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透明瓦生产商: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13:29
刚言震慑


        江竹筠同志被捕之后,无论怎样严刑拷打,始终宁死不屈。 有一天,特务头子徐远举审问江姐,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江姐都置之不理。
  徐远举恼羞成怒,准备用他审讯女犯人的绝招——把她的衣服当众 全部剥掉,使她害羞之极而不得不招供。
       只听得徐远举朝江姐大吼一声:“给我把她的衣裤全部剥下来!” 话音刚落,一直缄默不语的江姐突然大喊一声:”不许你们乱来!” 徐远举一听乐了,以为这下把江姐吓唬住了,便阴阳怪气他说:“你害怕了,那赶快说!” 江姐怒目圆睁,指着徐远举厉声喝道:“我是连死也不怕的人,还怕你们用剥衣服的卑劣手段来侮辱我吗?不过,我要告诉你,你不要忘记, 你是女人养的,你妈妈也是女人,你老婆、女儿姐妹都是女人,你用这种手 段来侮辱我,遭侮辱的不是我一个,而是世界上所有的女人,连你妈妈在内, 也被你侮辱了!你不害怕对不起你妈妈、姐妹和所有的女人,那你就来脱吧!” 江姐一席话,大义凛然,势不可挡,把徐远举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好作罢。
  江姐以浩然正气压倒了敌人的卑劣和嚣张,她这种论辩方法就是论 辩心理战术中的刚势慑服。
        刚势慑服是论辩中计对对方的利害关系,以非凡的气度和声势、震动、威逼和慑服对方,论辩中,有的对手因理屈而心虚,说话吞吞吐吐、含 含糊糊,或躲躲闪闪。这时,论辩者可以针对对方的弱点,以锐不可挡的气 势直逼对方,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而且一般说来,同于对方 理屈心虚,只要论辩者切中要害,往往是不堪一击。
                某汽车运输公司在整顿家属区“脏乱差”活动中遇到了麻烦。一个名号叫“二赖子”家,不客气地往沙发上一坐,开门见山地说:“你是打架 动刀子呢,还是和平解决?”
       他沉着脸,口气强硬地继续说:“我生死关过了好几道了,从来不怕死的,但我还是劝你和平解决,这对你和大家都有好处。” “二赖子”被这位正气凛然的书记镇住了。他听说这位书记参加过平叛和自卫反击战,出生入死,名扬军旅,哪里还敢对垒叫阵,于是大动干戈的念头经成了圆滑的托词: “我不是不拆,是人手太少忙不开。” 老冀说:“我有的是人,义务帮忙。” 这个钉子户一拔,几天时间楼洁院净,秩序井然。
            某水泥厂一工人因违反厂纪,被开除出厂。他不服气,一天手拿寒 光闪闪的斧头,杀气腾腾找厂长“算帐”。他质问厂长:“为什么开除我!”
厂长神色泰然,态度强硬:“凭你 7 个月不上班!” “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也不是吃素的。” 他举起斧子恶狐狠地说。
  厂长异常愤怒,毫不相让:“你要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子我见 过,想用它吓倒我,那你就错了。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厂长!不过,我倒劝你想想这样做的后果!” 在厂长义正词严的断喝下,这个工人被震慑往了,斧头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陈毅与国民党的代表在赣州谈判时,国民党某师政治部主任阴阳怪 气地说:“无所谓国共合作,这种说法在英美不习惯。”
     陈毅当即予以痛斥:“你代表谁?代表英美吗?你若代表英美就没 有资格和我谈判。我们的部队要下山,你挡不住!进赣州,你挡不住!中国 有共产党,英美也挡不住!形势变了,你的脑袋也得变!”
    陈毅胆识超群,铿锵激昂,再狡诈顽固的对手也不得不先从心理上 输了几分。
             刚言离不开嘴巴上的功夫。有的人思想也过硬。但是由到有人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就心怀紧张,只会横眉怒目,一肚子强词力 语倒不出来,即使说出三言五语,也是软不拉叽,不痛不痒,起不了多大作 用。
       要想使自己的话像淬火的钢刀,需要注意一定的表达技巧。 一是“内紧外松”,遇事要沉着冷静,过分紧张会影响口语的正常表达,要培养自己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胸有成竹、神态自若本 身就给对方施加了心理影响,从精神上压倒了对方。二是善于攻其弱点,在对方要害处给以致命的一击。态度必须坚决而果断,语气姿态必须斩钉截铁,造成拔剑砍地的情势。这样就可能产生震 慑作用。
釜底抽薪
        锅里的水沸腾,是靠火的力量,而柴草则是产生火的原料。 止沸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扬扬止沸,二是釜底抽薪。古人说:“故扬汤止沸,拂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
  论辩双方所持的论题,都是由一定的论据支持的,如果将一个论题 的根据——论据抽掉,那么,论题这座大厦就会像釜底抽薪。
       某地学生以《武将也需要文才》一题开展论辩。反方认为武将不要文才也可以、理由是:武将能指挥打仗,学文是避长扬短。 对此,正方采取釜底抽薪法反驳: “在知识的海洋里,每一门学科、每一种知识和技能都不是孤立的。
        武才和文才也是这样,武才靠文才来总结、交流、提高,文才靠武才来提供内容,鉴别真伪。一位高级指挥员曾列举了武将学文的种种益处;一是可以 把练兵或打仗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便于学术交流和供后人学习供鉴;二 是迫使自己不断进取,防止经验主义;三是培养深入、严谨、细致的作风, 避免粗枝大叶;四是在学文过程中加强思想修养,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五 是丰富业余生活,使文武互为补充,工作有张有弛,这确是经验之谈。”
        通过这一段反驳,武将能指挥打仗就行了,学文是避长扬短这一论 据就驳倒了,这样,“武将不需要文才”的论题,也就无法成立。
  论点全部一自论据,是建立在论据基础之上的,论据真实,则论点 正确;论据虚假,则论点谬误。
        所以,在论辩中只要揭露出对方论据的虚假、那就如同釜底抽薪,蚀根树倒,所有论点就会被驳倒了。 釜底抽薪首先要识薪。要驳倒对方,就要善于从对方的一种论点中分析其要害论据之所在。

针锋相对


  论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针锋相对,将对方提出的问题,毫 不留情的揭穿,逐条加以驳斥。
  电影《风雨下钟山》里有这样后个镜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 党代表团,与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举行谈判。谈判接近尾声 时,传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张治中低首叹道:“这是无意如此!”
  周恩来认为这种观点没有肯定人民革命的力量,并不能揭露 国民党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的实质,于是把张治中的这句话换了一个字。 予以针锋相对的驳斥:“不,这是民意如此!” 针锋相对要求突出针对性。针对性越准,战斗力就越强。有一次,英国保守党议员乔因森希克斯在议会上演说,看见丘吉尔在摇头表示不同 意,便忍不住说:“我想提请尊敬的议员注意,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
  丘吉尔答道:“我也想提请演讲者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既然 一方有发表自己的观点的自由,另一方当然也有不同意的自由,针锋相对的 力量寓于幽默之中。
        在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我文人员对我方代表进行挑衅:“如果你们不向美国保证:不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无须 向别的国家作什么保证。请问,难道你们竞选总统也需要向我们中国作出什 么保证吗?”
        在生活中也常见到这样的事:如果早晨上班时,在很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你的脚被重重地踩了一个,你自然会叫一声:呀哟,小心点,把我的脚踩了!”想不到一个粗野的声音在你的耳边叫起来:“嗬!娇贵!你坐小轿车啊,坐小车就不会被人踩了脚,谁叫你坐公共汽车来着?”本来他稍一点头表示歉意,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是,踩了人还自以为理,还要挖苦人。 你可以回答:“那倒好,你把全车的人脚都踩过了,人们都得去坐轿车,只剩你一人坐这辆最大的轿车吧!”这样针锋相对,当然是不愉快的,但有时实在惹得人生气,也不妨以硬碰硬。 在西方某国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美貌的小姐独自坐在酒巴间里,看来她是出自豪门。一个青年 男子走过来低声问:“这儿还有人吗?”“到阿芙达旅去?”她大声说。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儿有其他人坐吗?”“你说今夜 就去?”她尖声叫道。
  青年男子被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去。许多顾客轻蔑 地看着他。
  过一会儿,年轻小姐到他桌边,给他叫了一杯白兰地。她轻声说: “对不起,我只想看看您对意外情况的反应。”这回轮到青年男子大声叫起来:“什么?要 100 美元吗?”这位男子看准了机会,针锋相对地报复,使 那位小姐出了丑。
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就是指受到无理指责后,因不服而反过来讥讽对方的一种 反驳方法。
  这种讥讽,一般是承接对方的讲话内容,借用其中的某些语句,反 戈一击,点明对方的谬误本质。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去巴黎参加学术会议,旅馆招待员见他衣着普通,所带行李很简单,就把他安排一个偏僻而潮湿的小房间 里。后来,招待员得知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斯德教授时,就满脸堆笑地跑来道歉。
  “我以为旅馆的阔绰和他的无名是成正比的。”巴斯德没等他说完, 立即补了一句,羞得招待员面红耳赤。
        巴期德的反唇相讥,多是为了批评、揶揄、讽刺和挖苦对方。 在一辆电车上,一位老太太登上电车后,发现车上座位都占满了,一位先生客气地站起来让座,老太太随即一声不吭地坐下来了。 旁人都对这位老太太的不礼貌行为露出不满的神色。 只见那位先生转身向那位老太太:“太太,您刚才在说什么呀!” “先生,我什么也没说过呀!”老太太感到奇怪。 “对不起,太太,我还以为您在说‘谢谢’呢!” 话音一落,车厢里一阵哄笑,老太太满脸通红。 有时,我们在交际中碰到一些人心怀恶意地对自己进行讽刺挖苦,为了有力地回击对方的挑衅,可以针锋相对地抓住其谬误的要害,反过头来
对其进行严厉的责问和深刻的讽刺。 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仆,常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
  有天,有个坏家伙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艺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顶帽子吗?”
        安徒生马上回敬了一句:“你帽底下那玩艺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以攻为守

        在论辩中,那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是消极的。
  积极的方法是以攻为守,即以进攻对方来达到防护自己的观点和目 的。
        以攻为守的常用方法是:当对方反驳自己时,自己主动出击,反攻对方的要害,迫使对方转攻为守,无力来攻击你。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智斗”中,刁德一在试探阿庆嫂对抗日、对新四军的态度一无所获后,又企图向阿庆嫂打听新四军伤病员的去向。 阿庆嫂说,伤病员都走了,日本鬼子搜索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 刁德一阴阳怪气地说:“日本鬼子人地生疏,两眼一抹黑,这么大个沙立浜,要藏起个把人来,还不容易吗?”他还用当年阿庆嫂救过胡传魁的事作证明。阿庆嫂对刁德一的旁敲侧击,就采取以攻为守的方法,抓住刁德一并无证据的弱点,主动出击。 她说:“听参谋长这意思,新四军伤病员是我藏起来了。”马上又
转向胡传魁,气愤地对他说:“照这么看,我当初真不该救您,倒落下话把 儿了。”把胡传魁弄得很尴尬。阿庆嫂又抓住战机,乘胜追击,要胡传魁马上派人来茶馆搜查。 “省得人家疑心生暗鬼,叫我们里外不好 做人啦。”说完,把抹布一摔,双手一搭,面带怒容,昂首端坐。使胡传魁 下不了台,只得怪罪于刁德一。刁德一时阿庆嫂这一反攻,也大感出乎意料,仓促间,只好以“说 句笑话嘛,何必当真”搪塞一番,败下阵来。阿庆嫂用以攻为守的方法终于 制服了老奸巨滑的德一。
  在运用以攻为守的方法时,攻要快,要准。快,才能使对方猝不及 防,首尾难顾;准,才能击中要害,使对方进入无力,防守无术。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直接从这个目的正面去说, 而从相反的方面入手实则说的是正面达到的目的。
        声东与西,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东西,声东又怎么击西呢?事实上确实可能,因为东与西虽然彼此相反,但又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 都会对它周围的事物产生影响,在其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就会形成一个影响 场。所以,使用声东击西法时要特别注意事物的联系性。
       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爱打猎,非常喜欢养老鹰捉兔子。一次,烛邹不慎让一只鹰逃走了,景公下令把烛邹推出斩首。 晏子为救烛邹,拜见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杀了呢?请让我一条系数出以后再杀他,可以吗?”齐景公说:“可以。” 晏子指着烛邹的子说:“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系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天下诸侯都会责怪大王重鸟轻士,这是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只好说:“别杀了,我懂了你的意思。” 这里,晏子使和的是声东击西法,表面上好像是给烛邹加罪,实则是在为他开脱;表面上是在为齐景公说话,实则是在指出他重鸟轻士的过错, 这就是说话之声与意之所指的方向刚好相反。这样,既避免了为烛邹说情之 嫌,又真正救了烛邹;既指出齐景公的错误,又没有伤害齐景公的面子。
  1957 年,毛泽东率我党代表团出席同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党的代表 会议。会前,中苏领导人就“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提法展开了针锋相对 的争论。
  有次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共同进餐。赫鲁晓夫不失时机地想宣扬他的 观点,但毛泽东转而与赫鲁晓夫就另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赫鲁晓夫同志,你对我们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个口号怎么看。” 赫鲁晓夫为难地眨眨眼。他早已请人捎话到北京,表示过这个口号
的忧虑。“毛泽东同志,我想,你们的本意可能是说在文化艺术中要允许不 同的倾向发展,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争鸣??可是,花是有各种各样的—— 有美丽的花、丑恶的花,甚至有毒的花,对于有毒的花就不能让它开。”赫 鲁晓夫小而胖的手做了一个有力的掐掉的动作,“要掐死!”
“我们不掐死,留在那里做对比,做反面的教员。”
        赫鲁晓夫以沉默表示反对这个口号。 毛泽东又说:“苏联报刊不发表这个口号,我们是理解的,赞成的,因为各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这个口号对于苏联也许是不适合的,情况不同 么,都要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毛泽东表面上讨论“百花齐放”这个问题,实则是不同意赫鲁晓夫 把“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的观点写进会议宣言。赫鲁晓夫虽不失精明,但 还是落入了毛泽东声东击西的圈套。他已经不知不觉同毛泽东一道论证了“从 各国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强加于人”的观点,这样,就便再把“向社会主义 和平过渡”的问题搬到餐桌上来使用声东击西法,从人的心理来看,也是可 取的一种方法。爱面子是人皆有之的自尊心的表现,如果在语言或行为上直 接损伤了对方的面子,那么,即使这个语言或行为是善意的,对方也难以接 受,而采用声东击西法就可以避免这一点。
        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别人有缺点而不予批出,任其发展,结果是害了别人,但直接指出又恐对方接受不了,这时就可以采用声东击西的说话 技巧。
顺水推舟

        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热采取相应的办法。在交谈中,顺应对方的 话茬,自然而然顺接着说下去,让其向着有利于自己的目标发展,最后使对 方心悦诚服。
运用顺水推舟法,能达到许多目的。
  (1)婉言批评有位老师,第一次到职工夜校上课,几个年轻学员和 她开玩笑:“哟,老师您写的字真漂亮,和您的人一样漂亮!”显得有点油 腔滑调。
老师笑了笑说:“你们和我开玩笑,这没关系,但你们不能和自己
开玩笑。你们付了学费,还占用了比金钱更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假如上课思 想分散,学不到知识,时间、金钱统统白花,这岂不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吗?”
学员们顿时严肃无声,变得十分认真。
  (2)解除尴尬有次,一位著名演员和丈夫举办一次敬老宴会,请文 化艺术界许多著名前辈参加。90 多岁的老画家和他的看护陪同前来。老人坐 下后,就拉着演员的手目不转晴地看她。过了一会儿,老人的看护带点责备 的口气对老人说:“你总看别人作什么?”老人不高兴了,说:“我这么大 年纪了,为什么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老人说完,脸都气红了,弄得大 家很尴尬,此时这位演员笑着对老人说:“您看吧,我是演员,不怕人看。” 演员就喜欢人家看,顺水推舟,合情合理,既不逆忤看护的意思,又顺乎老人的情绪。
     (3)巧妙讽刺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而热衷科举,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有一多半字不认识,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交卷时间就要到了,该人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道: “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 妻(戚)。”当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顺 “所以本官不娶(取)你。”主考官巧借李某一个错字,水推舟,来个“错” 批,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请君入瓮

  传说在我国云南边境的白族中,有位聪明伶俐的姑娘。这位姑娘特 别善于辩论应答,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她。
  有个大地主想了个点子,准备难倒巧嘴姑娘。他把姑娘叫来,还让 人牵来一匹马,自己骑在马上,一脚踩着以蹬,身子向上一挺,问巧嘴姑娘:“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 这意思很清楚:如果说他是上马,他就下马;如果说他是下马,他就上马。无论说他上马还是下马,都不对。 巧嘴姑娘缓步走到门边,伸出一脚踩在门槛上,另一脚踩在门外,反问地主:“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你先回答我的问题,我就能回答你的 问题。”这意思很明白:你说我是进门,我就出门。你说我是出门,我就进门。不管你说进门还是出门,都错。 原先洋洋得意的地主一听巧嘴姑娘的问话,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悻悻离去。
  在辩论中,发现对方提出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可模拟同样 的无理的问题,作为许诺解答的前提,只要对方能解答,自己一定能解答。这 种口语技巧称为“请君入瓮”法。
       “请君入瓮”来源于“来俊臣以周兴之道,还治周兴之身”的典故。
  唐武则天时,手下有两个酷吏周兴和来俊臣。后来,有个人告周兴 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
       来俊臣假意邀周兴喝酒,酒酣耳热之际,来突然问:“近来审讯犯人,都不肯招供,老兄有什么妙法吗?”周说:“这有何难?拿个大瓮来, 周围升起炭火,把瓮烧得滚烫,让犯人进入瓮中,这样,犯人由于受不了灼 热的痛苦,什么都会招供出来。”
  来俊臣连声叫好,忙叫人抬来大瓮一口,烧热后对周兴说:“有内状推兄,请君入此瓮!”周兴吓得全身发抖,只好叩头认罪。         宋朝《明道杂志》中,记载着这么一件事:从前,有个叫丘浚的人去逛庙。庙里的老和尚见他比较寒酸,就对 他十分冷淡。这时,恰好有一个当官的来逛庙,老和尚马上满脸堆笑,降阶 相迎,十分恭敬。
    等当官的走后,丘浚问老和尚,为什么你对当官的这样恭敬,对自 己却冷若冰霜。老和尚说:“你不懂,按我们佛门的规矩,恭敬就是不恭敬, 不恭敬就是恭敬。”丘浚听罢,猛抄起大棒,照向老和尚的头猛打,打得老和尚双手抱 头,哇哇直叫。
    老和尚问丘浚为什么打人,丘浚说:“既然恭敬就是不恭敬,不恭 敬就是恭敬,那么,我打你就是不打你,不打你就是打你。”
老和尚满面羞惭,无言以对。 老和尚为什么挨打?主要是他势利眼,还用“恭敬就是不敬,不恭敬才是恭敬”这一诡辩手法来进行狡辩。对此,丘浚也想了同样的办法来对 付老和尚。因为丘浚的话是从老和尚的话里合乎逻辑地引伸出来,所以老和 尚纵挨了打,也只能是“满面羞惭”了。
丘浚用的就是请君入瓮法。

以牙还牙

         归谬法是以对方的论点为前提,将其推论到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 从而证明对方论点的虚假性。
  例如,鲁迅先生在《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驳斥“文学作品的质 量越高知音越少”的谬论时,用的就是归谬法:“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越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 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显然,这个结果是非常荒谬的,因此“作品愈高,知音愈少”的荒谬性就充分显露出来了。 归谬法犹如一面显示谬误原形的放大镜,能使人们对错误的论点或
论据看得更清楚,因而常常为人所采用。
  苏东坡的《志林·记与欧公语》一文里,记载了苏东坡与其师欧阳修的一段对话,其中的归谬反驳,十分精彩:欧阳文公曾说过:有一病人,医生问他得病原因,回答说:“乘船时遇上大风,受惊吓而得病。”医生就拿来多年的舵把,上面浸透了舵工的 手心汗,刮下细木屑,加上丹砂、茯神等药,为他治病,喝下去就好了。现今的《本划·别药性论》上说:止汗用麻黄根节,以及旧的竹扇子刮末入药。文公因此说:中医以意用药多类似这样做法;初看很像儿戏,然而有时也很灵 验,恐怕也不容易问出个所以然来。我(指苏东坡)便对先生说:照这样说 来,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惰的病了吗?推此而厂之, 那么喝一口伯夷(孤竹之子,与其弟互相推让王位)的洗手水,就可以治疗 贪心病了;吃一口比干(商纣王淫乱,比于谏而死)的残羹剩汁,就可以治 好拍马屁的毛病。舐一舐刘邦的勇将樊哙的盾牌,可以治疗胆怯病;闻一闻 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公听了便哈哈大笑。
        1917 年的一天,马雅可夫斯基在彼得堡的大街上散步,遇到一个女 人,她用荒谬的语言中伤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是土匪,是强盗,他们杀人,放火,抢女人??” 马雅可夫斯基听了火冒三丈,他厉声喊道:“抓住她,她昨天把我的钱袋偷跑了!” “你说什么呀?”女人惊慌失措地争辩道:“你搞错了吧?” “没错”。马雅可夫斯基一本正经地对围观的人们说,“就是这个女人,偷了我 25 个卢布。” 听了这话,围着那女人的人们纷纷讥笑她,随之四散。那个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对马雅可夫斯基说:“我的上帝,你瞧瞧我吧!我可是头 一次看见你呀!”
  马雅可夫斯基轻蔑地回答说:“可不是吗?太太,你才头一次看见 布尔什维克、怎么就大谈起布尔什维克来了??我劝你回家后,可别拿自己 的女厨出气。”
  有个大学生考上了研究生之后,把他的妻子扔在一边,又想在他新 的圈子里找恋人。同事们劝他,他却振振有词地狡辩道:“地位变了嘛,和 从前的伴侣失去了爱情,为什么不可以去寻找真正的爱情?”
  为此,他的同事气愤地说:“如果一个人的地位变了,和从前的伴 侣就没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就失去了爱情的话,那么,倘若你从硕士生升 到博士生、副教授、教授的时候,不知该有多少次恋爱,寻找多少回‘真正 的爱情’了。”
  显然,这个结论是荒谬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那位研究生的诡辩是 荒唐可笑的。
  过去,有个吝啬的地主叫长工去买酒,但又不拿出一分钱,长工感 到莫名其妙,就问:“老爷,没有钱怎么能买到酒呢?”
地主生气地说:“花钱买酒谁不会?不用钱便买到酒,才算有本事呢!”长工转眼间又拿着空瓶子回来说:“酒买来了,请老爷美美地喝上两盅吧!”地主一看是空瓶,大发雷霆。长工笑着说:“酒瓶里有酒谁不会 喝?要能从空瓶里喝出酒来,那才叫有本事呢!”
长工用归谬法制服了地主。

引诱陷阱

        所谓引诱法,就是诱导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使之走上一条自我否定 的道路。请看下面的段对话:
        甲:我的爱人要是怀了一个女胎,哪怕是头胎,我也要叫她去做人工流产。
        乙:为什么?         甲:一对夫妻只能主一个孩子,女孩子长大了总归是人家的。我没有儿子靠谁传宗接代呢?
  乙:我家倒是有个大胖儿子,现在才 3 岁,等过了 10 岁,我就送他 去当和尚。
        甲:你这是疯了? 乙:我的神经很正常,因为他不能传宗接代! 甲:这孩子有什么毛病吗?
        乙:没有。         甲:那怎么不能传宗接代呢?
        乙:将来长大了找不到对象        甲:不会吧? 乙:到那时咱们社会上只有男人,没有女人了。         甲:哪会有这样的事?         乙:女的不能传宗接代,都叫做爸爸的给“人工流产”了。        甲:——喔??
  在这段对话中,乙就是采取引诱法使甲由否定女的不能传宗接代到 肯定女的能传宗接人,从而造成前后矛盾,自我否定。在辩驳中要诱使对方 前后矛盾,关键是不要正面指出对方不合理之处,而要变换一种形式,表达 对方荒唐的论断,并诱使对方否定这种论断,从而让对方在不知不沉中否定 自己。
  在变换对方荒唐论断的表达形式时,既要让对方感到这种诊断的不 合事理,又不能让对方觉察到这就是自己的观点,这样对方才会在你的诱导 下一步步走上自己否定自己的道路。
        引诱法可以使用隐含假设式诱问。 这种方法是论辩者将难以使人接受的观点隐含在问话中的一种故意发问。这种隐含在问话中的一种故意发问。这种隐含假设式诱问效是也是诱 人上当,而且,其手法显得更隐晦和狡黠。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有一件趣事: 有一次,华盛顿家里丢了一匹马,他获悉是一位邻人偷走了,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家去讨索。但邻人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家的马。 华盛顿灵机一动,走上前去,用双手蒙住马的眼睛,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请告诉我,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邻居答道。 华盛顿放开右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忙申辩说。 华盛顿放开左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警官说:“这样,已经证实马不是你的,必须把马还给华盛顿先生。”
  不难看出,隐含假设式诱问是问中有圈套,往往可以出奇胜,使对 方措手不及。
                传说从前有个地主,为了赖长工一年的工钱,伙同帐房先生设计了一个阴谋。他们请长工一起喝酒吟诗,并说明,如果有谁做不出来,就别拿 一年的工钱。
长工一边喝酒,一边笑着说:“昨天夜里你们一直商量到天亮吧?”地主连忙摇摇头:“不,不,我们只商量到半夜。”一下子就露了马脚。
        原来,长工的问话里隐含有“昨天夜里你们商量过了”这一潜台词,地主求财心切、未曾防到长工还有这么一招,骗局轻而易举就被戳穿了。 引诱法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往往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落进陷井,自己批驳自己,再等发现,已为时晚矣,因而只得低头认错。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舌战时,常用“射人先射马”的方法。 从论据与命题的关系,以及论证的根据是否充分与真实,是辩明命题能否成立的恨本方法。 对论敌的论据要作具体分析、检验、发现论敌的症结在于论据,就按以下不同情况予以批驳。 论据与命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论据虽然是真实的,然而由这一论据无法推导、证实命题的真实。

        某校部分学生中流行留长发、蓄长鬓,风度并不优美。 由论据推不出命题,因而驳不倒偏爱长发、长鬓者的观点。对方完全可以同样举出留长发、蓄长鬓的影星和球星的才能使观众倾倒的例子加以 反驳。
            王若飞在狱中时,法官诬蔑他“卖国”,理由是:“马克思、列宁 都是外国人,你是中国人,中国人讲外国人的主义,难道还不是卖国?”
  王若飞发现法官犯了论据推不出命题的错误,于是抓住这一点作了 有力的驳斥:“法官先生,你竟然无知到这样可怜的程度,真是怪事。对你说话, 我得讲一点普通常识,马克思是德国的犹太人,列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 在俄国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反动的沙皇统治,赶走了德国 侵略者。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又把俄国出卖给德国人吗?”法官哑口元言。                 有位清洁工在街上打扫卫生,一位妇女随手扔下了一些果皮纸屑。
        清洁工对她说:“请不要乱扔果皮纸屑。”这位妇女振振有词地说:“我们 不扔,还要你们清洁工干什么?你们就该失业了!”
  这位妇女的错误在于论据与命题对不上号,有人清扫是事实。乱扔 纸屑也是事实,但不能说因为有人清扫就允许乱扔纸屑。
        可以这样责问她:“清洁工的存在与否,难道是根据你乱扔纸屑来决定的?”清洁工是否失业,与你乱扔垃圾有什么必然联系?如果因为有人 清扫就允许乱扔垃圾,那么有了公安局和法院处置违法犯罪的人,你怎么不 去违法犯罪?”
        秦宣太后在宫中守寡,十分宠爱大臣魏丑夫,两人不避耳目,打得火热。
        好景不长,后来太后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临死前,她舍不得放下魏丑夫,就下命令说,要他殉葬。 有位叫庸芮的大臣自告奋勇进官去说情。庸芮见到太后就说:“人死了还有知觉吗?”太后说:“没有知觉。”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生前所喜爱的人,活活埋到坟墓里和死人葬在一起呢?更何况,要是死人还有知觉的话,先王的积怒也一定是很久了,太后到阴间请罪还来不及,还有什么空闲和魏丑夫相好呢?” 庸芮说得头头是道,合情合理,太后呆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那么就算了吧。” 这位固执的太后,为什么会收回成命呢?就在于庸芮采用射人先射马法,把她借以支持论点的论据“人死后还有感觉”,作了透彻的驳斥。“马” 被射倒了,“人”当然也就掉下来了。

利用矛盾

  利用矛盾法,是论辩中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方法就是在论辩中, 抓住对方自相矛盾的地方加以揭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从而暴露对方论 辩的荒谬。
有这样一则外国幽默笑话:
        欧伦斯庇格走进一家饭店想吃饭,因为肉还未烤熟,只吃了一些面 包就躺在烤炉旁的长凳上打盹。
        当烤肉端上桌时,店主请他就餐,他说:“烤肉时我都闻饱了。”店主便拿着托盘要收他的肉钱,理由是他说人已闻饱了肉味,所以 也应该付同吃肉一样多的钱。
  于是欧伦斯庇格摸出一枚银币,扔到长凳上,对店主说:“你听到 了钱的声音了吗?”
  接着,他马上抓起银币,放回钱袋,对店主说:“你听到了我的银 币发出的响声,正好够付我闻你的肉味的钱。”
店主无言以对。欧伦斯庇格所运用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
  《世说新语》载,三国时代,孔融 10 岁时,一次家里来了好多客人, 大家都称赞孔融很聪明,唯独一名叫陈韩的人却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意思是:如果小时候聪明,那么,长大了不一定好。
  可是,孔融却不慌不忙地对陈韩说:”那么就是说,您小的时侯, 一定很聪明罗?”
        陈韩听了这话,羞得满面通红,只好认输。 孔融的反驳成功,全在于他看出了陈韩的“逻辑”不成逻辑,于是搬用了他的糊涂逻辑反套陈韩,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对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个小男孩去面包店买了两个便士的面包,发现面包比平时小得多,于是就对老板说:“你不觉得这个面包比平时小吗?”“哦!不要紧,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多了。”显然,老板在诡辩。 小男孩没有争辩,只给一个便士就离开了面包店。老板赶紧大声喝
住他:“嗨,你没给足钱!”
  “哦,不要紧,”男孩不慌不忙地回答,“这样,你数起来不也方 便多了吗?”一句话噎得老板说不出话来。
        利用矛盾法由于能一下子击中对方的要害。所以能帮助我们
在论辩中打个“速决战”。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对方驳倒。 在某公司的一次“树立远大理想,做好本职工作”的讨论会上,青年职工小王说:“理想是假的,实惠是真的。什么理想、信念,有利就想,有福就享。” 其他人批评他这种认识时,他却辩解说:“经过文化大革命,他们
还相信什么理想、信念这类东西,反正我是不信了。”“你一点不信了?”一个职工说。 “一点也不信。” “你就这样确信吗?”
“对。” “那么,你怎么说没有理想信念这种东西呢?你首先就有了一小王顿时哑了。
  这是因为小王的狡辩中存在自相矛盾:一方面根本不承认有信念这 类东西,另一方面又确信创建的这个主张是正确的,而确信一种思想是正确 的,正是一种信念。
  那位职工发现了小王论辩中矛盾,于是就逼小王将两者都加以肯 定,让他陷入自相矛盾之中。然后,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一下子就驳斥了小王的诡辩。 在现实生活中,自和矛盾的论点并不能一下子暴露出来,即使暴露出来也不那么直接。因此,你要注意策略,对对方进行诱问,让他暴露出各 种自相矛盾之处,再抓住时机,进行反击,将对方驳倒。

偷换概念

  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研究院教授时,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 费,刁难师生。
  一天,林文庆把研究院的负责人和教授们找去开会,提出要把经费 削减一半。教授们纷纷反对:研究院的经费本来就少,连研究成果的印刷费 都付不出,绝对不能再减了。”
  林文庆却阴阳怪气地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 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他刚说完,鲁迅立即站起来身来,从口袋摸出两个银币,“啪”的 一声放在桌子上,铿锵有力地说:“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林文庆料不到鲁迅会说这句话来,弄得措手不及,狼狈不堪。接着, 鲁迅力陈研究经费不能减少的道理,一条条,一项项,有理有据,驳得林文 庆哑口无言,只得灰溜溜地收回自己的主张。
       为什么其他教授的话不起作用,鲁迅一席话就立见功效呢?这和鲁迅话的开头有关系。 鲁迅抓住“有钱”两字做文章,出奇制胜。林文庆讲的“有钱”和
鲁迅讲的“有钱”概念是不同的,但鲁迅就是巧妙利用这一不同,给林文庆当头棒喝,打乱他的阵脚,一开口就气势非凡,使对方在心理上先输了几分。 鲁迅这里运用的是巧换概念法。
        巧换概念,就是在论辩中针对对方的无理主张,故意曲解其一词语在对方话中的意思,出奇不意地驳倒对方。 日常生活中的小辩论,如果能掌握巧换概念的技巧,可获得幽默的效果。

        两位农民在给玉米施肥时,以猪粪离庄稼远近为题争执起来。 甲:“猪粪离庄稼近,便于庄稼吸收,庄稼肯定爱长!” 乙:“让你这么一说,应该把庄稼种到猪圈里,一定更爱长!” 甲:“你这是不讲理!” 乙:“怎么不讲理?你不是说离粪近庄稼爱长吗?” 这时,一位老农民凑过去说:“我看你们俩谁说得也不对,猪尾巴离猪粪最近,没见到猪尾长得多长??。” 在场的人哈哈大笑。老农民用巧换概念法,轻而易举地平息了争执,又逗笑了大家。 有个富翁,左邻是铜匠,右邻是铁匠,成天丁丁冬冬吵得厉害。富翁特备一桌酒席请他们搬家,左右邻舍都答应了。 两家都搬了家之后,丁丁冬冬还是照旧。原来是左边搬到了右边,
右边搬到了左边。 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指搬到一定距离之外的意思,可照字面讲,只要把住处挪动一下就是搬家。邻居就利用这一点巧妙地整治了富翁。

         偷换概念是诡辩者最常见的一种诡辩伎俩,其主要手法有:
      (1)利用多义同混淆不同的概念 概念是要用语词去表达的,由于有些语词具有多义性,因此,这些语词就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概念。 如,当听到我国女排取得“五连冠”的喜讯时,甲说:“我为我国女排而骄傲。”乙反驳道:“你不应该骄傲,因为骄傲会使人落后。”这里乙就是利用多义词来混淆不同概念。甲说的“骄傲”自豪的意 思,而乙却混淆为自高自大。
      (2)混淆集合与非集合概念 例如,一个青年在逛公园时,将公园里的栏杆给搞坏了。公园管理人员要他赔偿,这青年反问道:“为什么要我赔?”管理人员说:“损坏人 民的财产就应该赔!”
  青年振振有词说:“我是人民中一员,人民财产有我一份,用不着 赔,我那份不要了!”
        这个青年就是混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进行诡辩。 因为,“人民财产”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个青年却故意把它当成非集合概念,认为自己可以任意支配其中的一份,因而以此来逃避赔偿的责任。如果分不清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对这样的诡辩 还真不好对付呢?
     (3)偷偷改变概念的内涵“文革”中,“四人帮”一伙打倒了一大批老干部,把“参加过民主革命的老干部”和“民主派”等同起来,把“民 主派”与“走资派”等同起来,进行混淆和偷换,炮制出一条老干部就是“民 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为他们篡夺党和国 家领导大权大造反革命舆论。

借题发挥
        经验丰富的论辩家总是不放过一切机会宣传自己的观点,并注意扩 大其影响。这机会就包括对方提出的题,如未阐发、证明,或论证不合理, 我们可接过这一论题趁机加以发挥,不仅可变被动为主动、而且还能收到意 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借题发挥法。
        1960 年 4 月,周恩来总理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当变到中尼两国对珠穆朗玛峰的看法不一致时,美国一记者问:“关于 珠峰问题,你在这次会议中是否已作出决定?你刚才讲的话,含义是由中尼 两国把它平分。”
  周总理回答说:“无所谓平分,我们还要继续进行友好的协商,这个山峰把我们两国联结在一起,不像你所想的会把我们两国分开。”
  寥寥数语,一“分”一“联”,周总理借纠正记者提问之机,重申了我国的友好睦邻政策。
       根据交谈的具体情况,运用借题发挥法,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 罗蒙诺索夫生活俭朴,不讲究穿着,而有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看见他衣袖的肘部有个破洞,便自作聪明地指着破洞挖苦说: “从那儿可以看到你的博学吗,先生?”
       “不,一点也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愚蠢。”
  这人顿时羞得面红耳赤。罗蒙诺索夫借用衣袖上的破洞的话 题,指出用破洞来衡量一个人的学问,正好暴露自己的无知。

  清朝嘉庆年间,洛阳才子孟习欧,因事至一裁缝处。裁缝见孟衣着 平平,故应酬冷淡。孟见其事忙,告以稍候再来,即外出散步。
  少间,孟散步回来,裁缝一反常态,非常敬重。原来,有人告诉裁 缝:“他是大名鼎鼎的孟习欧。”
裁缝说:“别人说先生诗作得好,请赐大作。” 孟略一沉思,即说道:“裁缝离不开针,就以针为题吗:一条钢针明粼粼,拿在手中抖精神,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裳不认人。” 孟习欧面对裁缝的势利心理,巧借裁缝的常用工具——针为题,对势利之人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借题发挥的关键在于一个“借”字。因为所借之题是论敌提供的,能否借为己用,反映出辩者运用这一对策的论战经验的思辩能力。这种借用 有条件限制:不能脱离辩论的特定情境和论战双方的对立关系。
  例如,1928 年夏明翰在对付敌人审讯时,借“宗教信仰”的后题进 行还击,不仅表明双方世界观的不同,而且进一步揭露了敌人的伪善嘴脸。敌人:“有无宗教信仰?”
  夏明翰:“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不像你们一手捧《圣经》, 一手举屠刀。”
               当我方处于受击地位,立即就对手所提的话题作易位思考,让论敌置身于我方地位,甚至仿照对方的论断,以加倍于他所施用的攻击力量还击 对手。
       一次,俄罗斯著名马戏丑角演员杜罗夫在演后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跟前,讥讽地问道: “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作为马戏班中的丑角,是不是必须生来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就会受到观众的欢迎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悠闲地回答,“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个观众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因为他懂得杜罗夫的意思是:如果我 不是由于表演艺术得到观众好评,而是由于生有一张愚蠢而丑怪的脸,才受 到观众欢迎的话,那么你的脸加倍愚蠢和丑怪,就可以拿双薪了。
          借题发挥常借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论敌所讲的道理或所用 的方法来还击他,能产生有力地反驳和揭露的作用。
  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个西方外交人士狡猾地对我国代表说:“阁 下这次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言 外之意是讽刺我国代表过去没有接触过西方,对西方的一切浅薄无知。
  我国代表淡然一笑:“我是在西方受教育的。40 年前我在巴黎受高 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比你少不了多少。遗憾的倒是您对东方的了解真 是太差了。”
运用借题发挥法,要“借”得自然,即借言和真正表达的事理具有合理性。此外,所作的引申发挥要中肯而恰如其分,不要牵强附

欲擒故纵


    有位心理学家写了本《趣味心理学》,他为了让读者尽快了解书中 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以期引起兴趣,把整个书读完,在书的前言中写道, “请不要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结果大多数读者偏偏不看前面的章节, 而首先翻看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
这位作家就是运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达到了目的。 说话时采取了欲擒故纵的手法,先放后收,常能出奇制胜,这一纵
一擒,就像一股奇兵,使交谈对方在放松戒备中上当,最终无可奈何地服输。
    1925 年,贺龙任湖南澧州镇守史,他的部下在津市没收了一批英国 商人偷运的军火和鸦片。为此,英国驻华大使馆的官员由省政府官员陪同, 前来找贺龙交涉。
    英国官员傲慢地说:“敝国商人在贵地津市经商,财物被你手下的 人抢劫一空,请你处置。”
贺龙不紧不慢地说:“那就请你写一张丢失货物的清单吗。” 英国官员以为贺龙真要追还被没收的走私商品,就一件件写了起
来。此时,走来一个军人报告贺龙,英国人的货里有不少是枪枝、弹药和鸦
片。
    贺龙一听,就对英国官员说:“请你把枪枝、弹药和鸦片都写上吗!” 英国官员照办了,还签了名。贺龙接过清单,脸一沉,说:“我正 在追查私运这批军火,倒卖毒品的罪犯,想不到他你倒自己送上门来了!你
们违反了中国的法令,我要向国际法庭控告你们!”
英国官员张口结舌,狼狈不堪。 贺龙这里就运用了欲擒故纵法。
利用人们的应激心理,巧用欲擒故纵法,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东汉末年,有个郡守得了不进饮食的重病,专程请名医华佗来治病。 华佗给郡守切脉后,既没有开药方,又没有针炙,自个儿不声不响走了。
郡守以为招待不周,连忙送去财礼,请吃酒席。华佗见财礼就收,
见酒席就吃,但就是不开药方。 一晃十多天过去了,郡守让和子去问华佗,而华佗却带着钱财走了,
还留下一封信:“无耻郡守,枉活人间。”气得郡守怒不可遏,连声呼叫:
“抓住他!杀了他!” 人马分头追了两个时辰,没有抓住华佗,郡守又急又怒,气喘吁吁,
大声咳嗽,口吐出一大滩黑血,吐过之后,郡守觉得好多了。 次日,华佗回来,将财礼退还主人,并告诉他:“你的病根已经除
掉了。”
    华佗利用人的应激心理,先纵他生气,而后吐出淤血,达到了治病 的目的。
    明朝时,四川有个杨升庵,中过状元。皇帝因他讽刺自己,要把他 充军到很远的地方。
    杨升庵想:充军还是离家乡近一点好。他就求见皇帝说:“皇上要 把我充军。我也没啥说的。不过,我有个要求。”
    
“什么要求?” “任去口外三千里,不去云南碧鸡关(今昆明)。” “为什么?”
    “皇上不知,碧鸡关,蚊子有四两,跳蚤有半斤!切莫把我充军到 碧鸡关呀!”
    皇帝心想:哼,你怕到碧鸡关,我偏要叫你去!于是下令:杨升庵 立即充军云南!
杨升庵利用对方的逆反心理,巧用欲擒放纵法,达到了目的。 美国第三十届总统柯立芝的女秘书,打字时常将标点搞错。为了说
服她,柯立芝运用了欲擒故纵法。 柯立芝友善地说:“你今天穿这套衣服很合适,看起来真漂亮!” 因为柯立芝平时很少赞美人,女秘书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低着头。
然后,柯立芝又说:“你别这么紧张,我只是希望你高兴一下。对了,以后 你打字的时候,多注意一下句号和逗号。”
女秘书欣然接受了意见。

先发制人


    中国有名俗话:先下手为强。在血与火的搏斗中,没有什么斯文客 套可讲。趁守敌不加防备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时候,先下手者必得先机 之利。所以,兵家用兵强调先发制人。
军事上强调“先发制人用其阳。”所谓“阳”,就是指军队的锐气。
兵初发则锐气盛,先发制人最强调首次打击的作用,最强调速 战速决。倘若旷日持久,兵钝锐挫,这就标志着先发制人的主动权即将丧失



扣押。

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

东北军中的一些军官得知张学良被蒋扣押,把本应针对蒋介石的仇

恨,发泄到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身上,还错误地认为共产党没有把张学良救回 来,对此也很有意见,他们在暗杀了几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后,又杀气腾腾的 闯进周恩来的住所。
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镇定自若,霍地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说:“你
们要干什么?你们这是要救张副司令吗?你们的行动恰恰是帮了蒋介石的 忙!是蒋介石欢迎的!你们以为这样子就可以营救你们的张副司令回来吗? 不!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因为你们的行动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 你们在犯罪!”
    周恩来的一番严词煞住了这几个狂徒的威风。无理闯进来的几个青 年军官流着泪,立即跪下一几周恩来认错请罪。
周恩来这里运用的就是先发制人。 周恩来为什么要采取先发制人呢?因为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况下对特
殊对象的特殊方式。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来人是张学良的亲兵部下,而且 这些人因误解对共产党也怀有仇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温和劝说是无济于 事的,弄不好还会亏,而只有以硬对硬,打消其气焰,才能制服对方。
周恩来的先发制人,有三点可以使对方心服。

一是先,不容对方分说,一顿严词,首先在精神上占了上风;其次
是厉,毫无畏惧,拍桌猛喝,句句铿锵,在气势上挫了对方的锐 气;还有是理,不仅词严,而且义正,既以势压人,又以理服人,使对方不 得不服。
    1986 年亚洲大专辩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对香港中文大学一场,辩题 是“外来抽资能够确保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显然,“确保”一同颇值得推敲。正方香港中文大学先声夺人,开 场就提出“确保”并不是指“百分之百地保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售票 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车门。”这并不是说只不去 扶车门,乘客的安全就可以百分之一百地保证。
    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含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 广阔的活动舞台。化不利为有利,牢牢地把握了场上的主动权,最终获胜。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先声夺人,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
地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是很难取胜的。 先发制人成败的关键,在于把握战机。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是大忌。
如欲取得先发制人的胜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看准了此举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预期结果,应有刚毅果敢的精 神,自信并非轻举妄动,就毅然决然实施。
(2)胜败系于战机,而战机又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之中。
论战形势变化无定,此时是敌方的弱点,几个辩论回合之后,可能就成了他 的强点。可是先发制人的对策的采用,不能单纯考虑在时间上抢先,而是经 过双方论战形势的预测,发现最佳时机才能先敌行动。而且机不可失,须当 机立断。猛虎一旦犹豫失去进攻良机,还不如小小蜜蜂果敢的一刺。
(3)先发制人,不忘知己知彼。你如属“成功倾向型”,即平时做
事多从成功方面考虑,一心认为我要么不干,干就必然成功,应该看到自己 易于冲动、疏于考虑的短处,而冷静处事;你如属“失败倾向型”,即平时 做事多从失败方面着想,应该克服谨慎有余、畏缩不前的弱点,果断行动。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法,就是用貌似与本意相悖的言行,即退下的方法,取得 优势,而最终取得更大进展的方法。
以退为进,比只进不退好。因为通过退可以积蓄更大的进的优势,
比平平而进取得的效果更大。 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常识,要用拳头击倒对方,如果先伸直了胳膊
去撞击出去,一定会重重击倒对方。 “上海牌”电视机及其生产厂家——上海广播器材厂,在国内是享
有盛名的。如果要提高知名度,树立形象,该厂的“资本”可谓“雄厚”。 然而,该厂不倚功自诩,而是别开生面地举行了“揭短会”,主动
邀请对该厂有意见的客户来“挑刺找骨头”。 乍一看,仿佛是“家丑外扬”失了面子,但实际上,这样反增强了
用户信任感,实在是棋高一着的妙举。 该厂的做法,就是运用了以退为进法。“揭丑”是退,“赢得赞誉”
是进。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着一则以退为进的论辩故事。


    趁庄王十分钟爱一匹马,但这匹马因过于养尊处优,太肥胖而死了。 庄王命令全体大臣为死马致哀,并要用一棺一椁装殓,按大夫的礼节举行葬 礼。百官纷纷劝阻,庄王大动肝火,下令谁再劝阻,定判死罪。
    宫中有个叫优孟的人,进宫嚎啕大哭。庄王问为什么,优孟说:“这 匹马是大王最心爱的马,以楚国之大,什么东西弄不到!现在却只以大夫的 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我请求用群王的礼仪来埋葬。”
楚庄王一听甚为高兴,便问:“依你之见,怎么个埋葬法呢?” 优孟说:“最好以雕琢的白玉作棺材,以精美的梓木做外椁。还要
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是 轻贱人而重马了。”
楚庄王一听,如梦初醒,说:“我的错竟到了这种地步!” 优孟说服楚庄王别葬马,不是直言相阻,而是以退为进,先消降了
庄王的对抗情绪和排斥心理,最后取得论辩的胜利。 某山区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时,放炮炸石砸断了一家农户的梨
树,这颗梨树是这家农户的财源,主人揪住支书要他赔。 支书说,秋后一定赔偿,但主人不肯,主人的兄弟一拥而上,把支
书好一顿打。村晨的党员和群众都火了,要求狠狠整治打人者。第二天开村
民会,闹事的也觉得理屈,准备挨整。 不料,支书口竟做检讨:“老少爷们,我还年轻,得大家帮扶。哪
个活我安排错了,哪句话我说得不对,大家担待,我作检讨。”被打的事竟
一字不提。
    前来闹事的人找到支书,当面认了错:“你是为全村,我是为自 家,我错了!今天你咋说,我咋干,听你的。”
支书是很懂得交谈之道的。为了开辟富裕之路,他忍下了个人委屈。
但是,他的忍让和退缩,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坚强;同时也是一种方法,一 种有效的以退为进的方法。
由此可见,以退为进的交谈方式,是一种有效的交谈策略。它表面
是退缩,实质是进攻后退是为了更好的进。就像拉弓箭一样,先把弓箭向后 拦,目的是为了把箭时出去。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几点:
    要知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有度,退要适度,进要有力, 有如拉弓,过度拉弓弦易断,不够则不能把箭射远。此外,生拉硬扯是不能 取得好结果的,只有顺应对方的话题和心态,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才能退 得巧妙,进得有力。 善用幽默的奇效
    
喜剧大师妙语得烤鸭


    1954 年 4 月,周恩来总理赴日内瓦出席印支战争问题日内瓦会议。 一天,他趁休会,邀请卓别林夫妇到中国大使馆相叙,共进晚餐。
    席间,卓别林望着刚上桌的北京烤鸭诙谐地说:“我这个人对鸭有 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是不吃鸭的。”众人听后,甚感不解,忙问其故。卓 别林说:“我所创造的流浪汉夏尔洛,他走路时令人捧腹大笑的步态,就是 从鸭子走路的神态中得到启发的。为了感谢鸭子,我从此以后就不吃鸭子 了。”但当别人为此表示歉意时,他却微笑着转口说:“不,这次可以例外, 因为这不是美国鸭。”卓别林一席话,引得大家笑声不止。烤鸭是由跟随周 总理到日内瓦的名厨师亲手烤的,色、香、味俱佳。卓别林夫妇边吃边赞不 绝口。
    宴会将结束时,周总理关心地问卓别林:“今天的晚餐是否合胃 口?”卓别林又十分风趣地说道:“贵国的烤鸭,味道之好虽可说举世无双, 但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不能让我再多吃。”周总理听后,深会其意,于 是嘱咐工作人员把两只早已准备好的北京烤鸭送给卓别林夫妇,卓别林夫妇 俩高兴得连声道谢。
    
 以牙还牙


下女:“十分抱歉!小姐要我告诉你说,她不在家。” 访客:“没关系的,你就告诉她说,我没有来过就是了!”

琼斯坐飞机


    琼斯这是第一次乘飞机。当他走进机舱尘下来,已吓得面色芒白, 发动机一响,他就闭上眼睛,紧紧抓住座位扶手。仅仅五分钟。他好像过了 一个世纪。等到听不到什么声音之后,他才慢慢睁开眼睛,鼓起勇气向窗外 望去。
    “真了不起。”他对邻座说,“飞得这么高!你瞧,地上的人全像 蚂蚁!”
    “我只能告诉你,”邻座冷冷地说,“咱们全是蚂蚁。飞机还没有 起飞呢!”
    问:俗话说:拎不起的豆腐。可是豆腐为什么也会打死人? 答:冻豆腐。
    
永久的进款


    俄国诗人普希金一次在饭店里吃饭,有个贵族子弟认出了他,嘻皮 笑脸地说:“亲爱的普希金,看得出,你的腰包是装得满满的!”
    普希金瞥了他一眼,风趣地说:“自然,我比你阔气些,你有时候 要闹穷。苦苦等待府上寄款给你,否则,就没法活下去,而我却有永久的进 款??”
“永久的进款!”贵族子弟不解地问,“从何而来的?” “那是从 36 个俄文字母上来的。”普希金说完,哈哈大笑。

一样四条腿


    在一次报告会上,报告人正在振振有词、滔滔不绝地讲着。突然, 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听众在下面捣乱,学公鸡打鸣。这位报告人镇定自若,看 了一下表,说道:“现在是晚上八点钟,怎么回事?难道天亮了吗?公鸡在
叫,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低级动物的本能是不会错的呀!” 醉汉自讨了没趣。

消防对象


    有位太太的丈夫生了病。她不会使用体温表,但她还是给丈夫量了 体温,并给医生打了电话:
“医生,请快来,我丈夫的体温达到了 63 度!” 医生回答说:“尊敬的太太,我已无能为力了,把他送消防队吧!”

我不勉强了


    一位教诗词欣赏的教授,为人风趣,只是上课时吞云吐雾,烟不离 口。某日,一位坐在第一排的女同学被烟熏得受不了,便礼貌地向他建议: “教授,可不可以不抽烟?”
    教授略微地低头,沉吟了一会,于是把烟头灭了,抬头说:“既然 你不愿意接受我的熏陶,那我也就不勉强了。”
问:为 什么印度人习惯用手吃饭?
答:因为手比脚干净?

没有隐瞒


    一天早晨,邱吉尔正躺在浴盆里,抽着他那特大号雪茄烟。门开了, 进来的正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邱吉尔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面??这两个世 界知名伟人在此见面,非常尴尬。邱吉尔扔掉烟头:“总统先生,我这个英 国首相在你面前可真是一点也没有隐瞒。”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谈判获得成功,英国得到美国的援助。可以设想,邱吉尔的那句话, 或许对谈判不无作用!
    
与众不同的女职员


    台湾风华企业公司成立多年,每年聘用的女职员几乎都属于温柔乖 巧的优等生类型。而她们和男职员应付交谈的时候,更几乎是出自同一个模 式。
这一年,在公司招收的一批新职员之中,有一名女职员由于在高中
时代混过帮派,所以性格爽朗外向。虽然她与帮派没有任何瓜 葛,而且在工作上努力尽职、积极进取,但毕竟是曾经混过帮派的女孩,所 以言行比其他女职员豪爽而不拘束。
    譬如她会在自己快要打喷嚏之前,预先告诉大家:“各位,我马上 就要打喷嚏了??哈啾!”周围的同事听她一说,再看到她打喷嚏的夸张表 情,都会忍不住地笑起来。
    一次,这位女职员和一位客户约好时间去看样品,结果迟到了。当 她匆匆赶到约会地点时,对方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了,脸也沉了下来。
“哎呀,对不起,让你久等等等等??” 她边喘着气边向客户道歉,那位客户听她一连说了那么多个“等”,
不禁好笑,于是一场尴尬局面就这么化解了。 又有一次,她和一群同事相约共进午餐,结果有事情耽搁了。大约
晚了 10 分钟才到办公室大门与其他同事会合。
    “哎呀,实在不好意思,让你们久久等了!”不等大家开口责备, 她就先连连道歉。
    
护士妙语救患者


有位医师和一位长期住院的患者问的对话,也使人印象深刻。 这位患者不太听医生和护士的话,可以说是全院中最不配合治病的
患者。但也许一方面因为运气好,一方面也是生命力强的缘 故,身体情况逐渐好转。
    有一天,医生面色凝重地对他说:“我们不久就要永远说再见了。” 原来一直嘻皮笑脸的患者,此时突然脸色大变:“为什么,我的食欲不错, 双腿也愈来愈有力呀?”
“嗯,所以你住院到明后天就可以回家了。”医生笑着说道。

将相和


    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承包工厂后,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最 激烈的是副厂长孙文敏。马胜利在“组阁”时,又偏偏吸收他参加,可是怎 样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情绪呢?两个人一见面,彼此都感到十分拘谨、难堪。 马胜利首先微笑着打破僵局,说:“老孙啊,今天,我要唱‘将相和’,也 该我去负荆请罪啊!两双手就这样在风趣幽默的话语中紧紧握在了一起。从 此,他们摒弃前嫌,言归于好。后来孙文敏成了马胜利的左膀右臂。试想, 若不用风趣幽默来开场,要驱除他们心灵之间的云雾,需要说多少绕舌的话
啊!真是一句巧妙的幽默言辞,胜过多句平淡无味的表白啊!

你也踩我脚一下


    在一辆十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个小伙子没站稳,他的大皮鞋一 下子踩到身后一位姑娘的脚上,姑娘“哎哟”一声,立即柳眉倒竖,杏眼圆 睁,难听的话已到嘴边。小伙子马上道歉:“实在对不起,踩脏了你的鞋, 不是故意的。”他见对方火气未消,还要说什么,也觉得只是道歉似乎还不 够劲,便把自己的脚往前一伸,说:“如果你还生气,也踩我脚一下?”姑 娘一看他那诚实、憨厚的样子,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没什么!”
    
收费员的答辩


    有位负责收费的工读生每次访一位客户,一直收不到钱。这天,他 又来这一家按门铃,铃??铃声响了很久迟迟没有人开门,一位邻居看到这 种情形便故意戏弄他道:“你这个人看来不错,不过住我隔壁的这位邻居好 像很讨厌你哩,你这次来,他甚至连门都不想开。”没想到这位收费员十分 开朗的回答:“不不不??我想他一定很喜欢见到我,否则他为什么每次都 还要我再来呢?”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