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故事会在线阅读:1活盤奇門與飛盤奇門破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21:44:28
                活盤奇門與飛盤奇門破譯

    本人一直窮理盡性,致力於破譯各種易學中的懸疑,如三式背景、活盤奇門與飛盤奇門、置閏與拆補、風水與命理中的隱祕等,以及如何將之有效施用於趨避,旨在將易學研究不斷推向前進,以造福華夏子孫乃至全人類。對於活盤奇門與飛盤奇門的本源問題,本人經過長期的研究,終於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今特將本人研究成果公佈,望能與有識之士及易友共同探討。

活盤奇門與飛盤奇門是三式中的懸疑之一,幾度成為三式研究學者的爭論焦點,有言此準彼偽者,有言各有所長者,有言兩者應兼參者,未成共識。要深究活盤奇門與飛盤奇門有何聯係與區别,這要從洛書談起,其實玄空風水中的飛星(入中)與向上起挨星法這兩種不同的挨星法也是源於此洛書九宫。

這要先從古代的三式談起,古代的三式是合而為一而用的:太乙為天元、六壬為人元、奇門為地元(三式的各有所主這裡我不做贅述),古人在應用的時候,通常是結合三者來共同分析的,以太乙論君基與臣基、主算與客算等,以六壬看四課三傳,以奇門看八卦九宫,這樣結合三者所主來綜合判斷。三式為什麼叫“式“?就是這三者在運用的時候都有一個式盤(具有相對固定的式盤),其中太乙、奇門直接就可以從盤中看出全貌,而六壬則要根據天地二盤,從中起課發傳,從而根據天地之象以推演人事軌跡吉凶,換句話説,六壬只有天地二盤,就是要根據天地之道來規矩人道,人道要從天地盤中去演繹成三傳四課,雖有三傳四課,而實際上三式中六壬的式盤是最為簡單的,合起來只有天、地、神將三盤,通常地盤是固定的,可以簡化為二盤。

考諸古籍,古代的奇門大多都是用飛盤的,到後期才出現活盤,飛盤與活盤最大的區别在哪?就是飛盤要入中,而活盤不必入中。此又是何故?原來《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奇門的九星為天盤,反映的是天上星座的運行、影響情況,但是眾所周知,天上的星座其位置是相對固定的(姑且不去討論奇門中的九星是虛擬的),其雖按照一定的軌道運轉,但是都是循序而動的,只是由於地球的轉動,其相對地球的位置有所改變而已,換句話説,奇門的九星,其南英北蓬的對應位置是不變的。雖然由於地球的運行,其相對地球的位置有所差異,但其英、蓬相對的位置是不會改變的,這是實際的天體星座情況,也就是説某一星近挨著某一星,這是不會突然變化的,古人早已經准確地認識到這一點。但是遠古的奇門卻是用飛盤的,這又是何故?原來,天上的九星要影響地球,必須要對地球上運行的“氣”有所作用,才能產生明顯的變化,而地球上的“氣’是往來消長、升降進退、隨時流行的,因此天上的九星要作用於地球,並且人們從中窺知吉凶影響,必須討論其在地上運行的感應情況,而討論地球上氣的運行情況,必須要放到洛書九宫中去探討,這樣,天上的九星就必須入中飛步,按照、遵循地球上“氣”的運行變化規律去演變,這樣才能在地上看出吉凶的端倪。最早的奇門,是將奇門作為三式的一個“地元”分支來討論的,雖然其有天地人三盤,但是三盤是以地盤為主的,也就是説它的天盤、人盤都是入中飛布,將天地的作用放到地盤中去考慮,這樣天人盤就不是孤立的,而雖有三盤,實際只有一盤,即地盤。地盤不僅反映其自身的氣運情況,而且還反映了天、人兩盤在地上的運行力量。最後可歸納為一句:活盤就是天星的本來情況,飛盤(入於九宫之中)則是反映天星入地之後的影響情況,人盤同理。這裡不做贅述。到了後來,三式逐漸分離,由三式合一的運用方法變為獨立的一式。這時的奇門式盤為了要將三盤(天地人)囊括其中,則不能只反映地上的情況,還必須兼顧天人的實際,這樣就必須將天星的本來情況反映出來,所以這時就不能用飛宫法了,而應以活盤的方法,來反映出完整的三元情況,這時的奇門就可以獨立的模擬天地人的情況了,就是不用理會太乙、六壬的式盤情況,也可以獨立地用於趨避了。可以説今天的活盤奇門是吸收了太乙、六壬之精華而綜合、發展而成的,而今天的三式於組織、運作機理方面更恰當,當然這要視機遇獨立使用的情況而言,總的説還是運用活盤是更為科學全面的。

理解飛盤活盤奇門本原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活盤奇門的天盤其由於天體運轉規律一定,故活盤奇門的天盤沒有順逆的區别,而飛盤奇門由於天星入於地,則有順逆之不同;活盤是分開探討天地人三盤的,而飛盤則是從地盤的角度來探討三才的氣運問題;飛盤是將奇門作為三式的“地元”來使用,而活盤則是天地人的整體模型;活盤是完整的宇宙模型,飛盤還必須將六壬、太乙結合才是完整的宇宙模型。   

破譯了飛盤活盤奇門本原的奧祕,這對於玄空風水中的很多玄疑,諸如中宮起挨星與平洋向上起挨星法(無極——蔣大鴻之師真傳)亦如出一。無極子以及之前的風水前輩,所用的挨星是天星的實際排布。而將大鴻自己也在著作中說,他的挨星法是將自古到今先人所傳一脈貫通,並且驗諸古宅墓絲毫不爽,才傳諸後世的,這也是今人對於楊公風水是真傳還是蔣公風水是真傳爭論不休的主要原因,產生這一原因也就是不知挨星法的真正源頭,說白了也就是沒有弄清楚觀察“氣”的立足點,搞清天氣天運與地氣地運的真正區別。其實二公都是真傳,但是蔣公風水是在楊公、郭公、曾公、廖公、賴公諸法的基礎上將其貫穿起來的理氣法門。其法是在諸公基礎上的產物,因此蔣傳理氣較之前人更精更細。 

今天的三式和很多術數已經不是原來的最早的面目了,不僅奇門如此,就是六壬,其三傳的起法也比古代的複雜很多,古代的只有6種發傳法,而現在則有9種(即稱九宗門)。三式也好,風水也罷,任何學術都是由於時代的不斷發展,而被歷代先賢不斷實踐改進,而變成更符合時代需要的產物,現在好多人費盡心思去復古,研究古三式,這樣做在運用時也必須將三式合一,才符合理據。否則這是食古不化的做法,這些研易者雖然博覽古書,但是連古代術數的的本原奧祕都未搞清。

 

遁甲之起源揭密

 

奇門遁甲式根據何理而創,其“遁甲”的原理又是為何?這一問題乃是千古之謎,至今無人能夠一語道明。雖有當代奇門專家張志春先生在其著作《神奇之門》中以軍事上排兵布陣來解説,然明顯過於牽強,難以令今人信服,且有誤導後學之嫌。依其所説,明顯存在以下疑問:

一、若三奇六儀真是源於軍事上的排兵布陣,那麼為何陽遁一定得順排,陰遁一定得逆排呢?張先生以九宫八卦陣來進行解説。九宫八卦陣的軍事優點當然勿庸置疑,然而雖張先生解説的頭頭是道,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極其重要的一點,若奇門真是源於九宫八卦陣的飛步之法,相信在任何時候(不論是夏至後還是冬至後),古代的軍事家在布陣的時候都會根據實際的需要,或者順步九宫,或者逆步九宫。絕對不會在冬至後的時間裡順步“迷魂陣”(正轉),在夏至後的時間裡逆布“迷魂陣”(倒轉)。相信古代的軍事家們不會這樣食古不化的。

張先生還特别強調奇門遁甲排局布陣的要害:以固定不變的隊形和順序,來演步一個迷魂陣。其有從一到九宫正轉或從九到一宫倒轉的不同。但若真是這樣的話,那排兵時決定正轉還是倒轉,則全由陰陽二遁來決定,完全不用考慮實際用兵了?這樣若是在二遁轉換的刹那,是否要突然轉變方向?

二遁的順逆是自然之理,而排兵時順逆全由將領主觀所決定。若是奇門真是起源於軍事上的排兵布陣,這樣天道與人事的共性就難免時有違背,所以此説不足為式。

二、若將乙、丙、丁三奇認為是主將身邊的三個輔佐官的話,那麼在行步九宫八卦陣時,則此三人所在的宫位必然難以獨當一面,這明顯與張先生所言的九宫八卦陣的妙處之一:“每個方向、方位、方面兵力布置均相等,即都是15或15的倍數”相矛盾。這樣也就不能達到其所説的“沒有薄弱的環節,敵人無論從哪個方向進攻,都會遇到幾乎相同的兵力”。按照張先生所説的話,則三奇所在之位則是八方最薄弱的地方,成為一人獨當一面的局勢,這樣也就無法做到“無懈可擊”了。

三、若將乙、丙、丁三奇認為是三支奇兵的話,則也與實際不符。在實際中,八卦陣的每一個方位,每一支隊伍都會根據實際的形勢出奇制勝,決不會“往往靠乙丙丁三支奇兵”。

四、如果要做到九宫八卦陣的各方、各位兵力布置相等的話,則三奇、六儀對應的九支隊伍都應有其將帥統領,決不會只有六個大將隱蔽在六儀之下,其餘的三奇則群龍無首,這必然與實際違背。

顯然,奇門源於軍事上的排兵布陣之説不足采信。但古代將奇門用於軍事上卻是千真萬確、毫無疑問的。

先有必要對古代的三式介紹一下。古人以太乙為天元,推天運之吉凶;以六壬為人元,推人事之吉凶;以奇門為地元,推地方之吉凶。古人是將三式合用的。但古之三式與今之三式其立成、運作機制有一定的差别。太乙以天道為主,考察地人之道;奇門則以地道為主,究天人之道;而六壬則以天地二盤為依,從中推演課傳,以察人在天地中之吉凶。

盡管三式均彌綸三才,其組成因子皆涵蓋天地人,但古之三式其結構卻各有偏重。太乙以天道(星曜、天神)為主,將人事(八將)、地道(分野)放到天道中去考慮;六壬以人道(人事)為主,從天地二盤中去探尋人事的軌跡。六壬天地二盤以地支來表示地球的公轉與自轉的相互聯係,再以遁干、神將來模擬其他天體能量對於太陽系中,特别是地球的影響。奇門則以地道(九宫八卦)為主,將天星、人道放在地道中,與地上的氣運變化的相互作用影響力比較,以從地道而查驗天人之道。

古代最早的奇門,其結構只是地元情況的反映。古代是用飛盤來演步九星的,它雖有三盤,但是由於立足地元,天盤九星也是入於八卦九宫以順逆飛排的。由於將九星飛排八卦九宫,地盤上三奇六儀的順逆飛步,反映了地球上“氣”的往來消長、升降進退情況。這種“氣”的變遷情況,由於地球一年中的四時變遷、七十二候對於後天八卦洛書九宫的對應協調影響,而產生了氣的分布不同。同時由於地球公轉(陰陽遁),而產生陰陽兩氣的消長:陽消則陰長,陰消則陽長。

雖然古代奇門兼備天地人三盤,但都是從地盤的角度來統領的。古人之所以稱為三式,就是在運用中,從三個角度(天、地、人)來建立式盤模型,合三盤而統觀之,以決斷吉凶。但後來由於三式的分離,很少有人三式皆通,統一使用的。故後人在單獨使用奇門時,為了使其合理化,使其具有宇宙全息性,故不再將天盤九星以飛宫法排布(這樣是模擬九星在地球上受到地氣的影響制約作用之情況),而是采用活盤法,將九星永遠以順時針的方向環布之。因此活盤奇門天盤九星是反映星球相對於地球的運轉情況,它始終以順時針的方向遵循一定的規律轉動。星球是不會有時正轉,有時反轉的。所以活盤奇門的天盤就是實際的星球自身運行狀況。而飛盤奇門是將天盤九星的影響力納入地上,以觀察受地球上“氣”的影響制約作用,這樣九星就必須與地球公轉位置的變化(陰陽遁),以及七十二候(用局數)所導致的氣不同相對應。這樣九星的排布就不是它們實際在天上的運轉情況,而是反映了“星氣”在地上的流行情況,它們也會受到地球上陰陽二氣消長的影響,而隨之順行或逆行。正是由於後人的這一改進,使活盤奇門更符合科學,符合自然,因之它也由三式之“地元”提升為一種具備三才整體性,具有宇宙全息性,可以獨立使用的時空模型。

上文討論了古之三式以及奇門的演變,這裡再重點探討三奇、六儀以及“遁甲”的由來。為何要“遁甲”呢?這是很多奇門學者最困惑的問題,自古至今,實無一人道破。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天干地支談起。什麼是天干?天干即是天體對於地球的影響、乾擾力。什麼是地支?地支就是地球方位的分支,也有人認為是地球内部的一種支持力。作為具有天、地、人三種因素的奇門式盤模型。其以洛書九宫為地盤象征地球,内還有十二地支,地支不僅表示方位,同時也表示時序。而地球上消長進退流行的“氣”是如何產生的呢?乃是由於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而受到其他天體的影響作用。那麼怎樣來描述、模擬這種地球的四時變化氣運情況?古人很聰明,考慮到對地球上的“氣”產生影響的是“天”,因此就將天干分配到洛書九宫中去,從而模擬地球受天的影響,而產生的氣流消長變化情況,這樣就必須將十天干分配到九宫當中去,因此問題也就出來了。十干分布九宫,必然有一干分配不下,怎麼辦呢?古人因此想到了“遁”。須隱藏其一,才能分配均勻。那應該隱藏那一干呢,並且要合理的將“時”與“空”相對應?在“時”的分配上,是以60甲子來紀時的。在“空”的分配上,地球五日一候,十干對應八卦九宫,必須相應五日一變。而五日正好是60個時辰,六十甲子循環一週。而天干有十,每隔十個時辰天體循環一週。故將時空協調起來,將5天的60個時辰,天干每循環一週定為一旬。在5天裡,將每一旬(天干循環一週)的時段對應到八卦九宫中,由此宫的天干統領,亦即輪值之意。再把十干中多的一干分配隱遁到各旬對應的九宫中之天干之下,這樣不就解決問題了嗎?由於每旬的開頭都是甲,甲又為十干之首,恰好與各旬統領之干的意義相同,故非遁“甲”莫屬了。

這樣十干分配九宫的問題就解決了。接著就需要考慮在每一旬中,甲應該遁到何干之下呢?由於洛書九宫分布八方,以中宫為立極點,也是地球上氣運流行、陰陽消長的樞紐所在,且中宫為太極,皇極居中,臨制八方,乃陰陽相交相盡相止復相生之處,乃玄牝之門萬物所由生也。這樣先將十干配以數: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在將十干之數與九宫之數對應分布,如下:

丁4

壬9

乙2

丙3

 

庚7

辛8

 癸10  

甲1

己6

再將60甲子從洛書九宫之中宫開始逐宫順布(為何不逆布?因時間不會倒流之故),每時移一宫。則甲子入中,中即為5即戊,故甲子旬甲隱於戊下,乙丑到6宫,丙寅到7宫……到甲戌時落於6宫,6 為己,故甲戌旬甲隱於己下,乙亥到7宫,丙子到8宫… …甲申到7,7為庚,故甲申旬甲隱於庚下,這樣繼續順步下去,得甲午到8宫,隱於辛,甲辰到9宫隱於壬,甲寅到1宫隱於癸。如圖:  

壬申

戊辰

庚午

辛未

甲子

癸酉

 戊

丙寅

丁卯

己巳

乙丑

甲戌

 己

甲子至甲戌時九宫飛部圖

 

 

甲辰

 壬

 

 

甲子

 戊

甲申

 庚

甲午

 辛

甲寅

 癸

 甲

甲戌

 己

六十甲子排布九宫旬首對應天干圖

這樣就可確定六儀。由於六儀是一旬一換,十時一易,故氣運變化較大,吉凶較不穩定。相比較之下,乙丙丁三干由於不受旬内寄宫(遁甲)之影響,氣流較穩定。故古人將其稱之為三奇,並以日、月、星名之。此理自遁甲創立以來,實無一人道破。

那麼陰陽十八遁又是如何飛步奇儀的呢?原來這是為了將時間與空間相對應。5天為一局,160個時辰,分為六旬。甲子時為六旬之首,甲子遁於戊下,故戊即為陰陽1局之首。那麼要如何放到洛書九宫中去順逆飛步呢?古人確定為,用陰陽幾局,就將60甲子從此局數對應的洛書地盤數開始順逆飛步。例如陽遁1局,地盤對應的是坎1宫,那麼就將甲子時從坎1宫開始依九宫順序順行飛步。這樣甲子時(遁戊)就在1宫,到甲戌旬時,旬首甲戌在2宫(己),甲申旬時,甲申在3宫(庚)…… 甲寅旬時,旬首甲寅在6宫(癸)。

又轉到另一輪甲子旬時,則局數已經改變,此時則又要將甲子旬首戊從對應局數的地盤宫位重新開始,將16旬之60甲子排步九宫。這就是陰陽遁18局的排布依據,餘局仿此。充分體現了時(60甲子)空(洛書九宫)的對待流行情況,這與51候的自然規律極其吻合。這種排法精細反映了在172候的每一候中,60 個時辰裡氣有不同的變化情況,而且每一候的氣流變化不盡相同,共有陰陽各九局(隨著地球公轉而陰陽半年一易)18種流行變化。

時家奇門其實是將1局的60甲子飛步到九宫中去的,只是這種演步後,將六甲旬首的位置以地盤六儀來作為標記,此六儀的位置情況實際就反映了60甲子排布九宫時的相應位置。這也正是“遁甲“的由來。這種將60甲子暗藏分布在九宫中的排法,很多奇門學者都不知道。故特此説明,學者可自行演練,即知“遁甲”之真意。

奇門的八卦九宫中包含了每一元中60甲子排布在内,此為奇門之一大隱祕,也是奇門的奧祕所在,曆代視為不傳之祕,今人多數不知。此暗藏的60甲子實為奇門推吉凶、斷禍福、定應期的祕法之一,為道家之祕傳,曆代知之者不多。比如丙申年生人,或丙申年月日時,因丙申屬甲午旬,甲午寄於辛,丙申為甲午後二位,則丙申隱藏於癸儀之下。觀天地二盤之癸,即可推年命,察往來年月日時之吉凶。此為奇門祕中之祕,為防不屑鼠輩盜用,今特宣泄一二,望得者寶之,抱持濟世之心,用於正途。

經過上文的介紹,可能很多人還有另外一個疑問,為何要將天盤九星在其地盤上的奇儀攜帶到天盤位置加臨地盤奇儀分析?這是因為,最早的奇門是以飛盤推演,九星地盤位置上的奇儀分布,反映了九星(這裡指地盤九星)所對應位置、方向上的天體影響力情況(地盤奇儀的分布,不僅反映了地球的氣運情況,也同時反映了某一方位的天體影響作用力)。當觀察星球隨地球的氣流變化而對地球的影響關系時,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其實際方位(地盤九星)位置上與其他天體的影響制約聯係情況,這樣才更符合實際的宇宙狀態。九星是虛擬的星座,天干(奇儀)則是天體(某一位置的總能量)的影響力量。雖然九星、天干都是虛擬的,但正是如此,它們更具模糊性、科學性、合理性,而不致流於機械性的弊端。

上面説的是飛盤奇門,那麼現在多數人用的活盤奇門其天盤奇儀可有合理性否?其實更具合理性。活盤奇門中天盤奇儀反映了九星所在位置自身受到其他天體的影響力,同時它與天盤九星結合,更反映了九星與地球、天體與九星、天體與地球多者之間的錯綜復雜的聯係,它更具有擬真性。活盤奇門確實是古人一個劃時代的改進,它將奇門的模擬性變得更加立體化、精細化。

以上從奇儀、九星、飛活盤揭示了奇門的神祕面紗,對於奇門中的八門、八神等,古來較少爭議,也並未有什麼過多的奧祕可言,故這裡不作討論。

 

奇门置润原理破译

 

奇門遁甲中的用局(置潤)問題,自古以來一直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話題。但為何要置潤,古人置潤又是依據什麼理論呢,千百年來沒有一人能夠道破。在探討此古人立式的問題前,先有必要對置潤法作簡單的介紹。下面是某奇門書籍中關於置潤法的介紹,大家先參閱一下,以對置潤中的超神、接氣、拆補等概念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然後再來討論置潤之法的科學依據。

陰陽遁各局的局數是按節氣定的,但是在定局時,卻並不是以節氣死板地去排,還要依據日辰的天干地支。那麼究竟怎樣依據日辰的天干地支來定局呢?

首先談日辰的天干。

因為每五天為一局,每局頭一天的日干就必須是甲或己。甲是十天干中的頭一個,定局時從甲開始,甲、乙、丙、丁、戊正好是五天,為一局,下一局接著從己開始,庚、辛、壬、癸又是五天,再到另一個五天,又是從甲開始。

再談日辰的地支。

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規律的。在敘述這種規律之前,我們先得説説十二地支的孟、仲、季問題。我們知道地支是十二個,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十二個,所以一個地支配一個月份,稱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别建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如果我們把這十二個地支按春夏秋冬來分,三個月為一季。這就是寅、卯、辰為春季,其餘以此類推。每季的這三個月,頭一個月稱“孟”,第二個月稱“仲”,第三個月稱“季”。所以寅、申、巳、亥為四孟,子、午、卯,酉為四仲,辰、戌、丑、未為四季。

現在就來談奇門排局時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地支的規律。不管是哪一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

把上面所談的兩點綜合到一起來看,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天干地支的規律是:每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或己亥;下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

所以要判斷當日屬於哪一局,就要看這一日屬於哪個節氣。從大的範圍來説,從冬至到芒種這十二個節氣裡為陽遁,從夏至到大雪的這十二個節氣裡為陰遁。從小範圍來説,在確定了這一天為陰遁還是陽遁之後,就要看這一天屬於哪一個節氣的哪一元,就知道這一天屬於哪一局。

一個節氣的上元,並不是從交這個節氣的那一天開始的。一個節氣上元的頭一天,有時在這個節氣的前頭,有時則落在後頭,只在個别情況下和節氣是同一天。節氣上元頭一天稱作“符頭”。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跑到節氣的前邊,即符頭先至而節氣未到,這叫“超神”。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落到節氣的後邊,即符頭未到而節氣先至,這叫“接氣”。如果這個節氣上元頭和節氣正好踫到一天,即符頭與節氣同至,這叫“正授”。

“超神”在開始時,符頭只超過節氣一兩天,以後逐漸超得越來越多,至超過九天時就要置閏,就是重復一個節氣,即把某個節氣的上中下三元再重復一次。如在芒種節置閏,芒種上中下三元為陽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種下元陽遁九局之後,接著最後一天(芒種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陽遁六、三、九局,然後才開始夏至上元陰遁九局。置閏的三元稱作“閏奇”。

須要注意的是,並非在哪一個節氣中都進行置閏,其實置閏只在這兩個節氣即芒種和大雪中進行,如果不是在這兩個節氣範圍時,即使超過十天也不能置閏。為什麼要放在這兩個節氣置閏呢?這是因為這兩個節氣恰在二至之前。陽遁從冬至開始,陰遁從夏至開始,在二至之前的節氣置閏,就是在陽遁陰遁開始之前把符頭調好,使符頭和節氣盡量接近,而不致超過過多。

看了上面的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奇門的置閏之法會有所理解了。我們這裡要討論的是,置潤的學理依據何在?古人是依據什麼來制定這一方法的呢?

《超接置潤歌》曰:“閏奇閏奇有妙訣,神仙不肯分明説……超神接氣若能明,便是天邊雲外客”。對於奇門置潤之法,曆代學者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迄今為止尚無一本奇門著作對其立式原理作過探討,均泛言其法,而未究其理。本人不才,敢為天下先,對此問題經過長期研究,反復總結,現將本人的一點心得見解公諸於下,期與各位同好探討。

置潤之法到底是據何而創?要搞清古人這一立式原旨,首先必須對奇門的幾個重要構成、運作機理有所了解。

一、60甲子在奇門中的含義。眾所周知,古人用干支來紀年月日時,以天干表示天體的運動規律,地支表示地球隨天體的運動,而產生相應的作用聯係。這樣,60甲子循環一週,就是一個天地變化的週期。時家奇門以5天為一小週期(1元),60甲子循環一週,這樣15天内60甲子循環三個週期(三元),就為一個大週期。這個大週期剛好與24節氣每一節氣的時間長短接近。又以315日,即9個甲子週期、3個小三元為一個大三元甲子週期。

二、24節氣的含義。天干地支表示的是天體與地球聯係的宇宙運動軌跡。而24節氣則表示地球與太陽之間影響聯係。它是由於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對於太陽位置的不同,古人而將其分為24等分,根據每個等分中地球上物候表現的不同,而用於指導人事生產。每個節氣分為三候,51候,124節氣分為72候。每個節候中,地球上的物象會有不同的表現。如立秋節令的三候分别表現為“涼風至、白霜降、寒蟬鳴”。

三、“遁甲”的含義。時家奇門以60甲子週期為一宇宙大氣場系統,以24節氣為一地球小氣場系統。古人為了揭示這個大系統與小系統之間的影響聯係——即是地球上氣流的演變規律,特制定了一套科學、合理、嚴密的宇宙時空模型,及時將60甲子宇宙週期的影響規律在地球上反映出來。由於地球上的氣流變化不僅受60甲子大系統的影響,同時還受到24節令物候小系統的影響。因此,古人將60甲子根據節令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法(局數)在地球上(洛書九宫)分布。古人用洛書九宫按陰陽消長的規律分配24節氣,根據節氣對應的洛書九宫數,而決定60甲子在地球上流行分布的始入點。

如冬至對應的是坎1宫,冬至一陽生,則將甲子時從坎一宫(即是陽遁1局)開始順排布。這樣乙丑到2宫,丙寅到3宫,丁卯到4宫……這樣排完60甲子,到另一輪甲子時,則甲子時排到7宫,此時即是陽7局。再依次順排……到又一輪甲子時,甲子在4宫,即是陽4局,依上法順排……這樣排完三元甲子。到第四輪甲子時(即第二個三元週期),又落在1宫,但由於地球上陰陽消長變化的原因,此時節令已在小寒前後。冬至後為陰消陽長,此時則要進一位,故第二個三元甲子的大週期要從2宫(陽2局)順排,這樣第二元甲子在8宫(陽8局),第三元甲子在中5宫(陽5局)。到三元排完之後,甲子又在2宫,由於陽氣漸長,此時節令已在大寒前後,又必須進一位,故從3宫開始排第三個三元甲子大週期。這樣第一元甲子在3宫(陽3局),第二元甲子在9宫(陽9局),第三元甲子在6宫(陽6局)。到癸亥時為止,甲子的始入點從洛書的19宫都已排過。此時下一個、一輪的甲子的位置又要以另一種規律來排了,由於此時節令已經到了立春前後,節令與洛書九宫的“8宫”相對應,故此甲子時又要以洛書的8宫為切入點,依照上法順次演布,進行又一輪演變……這裡就不再贅述,讀者可照例演練,自可明了。

由於這種60甲子排布九宫的方法難以記憶,在實際運用的時候一時難以直觀的看出來。故古人根據每甲子分為六旬,將六甲旬首分别與戊、己、庚、辛、壬、癸相對應。這樣就將60甲子分布九宫時的錯綜復雜的位置關系,以戊、己、庚、辛、壬、癸六儀再配上乙、丙、丁三奇在九宫的位置簡單的反映、對應出來。這就是“遁甲”的真正含義。而此“甲”乃是”60甲子”之意,並不僅僅指十天干之“甲”。自古至今,實無一人弄明此古人之原旨。

明白了以上三點之後,要破譯古人“置潤”的用意就簡單得多了。由於地球公轉一週(一年)約為365日又四分之一天,這樣分配下來,每個節氣就不是剛好15天整,而是有多有少。這樣就會出現60甲子流行的週期不能與24節氣的週期重合對應的問題。也就是並不是天道行到每個甲、己日的甲子時,氣球上的節令剛好在此交接。而是會出現相差幾小時、幾天,甚至好多天的情況。那麼要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

由於“遁甲”的立式用意就是要反映60甲子宇宙變化週期在地球上不同節令時期的分布流行情況。節令只是作為60甲子分布的切入點。干支系統(整個天體影響)是大規律,而節氣系統(太陽影響)是小規律。小規律必須遵循、受制影響於大規律。而實際上地球上24節氣72物候的表現也並非與交節氣的時間緊密保持一致。就以上面提到的立秋時物候表現“涼風至”為例,實際上並不是一定立秋當日涼風定至,而是有可能會提前幾天出現,也有可能退後幾天出現,並且年年不同。這也正是“置潤”的奧祕所在。

奇門以干支氣運表現為立式本旨,在不同節令時段流行地球(洛書九宫)時,雖未必與節氣一致,但每一個甲子週期在分布地球之切入點確定上,是以最接近此干支週期的節令來確定的。換言之,奇門的用局數,是由九宫八卦每宫所對應的起始節氣交接前後的甲子時,宇宙與地球相對應週期而決定的。對於每一宫位所對應的其餘兩個節氣,其用局演化規律仍遵循各宫起始節氣的規律,再配以陰陽消長規律進行演化。洛書九宫的每一宫位對應的三個節氣是一個大週期,這個週期中干支的演化都是遵循陰陽消長的規律有序進行。節氣只決定干支演化的切入點,不能改變、破壞、顛覆60甲子宇宙大系統的演化規律。

甲子系統與節令系統二者一經一緯,相互影響關系反映了地球上氣流的分布流行變化,天體、太陽對物候、人事的影響。古人是以干支為統領來左右節令實際影響的提前或推後,這即是奇門“置潤”法的合理依據。此法不僅聯係統一了干支與節氣兩大系統,也使得24節氣72候每候實際物候表現對應時間的不同得以合理的解釋、改進,使其合理化。並使節氣隨干支而提前或推後,與物候表現一致。我們不得不歎服先人的智慧!

對於置潤中在芒種、大雪節氣時將此兩個節令重復使用一遍的做法,其實這正是為了使兩大系統能夠協調統一化,使干支系統與最接近的節氣系統相對應,這也是立求使地球運動規律與天體運動規律保持協調一致。這就有如曆法中的“閏月”,雖然多增設了一個農曆月份,但此增加的月份,其月之朔望規律仍然與它月完全相同,並無二致,從而使陰陽曆法能夠保持協調統一。有人認為置潤法將節氣重復使用一遍的做法不符合實際天文現象與地球公轉規律,這種觀念純屬淺見。

和置潤法的將節氣交替隨干支影響而改變(提前或縮後)不同,後人創立的拆補法則是將干支系統隨節氣的交替而改變週期終始點的不同。對於干支系統而言,用置潤法與拆補法的最大區别在於置潤法是一律以甲子時為循環週期的起點,而拆補法則週期起點不一致,隨交節時辰的不同而有差異。那麼拆補法究竟合不合乎自然之理呢?

拆補法雖然使60甲子系統的起始點受到改變,但並未改變、違反甲子系統的演化規律。大家可以對交節前後的同一時辰用拆補法排局驗證,其交接前後的局數、時干支的九宫位置關系同樣遵循陰陽、順逆、消長的變化規律。比如在陰遁中,交節前為6局,則交節後必為5局,交節前時干支在4宫,交節後時干支必在3宫。拆補法定局,交節前後的局數與時干支必然隨陰陽遁的不同而增1或減1。限於篇幅,讀者自己演布。與置潤法不同的是,拆補法是以交節時間的點(多將一個時辰分為兩局)作為陰陽消長的增長點。

拆補法是將干支週期的起始點隨節氣的交點而決定。這種方法從理論上來説較符合科學性,但實際地球上各個年份、地區、位置與24節氣72候的對應表現各不相同。在與72候表現比較吻合的年份、地區用拆補法確實精確合乎實際“氣運”規律。若當年、當地節令物候與對應的時間不一致,則用拆補法的機械性、僵化性就顯現出來了。因為本來節令氣候的“氣”的變化就是逐漸推移、緩慢過渡的,並無極具明顯的變化。所以某些年份、某些地區,雖然節令改易,但交節前後並無明顯的對應物候的異常。

所以,置潤法是將干支、節令大小系統保持統一性,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它將每年地球的實際物候表現與節令的差異問題用干支系統來進行調整,使其力求與實際一致,其中蘊含至理。因而曆代奇門先賢都是以置潤法來定局,並非常重視的,弄清、掌握置潤的正確用法也是研習奇門的重要關節。

而“拆補法”則是以節令制約干支週期,以小系統來牽制、約束大系統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用拆補法,其准驗性、合理性要因時、因地而異。可能在某些年份、地區精確合度,而某些年份、地區則失之千里。今人以幾個或幾十個實例來證明拆補法的“科學性”的做法,顯然有失嚴謹,乃未能究其本源,實屬以偏概全之舉,且無論拆補是否合理、可行,憑此並不能否定置潤的科學、確鑿性。

 

三式奥破译补遗

 

每見今之學者,不惜重金搜羅奇書密冊,以為擁有諸家典籍,即可大徹大悟,出神入化。殊不知,博覽群書固不可或缺,但諸多重要法訣,皆未筆之於書。若欲從書中悟出真訣,除非具有宿怨慧根,稟性極高,能從良莠不齊、真偽雜陳的書中舉一反三、見微知類,以窺見古人真旨。否則只會為書所誤,不明是非。須知清代《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可謂搜羅天下奇書,坐擁書城,編閱古今諸家祕笈法典,然據此並未窺知術中真祕,窮理以具真知灼見。兩書中對於術數之提要概括注解之論,於懸疑晦奧之處,全不明就里,不知所云,未知孰是孰非,妄逞私智以曲解古人,離題千里。可證“盡信書,不如無書”,可知易術真祕古來全由口傳心授,歷代皆未載之於書。

奇門遁甲之學,實“奇門”與“遁甲”之合謂。今世所知之奇門遁甲,實“奇門”而已,對於“遁甲”,實乃千古之謎,今人多不知之,更未明用法。本人的《三式奧祕大破譯》之奇門三篇,首次將此千古之謎公諸於世,然尚有諸多祕奧,限於篇幅及本人時間精力等,未能逐一道明。今特提要補注之,使學者明確奇門研究之方向。今人奇門研究之作,實已失本原,多數誤導學者。今特辯明之。今世學者有謂“陽遁一局甲子始終遁於戊之下”之類者,實未明遁甲中“玄機暗藏”、“氣數”盈虛流行之變,故失“遁甲”之真旨,乃死執三奇六儀之表,未知“遁”内裡尚有深意;有謂“奇門是天干之學,六壬是地支之學”者,乃不知奇門遁支、六壬遁干,覆載相錯、參伍為用之本原,乃執著“奇門”之表,不知“遁甲”之裡。諸如此類,儼然將“奇門”與“遁甲”割裂為二,管中窺豹,失卻“奇、門、遁、甲”(為何要將此四字分開,請讀者深思)之和諧統一、立式神機。

“遁甲”之學,乃上古已具,而後世方納入“奇門”,融為一爐。“遁甲”之學,古與“九疇”紫白相配,應天承地,效法窮盡河洛之理,以窮天地之造化,同證共參,二者不可偏廢,乃兵家之據、道家之本,《易》尚未作,而“遁甲”已存。九疇之變,範圍天地,聖人參以河洛,仰觀俯察,而有八卦之創,大易之作,華夏之興。故今世研究奇門遁甲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明,失此則不能追根溯源,盡得天地之奧。

奇門遁甲中“遁甲”之祕,本人《三式奧祕大破譯》的三篇奇門文章已經全盤揭曉,讀者若能舉一反三,再結合日後即將發佈的幾篇六壬揭密文章,當可從中悟出諸多三式懸疑。今人所用的奇門,全執著以奇儀、星門神宮,較少懂得“遁甲”在其中的重要用法,本人在文中已初露端倪,對於高級用法,待日後機緣成熟再予以公佈。其實很多三式祕訣(不僅僅三式,其他術數也是如此)歷代先賢都並未傳之於書,在此奉勸那些以博覽為榮的讀者,不可據此沾沾自喜,自認得天獨厚,習得真訣。而三式之學,古今機理有別,用法有異,本人也藏有諸多古籍珍本,但遍閱統觀,大多雜而不精,往往於精要之處隱晦其辭,或點到即止,或一筆帶過,或避而不宣,能讓學者一看即明者,皆為諸家典籍所載,並無任何差異之論。此古人著書之流弊,今人不可不知。每有易友以擁有諸多古籍珍本自傲,向我炫耀,殊不知,諸多古籍,能體悟者有幾多?能運用者有幾多?書中藏訣(尤其是“真訣”)者有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