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姓多吗:解放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口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20:19:49

解放军各个历史时期的口号

 

“打土豪、分田地”
   这个口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它不仅表明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为他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同年9、10月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受挫后,部队退到文家市会合并召开前委会议,决定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并在进军途中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改编,从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打土豪、分田地"口号标语最先出现在1927年的文家市,至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还保存有当年所写的这条标语。

根据党史专家、吉安市东井冈研究会会长丁仁祥的研究,毛泽东从1928年3月开始,在酃县的中村,正式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他竖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把中村当作一个试点,同时他的弟弟毛泽覃则在宁冈大陇也进行了分田的试点。至1928年5月,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正式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并在各级政府设立土地委员会或土地委员,明确提出"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毛泽东则三到永新塘边,亲自指导分田运动并作永新调查,制定了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这个十七条也为井冈山土地法的制定打下了基础。后来《永新调查》放在王佐处被遗失了,他比什么都难过,且"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

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召开,再次研究了深入土地革命的问题,并讨论了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自己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正是把土地革命贯穿于井冈山斗争全部时期,所以才有了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它的经验在于,武装斗争是根本,土地革命即农民的利益是目标,是旗帜,根据地和红色政权是保障,只有在根本和保障的前提下,农民分田分地的目标才能实现,也只有在这面旗帜下,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跟着共产党走,跟着红军走。什么叫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那个时候,让农民能分到自己的田地,这就是最现实的体现。

在宁化保存完好的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历经风雨仍历历在目

    1929年4月8日红四军进驻于都,4月11日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确定红四军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赣南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瑞金等地开展政治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各地发展地方武装,建立革命政权。4月15日离开于都以后,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和一个警卫排来到了兴国,具体指导兴国的土地革命运动。毛泽东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起草制定了《兴国县土地法》,并在潋江书院的崇圣祠创办了兴国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他为什么要亲自抓这两件事呢?应该说是源自于他在井冈山的实践。陈士榘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回忆文章中介绍道:毛泽东说,"我们插牌子,本身也是很好的宣传。例如国民党的士兵到了根据地来,他们一看到田里到处插上了牌子,看到我们这里打了土豪分了田,也会说红军好。有些国民党士兵因受打土豪分田地的影响,开小差跑回家去。插牌分田后,农民有了田地就会跟着共产党"。你看,分田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既争取了群众,又瓦解了敌人,一举多得。



    1933年3月6日的《红色中华》报,刊发了“红军取得空前光荣伟大胜利”的消息

在《兴国县土地法》中,毛泽东作了一个重大的改动,即把《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毛泽东自己后来在延安回忆这件事情时说道:"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以见我们对于土地斗争认识之发展。"这一句话的改动,实质上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使更多的老百姓拥护共产党。红四军政治部把《兴国县土地法》油印成册,在赣南、闽西各地进行宣传,掀开了赣西南土地革命风暴的序幕。

土地革命风暴不仅仅是在兴国一个县,在整个赣西南地区,在闽西地区都刮起来了,到处是"分田分地真忙"的情景。到1930年10月攻占吉安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江西省已有70%的区域被赤化,赣西南苏区已成为全国最大最为巩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赣水那边红一角",赣西南大地终于在土地革命的风暴中,在红军革命武装的南征北战中,迎来了一片红彤彤的天下。"打土豪、分田地",真正是共产党和红军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

南京大屠杀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消灭尽",这是著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到敌人后方去》一曲中的歌词。当年众多的抗日将士正是唱着这首歌,喊着这样的口号奔赴敌后战场的。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开始了。针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救国。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领导组织了东北的抗日联军,直接打击日本侵略者。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举行了瓦窑堡会议,决定进行战略转变,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同时决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得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初步确立。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国民党。宣言强调:"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一共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在战略防御阶段,虽然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连续组织了多次会战来抵御日本的战略进攻,但除个别胜利以外,基本都以失败告终,未能完成阻止日军进攻的战略任务。
    1937年8月下旬,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陕西开赴山西,加入华北作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等抗日武装,从一开始就坚定地执行毛泽东制定的 "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深入日军占领区的后方,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军,消耗其力量,切断其交通,并在山西、河北、察哈尔、绥远、山东、河南等省,广泛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使游击战由山区发展到平原及河湖水网地区,箝制大量日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协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等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政治委员兼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别担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设四个支队,一万多人,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别为支队司令员。
    1938年春,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立和发展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江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进军的同时,共产党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军数十万人难以入关南下,汉、满、朝鲜各民族的抗日战士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华南,广州沦陷后,中共地方组织也积极发动群众,建立武装,在广九铁路两侧、东江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这样,从东北、华北、华中到华南,凡在日军占领区内,到处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顽强战斗,形成了辽阔的敌后战场。
    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对日军作战1500余次,歼敌5万多人,牵制敌人兵力30万人以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这一时期的抗战表明,从抗战开始,就存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共产党军队将国民党军队丢失的领土重新夺回来并建立牢固的根据地,从而使得日寇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军队把守领地,最终停止了在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迅速发展,牵制了大量日军,这是抗日战争能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基本停止。日军试图通过拉拢国民党政府中的"亲日派"和"投降派",达到瓦解抗战意志,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同时把兵力的重点放在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上。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八路军在华北依靠广大群众,坚持游击战争。这一时期也是敌后游击战争的大发展时期,游击战争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这一时期不断壮大,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成了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也为日后建立新中国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在进入战略反攻之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各地普遍开展了战略反攻。由于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区域均处于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包围之下,对日反攻其实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进行。随着日寇宣布投降,我敌后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7年6月,经过一年的战略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了节节胜利。10月1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宣言》分析了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现已大举反攻。我军所到之处,敌人望风披靡,人民欢声雷动。整个敌我形势,和一年前比较,已经起了基本上的变化。本军作战目的,迭经宣告中外,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在今天,则是实现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借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总目标。

接着《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奋战了八年之久。日本投降后,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则破坏人民一切争取和平的努力,而以空前的内战灾难压在人民的头上。这样,就逼得全国各阶层人民,除了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以外,再无出路。

 

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蒋介石现在的内战政策,不是偶然的,这是蒋介石及其反动集团一贯反人民政策的必然结果。
   早在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就忘恩负义地背叛了国共两党的革命联盟,背叛了孙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从此建立独裁统治,投降帝国主义,打了十年内战,造成日寇侵略。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但是蒋介石又一次忘恩负义,对于日寇则消极应战,对于人民则积极镇压,对于共产党则极端仇视。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又一次宽恕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已经发动的内战,实行民主政治,团结各党派和平建国。但是毫无信义的蒋介石,在签订停战协定、通过政协决议、宣布四项诺言以后,随即将其全部推翻。人民方面,虽则再三忍让求全,但是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之下,决心不顾国家民族的死活,向人民作空前的全面的进攻。
    从去年(一九四六年)一月停战协定宣布到现在,蒋介石先后动员了二百二十多个正规旅和近百万的杂色部队,向中国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手里用血战夺取过来的解放区,实行大举进攻,先后侵占了沈阳、抚顺、本溪、四平、长春、永吉、承德、集宁、张家口、淮阴、菏泽、临沂、延安、烟台等城市和广大的乡村。蒋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实行三光政策,同日本强盗的行为完全一样。去年十一月,蒋介石召集了伪国大,宣布了伪宪法。今年三月,蒋介石驱逐了共产党的代表。
    今年七月(一九四七年),蒋介石下了反人民的总动员令。对于全国各地反对内战、反对饥饿、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的人民运动,对于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和公教人员的争生存的斗争,蒋介石的方针就是镇压、逮捕和屠杀。对于国内各少数民族,蒋介石的方针就是实施大汉族主义,摧残镇压,无所不至。在一切蒋介石统治区域,贪污遍地,特务横行,捐税繁重,物价高涨,经济破产,百业萧条,征兵征粮,怨声载道,这样就使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以蒋介石为首的金融寡头,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则集中了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蒋介石为着维持独裁,进行内战,不惜出卖国家权利于外国帝国主义,勾结美国军队留驻青岛等地,从美国招致顾问人员,参加内战的指挥和军队的训练,残杀自己的同胞。内战的飞机、坦克、枪炮、弹药,大批从美国运来。内战的经费,大批从美国借来。蒋介石则以出卖军事基地、出卖空海航权、签订奴役性商约等项比袁世凯卖国行为还要严重多倍的条件,作为酬谢美国帝国主义的礼物。
    总而言之,蒋介石二十年的统治,就是卖国独裁反人民的统治。到了今天,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认识了蒋介石的滔天罪恶,盼望本军从速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至此,《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还宣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项基本政策。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了解放军67条口号,要求军队所过之处,向人民普遍书写、张贴、印发、宣讲,其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第一条口号。这个口号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了热烈的拥护和响应,对整个解放战争后来的迅速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大超级大国开始陷入冷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坚定地站在了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诞生不久,就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1950年,美国借朝鲜爆发内战之机悍然发动侵朝战争,并把战火一直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的第七舰队也开到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经过认真的分析,党中央认为,"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10月8日,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做出出兵朝鲜的重大战略决策。10月8日,毛泽东在《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指出:"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

 

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
    从10月25日12月24日,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两次战役,歼敌5万余人,于12月6日收复平壤,并把敌人赶回三八线附近,从而扭转了朝鲜的战局。在国内,举国上下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也成了50年代前期中国最为流行的口号之一。1953年7月,在朝中人民的英勇顽强抗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彭德怀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我国社会主义新生政权。在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同时开展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振奋了革命激情,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和各种军事干部学校。他们还走上街头,以活报剧、快板剧等形式,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侵略行径,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家喻户晓。工农群众努力增产节约,支援前线,各界人民群众还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共捐献战斗机3710架以上,捐款55620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抗美援朝运动既保证了前线的军事胜利,又促进了国内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这是一句广为流行,影响深远的口号。凡是参加过军事训练的人都会有着喊着这个口号踢正步的体验。这个口号诞生于1953年3月毛泽东主席给公安部队首届功臣模范代表会议的题词。从此,"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由公安部队首届功模会传播到全国公安部队,传播到全军,传播到全国。而在之后的60、70年代,这个口号更有了现实的意义。要深刻了解这句口号的含义,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时的那段历史。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是40年前判断外部局势时常说的两句话。"要准备打仗",是那时的指导思想。本来,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中国的安全环境已经得到了根本改善。在东北和西北边疆,由于有中苏同盟的保障,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方面的压力。可到60年代中期,中国的安全环境却迅速恶化。当时中国南北边境同时面临着紧张局面。

战士们严守边疆

    那时,在南部边境之外,越南战争正在不断升级。1964年8月突然爆发"北部湾事件",美舰侵入越南北方领海被击退,美军随即开始轰炸越南北方境内的目标。中国领导人开始作出反应。8月5日,就在美空军开始轰炸越南北方境内目标的当天,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即命令有关部队和军兵种进入战备状态。在8月中旬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抓紧时间准备应付侵略战争。1965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认为美国在越南扩大战争"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要准备对付美帝把战火引到中国","对小打、中打以至大打,都要有所准备"。
    在中国南部边境爆发危机的同时,中苏关系因为边界纠纷而急剧紧张,并于1969年3月在珍宝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军事冲突。从1960年8月苏联在中国新疆博孜艾格尔山口附近挑起第一次边界事件起,中苏边境地区便无安宁之日。1963年7月间,苏联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签订《关于苏联帮助蒙古加强南部边界防务》的协定,苏军开始进驻蒙古,目的显然是要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1964年2月~8月,中苏两国在北京举行边界谈判,未能达成任何协议或谅解。中苏边界谈判结束后,苏联决定向中苏边境地区增兵,致使双方存在争议的边界地段逐步发展为引起军事冲突的热点。苏联的军事部署引起中国的严重关注和担忧。1966年1月苏蒙签订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条约,并向中蒙边界地区大量增兵,导致中国作出强烈反应。根据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1964年10月~1969年3月,双方的边界纠纷达4189起。1969年3月的珍宝岛事件是中苏冲突的标志性事件。
   国防大学徐焰教授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有深入的研究。他说,这次冲突规模并不大,苏方统计其军人死亡58人,伤94人,中方死伤数也大致相当。不过其后中苏军事对峙却持续多年,中国由此进行的全国性战备规模之大和耗费之多不但解放后前所未有,而且还深刻影响了世界战略格局。
    珍宝岛事件后的多年间,苏联仍在边境集结重兵保持压力,希望动乱中的中国能出现对其有利的变化。中国则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备准备。70年代前期,中国的国家财政支出1/4以上用于军费和与军队直接有关的项目,而民间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战备活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口号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打得赢,不变质”
    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打得赢"是中国军队的首要任务。必须要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提高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质量建设。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位置,深入开展科技练兵,加强军队院校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和发展军事理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改革。优化军队的编成和结构,调整和完善政策制度。坚持从严治军,健全军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治军的水平。坚持勤俭建军,建立和完善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武装警察部队要加强全面建设,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不变质"是和"打的赢"相辅相成的。必须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领导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华北军事演习

    1981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华北某地举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华北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是我军第一次方面军规模的战略性战役演习,也是邓小平同志同年6月出任中央军委主席后抓的第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在亲自领导和指挥演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这标志着新时期我军建设在根本方向上实现了拨乱反正,标志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基本形成。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政治和国内形势的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呈现一派勃勃生机。但是,在新时期应该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仍十分尖锐而严峻地摆在全党全军面前,迫切需要做出科学的回答。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80年9月17日10月17日,中央军委举办了被称为"801"会议的全军高级干部研究班,核心内容是探讨和确立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战略方针以及在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的作战样式。邓小平同志明确做出"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这一科学判断。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邓小平同志认为,美苏作为两个有资格发动世界大战的超级大国,相互争夺又相互制约,从而使世界大战有可能一时打不起来。为此,在"801"会议前夕,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多争取一点时间不打仗还是可能的"。正是这个新的科学判断,为开好"801"会议提供了判断形势的科学依据,为新时期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现根本性转变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深刻阐述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科学内涵。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是决定军队建设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核心要素。邓小平同志在"801"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这一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强调强势防御,就是以防为主、防中有攻、以攻助防。这一方针内在的必然要求,就是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只有强大,才能在战争中保持强势;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树立起坚强的敢打必胜的信心。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统一了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思想认识。


               邓小平亲临华北军事演习现场   

为贯彻落实"801"会议精神,在实践中验证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具体作战样式,深化对军队建设发展方向的认识,1981年5月总参举办了代号为"802"会议的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对这次集训,邓小平同志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既深刻反映出他对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的深谋远虑,也充分体现了他思索新时期军队全面建设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气魄。邓小平同志定下"大方案",要通过大规模实战演习,"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样子"。"801"会议后,总参提出了在华北某地组织一次方面军防御作战演习的设想,并委托北京军区拿出具体的演习方案。1981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演习方案汇报后,明确地说:"要搞得好一点,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样子。"面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邓小平同志站在国家建设大局和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下决心搞大规模实兵演习,就是要扭转局面,并以此凝聚军心、重振军威,把军队建设引导到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同志指明关注点,就是"要看军队组织和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怎么样"。新时期制约军队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与我军现代化程度比较低的矛盾,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军队建设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下决心搞大规模实兵演习,就是要下大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军队"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推进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关键,把握了引领新时期军队建设发展的大方向。

   1981年9月14日至18日,5天的实兵演习,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为指导,从模拟敌军集群坦克进攻、空降与反空降到陆军师坚固阵地防御和战役预备队反突击,四个演练科目环环相扣,把强势防御、坚守防御这一积极防御方针的要义充分演示了出来。9月19日上午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阅兵仪式结束后,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充分肯定这次演习取得圆满成功后明确提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由此确立了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华北军事演习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使"党指挥枪"的传统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革命化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新时期我军建设总目标的核心,而按照革命化要求建设军队,最根本的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来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军队革命化建设最根本的规律。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环境怎样变化,都要坚持按革命化要求建设人民军队,始终不渝地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立军之本、胜利之基、发展之源。实践证明,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正规化,是实现革命化和现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又是革命化和现代化重要的外在表现方式。没有正规化,就难以实现革命化和现代化。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口号解读: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范围都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军事变革。那么,我们如何认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含义呢?概括起来说,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人类社会技术形态和战争形态的重大变化,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立足中国的国情和军情,实行质量建军、政治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科学管军,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逐步把我军建设成为信息化军队,逐步具备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更好地为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祖国统一服务,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信息化"成为《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在3万多字的白皮书中,"信息化"出现频率达到41次。《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人民解放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积极推进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我军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目标。"参与新国防白皮书撰写的军事专家傅岩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从我军的实际情况看,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为指挥自动化、主战装备信息化、军队日常业务信息化三个方面。"
    20多年来,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果:组织实施了一批军事信息系统重点工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各级指挥机关和作战部队指挥手段明显改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设备在军队日常业务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战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战武器系统信息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在今日中国的许多军营,"夹子传阅"式的传统作战指挥手段,正渐渐被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所取代;"上班先开机,办公必上网"已成为军队大多数机关干部的工作方式;在局域网上学习和娱乐,成了许多战士训练之余的主要活动方式。在平时训练和演练中,电脑搜集传递情报、火炮自动搜索目标、双方实施强电子干扰等,都已成为中国军队必不可少的科目。无论首长机关训练,还是分队战术技术训练,以及单兵单车训练和对抗演练,都要加入信息化的训练内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致力于全面推进以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主战武器系统建设为主体、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和保障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人民解放军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
    而对于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专家认为,我军机械化建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面临信息化的严峻挑战。我军必须将信息化与机械化融为一体,同步推进,走既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又具有我军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样我们才能有把握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