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膏印刷机定位光源:高人:不是用来赞扬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3:48:01
高人:政府不是用来赞扬的作者:高人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0-3-30 

  题目是套用了长平的《政府不是用来下跪的》——作者针对“我们的一些政府,不是民众用来感恩的,就是用来下跪的”这种反常的常态,明确表示了“不是”的态度。

  不提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了,因为“自由主义”在中国是异端,“自由主义者”是异类,毛泽东那时就不受待见,爱国者们就跟着反感,轻蔑不屑溢于言表——他们或是不懂得、或是忘记了西方的文明,正是自由主义的硕果。

  匪夷所思的是,一些关心政治的文化人,竟也拎不清批评政府并不就是自由主义,并且轻狂地嘲讽侮辱乃至挑逗“调戏”批评政府的网友,待人毫不“尊重与宽容”,自己也斯文扫地。一遇网友反诘和批驳,就称之为“围剿”,也不想想怎么着多人与自己过不去?忘了自己曾“损着别人的牙眼”,现在“却主张宽容”,并且站在政府的道德高度,按照对待政府的态度,把网友划分为左中右三等,转移了是非的话题。

  还是打个比方来说吧:政府就像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付钱,雇它服务,只能做好,不许做坏,这是拿人之钱,替人办事。至于有业主感谢物业,那是他们的自由,但他们无权嘲笑责备其他业主,更无权要求别人跟着他们一道“高兴”地去感谢,相反,吹毛求疵乃是业主天经地义的权力,并受法律保护。

  毋庸讳言,60年来的中国,天灾人祸不断,饿鬼冤魂无算,政府欠债太多,却不见有人道歉,国民敢怨而鲜敢言,再被责以不该对政府“从无褒词”“激烈批评”,请问公理何在?良知何在?

  “爱国”之在今日中国,真可谓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连拜大年和谢恩,都要把国家置于父母之前,不知“六亲不认”是否能创新出“七亲”来?所以,一旦以爱国为标榜扯起这面大旗,就“自以为居于道德高地,动不动对别人展开道德批判”,道貌岸然地批评起对政府的批评——此举究竟爱国乎,抑或“哈权”乎?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腾飞,国力大增,民生改善,民主进步,举世共睹,明摆着的事实,既跑不了,也否认不得,用不着歌功颂德,并且诲人不倦地谆谆告诫。

  但道德败坏,世风日下,腐败猖獗,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惹得天怒人怨,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样的举世瞩目,就更用不着帮忙文过饰非。

  总之,成绩的取得,乃是政府该做的事情,而且早该这样做了,况且做得还不够不好;问题的出现,政府则是难辞其咎,也是早该解决的事情,而歌功颂德,非但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反而迷惑视听,误国误民。

  有道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于“人”如此,于政府亦何尝不是?为了使政府虚心,戒骄戒躁,进而战战兢兢,鞠躬尽瘁,当以“批评使政府进步,表扬使政府骄傲”诫之。

  因为政府不是用来赞美的,而是为国民做事的,政府更不是三岁孩子,用不着表扬鼓励;批评政府,绝不是“与政府离心离德”,而是让它好好工作天天向上,这是比一味歌功颂德更加实在的爱国行为。

  遗憾的是,中国的极权专制历史太长,皇权思想官本位观念太深,所以各级政府及其官员,鲜有纳谏的齐王;而儒家忠孝、为尊者讳传统的长期浸泡,包括本该是社会的良知和牛虻在内的国民,大有抱着“私我”“畏我”“欲求于我”而赞美邹忌的群小。

  所以,“感恩”乃至“下跪”政府,构成中国的另一特色国情,中国的“父母官”与“子民”,就是如此这般地“和谐”着混到今天。

  更不堪一驳的是,在爱国者的眼里,把政府说的“一无是处”,似乎就是在唱衰中国“一天天烂下去”,这真是无稽之谈。

  按照这个逻辑,鲁迅整天拿着匕首和投枪,批判历史批判现实,岂不成了卖国贼?

  怎么连“责之切,爱之深”的道理都不懂?

  事情本已过去,怎么没完没了,又在《读编往来》上重提,逼我非践行“不会沉默”的诺言不可。

  是非自有公议,再说下去真的无聊,还是都打住,各自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建议爱国者们读读胡适,他说过批评政府并不是要推翻它的话,还有林语堂在《中国人》的自序里所说说,中国不需要涂脂抹粉,他把中国的麻烦公诸于世,并不感到惭愧,因为他对中国没有失去希望。

  ——这两句话,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引用过,忘记是那篇了,不找了,也不再翻书了。

  还有,网络是块“公地”,人人可以进去自由表达,同时人人也都有批评和反批评的自由,而批评与反批评,即使有些语言冲突,也不为侵权和剥夺,这本是民主和言论自由的题中之义。况且,在争论中学会做人和作文,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