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奥特曼同人小说:微博是本大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1:35:07

一周前,盛大文学CEO侯小强邀几个圈中人在北京后海喝茶,“品评”即将推出的电子书“锦书Bambook”。我跟坐在隔壁的美团网CEO王兴闲扯了几句。

王兴挥了挥手里的锦书:你怎么看这个东西?

老程貌似为难:我不看书啊!不是用户,没法评论。

王兴睁大眼睛:你是写书的人哦,不看书?

老程沉吟片刻:我是不看书。不过不看书不等于不吸收营养嘛。我每天跑好几趟微博!

王兴追问:微博跟书不一样吧?

为什么会不一样?轮到我借题发挥了:我怎么觉得越来越一样了。甚至微博是本“大书”。

微博是本大书

一本书其实就是一套系统沉淀下的知识体系或者理论模式,这有别于报刊杂志等零散的即时的信息。

微博表面上是零散的,但实际上是系统的。

比如说我今天说了一句话,被王兴评论并且转播了,明天侯小强看到了王兴的评论,引发了思考,大后天说了一句看似无关但实际承接的话,被我看到了,又把它拉回到我当初说的那句话的坐标下,再评论一回。于是,这三个人这三天中貌似零散随性的对话其实是在一个体系里,可以被沉淀下来并且形成模式的。

一本书通常是一个人对某一个事务的体系化解读,而一个人所面对的微博圈子里,会积累下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对某一类事务的碰撞而后形成的体系化解读。所以,我越来越觉得:微博是本“大书”。当然,读这样一本大书,需要把关注的人聚焦在一个圈子里,且大脑里已经构建了一套自运行的逻辑架构,才能把看似零散的信息准确的投入到相应的那个卡槽里,成为这个逻辑架构的一部分,而不是被丢弃掉。

所谓“大”书,确实有点祖宗所说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意思。想想吧,十个高人里,恐怕只有一个会写书。而十个高人里,会有三个在微博上厮混并且碰撞。哪个营养更丰富,脚趾头也知道。

当时的王兴忙于进餐,品味美食的状态中,没有对我自以为豪的“大书”理论做出同意或者质疑……

于是,在搭乘王兴家奔驰回中关村的时候,我蓄谋性的提出要引荐他认识一位高人,王煜全。预料之中,王兴平静而愉悦的答应了。也许,我潜意识中:王煜全能让王兴接受微博是本大书的概念。

微博友的共鸣

王煜全,Frost & Sullivan首席顾问。我在一周前认识他。通过微博。

某天在微博里收到一则私信,是王煜全同学想约见面。理由是“发现程同学你还有点小思想”。这是我喜欢微博的原因之一,我也觉得王煜全同学也“还有点思想”。比如:

“短小的微博里经常会有灵光乍现的神来之句,也有不少不知所云的糟粕,很象佛家说的‘念头',一个微博即是一念,但人的问题就是心猿意马,杂念太多,微博可以说是人的杂念的外显,但如何才能进一步利用科技的力量使得好的念头会聚成思想呢?不然好念头转瞬即过,不能积累实在可惜了!”

从这个微博里,显示着王同学令我心生好感的三个理由。第一,微博能帮助我们抓住平常极易忽略的杂碎念头,这个有共鸣。第二,王煜全亲近佛学,而且试图把佛学跟互联网创新融合起来,再次共鸣。第三,他在思考如何让这些微博杂念形成一个思想,也就是我所说的体系或者模式,第三次共鸣。而我的答案就是与王兴分享的那样:微博本身就是把杂念加以碰撞和共鸣而后汇成思想的工具。 

后来在一个咖啡厅里跟王煜全聊了2个小时。他所信奉的一点是:互联网越来越像是人类的大脑,其工作方式和讯号传播的特性跟脑细胞的交流类似。当然,互联网还远不及大脑。比如,任意脑细胞之间能随时交流讯息,有着即时显现的通道。为此,王煜全甚至还想找机会当面向腾讯CEO马化腾推销一个“即时即时通信”的东西:当一个人在输入框里敲“梅西”的时候,就自动弹出一个QQ聊天室或者微博群组,把这一时刻正在对世界杯和梅西感兴趣并发表看法的人聚合到一起。而当他们兴趣消散,这个聊天室或者微博群组就自动消失。据说,这更接近于大脑的工作方式。

王煜全所正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微博发掘和认识这个行业里的有思想的人,并且把他们聚合到一起,为中国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思考甚至奠定下一些基础的但关键的规则。

至少现在,我已经被卷进来了。我对王煜全做的事情抱有好感和信心,于是,我又想把王兴同学也卷进来。在王兴和王煜全这些我眼中的互联网精英们还没有见面、碰撞、并且写出一本“大书”、通过微博等互联网形式沉淀下来之前,我想先点出本文的中心。

激进的脉搏

Twitter官方在去年就说过:它要成为这个地球的脉搏。也就是,当所有人都在上面发表自己当下所关注的东西的时候,Twitter上面流淌的就是最能透彻鸟瞰这个世界当下动态的地方了。

而有资格比Twitter更激进和伟大的是Facebook,它拥有Twitter所没有人际间的真实的社交关系以及N倍的信息容量和信息形式。我相信3年之后Google就会像今天的微软一样过时,因为互联网的应用边界被打破、模式被创新。Google整合了全世界的信息,而Facebook整合了全世界的人。于是Facebook成为了人类的基因库,大脑,以及神经系统。这比成为地球的脉搏更要令人血脉喷张。

基因库:因为Facebook知道你是谁,住哪里,父母是谁,朋友是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不止包括你在Facebook上主动填写的档案,聪明的语义软件会通过对你书写和点击的海量信息里自动解读你的嗜好。

大脑:因为Facebook知道所有用户的想法和感受,并且把他们的相互影响融合成一个组合体。Twitter只知道每个人愿意开放的一部分,而Facebook知道所有的,包括那些你跟你老婆之间的打情骂俏。去年Facebook官方推出了统计数据叫国民总幸福指数。这只是一个一丁点大的但想象空间无比大的起步。

神经系统:因为Facebook掌握着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的通道,并且有效的让这些相互影响顺畅的进行。整个人类是一副大脑或者躯体,那么单个的人就是一个细胞,每一个想法就是一个信号,这些信号在细胞间扩散,也就是每一个想法通过Facebook上的人际链条在传播。

是的,当把这些道道都梳理过一遍之后,我确实对跟王兴侃的那个“微博是本大书”的理论有了更多的信心。重点在于,它让人与自己的沟通无时不在,就正如王煜全所说的“念头”,也让人与人的沟通无时不在,尤其是当王煜全的“即时即时通信”成为现实的几个月之后。

卧槽马

好吧,抛开这些玄妙的道道,回归到实际的东西上来。所以我对一切被叫做“电子书”的东西有着不屑。我觉得那再也不会成为主流。 

原因:这是一本小书,也是一本老书,而不是一本大书,不是一本有着互联网内涵的新书。

王兴是爱书之人,一直用Kindle看书,但几个月前开始用iPad看书,抛弃了Kindle。为什么?因为iPad是他基本不离手的上网终端,看网页,看微博,收邮件,玩游戏。在进行这些主流的上网生活之余,顺手再看看书,而不再格外需要一台Kindle或者锦书。

但是,就算是iPad上的书,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前途。因为那上面毕竟还是一本本的小书。这里引用一个微博:一夜间所有纸媒都视iPad为救主,但单凭iPad改变不了它们的命运。如果还秉持着精英或编辑的内容路线,自上而下传播,订阅和广告等商业模式,孤岛的使用体验,话语权的把控,它们就还是忘了如何在本质上败给UGC、SNS、Twitter的。

是的,UGC、SNS、Twitter,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即时协同效应,让一个圈子里的用户一起写出一本大书的工具。

最后,为避免被侯小强老师提刀追杀并且借机拍一下陈天桥哥哥的马屁,还是要为锦书说两句公道的好话。盛大这家公司的互联网基因,确实造就出锦书与其它所有电子书都不同的一点:它内置了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这意味着,盛大可以把一切与网络相关的应用全部嫁接进来,比如Twitter,比如读者社区,比如游戏。说白了,内置的Android的锦书现在看起来是本国产版的Kindle,将来则几乎一定会成为一个盛大版的iPad。当然,它还可能不只是iPad,据说它的产品经理出自2005年的盛大“盒子”。

我期望看到的所谓电子书是这样一种玩意儿:它不仅卖书,不仅提供与书友和作者对骂的方便,而且提供一切UGC的功能,让我们随时随地的记下脑中一晃而过的念头,与一切闲杂人等聊天斗嘴。能造就一种新的写书的方式,能让我跟王兴、王煜全、侯小强在微博或者SNS里面的在几个月间的插科打诨聪明的梳理和积累下来,只需要稍加点缀和整合,就能成一本由我们四个人联合署名的书。或者直接一点,能让我的博客和微博赢得足够的高质量用户,就像给起点中文网的作家分账一样,也能让我的创作通过第三方广告、直接小额付费、或者读者赞助的方式来养活我。

谁做到这一点,俺就投奔谁。

(注:本文作者为腾讯网科技中心总监。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电子邮箱:james.l.che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