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益高速复线规划图:食古不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0:36:59
 

  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笑话:老师问一学生,阿房宫是谁烧的?学生惊惧战栗,答曰:不是我!第二天,学生的父亲找到老师,指天发誓说,我的孩子向来诚实,他说阿房宫不是他烧的,就肯定不是他。

  这样的笑话人们通常也就是付之一笑,并不会当真,但实际上,这等看似荒谬的事情,历史上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且不止一次。据说清军刚入关的时候,对《三国演义》里的用兵谋略极为推崇,奉为兵书秘籍,凡是识字的满人,都熟读该书。清人况周颐的《餐樱庑随笔》载,康熙年间,有个在干清门值守了三十年的老侍卫,晚年得以外放为荆州将军,家人朋友都为他感到高兴,唯独他闷闷不乐,想到难过处还潸然泪下。家人问原因,他说:“荆州的地理优越险要,为敌国所必争,智勇如关羽者,尚且无法据守,只怕我上任不久,荆州就要沦入东吴之手。”任由亲友怎样解释劝慰,他仍然是茫然若迷,不知醒悟。

  类似的笑话在咸丰末年又再度上演。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部进入四川,有满人御史上言说:“川南的泸州一带,必须驻以重兵设防,不然敌军就会从泸州渡江,勾结各族蛮夷,再挥军向内陆进攻,为患不堪设想。如果形成这样的局面,如今哪里去找七擒七纵的诸葛亮,领军平定诸夷呢?”也是把《三国演义》里的情节当作了现实来谈。这份奏折传开,顿然成为一时的笑柄。

  乾隆末年,名将阿桂向乾隆推荐一位刑部的满人郎中。乾隆问该郎中,福康安、海兰察二人在外面的声名如何。郎中答曰:“外面的将士都很佩服二人的将略,把他们比作罗成和尉迟恭。”乾隆为之失笑,将他遣出。因为罗成和尉迟恭都是《说唐》里的小说人物,拿来比福康安和海兰察,不伦不类。对此,举荐的阿桂也很后悔,说:“我看此人相貌丰伟,还以为他很有学问,没想到只是个沉溺小说之人。”

  古人把读书不能充分理解应用、锢蔽而不知变通的人喻为食古不化,不管读什么书,都应当避免这种情况,而应把“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视为追求的一种境界。

  (摘编自香港《文汇报》 文/青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