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到成都高铁时刻表:周立波:你怎么这样说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6:17:07
周立波:你怎么这样说话
邹振东
  
  
  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如果控制不了愤怒,请把愤怒限制在当事人范围吧
  
  “你怎么这样说话?”当一个人心里涌出这样的感觉时,这常常是吵架的前兆。特别是对方——“我就这样说话,你要怎样?”或者,“既然你这样(说话),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对话就变成了对骂。
  
  我一直善良地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对骂,其实开头都是要对话的;或者说,世界上大多数对骂,其实是可以转化成对话的。因为我发现,大多数对骂,包括夫妻间的吵架,其实并不是在核心利益上的争执,而是在鸡毛蒜皮上的纠结。让人愤怒的,常常不是你说的是什么;而是,“你怎么这样说话?”
  
  2010年,赵本山因为《乡村爱情》遭到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一顿猛批,虽然要求赵本山应该“高雅”的教授首先升高的是赵本山的“血压”,但赵本山还是幽默地化解风波:“有质疑是非常正常的,我们都要理解,因为有一批专门批评别人的人,因为不批评就没饭吃。”即使时至今天,曾庆瑞依然不依不饶地批评赵本山是“伪艺术”,赵本山还是用“沉默”和“不争论”四两拨千斤。
  
  “海派清口”笑星周立波似乎不喜欢赵本山这样的幽默,“人不烦我,我不烦人!人若烦我,挥锹挖坑”。谁要惹了他,他就跟谁急。骂方舟子,骂孔庆东,骂谢勇,骂网民……周立波这种“虽千万人逆之,吾骂矣”的个性,在这个伪娘盛行的时代仍然算是稀缺的性格。不过,男人气如果过头了,就容易出现暴力,不管是来自拳头,还是来自口头。
  
  最近一个惹上周立波的,是同济大学的张生教授。张生发文评论“中国达人秀”中的周立波,“暴露了他不善于使用国语或者不善于用国语进行有那么一点文化的思考”,“他的点评让观众看到的是他肤浅的思想和低下的教养”。
  
  周立波愤怒回击:“说我教养低下,说菜花甜妈是绝唱!您的语文是生理老师教的吧?家有不幸也不是逻辑混乱的理由吧?像你这品种的教授,江河湖海沟到处都有!但周立波再烂也就一个。”
  
  周立波的大爆粗口,很多网友都认为有损其形象。事后,周立波一再强调他的“话出有因”,他似乎很委屈:“哪算骂吗?严格意义而言,我只是以那个教授的语境与他做了一次被动的沟通!”那么,还周立波一个“质证”的机会吧,我们不妨静下心来,重新梳理,看看这场暴风雨到底起于什么“青萍之末”?
  
  我仔细看了张生的原文,通篇还是就事论事,即使局部用词过激,但也不算过分,只有一个词例外,那就是“教养”。我宁愿相信张生使用“教养”这个词,可能是“素养”的笔误。“素养”和“教养”虽然只差一字,都有“修养”的含义,但“教养”的矛头,却是越过对方直指对方的上一辈了。
  
  或许,正是“教养”一词刺痛了周立波,所以他也把矛头越过对方,用“家有不幸”扯上对方的上一辈,周立波还“挥锹挖坑”地把矛头指向下一代:“张教授让我告诉你‘绝’是什么概念,该如何用?绝,即再无。比方:绝唱、绝笔、绝种、绝代,请任选一款合适您的!”
  
  每一次看到一场好好的对话转化成暴风雨般的对骂,我总忍不住摇头叹息。我赞成一切对话,不支持一切对骂。但如果对骂在所难免,我觉得对骂首要应遵循的原则,那就是不要波及无辜。
  
  所以,我能接受张生的“素养”,不能接受张生的“教养”;能接受周立波这样骂:“像你这样的人”,反对周立波这样骂:“像你这品种的教授”。中国有鲁迅、陈寅恪这样的教授,不烂,而且不止一个。而且,无论如何,不能说“我印象中同济好像不出藏獒的嘛”之类的话,哪怕同济从未出过贝时璋、宗白华、童第周这样的教授。
  
  因为普希金的缘故,我痛恨一切决斗,并庆幸这种表面“勇敢”实则“非人道”的“公平”模式已经被历史淘汰。但是决斗中“单挑”的道德,仍然值得借鉴,那就是你的枪口只会对准你要争执的那个人,而不会掉转枪口,甚至用机关枪横扫周围。
  
  冤有头债有主,我们如果控制不了愤怒,请把愤怒限制在当事人范围吧。比如,如果你非要骂一声“去你的”才解恨,就请限制在“去你的”吧,不要扩大到“去你妈的”,即使长者为大,也不可以换成“去你孩子的”。而对于知识分子来说,也不要一急就脱口而出:“不要以为知识分子不会骂人,去你母亲的。” 
  
  回到张生和周立波生起的这一场风波,我多么希望这一场对骂至少限制在:“嗨,周立波,你这个臭小子!”“呔,张生,你这个假正经!”……
  
  最后,如果对骂限制在当事人,是不是双方就可以肆无忌惮没有底线?那当然不行,遵循了对骂之不能波及无辜的首要原则之后,还有第二到第n个原则,至于它们是什么?呵呵,那就是下一个话题咯。
  
  
  (作者为厦门卫视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