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股本构成:祝允明书《乐耕翁墓志铭》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8:50:09

祝允明书《乐耕翁墓志铭》考

黄翔

    祝允明书《乐耕翁墓志铭》现存于苏州吴中区韩蕲王祠内。墓志铭长50厘米,宽50厘米,厚15厘米,青石质,左上角断裂,但拼在一起,尚属完整。小楷字体。墓志铭全文如下:

    乐耕翁墓志铭

    嘉议大夫、吏部右侍郎、前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郡吴宽撰

    乡贡进士长洲祝允明书

    赐进士中宪大夫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郡人陈琦篆盖

    有德者必寿,此理□常,然而二者每不相值,使人疑焉。若乐耕翁,其殆无可疑者乎。翁□範,字公式,姓陈氏,“乐耕”其号也。少则力田,植产业甚勤,年壮,长乡赋□为□断之习其□□□,遇岁荒,辄出榖赈施,成化壬寅荒益甚,所以赈施□者尤多,尝大雪,□子寒馁卧道旁空舍中,□与家人□扶之以归,调护得生,復□□童子弟泣请留,弗许,岁□施棺,远近争赴之。友人卒,无子,未□,其母及其兄继卒,三丧莫能举,悉安葬之。盖其性慈仁,于□族乡党待□皆厚□,迨奴仆怜恤亦至恩,及异类犬马死,必埋之,数日,犹使人视其□□,慈仁如此。其生永乐戊子十一月十八日,没于弘治乙卯□□□一日,春秋八十有八。初朝廷上,慈宫徽号,翁□高年□。

    诏恩冠带,荣后命其子应劝□□令□粟至六百□,復获旌表其门。没后四月,其孙□县学生登乡举,将以文显于时。□□报,翁者不独在□身矣,□之先为汴人,七世祖□□和仕为学谕,后从宋南迁,家吴县吴苑,子孙业农生,□□以赀□里中,太父宗德,父永昌,皆不仕。□□氏翁娶陆氏,无子;继郑氏,亦先卒,男子二人,长未名而夭,次舆娶徐氏,女子四人,适李翱、金镛、吴炅、朱合。男孙五人震、霁、雲、雷、□,霁即登乡举者。舆□卒之,明年正月三日葬其父于胥山青铜坞之先茔,诣予请铭,辞不获,乃为铭之,铭曰:

    如焉善人,终焉寿民;不□其报,及其子孙;穴而藏之,宜得其地;凡德之者,来泣而视。

    何節刻石

    此墓志铭边有一块墓盖,大小、石质与其同,上刻“诏赐寿官陈公式之墓”小篆,阴刻,三行,每行三字。

    一、     关于墓主乐耕翁

    读墓志铭,知乐耕翁讳範,字公式。故墓之为陈範。查百度网,均不见“明代陈範、陈公式”内容。

    读墓志铭,知乐耕翁有女婿李翱、金镛、吴炅、朱合四人,查百度网,搜明代上述四人,从《金冕墓志铭》中搜得墓主金冕之父金镛。而金冕(1554—1521年),贯直隶苏州府籍。故初步可推断,《乐耕翁墓志铭》中乐耕翁四个女婿之一金镛是《金冕墓志铭》墓主金冕之父亲。

    读墓志铭,知乐耕翁有男孙五人:陈震、陈霁、陈雲、陈雷、陈□,查百度网,搜“明代陈震、陈霁、陈雲、陈雷”,仅见登乡举之“陈霁”。“陈霁”,明时苏州横泾上堡人,弘治八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上堡,现为吴中区渡村镇穗丰行政村统领之自然村,陈家宅院厥后成长成农村,现为与上堡邻接之陈宅自然村。查《渡村镇志》建制沿革第二十页,“元至正年间,境内上保、下保(现穗丰村)属吴县吴苑乡。”与《乐耕翁墓志铭》中述“家吴县吴苑”相吻合。故据此可推断,乐耕翁“家吴县吴苑”,其更为确切之地址为现苏州吴中区渡村镇穗丰村上堡陈宅自然村。按,百度网上查得陈霁在“弘治八年进士”,当有误。因《乐耕翁墓志铭》述,乐耕翁没于弘治乙卯,即是弘治八年(1495年)没后四月,其孙郡县学生登乡举,霁即登乡举者,乐耕翁之子陈舆于“明年正月三日葬其父于胥山青铜坞之先茔”,从中辨析,陈霁登乡举在弘治八年,而并非是中进士,而《渡村镇志》第二百页,“人物传”载,陈霁9岁能属文,10岁补诸生,中明弘治丙辰进士,即是弘治九年(1496年)中进士。

    二、关于墓志铭篆盖者陈琦

    查百度网,搜“明代陈琦”,可知,陈琦,字粹之,吴县人,成化进士,授南京大理寺副,历寺正,擢江西佥事,迁贵州副使,由此知,此与《乐耕翁墓志铭》篆盖之陈琦为同一人。陈琦著有《冷庵集》,与明代学者陈白沙是好友。陈琦相关书法史料未曾见,待考。

    三、关于墓志铭撰者吴宽及撰写时间

    古吴轩出版之五百名贤祠人物小品《一时人物风尘外》关于吴宽,有如下记载:吴宽(1435-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晚号匏翁,长洲县人,成化八年(1472年)会试第一,入试大廷又第一,高中状元,授编修。旋被选侍太子朱祐樘,秩满进右谕德。朱祐樘即位,是为孝宗,以旧辅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实录》成,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葛鸿桢《论吴门书派》第六章“明代吴门书派书家活动年表”载:“吴宽于弘治八年擢吏部右侍郎。因继去世,守制在家。弘治十年三月,沈周作送匏庵少宰服阕还京诗。”由此知,吴宽守制在家之时间为弘治八年至弘治十年三月或三月后。《论吴门书派》第六十页述,“吴宽长期居京城,且病死于任上”。

    《乐耕翁墓志铭》记述墓主没于弘治乙卯(即弘治八年),而葬于“明年正月三日”,即弘治九年正月三日。

    若此墓志铭随墓主同时入葬,则吴宽撰此墓志铭,必是弘治八年,吴宽时年六十一岁,此年正是吴宽,在家“守制”第二年;或此墓志铭在墓主入葬后某年某月再葬,则至迟也一定在弘治十年三月左右,此时必在吴宽“守制”到期前不久。

    四、关于书丹者祝允明书写时间及此墓志铭书风

    若墓志铭是在墓主乐耕翁落葬时同葬,则撰写墓志铭者吴宽撰写

时间可考定为弘治八年,而书丹者祝允明书写时间则在吴宽撰文稍后,何節刻石成此墓志铭碑前,从时间上可推定,也当在弘治八年,时祝允明三十六岁。

    若墓志铭在墓主乐耕翁落葬后再葬,而如前所考,吴宽至迟撰写墓志铭在弘治十年三月左右,如此,祝允明则在弘治十年三月左右之后书写,即祝允明三十八岁或稍后。

    祝氏《乐耕翁墓志铭》小楷,除其中四十余字剥落不能辨,其余五百多字能识读,且多数字口清晰,字体方整,点画精到,线质敦实,虽略显拘谨,然古意盎然,又兼具钟繇、王羲之小楷面目,足称有明一代小楷高手!

 

                                                          庚寅立秋后二日于来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