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纶睡衣:救国之路 强国之梦──中国工业化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2:43:19
救国之路 强国之梦──中国工业化历程河 北 耿建涛 张兰俊#TRS_AUTOADD_1305253857792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05253857792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05253857792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05253857792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305253857792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直以来,工业与整个宏观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目前房地产和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充满艰辛、曲折、骄傲和光明的前景。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业担当起救国和强国的神圣使命。

 

【救国之路】

 

中国工业化是从武器近代化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工业化的先驱们坚信只有武器才能救中国,才能实现强国之梦,所以他们不屈不挠,踽踽前行,于是,中国终于有了机器,有了工厂: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大机器生产),同时,洋务运动又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所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冲击了封建制度。在多种历史因素的作用下,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张謇认为,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棉(纺织工业)铁(钢铁工业),才能“操经济界之全权”,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发展实业必须从铁路入手,计划十年内修筑南、中、北三大铁路干线,总长十万英里,将沿海、内地和边疆连接起来,形成全国铁路交通网。1895—1913年以工业化为主体的中国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次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在此期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缫丝、卷烟、榨油、火柴、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也有较大发展。采煤、冶金、水泥等重工业方面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民族企业,但是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强国历程】

 

重要条件──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农民生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政权的巩固。通过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这就大大巩固了人民政权。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热情极高,这就使生产力获得了解放,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是基础,所以就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重要条件。

 

获得新生──“一化三改”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49年,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首先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国营经济,1953~1956年,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从此,我国的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1953年党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 “一化、三改造”的方针,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工业化进程正式启动。我国以苏联的援助下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严重失误──“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大跃进”运动:工业建设损失巨大,发展缓慢;仍以重工业为主。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遭到了重大的损失。1960年冬,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956~1966年主要成就: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被发现并开采,包兰、兰新铁路建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十年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如在湖北兴建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长江大桥、湘黔铁路、成昆铁路等。取得成就的原因: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时纠正极左错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左”的错误,排除干扰,辛勤劳动的结果。  

 

重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1985年起,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加快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以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机制转换、制度创新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建成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等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新的起点──新型工业化道路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历程告诉我们:第一,中国工业化实现的重要前提是民族独立;第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简介:耿建涛,河北省冀州市职教中心学校教师,多年来从事体育和历史教学。多篇论文刊登在期刊、报纸上,曾获“冀州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并获得政府嘉奖。

张兰俊,中学历史、思想品德教师。衡水市教育局中学历史核心组成员,多次参与编写《学历水平》、历史《面对面》等教辅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