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帮帮crm和爱客哪个好:对于幸福的过分要求带给我们的只会是不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3:41:48
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生活在现时此刻。不同时期的现时此刻相互之间的差别在于:在生命开始的时候,我们前面是长远的未来;但在生命临近结束时,我们却看到了我们身后走过的漫长的过去。虽然我们的性格保持不变,但我们的心境却经历了某些显著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现时此刻”由此沾上了某种不一样的色彩。    在童年期,我们更多地是处于认知,而不是意欲的状态。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在生命这最初四分之一时间里,我们能够享有喜悦之情。……在童年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带有一种新奇的魅力。据此,我们的童年时光就是一首持续不断的诗篇,因为,一如其他所有艺术,诗的本质就在于从每一单个事物把握这一事物的柏拉图式的理念,也就是说,把握这一单个事物的最本质、因而也是这类事物所共有的整个特征;每一单个事物都以这样的方式代表了它这一类的事物,一以类千。……在我们的童年活动当中,我们在并不清楚自己目的的情况下,总是默默地忙于从我们所见的单个场景和单个事件中,了解生活自身的本质,把握生活形态的基本典型。……当我们如此认真地投入初次直观认识事物的时候,教育也在忙于向我们灌输种种的概念知识。不过,概念知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对事物真正本质性的认识;相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亦即我们知识的真正内容——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所做的直观把握。但是获得这样的一种直观认识只能经由我们的自身,任何方式的灌输都是无能为力的。……在童年期,我们更多地是从观照的一面,而不是从存在的一面认识事物,也就是说,事物是作为表象、作为客体,而不是作为意欲被我们所了解。因为前者是事物令人愉快的一面,而主体可怕的另一面却又不为我们所知,所以,我们年轻的头脑就把现实、艺术所呈现的各种形体视为各式各样的愉悦之物。我们会以为:这些事物看上去是那样的美好,那么,具体的存在就会更加美好了。……这样,在稍后的日子,我们就有了对现实生活的渴望,我们急切期盼着做事和受苦,这就把我们拉进了喧嚷、骚动的人生。生活在这纷扰的世界里,我们才学会了解到事物的另一面,事物的存在亦即意欲的一面;我们行进的每一个步伐都受到了意欲的羁绊。然后,一股巨大的幻灭感慢慢降临了。    ……在这青年时期,困扰我们、造成我们不幸福的是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    对于幸福的追求没有错,对于幸福的过分要求带给我们的只会是对不幸福的体验更为深刻。就好像一块肥皂,越是用力去把握,越是会从你的手心滑脱。一旦我们对幸福有一种绝对化要求,认为幸福是应该的、必须的,不幸福是不应该的、错误的,苛求幸福的存在,刻意追寻那未来的幸福、幸福的未来,却忘了体验和感受已经存在于现时此刻的幸福,忽略了幸福的现时此刻,那怕是加倍的幸福都不能令自己感到满足。    如果人的前半生的特征是对幸福苦苦追求,而又无法满足,那么,人的后半生的特征则变成了对遭遇不幸的害怕和忧虑。……在我年轻的时候,当房门响起敲门声时,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幸福就要来了。”但在往后的岁月,在相同的情形下,我的反应却变成了类似于害怕:“不幸终于到了。”芸芸众生之中有一些出类拔萃、得天独厚的人物,他们既然是这一类的人物,那就并不真正地属于芸芸众生,而是孤独地存在。因此,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程度,他们对于生活或多或少地只感受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在青年期,他们感觉被众人抛弃;及至年长以后,却感觉自己逃离了众人。前者并不舒服,因为他们对人生还缺乏了解;后者却令人愉快,因为他们对人生已经有了认识。……人们在青春年少时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着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人们只是苦于找不到门路获得这些幸福、快乐而已;但到了老年,人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他们因而心安理得地咀嚼、品尝着那得过且过的现状,甚至于从平淡无奇中找到乐趣。     一旦我们把幸福、快乐、健康、成功等等这些,我们渴望得到的、有希望获取的、有权利享受的当做应该得到的、必须持有的,痛苦和不满就产生了;一旦我们将此视为理所应当,就如同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将他人的关爱视为我应得的,只知道索取和占有,苛求他人对自己的付出,那就是一片干涸的沙漠,浇灌多少爱的泉水也还是不够。    我们往往会在听到“人生就是苦乐参半”“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这些话时,点头称是,没错,就是这样,我不开心、不满意的事实在是太多了。其实真的认同、真的接纳吗?并没有,我们实际上在说“生活不应该是这样,我不应该不开心,我必须得到满足”。    我想要就必须得到,这种蛮不讲理的态度,只会让自己不快乐。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态度。在你去刻意追寻幸福到时候,不妨停下脚步,坐下来,去体会一下那些琐碎而细微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