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命运高达图片:网友再曝4起故宫文物损坏事件 多件被毁被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3:27:43
因故宫馆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被毁而起的批评声浪尚未平息,近日,最先披露此事的网友“龙灿”再次在博客中发帖大曝猛料,称故宫近年发生多起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的事件,相关情况未按要求上报主管部门…[我来说两句]   故宫表示恢复不成问题 这态度就有问题 故宫博物院公布的受损瓷盘图片,其与左侧瓷盘一样出土于明代古墓。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因故宫馆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被毁而起的批评声浪尚未平息,8月2日晚,最先披露此事的网友“龙灿”再次在博客中发帖大曝猛料,称故宫近年发生多起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的事件,相关情况未按要求上报主管部门。昨天下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文物损坏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对此未予正面回应,只称“所有事情该处理的都处理了”。

  在这个题为《被绑架的调查:此哥窑不是彼哥窑,碎了的何止是瓷器?》的帖子中,“龙灿”表示,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出事的属器物部和科研部,分管领导都是副院长陈丽华。在出事后的几天里,故宫一把手郑欣淼居然都不知情。“这是有原因的,只要悄悄粘起来,放归原处,就没有人知道了。几年来,不都是这样做的嘛。”

  接下来,“龙灿”列举了他从“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的发生在最近几年的4起文物损坏事件,称有多件珍贵文物被损毁或被遗弃,其中不乏国家一、二级文物。事发后,故宫都秘而不宣,未将有关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龙灿”将矛头直指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本次故宫文物损坏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称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此前从未发生过人为损毁一级文物的说法是对公众不负责任。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致电陈丽华,就“龙灿”博客披露内容进行求证,陈丽华未予正面回应,只称故宫所有事情都很规范,对于任何事情的处理都有据可查,“所有事情该处理的都处理了,没问题。”

  陈丽华同时透露,5月8日发生的失窃事件已有处理结果,“对主管的副院长、主管部门的处长、副处长以及当事人,就是当天值班的,都分别进行了警告处分、记过处分、记大过处分、留院查看、开除,这几个层面的都处理了。”但她没有透露具体的处理决定。

  -“龙灿”博客摘录

  信誓旦旦地说以前没有出过事的陈院长,看来需要我给你恢复记忆:几年前,陈院长还是宫廷部负责人时,宫廷部扔废弃木箱,结果将10多件佛像也扔了,结果被对方单位胆战心惊地送了回来。估计这哥们在想,故宫,钓鱼不是这种玩法。

  06年前后,一级品,明代法器人为损坏,有木有,有木有?你们报了吗?

  08年的呢?佛堂旧址上二级品佛像损坏,有木有,有木有?你们报了吗?

  您的爱将,任万萍主任的胳肢窝没夹住那件沉重的历史,碎了,有木有,有木有?你们报了吗?

  还要我继续吗?给故宫留点面子。毕竟,虽然里子已经没了,但至少将巍峨装到底,保住我们对历史和文明那岌岌可危的敬畏心!

  ――摘自“龙灿”博客

  网友再曝4起故宫文物损坏事件称多件珍贵文物被毁或被弃故宫方面未置可否失窃案主管副院长已被处分

  ■对话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所有事情该处理的都处理了

  京华时报:网友“龙灿”在网上发帖,称故宫此前曾多次发生文物损毁事件没有上报,你看到这个帖子了吗?

  陈丽华:我没看,在网络上打口水仗没有意义,要以事实为依据。

  京华时报:他在帖子中列举了近年发生的4起文物损毁事件,这些说法是否属实?

  陈丽华:这些属于我们工作范围之内的事情,他也是很……反正你就听吧,他说你就听吧。

  京华时报:他说的这些是事实吗?

  陈丽华:有些事情,我也不是属于文物管理部门,有些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我要是说了,如果有些不准确(的地方),后期又会发酵,希望你能理解。

  京华时报:“龙灿”在博客中说,宫廷部扔旧箱子导致10多件佛像被丢弃的事件,正是发生在你担任宫廷部负责人的时候,是这样吗?

  陈丽华:我们故宫所有事情都是很规范的,对于任何事情的处理都是有据可查、有案可查的。所有事情该处理的都处理了,没问题。以事实为依据吧。谢谢你们对故宫的理解和关心。

  京华时报:但是网友现在把问题抛出来了。

  陈丽华:没关系,咱们任何的事情都有一定的程序,又不是什么新闻,故宫对事情的处理都是有案可查的。

  京华时报: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

  陈丽华:我不便跟你说,随他说吧。没关系。

  京华时报:上次失窃的事情处理结果怎样?

  陈丽华:我们对5月8号失窃事件的处理,对主管的副院长、主管部门的处长、副处长以及当事人,就是当天值班的,都分别进行了警告处分、记过处分、记大过处分、留院查看、开除,这几个层面的都处理了。

  故宫文物损坏事件披露者龙灿:重要信息我都要核实过才说

  京华时报:你在博客上说故宫近年发生多起人为损坏文物事件没有上报,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你有铁证吗?

  龙灿:我是从可靠的消息源听说的,但我必须保护这个消息源。至于铁证,我也想调查啊,可是故宫不让我去。到现在为止,我公开发布的东西没有问题吧?

  京华时报:你是否知道一旦消息不属实,你可能需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龙灿:正因为这样,我说的话很慎重啊,很多重要信息我都要核实过后才说。

  京华时报:你一再曝光故宫的猛料,初衷是什么?

  龙灿:国宝被毁,隐瞒不报,任何一个知情人都会觉得很气愤。我只是如实地把这个消息公布而已。

  京华时报:今天你在微博上发布了印有故宫受损瓷器图案的衬衫设计,并发出了在淘宝网上购买的链接,有人认为你是在利用此事炒作谋利,是这样吗?

  龙灿:我为什么不能做生意?君子固穷,我已经很穷了,但君子不吃饭吗?故宫的行为,一个劲儿要把挣钱的机会送给我,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能挣多少钱。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京华时报:你怎么通过这件事情挣钱?

  龙灿:我进行这样的调查,有媒体给了我一笔稿费,承担我的差旅住宿费用,没这笔稿费我也做不成。关于你说的这个衬衫设计,有一些淘宝店主对我感兴趣,让我创意,他们去卖。这没什么新鲜的,国外很多著名记者都这么干。

  京华时报:有人觉得你了不起,有人质疑你的生财之道,你怎么看?

  龙灿:我合理合法养活自己。

■相关新闻

  损坏国宝陷“官”“哥”之争

  故宫博物院专家称部分瓷器官哥难辨

  因操作失误被损坏的故宫馆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照片经媒体披露后,南京市博物馆文物专家提出质疑,称受损瓷盘出土于明朝开国将领汪兴祖墓,后辗转进入故宫,该件文物并非宋代“哥窑”作品,而是出自南宋“官窑”,后者地位高于前者。

  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表示,此次故宫损坏的瓷盘确实来自汪兴祖墓,在南京时被认为属于“官窑”作品,进入故宫后被定名为“哥窑”。“官窑”与“哥窑”之争在学术界由来已有,至今悬而未决,部分瓷器官哥难辨。

  前天上午,南京市博物馆文物专家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电视里看到故宫受损瓷盘的照片后,经比对发现,这只瓷盘和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南京中央门汪兴祖墓的一批南宋官窑瓷盘很像。这名专家告诉记者,当年出土于汪兴祖墓的12只瓷盘中,有两只经文物交换进了故宫。他怀疑此次受损的国宝,正是这两只瓷盘中的一只。

  这名专家表示,受损文物应该叫做“南宋官窑青灰釉瓷盘”,并非“哥窑”作品。

  根据这名专家的指引,《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南京朝天宫新展馆,见到了在此展出的两件汪兴祖墓出土南宋官窑瓷盘,发现这两只瓷盘和电视里公布的故宫受损瓷盘外观很接近。

  据上述专家介绍,除去这两件展品和已经进入故宫的两只瓷盘,其余8只南宋官窑瓷盘都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南京市博物馆的库房里。

  瓷器发掘者、明史专家季士家:两只瓷盘经交换入藏故宫

  当年参与发掘汪兴祖墓的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明史专家季士家同样认为,出土于汪兴祖墓的这批瓷盘并非“哥窑”,而是南宋“官窑”作品。他还向记者介绍了两只瓷盘进入故宫的详细过程。

  “这批东西在考古简报公布后,震惊中外。”季士家说,故宫博物院得知消息后,主动提出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进行文物交换,经协商,故宫博物院用“一堆”明清瓷器换得其中两只瓷盘,此次受损的文物应是其中之一。

  “官窑”和“哥窑”到底有何不同?南京古代艺术品研究专家盛华杰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官、哥、汝、定、钧,其中官窑被排在首位,地位高于其他各窑,“这是因为官窑是皇家官府直接营建的”。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部分传世作品已官哥难辨

  昨天下午,瓷器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叶佩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故宫此次损坏的瓷盘确实来自南京,当年有两件瓷器从南京汪兴祖墓出土后一并入藏故宫。

  叶佩兰介绍说,这两件瓷器在南京出土时被认为是南宋“官窑”作品,进入故宫后,专家根据这两个瓷盘的特征将其确定为宋代“哥窑”。

  叶佩兰表示,这些瓷器到底属于“官窑”还是“哥窑”,是陶瓷史学术领域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叶佩兰介绍说,宋代“官窑”共有3处窑址,目前已经发现其中两处,还有一处没有发现,宋代“哥窑”窑址则至今未被发现,所以有人认为并不存在“哥窑”,都是“官窑”。在传世作品中,存在一些官、哥难辨,既像“哥窑”又像“官窑”的瓷器,故宫此次损坏的瓷盘就属于这种情况。(本报记者张然) 有消息称,故宫方面表示,已启动制订破损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的修复计划。一旦修复计划获批,文物修复将马上启动。

  对于已经破碎成六块的国家一级文物来说,如何修复?谁来修复?修复到什么程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故宫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表示,目前计划正在待批过程中,不便透露,而其新闻发言人的电话也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对于故宫“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不成问题”的说法,国内古瓷修复专家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修复从技术上来说有一定难度,复原率应该能够达到90%以上,但相较没破损之前,肯定不能同日而语了。

  “古瓷修复是一项很难的技术,不仅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材料、手段和机械,还要跟传统工艺相结合。”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专家、国家文物局修复委员会常务理事蒋道银表示,最难的就是找到熟练掌握传统修复工艺的专家,“现在有很多传统工艺已经失传了”。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国内唯一掌握传统古瓷修复工艺的专家于爱平的认可。

  两人均认为,以故宫目前的修复力量还无法独自修复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据我所知,故宫目前还没有一个具备古陶瓷修复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一直都是一个负责修复古青铜器的工作人员在干古陶瓷修复的活。”蒋道银表示,该技术人员还是其1996年为故宫培养出来的。

  对此,于爱平也表示:“故宫的古陶瓷修复技术力量确实薄弱,目前我的学生在那里帮忙搞修复工作。国家应该重视对修复人才的培养,别让很多传统工艺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至于具体采取何种方式修复,两人均表示:“要先看看东西,上上手;还应广泛听取国内专家的意见,切不可草率行事。文物已经被损毁了,修补不好将会造成二次伤害。” 据《科技日报》 今年,故宫博物院无疑成了国人关注的对象,先是5月份的7件临时展品失窃,接着7月4日又因人为操作不当,致使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受损。目前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已责成故宫博物院根据事故情况和核查结果,追究有关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国家文物局还向全国文物部门发出通报,要求各地文物博物馆单位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文物安全。

  看到这些报道,笔者想到如果给故宫博物院的文物都加投一份保险,情况是不是会不一样了呢?

  其实,近年来保险业一直在加快进入文化产业。特别是去年年底,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后,中国人保、太平洋产险和中国信保成为首批支持文化产业试点保险公司,其他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加入这个行列,中国人寿赞助了“国粹”京剧,最近又启动第三届网络文学艺术大赛暨网络原创歌曲大赛。人保财险更是在今年将其北京、福建等9家分公司列为文化产业保险试点经营分公司,全面启动文化产业保险工作。中国信保则重点为出口海外的文化企业提供保险保障。

  但据了解,文化产业保险市场目前仍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半年多过去了,业务基本未启动。业内人士表示:“文化产业保险推进的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市场反映。”

  有分析称,文化产业的风险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常规保险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需要。从国际惯例看,文化产业的繁荣都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和专业化保险机制支持。而眼下,这个支持机制明显有待完善。

  换个角度,保险是管理风险的行业,如果故宫博物院有专业的保险人员协助文物日常管理和防灾防损,文物损毁的风险肯定会降低不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变文化产业保险缺失的现象,不仅是保险业一家需要努力的事,更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而其中提高保险意识显得更为紧迫。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8月4日的《西安晚报》报道,故宫哥窑瓷器受损事件的直接责任人被记过处分,对这样的处分,故宫博物院陈丽华副院长表示,此处理依据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第10章“奖励与惩罚”之第86条。当记者试图进一步了解该条文具体内容时,故宫有关方面表示,此为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规定,不便对外公布。

  我就一直纳闷,作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陈丽华,论知识当在我等凡人之上,论法律也不在法盲之列,能够执掌中国文物宝库故宫博物院之“牛耳”,决非凡夫俗子也,但此番言论还是挺雷人的,让人大跌眼镜。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规定为何就不能对外公布,无论是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是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来讲,都有点说不过去。

  其一,故宫博物院是全国人民的故宫博物院,并非现在管理者的私人家产,现在的管理人员也只是受全国人民的委托行使管理权,那么,管理的如何,是否安全,损坏后如何处理当事人,这些问题理应受到每一位国人的监督和拷问。就好比,主人把东西交给他人管理,管理的方法是否恰当,出了问题如何处置,能不能保证安全,作为主人怎能无权过问!?再说了,作为故宫博物院的管理方,也不是无偿劳动,拿了工资,岂能不负责任,或者说是仅负担一点“鸡毛责任”。

  其二,这么珍贵的文物被损坏了,处理起来自然不能轻飘飘,如果故宫博物院“崽买爷田不心疼”,抱着摔坏的不是自家东西,对责任人想怎么处理全由自己说了算,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心态,那么作为故宫哥窑瓷器的真正拥有者,全国人民自然就不会答应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公布故宫博物院内部管理规定既合情也合理合法。

  以内部管理规定,不便对外公布作为挡箭牌,完全是一种强权逻辑,也显得太幼稚了。如果故宫博物院的管理方总是把自己“不当外人”,“反客为主”,那么这样的说词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思维惯性。还有多少这样的强权部门,值得警惕。(来源:荆楚网 郭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