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酒店五台山路店:三大评级机构地位难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8 18:00:02

2011年07月30日13:57经济观察报[微博]吴海珊我要评论(0)

字号:T|T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简称“穆迪”)的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一座写字楼里,这里的三四百名员工跟大多数白领一样,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不用打卡、很少加班。但是,他们用几个字母就能引起一场金融 震动。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穆迪和同行标准普尔(简称“标普”)、惠誉国际(简称“惠誉”)在欧洲、中国、美国等地,频频“点火”,证明了自己的影响力。但是最终三大评级机构也“引火烧身”。欧洲指责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缺乏公信力,要降低对其的依赖。美国也号称要采取严厉手段控制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 的影响。

或许是“难以承受之重”,标普总裁迪万·沙马7月28日在《金融时报》撰文称,评级机构的意见只应作为参考,而不应成为政策决策的唯一依据。

迪万·沙马的话难免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三大评级机构借着政策的优势,垄断市场发展三十多年,控制了90%以上的评级市场后,却突然说“不要依赖我,要靠自己”。

点火烧身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曾这样形容穆迪。

现在看来,穆迪、标普、惠誉不止能毁灭一个国家,也会影响到整个地区,甚至全球。

2010年4月底,标普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一次性下调三级至BB+垃圾级,同时下调了葡萄牙、西班牙的评级。穆迪随后发布报告,称希腊危机可能扩散至欧洲多国,尤其是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一时间,整个欧洲被债务危机阴霾覆盖。欧元兑美元的汇率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下跌了16%,欧洲股市 大幅下跌。截至目前,伴随三大评级机构不断下调欧洲各国债务评级和展望前景,欧洲仍深陷债务危机中。

三大评级机构还警告美国,如果不能就减赤和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将下调美国主权债务评级,美国将失去最高级评级AAA级。美国大投行摩根的分析人士指出,评级下调会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60-70个基点,使美国政府融资成本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花旗银行称,会永久性改变美国国债作为无风险资产的观点。

影响力之源

三大评级机构何来这么大影响力?“现代金融体系本质上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招商银行宏观与策略分析师徐彪表示。而信用评级(也叫资信评级)创始于穆迪,并经过百年的发展,几乎垄断在了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手里。

1909年,穆迪公司创始人约翰·穆迪在一本名为《铁路投资的分析》(AnalysisofRailroadInvestment)的书中,首次对美国各家铁路公司及其发行债券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予以表达,标志着美国信用评级的诞生。信用评级的目的是显示评级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修铁路成为美国资本投资的热点领域,为了筹集资金,各个铁路公司纷纷发行铁路债券,但是一些公司不能按期向投资者兑付本息,甚至存在欺骗行为。在此背景下,约翰·穆迪成立信用评级公司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以及评估对象。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为美国信用评级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大量发债企业倒闭使得其债券成为“废纸”,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得到重视。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再次经济衰退时,暴露出一些评级公司评级不准确的问题,穆迪、标普、惠誉凭借着六七十年的骄人成绩,在1975年,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简称SEC)认可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简称“NRSRO”。同时SEC规定,外国筹资者在美国金融市场融资时,必须接受NRSRO内评级公司的评估,由此确立了三大机构的垄断地位。

至此,三大评级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甚至性质也悄然改变。1975年之前,三大评级公司主要是靠投资者购买评级报告获得收入;成为NRSRO之后,债务证券发行人主动付费成为评级公司的获利模式。

“评级公司从‘卖报纸’变成了‘卖牌照’,”鲁政委称,“卖报纸是公正的,只要写得好、写得深入就有人看,而转为发行人付费之后,就难免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但是在一开始,这个现象并没有引起关注。在SEC的关照下,评级公司开始了30年的快速扩张,并开始对主权国家信用进行评级。据《华盛顿邮报》报道,20世纪70年代,标普仅仅对美国和加拿大开展业务,穆迪还加上澳大利亚。到了80、90年代,三大评级公司开始开展普遍的主权评级业务。

据穆迪内部人士介绍,穆迪现在已经对100多个国家进行主权债务评级;对2万至3万个公司债进行评级;而结构性金融产品大概有十几万个。标普和穆迪相当,分别控制着40%左右的市场,惠誉掌握着14%左右的市场。

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条文打破了此前SEC规定的依赖评级机构评级结果来发债的现状,“而此前几乎没有任何一毛钱能够于没有评级的情况下在市场上流通。”《华尔街日报》指出。客户在购买或出售债券时,投资者往往要看看穆迪和标普的评级。“事实上很多公司的投资都是以它作为准绳的。”鲁政委称。

每一个公司都有一个风险控制体系,而鉴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对风险的认可主要是基于三大评级公司的评级。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风险控制体系,只投资信用评级在某级以上的债券,如果该债券的评级下降了,出于风险控制,就会卖掉该债券。“所以信用评级一调整,总会引发市场波动。”鲁政委称。

地位难撼

三大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不断下调欧洲国家的债务评级,激怒了欧洲各国的领导人,欧洲领导人多次指责评级机构评级缺乏公信力,加剧了债务危机。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委员米歇尔·巴尼耶7月20日表示:“欧洲银行 应减少对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因为他们的业绩远未臻于完美。”

其实,这并不是三大评级机构首次遭遇信任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对美国银行的“有毒资产”给出了最高评级AAA级,助推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招致多方批评。美国政府也开始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试图遏制评级机构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力。

或许是因为承受了太多的批评和质疑,标普总裁迪万·沙马针对欧洲的批评声,7月28日在《金融时报》撰文,表示主权评级是为了就政府债务信誉向投资者提供独立的观点,指责评级机构导致或加深了欧元区危机是混淆了症状与病因。他表示应降低对信用评级的依赖度。

有消息称,预计欧洲评级机构有望于2012下半年首次发布对银行业的评级,并在2013年发布对企业及金融产品的评级。

但是,重新建立信用评级机构并不是一个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虽然欧洲正在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而且在欧洲官方的推动下,这一个进程可能会比较快。但鲁政委表示:“建立评级机构,第一要组建团队,第二要有一个跨越10年以上周期的企业数据,才能知道企业的违约率,这在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

如果欧洲之前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数据库,从现在开始积累,需要10年以后才能有自己独立的、可靠的判断。“因为欧洲是很多个经济体组合在一起的,恐怕还缺乏覆盖整个欧元区的全景数据库。”鲁政委称。

鲁政委认为,在未来5到10年,还是得依靠三大评级机构。不过,从更深层次上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不能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跟它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以及其货币是否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能为投资者提供广阔投资空间的金融市场,才能产生更多的金融产品,才会需要信用评级,评级机构发展的空间才更大。全球两个重要的金融中心是纽约和伦敦,而穆迪和标普的总部就设在纽约,惠誉的总部在纽约和伦敦。而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其货币是否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作为主要国际货币,才能被更多的人持有,用来保值、增值,投资于各种金融产品,进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元和黄金 脱钩之后,各国为维持美元汇率的稳定,开始大量持有美债,三大评级机构随着美元债务和其他债务的发展影响力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在全球债务市场上,50%的债务是在美国市场进行交易的。现在即便欧洲建立了自己的评级机构,像中国的大公国际一样,如果不能得到SEC的认可,在美国的市场上不能得到承认,仍难以发展壮大。

现在在全球近200个评级公司中,只有10家评级机构获得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资质,其中有7家是美国本土公司,2家是日本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大公国际2010年申请进入美国市场,被SEC拒绝。“欧洲评级机构要建立市场公认的影响力,恐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这的确相当重要。”鲁政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