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不锈钢字:钢铁洗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3:49:02
山东20余家钢铁有望“洗白”2010年11月29日 16:4221世纪经济【 】 【打印共有评论0

近日获悉,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对现有钢铁企业项目“进行一次性清理”,山东上报了20余家钢铁企业,这些企业此前仅有两家获过国家正式批文。

业内预计此次一次性清理后诸多“潜伏”地下的钢铁企业有望获得“扶正”,从而改变钢铁业目前的格局。

山东境内仅潍坊市就有三家超过百万吨的钢铁企业,但除了鲁丽钢铁早期拥有螺纹钢的生产资质外,潍坊特钢、巨能钢铁均为无照经营的“黑户”。

钢铁“黑户”有望洗白?

一纸通知令山东许多地方钢铁企业感到欢欣鼓舞。

获悉,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钢铁项目的通知》,主要内容是“对辖区内现有钢铁企业总体情况和2005年以来开工建设的钢铁项目(包括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和未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全部钢铁项目)进行清理,并填写钢铁产能情况表”。通知要求“清理结果报告和附表于12月31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山东省内一家钢铁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经接获通知,此次清理意味着一次摸底调查,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项目有可能获得国家正式认可,摆脱“黑户”的尴尬身份。

据山东省发改委提供的情况,山东省百万吨以上具规模的地方钢铁企业有近20家可望在此次清理后换得名正言顺的身份。

上述负责人介绍,2002年以后,随着地方经济总量的提升,各地对钢铁尤其是对中低端建筑用钢的需求变得日益庞大,像这些中低端钢铁有类似水泥等产品的特点,超过一定距离的运输会丧失产品竞争力,尤其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一吨钢铁也就挣200-300元,过长的运输线肯定亏本。这也是各地小钢铁风起云涌的内在原因。

另一方面,随着竞争加剧,钢铁企业又必须做到一定规模,并在下游形成连轧连铸产业链,才不至于在同行业竞争中落下风。这也是一个地区能有几家颇具规模的钢铁企业同时存在的客观原因。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目前该地区已形成潍坊特钢、鲁丽钢铁和巨能特钢三家并存的局面。

但这样一种产业竞争格局在2005年的“铁本事件”和杜双华于山东日照擅自投产钢铁企业的影响下戛然而止。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潍坊特钢,该公司的目标是冲击千吨大钢。按照该企业规划,到2010年将达到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规模扩大后的潍坊特钢后来才意识到需要获得国家正式批复,董事长武际宝派人到国家环保部申请环境批复,结果“引火烧身”,原先未在国家环保部视野中的潍坊特钢被公开点名叫停。叫停原因便是“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于1995年至2009年陆续擅自开工建设”。

环境压力陡现

同样的钢铁企业还有潍坊的巨能特钢。该企业2002年10月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2003年10月建成投产。年产特钢棒材150万吨、石油套管25万吨。

2007年10月,投资30亿元年产100万吨无缝钢管项目在巨能工业园开工,一期工程于2008年年底投产,年产无缝钢管25万吨,二期工程于2009年3月份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公司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特种钢棒材200万吨、无缝钢管100万吨。

按照2002年11月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年产35万吨及以上特钢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须经原国家环保总局审批,该审批规定于2008年12月修订后于2009年3月1日执行,新规定中的审批权限更趋严格,钢铁项目中下放到省级的只剩下轧钢一项。

环境审批更加严格显然有合理的一面。一个原因便是地方政府为当地经济考虑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钢铁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甚至有超过生产设备方面投资的趋势,像除尘、高炉高温同步发电、废渣再利用等都成为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必须配套的项目,但有些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依然逆环保大势顶风而上。

临沂三德特钢就在形成当地一个污染源。

知情人士透露,三德特钢为福建人在当地投资建立,而福建人已在全国形成一个庞大的钢铁产业群。据当地媒体报道,三德特钢在其工厂后面挖掘了一个占十几亩地的大水坑,工业废水径直排入其中。污水在污染地下水源的同时,也多次流入206国道边的沟渠,给附近村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环境污染,当地村民与企业曾发生多次冲突。

但这样一家企业在2009年三期扩建工程中却得到当地政府在用地、税收、行政事业收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