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菜刀生锈:故宫还有“几道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2:13:23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北京报道 2011-08-06 01:39:17  评论(12)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核心提示:系列事件源于故宫是封闭自大的事业单位,缺乏社会参与监督及第三方评价机制。

一只盘子打碎了故宫博物院持续不久的平静。

在经历了“盗窃门”、“会所门”、“错字门”之后,7月初,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在对一只南宋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荧光分析时,操作失误将其压碎成6瓣。

此事最早由网友龙灿公布于网络,其时据事情发生已逾20多天。蹊跷的是,这个国家一级文物的破损事件一直未被上报至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其后该文物破毁的消息已经故宫确认。

此间收藏专家马未都估计,类似瓷器保守价值在两千万人民币,如果是故宫馆藏,就更为珍贵。

而这或许不是孤例。8月2日,龙灿再次公布消息称故宫近年发生多起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误弃事件,相关情况均未按要求上报主管部门。

8月5日,故宫管理的可能失责再添消息。有媒体从知情者处获悉,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的五件北宋珍贵书札,于2005年被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拍卖易主。但故宫方面对此予以否认。

一系列管理失责的情况确有其事么?真相究竟是什么,本报就此求证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但其手机一直无人接听。

“一系列事件背后隐藏着故宫博物院的管理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故宫是一个封闭自大的事业单位,缺乏社会参与、监督及第三方评价机制”,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向本报称。

安全优于利用

本报试图还原文物打碎的过程。

采访中了解到,7月初打碎葵瓣口盘的测试名为荧光能谱仪(EDXRF)无损测试,其基本原理为,用X射线管产生的原级X射线照射到样品上,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荧光)直接进入Si(Li) 探测器,得出被测物的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通过与数据库的对比从而对被测物进行断源断代。

此次测试仪器采用美国EDAX公司的EAGLE Ⅲ XXL大样品室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一名古陶瓷测试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机器是目前国内对古陶瓷测试使用较多的产品,200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曾购进一台同样机型,花费145万元。

然而,蹊跷的是,这价格不菲的机器并非专为古陶瓷测试设计,因此缺少对价值连城的古陶瓷的保护装置。这种机型X线探头与被测品的最小工作距离是10mm,也就是说,将磁盘放入工作台后,需要上升工作台以达到工作距离之内。

并且,一名某实验室测试人员告诉记者,上升多少距离需要测试人员目测之后设定。显然,目测的操作就隐含试验的风险,而此次正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工作台上升过多,压碎了瓷盘。

“这种机器也有自动保护装置,但一旦报警之后也来不及下降距离了”,这名工作人员说。

测试流程也有问题。此间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直言,据国际通行的文物检测方式,在正式开展实物检测前,要进行“预检测”,即检测员先会按检测品原样烧制 2-3个石膏模型,以石 膏模型作为实验,多次检测记录下数据、步骤等,确认无误后才放上实物检测;采用了预检测,可最大限度避免因操作失误及机器故障导致的文物损坏。

而他了解到,故宫检测实验室没有“预检测”这个环节,跟人员培训滞后有直接关系。

并且,测试仪器也有缺陷。故宫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也公开承认,仪器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功能”。

赖海建还了解到,这种检测设备国内外均有使用,但蹊跷的是,国内设备缺少安全感应装置,“这装置类似地铁、电梯的安全感应门,只要有物体夹在中

间,门就自动弹开。有了这种装置,即便是检测人员输入错误数值,控制仪接近检测物时会自动停止,很好地保护文物不受挤压”。

而具体到故宫,这项测试技术的酝酿确费了很多“心血”。据了解,对瓷盘的测试属于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对宋代官窑瓷器无损分析工作的一部分,这一工作始自2010年,此前,故宫博物院已经测试了7只此种瓷盘。

古陶瓷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这一年正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对宋代官窑的研究被列为研究中心首位任务,其目的是分清院藏宋代官窑瓷器与明清仿官瓷器是否混淆,以及宋代官窑青瓷的类群关系。

在研究中心的成立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我们经过了长达2年的筹备,章程修改了多次,搞得相当细。为了确保研究质量,从研究场所、研究设备、文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术成果的出版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章程和办法”。

2003年时,郑欣淼提出“故宫学”概念,古陶瓷研究中心的成立被认为是构建“故宫学”的重要方面。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告诉记者,运用自然科学手段研究陶瓷早就有了。据本报了解,此前分析瓷器年代主要是进行发掘地和瓷器碎片构成元素对比。而近年来随着荧光分析技术的发展,对瓷器的元素分析实现了不用粉碎压片样品即可进行无损分析。

景德镇陶瓷学院郑乃章曾撰文介绍,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很大程度的克服了传统的湿化学分析方法的误差大、制样难,对样品破坏性大等缺点。

从这个意义说,“这次测试应该是一次创新。但测试目的究竟是什么?采取的手段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能不能保证被测试文物的安全?都有讨论的空间” 张忠培说。

张忠培1987年就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考古学者,他对文物最开始的理解是四个字:保护、利用,“当时想,如果没有利用,保护它有什么用啊?”

但张上任不到两个月,“两次盗窃一把火,教育了我”,一身冷汗的张忠培此后才提出“文物的安全是故宫的生命线,保护是前提,利用要受保护制约,受保护检验,最后要落实到保护上。”

8月4日,国家文物局称将组织开展全国文物博物馆单位安全大检查,要求各地文物博物馆单位吸取教训。

不只是文物安全,文物专业知识的缺乏也令同行惊诧。

此间得知瓷器破碎消息后,曾亲自参与发掘瓷盘出土的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明史研究专家季士家极为气愤地告诉当地媒体记者,“对文物进行无损分析测试也能把瓷器损坏?我觉得故宫博物院负责检测的人就是门外汉,他的行为就是犯罪。”

季和几位专家一直在关注受损瓷器新闻,发现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主任介绍的这件破损文物名称、来历以及数量时错误重重——“出土的地方位于南京北郊中央门,而非南京南郊的中华门,他们竟然对文物出土的地理位置也搞错了”。

此外,从事古代陶瓷器鉴定和研究工作26年的古陶瓷专家、南京博物院鉴定征集部研究员程晓中还指出,故宫受损的那件瓷器并非属于哥窑,而属于南宋修内司官窑。

180万件神圣文物的命运

那么,是否瓷器等珍贵文物都锁到库房里,以确保安全呢?

在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看来,简单的“锁进库房”方法也不能保证文物安全。

“文物放在库房里也不能阻挡被侵蚀损耗,相反如果做展览,保护水平反而会好一些,”张晓明说,“而且,作为全额财政拨款的单位,国内博物馆的维护经费远远不够。”

8月2日,网友龙灿继续在个人博客中爆料了几起知情人透露的故宫藏品被损坏事件:几年前,宫廷部扔废弃木箱,结果将10多件佛像也扔了;2006年前后,一级品明代法器人为损坏;2008年,佛堂旧址上二级品佛像损坏。并称几起事故只被上报至副院长级别。

对于这一系列事件,本报试图联系故宫博物院负责人,多次未果。8月5日,故宫博物院主管副院长陈丽华在接受同城媒体采访时未正面回应这一列问题,只是称“所有事情该处理的都处理了”。

“如果真的出了事情不上报,而去隐瞒,这个做法太愚蠢了。” 张忠培说,“事故上报到哪一级,与文物级别有关系,有的事故院长就可以处理”。

从公开资料看,故宫博物院内部关于文物管理的规定至少有《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藏品库房检查规定》、《在陈藏品的管理规定》、《文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观摩文物须知》等多部。但这些并不对外公开的规定被批评为“强权逻辑”。

早在2000年,古建筑专家王效青就曾建议对故宫的保护专项立法,“通过专项立法,用以规范各级领导和决策层的行政决策行为,使其决策的结果较长久地有利于紫禁城的保护,真正体现文物保护的原则”。

相反,台北故宫的《古文物及艺术品管理办法》则可以在网上轻松找到,其对文物库房之管理规定得颇为详细。

其规定“开启文物箱件时,应有掌管工作人员二人及工友二人以上到场始得办理,并应详细记录工作情形,每日送处长审核”。

还规定“文物如有破损毁坏情形,应立即会同登记组照相记录逐级陈报”。

“当然,再严密的制度也要由人来执行”,张晓明说。

在文物工作中对文物的损毁确实也很难监测及鉴定。一名文博研究者告诉记者,台北故宫的镇院之宝“翠玉白菜”中的虫须2007年展览后被发现不慎折断,“台北故宫和展览方之间至今都没法确定责任”。

8月5日,有媒体报道,著名文物鉴定家裴光辉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曾于1997年拍得并收藏了五件一度流失海外的北宋珍贵书札,但该批书札于2005年再次“现身”文物拍卖市场,并以超过1997年购入价3倍的价格,被拍出易主。

对此故宫方的回应是:“故宫从来没收藏过网帖中所称的五件北宋书札。”

“故宫一旦拍卖藏品,是犯天下之大忌。”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张忠培说,“故宫没有拍卖和处理的权利,只有保管的责任。”

张忠培告诉记者,前几年“故字号”文物在某地拍卖,查明后发现是故宫在1950年代划拨给某地的藏品,被当地的文物管理员私自拿出拍卖,“就在前两年,这个人被判了死刑”。

张忠培在任时,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为100多万件,2011年初,故宫完成了长达7年的文物清理工作,确定藏品数量为180多万件。“由于文物概念外延拓宽,多出来的80多万件是一些此前没有认定为文物的被增加为文物”,张忠培说。

也正是此轮文物清理结束之后,传出了故宫流出文物残件拍卖的消息。2011年4月15日,北京保利拍卖行三楼展厅清宫木器杂项专场拍卖会预展, 559件残损拍卖品,除去个别大件的佛像和牌匾,大多数是巴掌大的杯子垫、炉灰盖,也有画框、雕花的小木块,甚至一堆干得发皱的羊皮灯笼片儿。就是这堆近似破烂的玩意,被买家拿着显微镜鉴定追捧,到场的多位收藏者听闻,这批残件出自故宫博物院。

采访中众专家直言,故宫应该立即对系列传言进行调查,给予回应。

张忠培回忆,其在任时曾接待日本企业家参观故宫藏品。“每个人都戴着手套、口罩,而且绝不能动手。工作人员也一样,打开一幅画必须要有两个人,展开前两个人要沟通好,都准备好了再展开。”

“那是非常神圣的。”张忠培提高了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