓的真实需求,给人以温暖。只有回到人的根本,回到真、善、美,一切才获得力量,它让人学会感恩、感动,而不是抱怨,更不是空谈。

    “政治上正确”不能成为对真正问题的遮蔽和阻遏对论域的展开,它要有学术的追求和对现实问题的判断。扭转这种不良的风气,就要使它回到真实的问题域中,使它充实起来有所指,并以其内容显示出力量。不能臣服于流行语,而是亮出观点,要坚持,还要旗帜鲜明!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