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试压设备:搜搜个人中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1:57:53
[最新][转载]永夜悲歌——浅析古龙小说人物的寂寞意味 

(2011-08-07 08:30:21)

  摘要 古龙自60年代中期崛起于台湾文坛,一生创作武侠小说共60余部。其代表作包括《尽代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萧十一郎》、《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等。古龙一生创作始终积极地贯彻小说创作“求新、求变”的主张,终成为“现代主义新派武侠小说流派创始人”,并与先于其成名的金庸、梁羽生并称“武侠三大家”。  
  深沉苍凉的寂寞意味,是古龙笔下千变万化的人物的总体特征。本文通过对古龙小说的情节及表现手法的总结和分析,解构古龙刻写寂寞主题的深层原因。文章最后揭示出:古龙刻画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其现实意义在于剖析现代人空虚扭曲的灵魂;而小说中寂寞人物的坚定信念一直激励着迷惘的一代人——这也是小说指导人生的积极意义所在。  
  关键词:古龙;新派武侠;浪子情结;孤独意识  
  Abstract Gu long grew up in the martial arts’ literary world from the mid of 60’, and indited the martial arts’ novel more than 60 books, including the magnum opuses of . Gu Long followed out the proposition of “seeking new, seeking change” in martial arts in his whole inditing career. And finally became “the founder of new variety martial arts in modernism”. Meanwhile he had received an honorary as one of “The three top figures in Martial arts” , together with Jin Yong, Liang Yusheng who had become famous before him.  
  The deep bleak lonely consciousness is the general expression in that daedal characters creating by Gu Long.This thesis explain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theme “lonely” that described by Gu Long. These start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plots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n the nove written by Gu Long. The thesis finally reveal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Gu Long’s martial world, which looks quite bizarre: the blank, twisty mentalities of the people who lives in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had been fully expo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firm faith of the characters has encouraged the perplexed generation. And this is the positive effect that the novel pointed out.  
  Keywords:GU Long; new schoo martial arts; Robin complex; lone consciousness 纪伯伦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孤独和寂寞本是人类最古老的生命体验。人们既在寂寞中忧郁痛苦,又在寂寞时不断反思自身、熟悉孤独世界。可以说,正是寂寞孕育了一大批哲学荚冬也催化出人类不断向前探索的文明。  
  文学作为人面对外界与自我的矛盾中,借以不断反思自我批判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一面心灵明镜,“寂寞孤独”这个亘古永恒的主题自然成为了作家探寻苦思的重要题材。  
  武侠小说,孤独长期被批评家嗤之以鼻,以为孤独其难登大雅之堂而被拒于严厉文学门外,但作为一个新派武侠小说的先驱作家古龙,其创作始终坚持直面和反思、剖析人性,刻画人内心的迷惘与执着,将人性的丑恶面鞭挞得淋漓尽致。  
  在古龙笔下,“有大侠,也有大盗;有镖客,也有刺客;有义士,也有隐士;有神偷,也有神捕;有侠女,也有***;有市井匹夫,也有世家子弟”,①这些形形色色的人无不覆着一层寂寞的意味。正是这一种深沉的寂寞感,让虚构的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故事穿透时空的隔膜,与活在现实中的读者发生了情感上的共叫,令古龙的作品散发出无穷的文学魅力。  
  关于古龙武侠人物的寂寞意味的探讨便是本文的基本初衷,下文笔者将联系历史和社会环境以及人的深层意识,对古龙笔下人物的寂寞意识题目孤独展开深进的探析。  
  寂寞,并不仅仅是个体与社会群体的隔离,它应该包括主体的客观处境以及他受处境影响而形成的性格以及受性格所决定的内心感受。古龙武侠人物身上挥之不往的寂寞感的形成,可从故事构建的人物处境以及人物性格感受两方面分析。  
  (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武侠小说的“历险主题”决定了故事的主人公总是命途多舛,作者借小说人物蒙受磨难制造大起大落的波涛已成为武侠小说的固定模式。成名远早于古龙的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其小说往往构建在一个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小说叙事从主人公的父辈身上展开,在父辈惨遭杀害亡故后便自然过渡至主人公童年拜师学艺等孤独经历上,主人公成人后必定又有一番奇缘际遇,学得一门失传已久的高深武艺,觅得一位红颜知己,终成为一代大侠。  
  当主人公“幼年孤苦,历经奇遇”成为武侠小说的一种定式时,向来标榜“求新、求变”的古龙选择了一种更为极真个方式展开他的故事——故事开篇时,主人公往往已成年且身怀尽世武功。至于故事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主人公有着怎样的身世,如何孤独,一身武功如何练就,古龙都无意为读者解答。  
  譬如《武林外史》中的落拓少年沈浪,故事以他孤身一人走进仁义庄为开端,此后一波波惊心动魄的***纷涌迭起,沈浪的智计、武功在一次又一次的奇情险境中被渲染烘托到极致。但关于故事的时代背景、沈浪的身世来历、武功渊源、孤独经历,小说都并无展叙。情况类似的还有萧十一郎、阿飞、陆小凤、楚留香等等。  
  作者之所以如此设置人物和情节,不仅仅把大量与故事主体无关的篇幅删减掉,更重要的是这样迷一般的身世背景,给故事主人公身上烙下了“无国”、“无父”、“无源”的印记。当主人公孤独的社会化过程被近乎残酷地一笔抹往,他们身后***突兀的留白便给读者留下更空阔的想象空间,这种“不写而写”的笔法大大深化了主人公身上的苦痛和沧桑感。仿佛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主人公便已被抛到荒野中自生自灭,一直这般孤孑落寞地遗世独立。  
  无国、无父,自然也无家。古龙笔下多浪子——《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十岁鬓龄散尽家财,浪迹江湖以“猎头”为生;《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李寻欢把心爱的女人和***庄园家资尽数赠与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义兄龙啸云,从此远走关外;《天涯·明月·刀》里,傅红雪拖着一条瘸腿,在夕阳西沉的萧索背景中无止境地踽踽前行;《萧十一郎》里,在夜阑人静的长街上独自悲歌的大盗萧十一郎……芳草尚有根,前路却无涯——又有谁能比“无家”的浪子更孤寂凄凉呢?  
  (二)江湖风波恶,人间行路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便有争斗、血腥和阴谋。在权力于欲看的漩涡中,人性中险恶、狡诈、冷漠、贪婪等阴暗面不断被翻显出来。  
  惯了湖海间笑傲江湖不受拘束的浪子,性情本就无法符合世俗礼教的标准。不屑于浮名虚利,不啻于与朋党结伴,“桀骜不群”、“不拘小节”几乎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当疏狂傲世的浪子走进江湖,便注定为充斥着虚伪、险诈、血腥、残暴的世道所不容。坚执的主人公自然不愿折腰妥协,于是“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无知众人非议其狂放,虚伪***人诬蔑其人格。  
  曲己从人、胸怀慈悲的李寻欢虽被钦点探花又出身名门,但性本潇洒孤独的他却被众人视作败家的纨绔之子;在荒野中凭着本能自生自灭的萧十一郎,花的每一分银子均靠卖水果所得,却因不屑辩解被栽赃,一直背负着大盗之名。  
  “举世皆浊我独清”,当众人的不解、非议与诬陷如潮水扑面涌来,独行于世的英雄岂能不心生空虚落寞之叹?  
  (三)倦鸟何年可得还  
  “一进江湖岁月催”,江湖中的腥风血雨尔虞我诈令寂寞英雄不免意气消沉,萌生厌倦之感。  
  古龙笔下的人物也经常表现出这种疲惫厌倦的情绪——呕吐,是最典型的表达方式。翠浓死后,傅红雪悲痛大醉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赤***着躺在一个肥硕如猪的女人身旁,于是忽然孤独不停地呕吐,“仿佛要将自己整个人都吐空”②;被练习孤独成嗜血杀手的孟星魂,但“每次杀了人,看到剑锋上的血渍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要一个人躲着偷偷呕吐”③;其余如风四娘、丁灵琳、叶开、阿飞等人,都有在血腥与残酷面时呕吐的情节情节出现。“呕吐”正是处于江湖风头浪尖的寂寞浪子们,积久压抑的厌恶和愤懑情绪一次激烈崩泄的表现。  
  浪子、美人、杀手,他们均在江湖无尽的杀戮中感觉空虚寂寞而渐生厌倦,又因厌倦而更凸显寂寞。难怪古龙说“有的浪子多金,有的浪子多情,有的浪子爱笑,有的浪子爱哭,不过所有的浪子都有着相同的空虚”④。  
  (三)独上高楼,看尽天涯路  
  上述总结的多是浪子的寂寞,除此以外古龙笔下的女子也各有各的寂寞:林诗音小楼轩窗孤灯夜夜苦守;风四娘外表泼辣爽快,内心却埋躲着深邃而无看的爱恋,故此寂寞年年;白飞飞一生偏执凄怨,决然抛下一句“孤身远引,到死不见”⑤,独自抚养儿子阿飞成人直至思忆成疾凄然而逝;甚至连随手勾画的金凤凰、花白凤、桃花仙子等人,虽心狠手辣偏激***,却也各有各的凄凉与落寞。  
  无国,无父,无荚冬美人迟暮,浪子多情,英雄孤清,在人物性格、情节的构建上,古龙已为人物的寂寞情怀奠定了架构基础。  
  情节永远只是一部小说的骨架,若只是一味地平展直叙,再曲折感人的故事也只能是生硬、乏味的鸡肋。文学创作若想感动读者,离不开作者自身的艺术魅力。  
  (一)人名的苍凉深意  
  在人物命名上,古龙刻意赋予其隐喻意,细味推敲不难咀嚼出个中深沉的意蕴。  
  例如被称为古龙笔下第一个浪子形象的沈浪,其名便暗含了他孤身浪游江湖的寓意。“一进豪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萧十一郎的名字恰恰对应了他与淑女沈璧君之间无奈的爱情。“李寻欢”可以说是古龙笔下最为沉痛悲凉的一个名字,人生无欢,故而处处寻欢,欢愉却始终杳然——“花无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余人物诸如西门吹雪、萧别离、柳余恨、叶孤城、萧泪血、明月心等等,均染着几分凄美的诗意。  
  这些或悲凉或凄美的名字,起到出场定型的作用,令人物始终笼罩着萧索与凄凉之意。  
  (二)语言风格化  
  其次,古龙精炼的个性化描写语言为刻画、渲染人物的寂寞意味起到深化作用。  
  “古龙体”向以文句奇险深隽见称,其如同无韵诗般错落有致的短句,总能寥寥数笔便勾画出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譬如《英雄无泪》的《序幕》一节: 一座高山,一处低言冬一道新泉,一株古松,一炉红火,一壶绿茶,一位老人,一个少年。⑥简洁凝练的白描,直观如电影镜头至远景渐次推进,最后定格在老人和少年近镜中,给人以强烈的心理视觉冲击力。这种电影语言的运用使小说刻画场景更为形象,渲染气氛也更浓郁逼人,令人物身上的寂寞气味更为深刻地扩散开来。再如《天涯·明月·刀》的《楔子》——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的?”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里?”  
  “就在他心里,他的心就是明月。”  
  “刀呢?”  
  “刀就在他手里!”  
  “那是柄什么样的刀?”  
  “他的刀如天涯般辽阔寂寞,如明月般皎洁忧郁,有时一刀挥出,又仿佛是空的!”  
  “空的?”  
  “空空蒙蒙,缥缈虚幻,仿佛根本不存在,又仿佛到处都在。”  
  ……   “他的人呢?”  
  “人犹未回;人已断肠。”⑦  
  这种极具散文诗风格的语言在古龙行文中尤为常见,将它融进武侠小说中是古龙“求新、求变”的探尝。把天涯、明月、刀几个本不相关的意象通过设问相比的修辞手法组合叠加,熔炼成一幅幽远辽阔的画面,而这画面又与人物的心境和故事主题相切合,把傅红雪苍凉孤寂的浪子形象映衬出来,可谓紧扣主题,意境悠远。  
  (三)恢弘新僻的修辞  
  另外,古龙长于运用排比、比喻、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悲凉苍茫的气氛更强猎冬也使浪子虚惘寂寥的愁绪抒写得更为淋漓尽致。譬如《多情剑客无情剑》开篇: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转动孤独的车轮辗碎了地上的冰雪,却辗不碎天地间的寂寞。”⑧  
  如此宏阔的豪喻,以俯瞰天下的视角看透众生沧桑,意境辽远深阔,空茫苍凉。如此对环境的描写既是景语亦是情语,情景交融,既把严冷隆冬中风雪漫天的客观环境交代出来,也为李寻欢这个悲情浪子的出场作好气氛渲染,烘托出人物身上深邃沉郁的寂寞感,更让全书奠定了一重无奈和悲凉的感情基调。正如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⑨。如此妙笔,自然能感染读者使之产生共叫。  
  上文分析了古龙笔下人物寂寞意味的情节构建以及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但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让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投注在这些寂寞的人群身上并不吝笔墨地往描绘、刻画、剖析他们的内心呢?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以为孤独文学活动,主要由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因此,在我们探寻作品中文学现象产生的内部根由时,也可从世界、作者以及读者这三方面进手。 (一)作为立足点的世界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社会文化积淀的反映。古龙作品中所流露的寂寞意识就是植根于中国历代文人共有的孤独情结。  
  中国文学史册中第一位表现出孤独意识的文人是屈原,“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便是这个孤独求索者奋起的呼声。至魏晋时期,个体生命在动荡的社会中渺小而飘摇无定,忧世伤怀的愁绪使文人的孤独意识空前深重。嵇康“希看守旧巷”、“游心于寂寞”,阮籍“夜中不能寐”、“忧思独伤心”,陶渊明“欲言无与和,挥杯劝孤影”等等均流露出疏离孤寂的寂寞意味。至于后代的李白、杜甫、李商隐、苏轼、陆游、纳兰容若、鲁迅、海子等文人的创作也大抵如是。  
  琴曲因太高而和者寡,品行因过洁而世同嫌。文人在困苦和失落中孜孜以求,始终不肯摧眉折腰同世俗之波流。因此而造就的文人“孤独心态”,既是他们独立不倚、坚守真理与世俗抗衡的节操和人格的体现,同时这种执着孤守的寂寞也逐渐成为历代社会对高逸人格的衡量标准。古龙在其小说中所反映的寂寞意识,无可否认便是受着沉积千年的文化思维所影响。  
  当然这种孤独意识并不仅仅只是文化沉积的反映。但凡品行耿介或思想深睿的伟人,其眼界心胸必定是远远超拔于其所处的社会人群。所谓先驱者,也必然是孤独的开拓者。是以当他们孤独往身旁四顾,满目荒凉冷落,“高处不胜冷”的寂寞感当然也随之而生。寂寞如尼采、梵高、卡夫卡,便是很好的例证。  
  无论是古龙,抑或是古龙笔下那些人格高尚的侠者浪子,其品格才情与胸襟自然也是远高于众生,这样孤冷之意自然如附骨之疽挥之难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