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地区英文缩写:动车追尾事故肇因追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4:41:22
动车追尾事故肇因追踪陈哲 

 

2011-07-26 01:1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哲
铁道部对于723动车追尾事故的具体原因,至今迟迟不肯发布。D3115因故停车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故现场所在地,是温州市郊鹿城区的双岙村。7月23日21时后,这个小村子在事发现场的部分,基本被划入控制区。25日,记者辗转进入双岙村事故现场,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

雷电是真正肇事者么?

据悉,事发当时,双岙村的村民大多因为天气恶劣而紧闭家门,人们普遍的记忆是,当晚雨势之大、雷势之猛,在当地台风天气中也不常见。

多方询问后,记者找到少有的事故目击者村民蔡文书。蔡回忆说,晚上19时30分许,雷电击毁村子电线线路,导致全村停电。近一个小时后,有一辆列车停在离他不到百米的高架桥上。但这个现象并没有令他在意,这一段有频繁的列车通行,高峰期常常二十分钟就有一列车呼啸而过。

此时,雨势已小,但已然电闪雷鸣,他发现门口的水沟被堵,就开始疏通水沟。但很快,他听到一阵非同寻常的声响,循声望见远处的高架上发出晃眼的电火光,高压线被拉扯得滋滋作响,随后有东西从桥上轰然落下。灾难发生了。

官方将事故的灾难归结于雷电天气,不过号称已经拥有世界最高水平高铁技术的列车的防雷能力,显然应与村级电站不在一个量级。一位铁道部专家称,“系统被雷电击中瘫痪,是小概率事件。”

即便如此,就在事故发生的四天之前(2011年7月19日),人民铁道报曾在头版位置发表过“突出重点加强运输组织确保运输安全稳定”一文,文中明确警告,由于近来大范围的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增多,对铁路行车设备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从现场居民处采集的情况看,雷电可能的确成为导火索,但它到底是不是事故的罪魁祸首呢?

前车停住后三分钟后车即至

当时正在疏导水沟的蔡文书并没有注意到,前车是什么时候停下来的。

更早一些的情形,被一个外地小伙子范华杰看到了。离事故现场仅百米的范华杰,当时正在厂房宿舍的窗口,因为停电无聊,只好看外面的雷雨。他很清楚的记得,突然发现一辆列车开得非常慢,突然停了一下,又向前滑了一段,最后停住,车上的灯全灭了。

“大约两三分钟后,后面又来了一辆车,车速很快。后车车头插入前车的尾部,都翘起来了,一会就(从桥上)掉下去了。”范华杰说,从前车开始停到滑了一会再到最终停住,“前后也不过5、6分钟。”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另外一名吴姓目击者的证实。

范华杰赶紧招呼工友,工友让他电话报警。范连打了几次110都拨不进去,随后他干脆和伙伴一起冲出去救人。他的手机记录显示,首次拨号时间大约在8点30分到8点35分之间。而另一位村民帅军的报警电话记录显示,其通话时间在8点32分。也就是说,事故发生的时间,应该在官方公布的8点50分前。

5分钟的秘密

在前车停车到事故发生那一刻。实际上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那么这一段时间里,两列列车驾驶室和调度机构的办公室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位不愿具名的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说,动车组拥有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该系统能够对同一线路上的列车位置和状况信息实时监控。“如果前车停止,会自动给后车发信息,使得后车能够在与前车的安全距离之外停车。”

如果这个系统失灵,列车还有一个列车运行监控装置(LKJ),这种本用于电力和内燃机车的系统,配置在动车上,可以在前者失灵的情况下起到同样的作用。

前述教授说,如果这两套系统都失灵,可能需要调度室进行人工调度。而调度的程序应该是,调度部门通知最近的车站或者机务部门,再通知到列车司机。“可能会比电脑系统慢一些,但是也不会用太长的时间。”

但在D301停车后,其与D3115之间的距离已经明显不够了。据D301列车乘客李妍婷的回忆,该车在驶出永嘉站后车速已明显加快,并保持到了事故发生的大桥上,刹车只是在追尾前很短一瞬间。

也就是说,业已牺牲的D301司机潘一恒生前可能根本就没有收到“降弓”的指令,或者“降弓”指令下达时已无济于事。

调度的角色

很显然,无论CTCS还是LKJ,这两项令铁道部倍感自豪的安全系统,都没有起到作用。

据记者的体验,事故发生路段永嘉站和温州南之间的动车用时大约在16分钟左右。而据信,D3115和D301前后离开永嘉站的时差仅在10分钟左右。

在当时的恶劣天气下,或许调度者认为双安全系统的保险系数已经足够高,而使得在前车D3115在尚未进入温州南站的前提下,并未及早提醒D301减速。而两个相近的车站之间,也没有及时互通这一可能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