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万达假日喜来登:教你如何泡功夫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2:30:08

以前的人用紫砂茶壶泡茶除了讲究泡的技巧,还讲究冲茶的艺术,尤其是功夫茶。
  
泡功夫茶有五项要决:
“烫本热罐,高冲低斟,乱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每一步骤足以影响饮茶的滋味,不可轻率和忽略。所用茶叶,也要三分幼,七分粗。
   烫杯除了是为了注重卫生与清洁之外,还能使热力均匀分散茶杯四周,帮助保住茶香。若四周冰闵(尤其是冬寒时),则会影响茶味。
   高冲,亦即滚水要从稍高处倒进茶壶中,一边倒,一边慢慢打圈,目的是使茶叶所受的温度平均。
   低斟,茶叶泡好以后要由低位慢慢倒出,壶嘴最好贴近杯边以免香气散失,与刚才高冲滚水的手法迥异。
   滚水进壶里,必会浮现一层泡沫,故要轻巧地以壶盖在上面一“刮”,使泡沫全部粘到盖上。
   所谓“关公巡城”,就是茶汤介乎橙红与橙黄色时(通常在茶壶中泡制两三分钟已足够)均匀地倒进三至四个杯子里,使各杯茶色浓淡一致;切勿倒满一个杯子后才倒进第二个。
   最后,壶中茶汤尽,以“点”状滴出,要滴得周全,俗称“韩信点兵”。

一、 泡茶的茶意:
有人把茶道說得很玄、很高深莫測似的,然而品茗最直接的作用乃在於「茶趣」的享受與欣賞。
泡茶者在泡茶前應抱著一顆泡好茶的心,並了解茶的特性,再融入自己的泡茶經驗,掌握適當的泡茶方法,便能泡出一壺好茶來細心品茗,盡享茶趣。


二、 泡茶的茶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用一組好茶具方能使泡茶時揮灑自如。因此,即使沒有全套齊備的茶具,也至少要備有水壺、茶壺、茶船、茶海、杯等五項基本茶具。


三、置茶量
生茶 (輕火茶):置入茶罐約2/3至3/4的茶量
半熟茶(中火茶):置入茶罐約1/2至2/3的茶量
熟茶 (重火茶):置入茶罐約1/3至1/2的茶量


四、泡茶的水:
俗語稱「水為茶之母」,古人用山水、江水、泉水、井水等泡茶,現代人則多用自來水泡茶。可是由於自來水含有消毒藥劑及偶有氣味,因此需經過濾器,然後儲放於乾淨適當容器裏,待沈澱後,再取上面的水質來泡用。
此外,燒水時切勿使開水開得太久,因為開得過久,水蒸氣蒸發過多,水中所含礦物質及氯化物較多、鹼性較重,從而降低鮮純的茶味,所以開後幾秒鐘內即應取之泡用,或以文火維持溫度。


五、泡茶的温度:
茶葉因其品種及製造環境的不同,也有其不同的特性及適合揮揚的溫度。水的溫度即是古代所稱的「火候」與「湯候」。古人以「形辨」、「聲辨」、「氣辨」三種方法辨識茶湯的滾識程度,「形辨」指觀察茶湯滾沸至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時才是純熟的「熟湯」;「聲辨」指細聽湯沸至無聲時才是純熟的「熟湯」;「氣辨」指觀察水氣直沖貫時才是純熟的「熟湯」。
現代人煮水泡茶時,亦應注意煮水的火候與泡茶的適溫。煮火時,應用溫火慢慢煮沸,然後再以文火保溫或熄火即可。  
泡茶時,要依茶的醱酵程度與焙火程度的輕重來調節:
綠茶類:以不超過75度為原則,因為綠茶的單寧酸相當豐富,高溫會泡出苦澀味及破壞維生素,所以不宜高溫。
香片:85度上下,此為花香與茶味配合最佳的溫度。
生茶:95度上下,上選品以100度泡就更能品到最佳的茶質。
半生茶:100度上下
熟茶:100度
紅茶:100度
一般而言,水開時的溫度是100度,水開後一兩分鐘的溫度約95度,如將壺打開約五至十分鐘,水溫即降至85度左右,或將開水倒存於熱水瓶中,在一兩個小時內也應可保持在85度以上。


六、泡茶的时间
泡茶的時間不足會使不成熟的生澀浮於水上,時間過久卻又產出苦澀,因此泡茶時間應掌握得宜。
· 如果使用蓋杯泡茶,應以三公克茶葉對150毫升的水量浸泡五分鐘。  
· l如果半醱酵茶採用宜興式品茗,熟茶需3秒至1分鐘;半生茶需1至2分鐘;生茶需1至3分鐘。  
· 上選茶葉的泡茶時間宜縮短,尤其是上選熟茶,前幾泡宜在3至5秒即傾壺而出,稍有延遲,茶質便失甘香而帶微苦,且水性減少,沖泡次數亦隨之減少。  
· 無論那種茶葉,後面幾泡的浸泡時間應稍增,好讓茶質充分顯現,一般是每加一泡,再延長約10秒至30秒。  
· 重香氣的茶宜短泡,重味道的茶宜長泡。  
喜品濃茶者,可多泡一些時間;喜品淡茶者,宜少泡一些時間。

泡茶茶具
1、置茶器包括:
茶则: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一般多为竹制品。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中拨入壶中。
茶漏、茶斗:放置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因湖口过小而掉落壶外。
茶荷:茶荷与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时,可判断罐 中茶叶多寡,由此决定置茶量;其次,将茶叶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视茶,决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则可欣赏茶叶、闻茶香,最后将茶叶置入壶中。
茶擂:当茶叶倒入茶荷后,以茶擂适度压碎茶叶,可使茶叶冲泡的茶汤较浓。
茶仓: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将欲冲泡的茶叶倒入茶仓,兼具节省空间与美观作用。


2、理茶器包括:
茶夹: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 ,也可用来掏出茶渣 , 而尖细的一端则可用来疏通壶嘴。
茶针:茶针是用来疏通茶壶的内网,保持水流畅通。
茶桨、茶簪: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此时可用茶桨拨去泡沫。


3、分茶器包括: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之倒入茶海。有些人会在茶海上放置一个掳网,以过掳倒茶时随之留出的茶渣。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人数多时,可利用较大的茶海冲两次泡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涩味。

4、品茗器包括:
茶杯:品茗所用的杯子。
闻香杯:此杯的高度较茶杯高,借以保留茶香。
杯蝶:放茶杯的小托盘,杯碟有美观作用,有时茶汤烫手,用杯碟端 茶杯较方便。


5、涤洁器包括: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茶船多为陶制品,更有古朴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乐趣。茶船也是养壶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壶的茶汤。
渣方:盛装茶渣的器皿。水方、茶盂、水盂:盛接弃置茶水的器皿。
涤方:放置使用过而待清洁杯盘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擦干茶壶,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 ,而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的水滴。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二、茶具对茶汤的影响: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陆羽《茶经》之推崇青瓷,“青则益茶”,即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茶的原色在变化,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


三、包茶的过程:


第一泡:将适温的热水茶壶。
计 时:盖上壶盖,计时1 分钟。
烫 杯:将温盅水倒入茶杯中温热,或侧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转,以茶船 内热水温烫后,取出置于茶盘中。
干壶:将茶壶放置茶巾上吸取水分,或将茶壶置于茶船边缘滑动,刮去壶底水滴。
将茶壶中浓度恰当的茶汤倒入茶盅,再持茶盅倒入茶杯约八分满,此步骤称为分茶:使用闻香杯者,直接持茶壶将少量茶水来回注入茶杯中,目的使为了令每杯茶汤的浓度相当,而利用茶盅即可省去此麻烦。
奉茶:端茶奉客。
品茶:品茶时先闻其香,再啜饮茶汤,先含在口中品尝味道,然后慢慢咽下感受滋味变化。一杯茶最好分三次以上啜饮,千万不要一口气喝完。
第二泡 :动作同第一泡,泡茶时间增加15秒,为1分15秒。
第三泡:动作同第二泡,泡茶时间再增加25秒,为1分40秒。
去渣:以茶匙掏去茶味已淡的茶渣,并将茶具清洗干净。
还原:将所有泡茶用具整理归位。


四、品茶(端茶杯)的姿势:拇指、食指掐住茶杯的边沿;中指托住杯底。

茶具介绍:
  茶室四宝:
  所谓的“茶室四宝”,缺一不可。即玉书(石畏)、潮汕炉、孟臣罐、若琛瓯。


  玉书(石畏)即烧开水的壶。为赭色薄瓷扁形壶,容水量约为250毫升。水沸时,盖子“卜卜”作声,如唤人泡茶。现代已经很少再用此壶,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壶,多作南瓜形或东坡提梁壶形。也有用不锈钢壶的,用电,可保温。我在万般无奈的状况下,用大的玻璃烧杯,盛水置微波炉内使之沸腾。此法需注意两点,一是微波炉的时间和火力要调好,防止水未开或水老,需多次试验过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炉内的异味。


  潮汕炉是烧开水用的火炉。小巧玲珑,可以调节风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炉在现代亦使用较少。茶艺馆里,我所见到的有三种烧水用具。一种也是紫砂的小炉子,炉内可放置小小的固体酒精灯,配合大的紫砂壶烧水。仿佛也有烧蜡的。但是,无论是固体酒精还是蜡,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烟;一种是可保温电热器,不锈钢壶置电热板上;另一种则是磁感应烧水器,玻璃壶(底部是不锈钢?)放在感应盘上。这三种用具,以紫砂炉配紫砂壶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较重而易损坏,不方便携带至远处。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壶。为宜兴紫砂壶,以小为贵。孟臣即明末清初时的制壶大师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壶非常闻名。壶的大小,因人数多少而异,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壶。


  若琛瓯即品茶杯。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浅,容水量约10-20毫升。现在常用的饮杯(区别于闻香杯),有两种。一种是白瓷杯,另一种是紫砂杯,内壁贴白瓷。也有纯紫砂的饮杯,我个人认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泽。


  除了这四种必备茶具外,乌龙茶的冲泡中,仍用到其它名目繁多的茶具,简单介绍如下:


  茶船和茶盘。茶船形状有盘形、碗形,茶壶置于其中,盛热水时供暖壶烫杯之用,又可用于养壶。茶盘则是托茶壶茶杯之用。现在常用的是两者合一的茶盘,即有孔隙的茶盘置于茶船之上。这种茶盘的产生,是因为乌龙茶的冲泡过程较复杂,从开始的烫杯热壶,以及后来每次冲泡均需热水淋壶,双层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层,不致弄脏台面。茶盘的质地不一,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我自己有个状如莲花的紫砂小茶盘,很是小巧美观。


  茶海。形状似无柄的敞口茶壶。因乌龙茶的冲泡非常讲究时间,就是几秒十几秒之差,也会使得茶汤质量大大改变。所以即使是将茶汤从壶中倒出的短短十几秒时间,开始出来以及最后出来的茶汤浓淡非常不同。为避免浓淡不均,先把茶汤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时可沉淀茶渣、茶末。现在也常用不锈钢的过滤器,置于茶海之上,令茶汤由滤器流入茶海,以滤去茶渣。此法我认为不可取,因不锈钢本身多少有些异味。至少用于闻香的二泡茶,不可用滤器。


  茶荷。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瓷质或竹质,用做盛干茶,供欣赏干茶并投入茶壶之用。好的瓷质茶荷本身就是工艺品,奈何许多茶艺馆略去茶荷不用,甚是可惜。


  闻香杯。闻香之用,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茶匙。多为竹质,如今亦有黄杨木质,一端弯曲,用来投茶入壶和自壶内掏出茶渣。


  此外还有茶盂、茶夹、茶则、茶漏等辅助茶具,品种繁多,泡茶时并非一定使用,这里不再细谈。

泡茶技法

(一):传统泡法  
  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
  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
  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茶叶饮法

(一):红茶饮法  
  自从我们的祖先发现和饮用茶叶以来,饮茶方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我国古代,茶叶最初作为药用,是采摘生叶煎服。以后,发展为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或与其他食物调剂饮用,到了明代,才发展成为我们现在常用的茶叶冲泡饮用的方法,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茶类众多,风怕习惯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饮东方法。不同类的茶叶的饮法虽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必须加以区别的。


  (一)红茶饮法
  从使用的茶具来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杯饮法,一种是壶饮法。一般说,各类工夫红茶、小种红茶、袋泡红茶和速溶红茶等,大多采用杯饮法;各类红碎茶及红茶片、红茶末等,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于壶饮法。
  从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划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我国绝大部分地方饮红茶采用“请饮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调料。但在广东,有些地方要在红茶里加牛奶和糖,使营养更丰富,味道更好。在我国西藏、内蒙古,这种饮法更为普遍,称之为酥油茶和奶茶。通常的饮法是:
  先将茶叶放入预先烫热的茶壶中,冲入沸水浸泡约五分忡,然后把茶汤倒入茶杯中,冲入适量的糖、牛奶和乳酪。在茶壶中泡过一次的茶渣,一般弃去不再用。


一. 泡茶茶具
    茶艺泡茶的工具种类繁多。置茶器包括茶则、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夹、茶匙、茶针、茶桨;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闻香杯、杯碟;涤洁器包括茶盘、茶船、渣方、水方、涤方、茶巾、容则;其它还包括煮水器、香炉、奉茶盘等。
以上介绍了林林总总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绝非一定繁琐复杂,而应由简入繁,重在培养自己对茶叶的基本认识。


 二、泡茶的注意事项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冲四次:一为皮;二三为肉,四为极。四冲之后,茶汤基本转薄。四泡茶浸泡时间应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决:低、快、均、尽。出茶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汤热度;匀,表示对客人一视同仁;尽,茶水沥尽,茶叶不浸泡过久,茶汤不会苦涩。
  任何茶叶都不宜浸泡过久,茶汤应与茶叶分离,即泡即饮。过浓的茶汤对身体不利,浸泡过久的茶汤会破坏茶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间,用上茶浓,用下茶淡。
   在古筝乐曲的伴奏下,主泡人熏香、净手,先引茶入茶,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壶。


烫杯温壶: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乌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最后主泡人向客人答谢品茶,鞠躬退场。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广东的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独特,饮用程式亦相当讲究。这不但是他们工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享受,也是他们交际往来的一种工具,更是迎宾敬客的重要手段。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珑,非常考究。一套茶具,一般为一壶三杯,也有两杯和四杯的。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为最佳。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制时先将水烧开后冲茶。冲时要掌握以下几个要领,即:“高冲”、“低洒”、“括沫”、“淋盖”、“烧杯热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在”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