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管能不能套管焊接:如何进行真正的对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19:53
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会对话吗?dialog
  以下《对话守则》摘自苹果日报的《苹论》:
  1989年,捷克知识分子哈维尔等人,在布拉格成立了“公民论坛”,制定8条《对话守则》,在街头巷尾张贴,内容是:
  1. 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
  2. 不做人身攻击。
  3. 保持主题。
  4. 辩论时要用证据。
  5. 不要坚持错误不改。
  6. 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
  7. 对话要有记录。
  8. 尽量理解对方。
  遵守这样的对话规则,对话才有效。
  最近数日,有几位我所尊敬的知名网人和他们的支持者,在饭否和Twitter上,互相骂阵,而且忘记了他们是在一个公共场合这样做,——这就好像有人天天在你们家客厅吵架,你想谈点正经事都不行。
  我 不关心几个男女之间的事,我关心的是中国互联网上的论辩伦理和交往伦理,尤其关心在网上可否推行上述的对话规则。这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在现实当中无 法实行这些规则。网络上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块实验田,数位也号称网上意见领袖的精英,其意气用事如此,实验如何进行得下去?
  我尤其在意骂阵中出现的这句话:“除了我认识的人之外,我一直都是谁关注我我就关注谁。希望那些主动关注我,在我关注你们之后又取消关注的人告诉我一声,以便我取消对你们的关注。”回声室里的声音,是不能当作大自然中五音杂陈的天籁的。
  不过想想,任何一个人群聚集之地不都会这样?或许我还是给互联网投射了过多的理想色彩吧。这也算是中国第一代触网者的宿命。
  好处是,这些网络上的意见领袖,现在让大家得以近观,明白人非圣贤,“To err is human,to forgive is divine.”同时,也验证艾未未先生说的一句话说得好:“不要对我有妄想。”如同饭友mostarich 所说:“美女也臭脚,所以不要把一切都想象得太美好。”
  更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意见领袖?转吾友萧强对网络活动中的“代表性人物”或者”发言人”的几点观察,用他的话来说,都是“引玉之砖,并非深思熟虑的定论”:
  1. 他/她拥有发言的平台,比如:博客。(这条现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了。被封杀除外。)
  2. 他/她的信号(言说)应当是非常基本的,可以形成“身份认同”的言说。不仅仅是就事论事,技术或者技巧层面的论理。
  3. 他/她的信号(言说)应当不仅仅是修辞的,而是身体力行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之付出常人没有付出的“代价”的,不管这代价是时间,金钱,还是自由。
  4. 他/她最好有一技之长,是某种“专家”。现代社会人人都有分工,人比较信“专家”的话。
  5. 他/她的私人品行也要经得住不仅是大众的八卦眼光,还包括政敌的攻击。网络时代更是私事容易公开化,所以公信力很容易被其他事情瓦解掉。
  如果用这几条去衡量的话,在纷乱复杂的网络活动中,虽然没有“组织”去领导,但是真正的影响力也不是容易建立的。“发言人”也不是好当的。
  或许还要加上第六条:学会倾听。毛向辉说:“不去倾听,也会丧失公信力。”
  来自:胡泳的BLOG——我们从学会对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