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峰医疗集团有限公司:论中国兵法谋略问题(探花贴) 反思姜太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2:47:48

反思姜太公

中国兵家之父应是姜太公。司马迁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谋,皆宗太公为本谋”,又说,灭纣前,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计谋居多”。

胡鱼研究姜太公,发现他是中国政治军事谋略的典型代表,反思其思想言行,获益颇多。

姜太公,名望,字子牙,其祖先在尧舜时做过大官,因与大禹一起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因此部族又以吕为姓。姜太公年轻时在殷商朝廷做官,因屡次劝谏帝纣不听,反被忌恨,于是他逃到东海之滨,垂钓于尚湖(以他的名字命名,位于江苏常熟县境内)之畔。后来,姜太公又回到中原,寻访有为明君。在这期间,为生活所迫,他先在商都朝歌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开铺卖食。直到七十二岁时,姜太公听说周文王为仁德之君,他便西奔到达歧山脚下。不久后得知,周文王经常到渭河北岸打猎,姜太公于是天天到渭河钓鱼,等待着遇到文王的机会。这是一个类于守株待兔、相千里马的故事。一天,文王的车马果然浩浩荡荡地驱驰而来,此时,姜太公不但不起身拜谒迎送,反而故意看也不看一眼,此举引得周文王下车主动与他攀谈。文王问道:“你乐于钓鱼吗?”姜太公答道:“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天,我垂竿而钓,与此十分相似,并非乐于钓鱼”。文王又问:“钓鱼与志趣有什么相似之处?”太公答道:“操钓在手,有三种权谋变化:有以厚禄竭人才智的权谋,有以视死如归精神鼓励士兵的权谋,有以高官显位降服能人的权谋”。姜太公一边说,一边观察文王,见文王正洗耳恭听,态度谦虚,并且对陌生人的高谈阔论毫不介意,他便继续侃侃而谈:“只要鱼吞食诱饵,就会受到鱼线的牵制;同样的道理,只要给大臣以厚禄,他就会屈服于君主。所以说,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报;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一席话,打动了文王的内心。俩人越谈越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年届古稀的姜太公得以施展抱负,运筹其经天纬地的韬略。

姜太公真不愧为中国谋略之先祖!他以高官、厚禄、精神三者笼络使用人才,充分利用了国人人性――世俗、迷恋官禄的弱点,撄得了人心。不过,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所谓“爱才”都太过功利主义,都是为了达到统治天下的目的,并不是真心的,因此,他也时常流露出对英雄豪杰的杀戮思想。

在《六韬》一书中,太公认为王者应做到韬光养晦,威而不猛,胸怀天下,清静无为,他说:“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又说:“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博,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这是多么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深谋略呀!帝王要象龙,高高在上,变幻莫测,让人感到神秘、恐惧,情不自禁顶礼膜拜;中国从古至今的统治者不正像红衣主教一样言行诡秘、心狠手辣吗?中国人运用智谋、心计之炉火纯青,竟达到了“不智”(看不出运用了智慧)、“不谋”(用谋于无形之中)――即不留痕迹的最高境界;并且善于运用“卑”、“伏”、“愚”欺骗对手。

姜太公还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柔武战略,提出了分化瓦解打击敌人的许多具体措施以及战术。他说:“善战者,不待张军;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上战无与战!”他指出应“亲其所爱,以分其威”(拉拢对方的爱臣以瓦解他的威权),“收其内,间其外”(收买敌人朝内大臣,离间敌人朝外将帅),“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欲其西,袭其东”。这些谋略之高明,在现代西方兵书中也几乎无出其右者!让人感叹中国人之聪明!只是但愿国人不要把“阴其谋”全都用到了社会生活中。

胡林翼说:在传说为姜太公所作的《三略》一书中,太公阐述了重用贤才的思想――“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罗其英雄,则敌国穷”,“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但是,他也表达了对有才干之士的抑制甚至杀戮的思想,如“豪杰低首,国乃可久”,“敌国灭,谋臣亡”,这些可以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屠戮功臣的谋略,刘邦、朱元璋按此教导几乎杀尽了开国文官武将!

蔡鄂说:《三略》重视运用奖赏和惩罚两手,所谓“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我总觉得这种“赏”也是利用了人性弱点的阴谋,这种“罚”也是“杀贵大,赏贵小”的权宜之计,而不是尊重人、尊重军法。姜太公云“非阴谋无以成功”,看来中国人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阴谋诡计。

姜太公不愧为中国人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