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望城明发国际城:西欧移民:文明冲突进行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7:39:51

西欧移民:文明冲突进行时?

 

  多元文化主义、民族包容等,本来是二战以后欧美各国大力倡导推崇的价值观。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欧洲这种价值观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封闭、保守、排外,会成为欧洲的新方向吗?

  本报记者 张子宇

  Almanya,这是由德国土耳其裔女导演雅瑟敏·萨姆德雷利(Yasemin Samdereli)执导的影片之名,和法语、波斯语等用古日耳曼人的阿勒曼尼部落(Alamanni)称呼德国一样,土耳其语中把德国称为Almanya(德意志,音译为阿曼尼亚)。

  “我们希望人们能把彼此看成是人类,把电影中的家庭看做我们周边的家庭一样。”雅瑟敏说道,她指出现在土耳其裔德国人的形象非常负面。

  电影通过两个平行的故事展现土耳其后裔在当代德国社会的认同困难:现在已经70多岁的土耳其人侯赛因在上世纪60年代作为劳工来到“阿曼尼亚”,后来他接来家人定居在那里。另一个场景里,他的孙女迦南通过讲述祖父的艰辛、情感和家族史来安抚因为被德国同学排斥不能加入班上足球队的6岁表弟辛克·伊马兹。

  在温情之外,电影所直面的移民问题是当前德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近日出现的北非难民潮,让这一挑战变得尤为突出。

  “多元化彻底失败”

  来自突尼斯、埃及等国的难民给西欧国家出了一道大难题,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纷纷表示无力接收汹涌而至的难民。

  这是因为,在这之前,移民带来的挑战已经让这些国家爆发了异于平常的大讨论。

  “作为一个有400万穆斯林的国家,德国在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和平共处方面没能取得成果,文化多元化社会的尝试已经失败,并且是彻头彻尾地失败了。”2010年10月1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对基督教民主联盟下属青年团发表演讲时尖锐地指出。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卡梅伦、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以及西班牙前首相阿斯纳尔。

  “是的,这(文化多元主义)是个失败,当然我们必须尊重差异,但我们不想要……一个各种团体并存的社会。如果你来到法国,你必须让自己融入一个单一的团体,这就是国民的团体。如果你觉得这无法接受,你就不受法国的欢迎。”法国总统萨科齐2月10日的讲话与默克尔如出一辙。

  201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成员、德国央行董事蒂洛·萨拉辛(Thilo Sarrazin) 出版了著作《德国自取灭亡》。他在书中宣称:“土耳其人正凭借更高的出生率占领德国,与阿尔巴尼亚人占领科索沃如出一辙。我可不希望我孙子和重孙生活的国度以穆斯林为主,或大片地区讲土耳其语或阿拉伯语。”

  尽管萨拉辛的过激言论遭到了舆论抨击,他也被驱逐出了德国央行董事会,但他的作品依然是亚马逊网站德语类书籍的销售冠军。

  法国则在驱逐吉卜赛人。

  这一切都显示,西欧社会开始公开反思和辩论文化多元化问题。

  官方强硬之声

  可以追溯到启蒙运动的多元文化主义 (multiculturalism)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这个词最早被用来描述1957年瑞士的政策。1971年,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官方政策的国家。不久后,欧盟多数成员国也将多元文化主义纳入官方政策,多元文化主义当时在全球迅速成为时尚。

  “‘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移民群体可以遵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生活方式在自己的社区生活。维持这种‘分隔独立’的生活方式,相较于社会同化、集中管理的方式而言,需要更多的社会福利性投入,比如基于移民群体的母语教育等。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普遍实行‘节俭’政策,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开支,因而无法继续支持多元文化主义所带来的巨大开销。”英国剑桥大学中东系博士生廉超群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松懈的移民政策已持续了50年,使得社会融合陷入了失败的境地。”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1月的讲话中也指责一些穆斯林团体拿了政府的公共投入却没有尽力打击“极端主义”。

  “在移民问题上,英国政府主要关注的是移民社群的‘极端主义’问题,并由此引发的国家安全危机。更有议员指出,过于宽松的移民法已经使英国成为了恐怖分子藏身的天堂。” 廉超群向记者介绍。

  欧洲社会已被移民问题困扰多年,但官方发出如此强硬的表态非常少见。“在遭遇经济危机之后,‘欧洲人’出于自我保护的动机,责怪移民群体一方面侵占了属于他们的社会福利和工作机会,一方面又不愿意遵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生活。”廉超群总结。

  老侯赛因的移民之路

  “德意志斯坦”,这是一个在网络上开始流传的政治笑话。“斯坦”是突厥语的词根,表示“地区”、“国家”之意。这个词被反移民主义者用于讽刺德国社会庞大的、以土耳其后裔为主的外来移民。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阿非利加法兰西共和国”,“尼德兰酋长国”等揶揄称呼。

  无论如何看待这些排外主义言论,350万土耳其后裔确实构成了德国人口的一个重要部分。曾在德国留学的周邵就职于世界知名的服装企业Tommy,需要频繁往来于荷兰和德国。“公司的同事里好多土耳其人,超市里的收银员都是土耳其人,开快餐店和开出租车的很多是土耳其人。教我学开车的倒不是土耳其人,不过是阿富汗人。”她和时代周报记者聊起。

  德土两国历史渊源颇深。早在十八九世纪,在英法俄等列强的压迫下,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德国迅速接近,德国希望能够借助和土耳其的良好关系获得通往东方的交通线,著名的3B铁路计划,即从柏林—拜占庭(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古称)—巴格达,曾经名噪一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奥集团与英法俄作战,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曾被嘲笑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军队取得了如加里波第战役等对英法的胜利。这种意义重大的自尊心重建给土耳其的民族心理留下了深刻印象,“亲德反俄”成为一种精神意义上的传统。

  一战战败后,新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依旧和德国(包括后来的纳粹德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二战中土耳其数度有加入轴心国的可能,只是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在美国的威逼下才被迫对德宣战。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750万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其中有531万军人。这使得战后德国极度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而东西德的分裂也导致了西德无法从东部获得劳动力。而土耳其当时则出现了高生育率和卫生条件改善造就的人口增长潮。

  在这种情况下,从上世纪60年代起,西德开始大规模引进土耳其劳工。尽管遭遇了一些人包括时任就业部长的Theodor Blank的反对,但在希望通过此举稳定土耳其经济的美国的支持下,大规模引进劳工计划最终成行。而且很快在德国雇主的要求下,土耳其劳工两年的停留限制被取消。电影中的老侯赛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到德国。

  移民难言的困境

  1961年,第一批7000多人的土耳其劳工到来;到1973年,80%居住在西欧的土耳其族人都生活在西德。除了需要劳工以外,庞大的土耳其社团的存在和其他一些便利(比如战后的德国在民族问题上始终小心翼翼,以免遭遇“种族主义”的指控),其他土耳其族人也源源不断地从希腊、保加利亚、塞浦路斯、马其顿、罗马尼亚等地涌向德国。

  最早的土耳其劳工都是单身前往德国。但是因为出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考虑,比如担心大量单身男性青壮年因为理财不善或者“无所事事”造就社会治安和管理问题,西德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了“家庭团聚”计划,即同意这些劳工将家人接到德国团聚。从此这些移民在德国开始生根发芽。

  由于文化方面的因素,土耳其移民表现出了生育率高和年轻化等特征。土耳其移民和“主体德国人”的人口结构出现重大差异。1987年,21%德国人(这里主要指主体即德意志族和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德国人)在21岁以下,而土耳其移民同一数据则为42%。现在近1/4的德国人在60岁以上,在土耳其移民中仅为5%。

  庞大的移民,给西欧社会带来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在民族成分比较单一的德国,穆斯林移民始终不能摆脱被歧视的问题。他们不但面临经济方面的困难,也常常成为新纳粹的袭击对象。1992年,3名土耳其移民在一场发生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纵火案中死亡。1993年,索林根一个土耳其裔家庭遭遇纵火袭击,5人死亡。邻居在烟雾中听到了“嘿!希特勒”的叫嚣。

  这些暴力行为都招致德国社会的一致强烈谴责。

  电影里也写到,新移民到德国前,也会收到一些偏颇甚至荒谬的警告,如“德国人都很脏”、 “德国吃人”等。而回到家乡时,在德国长大的土耳其人又需要重新适应一些东西。

  离得开移民吗

  虽然目前的形势看起来有些严峻。但是实际上应该指出的是,最新数据表示德国的人口在去年其实是稍稍“出超”。 而且无论德国及其他国家如何收紧移民政策,移民后裔在这些国家中的存在已经产生了坚固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很难想象没有了Kebab店,欧洲人的生活会如何?

  在西欧分布最广的快餐店不是麦当劳或者肯德基,而是无数由各种穆斯林背景的人士开设经营的Kebab(一般还售卖薯条,炸鸡和沙拉等食物)。

  土耳其裔和其他穆斯林移民还广泛分布于建筑、交通运输、制造等行业。从社会影响力来说,虽然德国暂无诞生土耳其裔首脑的可能,但是前拜仁慕尼黑队的中场核心绍尔是土耳其裔,德国国家队目前的中场核心厄齐尔和1995年德国小姐Asli Bayram也是土耳其裔。

  “那些土耳其人挺好的,我没有感觉他们有任何难相处,也没有发现他们和白人同事有什么隔阂。”周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