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溢乳垫有过期一说吗:李世民究竟是怎样的人(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09:40:12

李世民究竟是怎样的人(二)

2008-09-16 11:33:51 来源: 网易 网友评论 29 条 点击查看

张剑峰:第一节我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上阐述了我对李世民的看法,并肯定了他的军事功绩,现在我再引用一个史料,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深入探讨一下李世民这个人的功过是非。

张剑峰:我现在拿出来的史料就是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温大雅是隋末唐初的人,曾经为高祖李渊撰写起居注,起居注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中国封建时代记载帝王言行、兼记朝政大事的日记体史册名称,换句话说,也就是记载皇帝一言一行的日记,只不过这个日记不是皇帝本人写的,而是史官替他写的。

张剑峰:但是起居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本朝帝王,不能看自己的起居注,这是为了保证史料的真实性,否则谁都能看,那要是记载了皇帝的什么丑行,回头他给改了,那怎么办?史料的真实性就无法保障了。

温大雅的起居注

张剑峰:历史上有这么个事儿,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想看自己的起居注,结果被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给拒绝了,结果李世民毫无脾气,拿褚遂良没办法。但是,虽然李世民可以不看自己的起居注,却绝非任何帝王都那么有操守,还是有不少帝王都看过自己的起居注的,而且,强迫史官改过。下面我们来看看温大雅的这本起居注究竟是怎么写的。

张剑峰:温大雅的起居注,一共三卷,从李渊起兵,一直写到李渊登基,字数不多,篇幅不长,但是在史料的记载上,似乎与新旧唐书及资治通鉴有很大的出入。

张剑峰:首先,对李世民十六岁便智退突厥兵、解雁门关入围这件事,说得很模糊,甚至没有提及李世民的名字,只是说“赖太原兵马”,幸好有了太原的兵马,“故得解围”,那么太原兵马是谁带来的呢?怎么解围的?没说。

张剑峰:然后我们继续看。书中提到了李渊对农民军历山飞部作战的场景,说李渊把精兵布置在身边,老弱布置在外围,辎重物品排在老弱士兵的后面,吸引敌人来抢东西,等敌人来了,果然乱哄哄去抢辎重,李渊趁机率精兵突袭,大败敌军。而新旧唐书却不是这么说的,新旧唐书如出一辙地说,李渊陷入贼阵,是李世民突入阵中,救出了李渊。

张剑峰:那么究竟哪个是真的呢?先不要下结论,我们来看看温大雅所写起居注的时间,他的起居注,是武德年间写的,也就是说,他写起居注的时候,正是李渊当皇帝的时候,从李渊这个人的性格来看,我认为,他很可能会看起居注,新旧唐书对李渊的描绘是这样的:好酒好色,好玩乐,好听好话,好奉承。也就是说,李渊并不是一个是非感非常强的人,如果他真是这样的人,和其他帝王一样看起居注,那也就不奇怪了。

张剑峰:我们再看看温大雅写这几卷书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语气。

张剑峰:我们看这句话: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突厥人和李渊打仗,打不过他,吓坏了,再也不敢南下了。换句话说,就是讲李渊太厉害了,打得突厥人不敢再应其锋芒。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看看唐书的记载。

张剑峰:在《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上 突厥上》记载,高祖武德初年,也就是李渊刚刚建立唐朝的时候,突厥始毕可汗去世,李渊当时是废朝三日,三天不上朝,命令百官凭吊,并且派人去突厥吊唁,还送给突厥三万段物品。作为中原帝国的皇帝,为外邦的首领凭吊废朝,这是很罕见的,是李渊和突厥的关系好吗?非也。谁都知道,隋末唐初,突厥是中原帝国的第一大边患,那么李渊如此低三下四的对他的敌人示好是为什么呢?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迫于外敌的强大不得不如此,这同西汉初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是一样的。

张剑峰:那么李渊如此低三下四的目的是什么呢?旧唐书又记载了一件事,那就是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的时候,请处罗可汗发兵两千协助,原来目的在这儿,内部不太平,所以要请外兵帮助。处罗可汗有没有发兵协助呢?他出兵了,确实来了,部队刚刚走到唐朝的并州,就兽性大发,把并州城的美女抢夺一空,全都给掠到突厥去了,当时的唐军不敢制止。

张剑峰:处罗可汗这么做,可以说是相当的不够朋友,李渊刚刚还给他的父亲吊唁呢,他转眼就对唐朝这个样子,这有点儿没心没肺了,不久处罗可汗也死了,颉利可汗继位,李渊又让百官凭吊,又废朝一日。即使这样,颉利可汗还是在李世民刚刚当皇帝的时候,打到了长安城外,威胁唐朝都城。

张剑峰:那么回到温大雅起居注的那句话“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看看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有点儿胡说八道的味道?既然被你打破了,后来怎么又闹得那么凶呢?

张剑峰:那么回到我问的那个问题,温大雅写起居注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语气?根据上面的例子,我可以说,他用的是奉承的语气,而且是很强烈的奉承语气,本来李渊没那么厉害,也被他描绘得宛如天神,那么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强烈的奉承的语气呢?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渊经常会看起居注,且很在乎书中对他的评价,所以温大雅不得不说点儿大话。

张剑峰:再往下看,接下来起居注中大谈李渊如何筹划起兵,如何拉拢突厥,如何进兵长安,只字不谈李世民,这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又不一样了,那几本书上都记载着李世民劝李渊起兵,而起居注上写着却是李渊独自运筹帷幄,那李世民何在啊?李世民当时在哪儿呢?在干什么?没有交代。此时就出了一个问题,李渊起兵的这段时间,究竟有没有李世民的事儿?他到底参与策划了没有?

张剑峰:这个问题推断起来有些糊涂,因为起居注上所记载的,基本都是李渊所说的话,李世民所说的话很少看到。如果按照起居注的本意,意思就是李渊是自己策划的,自己起的兵,谁也没帮他。但有一个问题,谁知道李渊说的这些话是不是在李世民提出起兵的建议之后李渊才说出来的呢?或者李世民做了许多关于起义的策划,只是温大雅没有记载,他光记了李渊说的话,没记李世民的建议。会不会有这种可能?那么假设李世民真的向李渊提出了起义的计划,温大雅又为什么没有记呢?

起居注未过多写李世民缘因李渊

张剑峰:首先我们看看旧唐书和新唐书,书中的太宗本纪,对李世民可以说是有褒有贬,没有一个劲地说李世民的好话,我们再看看温大雅的起居注,则是一味的褒扬李渊,基本没有说他坏话,没有说他哪个地方做的不对。我刚才说了,这很可能是李渊看了起居注之后所导致的,是否因为李渊看过起居注,所以温大雅就不敢过多写出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呢?

张剑峰:我认为是有这个可能的。首先李渊这个人好大喜功,所以他很可能不喜欢把儿子李世民捧得过高,再者那时候他是皇帝,如果写明了是李世民提出的首义计划,他这个皇帝当的岂不是很没面子?其次,李渊不是很喜欢李世民。李世民参与的大型征战中的四次,其中有三次都是他自己请缨作战,如果他不是自己请缨作战,李渊根本不会派他去,甚至到了什么程度?甚至到了派去的将军都打了败仗,地盘都快光光了,李渊还是不主动派李世民出征。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明知道这个人很会打仗,却还是不派他去,原因只有一个,怕他拥兵自重,换句话说,李渊不是很信任李世民。

张剑峰:对一个自己不信任的人,如果史官在写起居注时,还把这个人捧得很高,李渊看了肯定不高兴,他是皇帝呀,皇帝不高兴,可能就要出人命,所以温大雅自然不敢写出李世民的策划之功。

张剑峰:随后再拿出一个例子来证明一下我的推断,窦建德被俘以后,李世民把他送到了长安,本想让李渊赦免他,但李渊把他杀了,杀了之后,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马上就造反了,河北再次大乱,昔日窦建德的旧部一看夏王死了,怎么也不肯投降,搞得实在没办法,李世民这才请命出征,打败了刘黑闼,如果当初李渊能够冷静点儿,心胸宽阔点儿,不杀俘虏,恐怕也不会引发这个麻烦。从这点来看,李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温大雅所记载的李渊,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张剑峰:我们再看看玄武门之变时的李渊,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次重大政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了他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逼李渊把自己立为太子,在这次血腥政变中,李渊几乎是毫不知情,直到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杀了李元吉,把他们的脑袋都提到他面前来的时候,李渊才知道。如果像温大雅在起居注所记载的那样,李渊那样的决胜千里,又怎会表现的如此不堪?

张剑峰:最后我们回到李世民身上来。

张剑峰:温大雅的起居注里,有一个地方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所记载的略有区别,但这个区别十分微妙,那就是李渊刚刚起兵时对隋将宋老生的一战,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说了,是李渊和李建成对敌不慎,李建成落马,导致了唐军后退,幸好这个时候李世民从后方攻击,方才破敌。而温大雅的起居注里却说,是李渊和李建成故意后退,不是因为李建成落马,故意后退引敌军追过来,给李世民造成了攻击的机会,对起居注而言,是写给李渊看的,所以自然不能说是皇帝打败了才后退,而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他们的史料来源却是给李世民看的,自然也要拔高太宗皇帝的形象,那么这两个记载谁对谁错?我们也先不说,还是先说一个问题,那就是李世民是否篡改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张剑峰:如果李世民确实篡改了历史的本来面目,那么为什么面对温大雅的这部史籍,他熟视无睹?我们看新旧唐书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现象,书中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基本上没说什么好话,而且每逢遇到出谋划策时,都是李世民向李渊进言,没李建成什么事儿,从这点来看,不符合逻辑,因为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李渊身边,怎么可能凡事都是李世民发话,李建成却一声不吭呢?要知道他是唐王世子啊,所以从这点来看,李世民的确有可能在史料记载之中刻意的抹杀了李建成的事迹,甚至故意丑化李建成,但是我们又回到那个问题上,既然如此,为什么面对温大雅的史籍,他熟视无睹?他怎么不去篡改呢?要知道温大雅的起居注对李建成的表现是没有隐讳的,没向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一样不提。而且温大雅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投靠了李世民,站在李世民这边,如果李世民命令他篡改起居注,他不会不去做的。

张剑峰:所以我认为,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温大雅所记载的从单纯的历史事件来看,把赞扬李渊的话,那些奉承语气全部抛掉,仅仅看历史事件,基本都是真的,只是对李渊的表现有了夸大而已。第二,他确实把李世民许多的积极建议都给隐去了,没有写,只是突出记载了李渊听了这些建议以后的决定。

李世民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形象

张剑峰:李世民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形象的,特别是他杀兄夺位以后,特别注重他人是否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明君,很看重自己的形象。这样看起来,他就不敢随便动温大雅为他父亲撰写的这部起居注,否则他很可能摊上一个不孝的罪名。但同时也可以看出,起居注上所记录的基本都是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否则温大雅要是捏造事实,恐怕李世民也不答应。

张剑峰:虽然起居注里隐去了李世民许多突出表现,但有一些细节还是要注意的,那就是里面记载到李渊起兵调兵遣将时,有些将领,就是李世民在太原时收留的亡命之徒,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李世民在当初举事时,确实出了很大的力。

张剑峰:回到我刚才说过的面对宋老生作战的问题,到底哪个真哪个假呢?我认为温大雅的起居注里所记录的是正确的,不是李建成落马导致了失利,的确是李渊在故意撤退,给李世民提供在背后攻击的机会。

张剑峰:其实,历史都是人写的,没有哪一部史籍不带有当权者的情绪,也没有哪一部史籍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情绪,所以我们不能根据某一本史籍来推断历史人物,而应该综合来看,多方位地进行判断。

张剑峰:我看到有人对温大雅的起居注评价是这样的,由于温大雅一直在李渊身边,他的所见所闻都是亲身经历的,所以就绝对是真实的,因此当我们发现其他史料和温大雅的起居注有不同地方时,应该以起居注为准。

张剑峰:这句话我坚决不同意。看历史一定要综合去看,看历史人物一定要综合判断,不能仅仅凭一本书、一部史籍。

张剑峰:回顾一下近代史,再回顾一下现代史。我就要问一句,难道说亲身经历之后的事儿,就一定会实事求是的记载下来吗?难道每一个写历史的人亲身经历过的历史,他就一定敢实实在在的把这段历史记下来吗?

张剑峰:最后对于起居注的问题,我再明确一下我的观点:

1、起居注中所记载的历史事件都是发生过的,只是以李渊的角度为准,以李渊为主要人物去学,从而忽略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忽略了他们许多的谋划和参赞的突出表现。

2、新旧唐书所引用的史料,史料中所记述的李世民在举义初期的策划与参与,也是真实存在,只不过同样以李世民为主要人物去学,突出了李世民的形象,而略去了李渊许多决策场面。

3、新旧唐书,包括资治通鉴,对李建成的记载确实是有失公允的,这位隐太子的不少事迹,确实被湮没了,而且有丑化之嫌,这的确是李世民的不对。但是无论怎样,李世民的功绩是不能抹杀的,不能因为他对李建成有失公允,就否定他为大唐王朝开疆辟土所建立的那些功勋。我们不能因为他篡改过史料、贬低过他的政敌,就把这个人一棍子打死,说他是伪君子,我们不能这样给历史人物下结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张剑峰:这就是我在看过《大唐创业起居注》之后给李世民这个人物下的结论。我在第一节和第二节里都是从军事角度谈如何看待李世民这个帝王,从起居注和新旧唐书之间的出入去谈怎么看待李世民,下一节我打算再谈一下我从其他角度是怎么看李世民的。从史籍记载的其他事件里,怎么判断李世民的其他性格,这一节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一节再见。 (本文来源: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