锹甲vs大王虎甲:让中海油赔偿,怎一个“难”字了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2:30:41

让中海油赔偿,怎一个“难”字了得

来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2011年07月27日10:50我来说两句 (131) 复制链接打印

  记者从河北乐亭渔业协会获悉,蓬莱的漏油已到达乐亭,造成扇贝等海产品大面积的死亡,预计损失达3.5亿元。当地渔业水产部门正在调查此事,确定死因是否与中海油蓬莱19-3泄漏事故有关。乐亭县近160户养殖户已计划自筹资金聘请律师,向中海油和康菲石油索赔。但业内人士对此并不乐观。(《新京报》7月25日)

  据报道,漏油事故发生近两月,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并未向公众发布任何关于污染治理的消息,污染面积却在逐步扩大,已经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发展造成破坏。有人参照国外海洋污染的惩罚标准,对蓬莱19-3油田染算了一笔账:中海油和康菲石油漏油事件造成840平方公里海域污染,应受到40多亿元的相关处罚。但目前除了20万元的罚款,涉污企业的损害赔偿依然毫无进展。

  这让人联想到大连漏油事故,目前事故已经过去一年,但中石油与大连市政府的赔偿细节一直未予公布,渔业的赔偿仍未落幕。照理说,即使有关部门未采取强制性处罚措施,但按照权责对等的商业伦理,油企享有近海油田的开采权,也应自觉承担起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但在我们国家,油企的自觉性却并不怎么高。

  如果蓬莱漏油事件发生在国外,事故主要责任方康菲公司,除了要向海洋污染治理和受害公众提供巨额经济赔偿,还要面对地方与环保部门的起诉。但在中国,这种风险就小得多。记得蓬莱漏油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才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针对会上记者提出的“如果在美国,你们是否也这么长时间不向公众发布消息?”康菲中国总裁司徒瑞的回答是:“这个事件发生在中国”,“我们是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执行的。”看来,老外也深谙“入乡随俗”的真谛。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打上“中国”的标签之后,也很快地学会了中国式的“危机公关”模式。据知情人士透露,溢油事故发生后,康菲公司第一时间通过私人的方式,分别对部分被污染地的主要领导进行了“安抚”,使他们同意在对渔民的赔偿问题上向“康菲”施以援手。(《新民周刊》7月21日)

  目前,由于我国在海洋污染的防治、治理、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部门即便掌握涉污证据,也很难奈何企业。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中石油、中海油是“共和国长子”,地方政府“管不着”;另一方面油企作为投资者,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地方政府不敢得罪。长此以往,涉污企业难免存在侥幸心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纵容。

  石油开采是一种环境风险极高的行业,生产安全甚至比技术研发更为重要,而作为企业而言,在利益的驱使下,或许会挑战技术和操作方面的极限,而将环保因素抛在脑后。如果相关法律和监管一再滞后,这样的事件还会重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