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鑫gt740显卡怎么样:缩句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39:43

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自己不从事语文教研工作对解题的注意事项不甚了解,会遇到一些难题,其实,许多学校的网站以及一些教学论坛上有很多大家可用、可学的资源。缩句是现在孩子感觉特别难的一类题,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相关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怎样缩句

        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另外要提醒同学们的是,缩句后,虽然句子十分简短,但它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句末必须加上原句中的标点符号。

 

这类句子如何缩句

1.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某资料:叔叔练习射击。

我之意: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2.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某资料:奶奶关心儿童。

我之意:宋庆龄奶奶关心少年儿童。

3.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某资料:伯伯是所长。

我之意:蔡希陶伯伯是所长。

这三个句子正确的缩句应该怎么样?类似的句子该如何处理?

    浙江省三门县实验小学 任旭东

 

以上三句的缩句如何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例如:“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这一句的主语和宾语都是复指短语,其中的主要词语是“雨来”和“李大叔”,因此,应该缩成“雨来掩护了李大叔”(当然也可缩成“小英雄雨来掩护了李大叔);如果缩成”小英雄掩护了抗日革命干部“,则主干的意思远不如”雨来掩护了李大叔?来得明确。

下面我们说说任旭东老师提供的三个句子。

句1的“解放军叔叔”是复指短语作主语,主要词语是“解放军”,故应缩成:“解放军练习射击。”

句2的“宋庆龄奶奶”和“我们少年儿童”也都是复指短语,分别作主语和宾语,主要词语是“床庆龄”和“少年儿童”,故应缩成:“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偏正短语,可以整个儿保留在主干中;当然,去掉“少年”二字不能算错。

句3的“蔡希陶伯伯”也是复指短语作主语,主要词语是“蔡希陶”,故应缩成:“蔡希陶是老所长。”这里保留“老”字,是因为“老所长”结合得很紧密,如同“老模范”、“新老师”等一样,“老”强调历时比较长,“新”强调历时比较短,去掉“老”和“新”后,总觉得意思有一些出入。不过,缩句的方法就是去掉附加语(定、状、补),因此去掉“老”(定语),也是符合缩句要求的。

任旭东老师所缩写的三个句子中将复指短语“解放军叔叔”、“宋庆龄奶奶”、“蔡希陶伯伯”整个儿地保留在主干的主语中,是可行的,因为它们都很简短,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但如果复指短语比较长,就应该去掉次要词语,如“抗日革命干部李大叔”,整个保留在主干中,就显得不简练,不像主干所需用的词语了。

 

有关缩句的问题探讨

一般情况下,所谓缩句就是把句子中修饰限制性词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删去定、状、补,保留主、谓、宾。《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中说:"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甚至相去很远。" 在特殊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一、补语是否应该缩去?

补语是句中主干以外的"枝叶",缩句时一般都应去掉,除非去掉后改变原意或主干不成话。

    例1:汹涌的海浪一个连一个朝岸边压过来。其中的补语"过来"是否应该缩去?

    例2:高粱地里,绿油油的高粱长得真高啊!其中的补语"真高啊"是否应该缩去?

分析:句①应缩为:"海浪压过来。"因为去掉"过来"后,主干就不成话,所以要保留"过来。"句②应缩为:"高梁长。"这个主干是成立的,只是意思与原句相去甚远,但这是允许的,故要缩掉补语。

二、定语是否应该缩去?

定语是句中主干以外的"枝叶",缩句时一般都应去掉,除非去掉后改变原意。

例1:所有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反对酒后开车?

例2:毛主席在病重期间还十分关心周总理的身体。

分析:句①缩成"交通管理部门反对酒后开车"最符合原意。如果缩成"交通管理部门反对开车",就改变了原意,不符合事实。其中的"交通管理部门"是个完整的概念,可全部保留在主干中;不过缩成"管理部门"或"部门"也不能算错,因为允许"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句②不能缩为"毛主席关心身体",而应缩成"毛主席关心周总理的身体",因为去掉"周总理的"四个字后,主干的意思就变成毛主席关心自己的身体。

三、句子中有复指关系的词语,应怎样缩句

    复指关系在缩句时也应当只保留一个主要的词语。

    例1: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例2:这一身蓝布旧衣的老人竟是战功赫赫的元帅。

分析:句①中的"宋庆龄奶奶"和" 我们少年儿童"都是复指短语,主要词语是"宋庆龄""少年儿童",故应缩成"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少年儿童"是结合得很紧密的偏正短语,可以整个儿保留在主干中,去掉"少年"二字当然也可以。句②应缩成"老人是元帅"。"这"是"老人"的定语,应压缩掉。"这"用在名词前常可省略量词。"这老人"没有构成复指关系。构成复指关系的前后词语必须有相互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这"是指示代词,只有指示作用,没有称代作用。

四、否定句如何缩句

    在摘出主干的时候要把否定词一起摘出来。

例:我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

缩句应为:我不相信鬼话。

最后,在小学阶段的缩句练习中,例句必须是典型的主谓句,不要选用特殊句式(连动句式与兼语句式等)或连教师也感到难做的句子。

 

小学生缩句应注意什么

问:在练习和考试中还有缩句的题目,对于一个句子如何缩,缩到什么程度,老师们的看法往往有很大的分歧。请问:缩句到底要注意些什么?



答:下面通过对几个缩句实例的分析来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如果原句是“广场上的千万盏灯”如何如何,“广场上”后面加了一个“的”字,情况就不一样了,主语肯定是“灯”了。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爱到树阴下钓鱼”表示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



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



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



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



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

 

缩句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  刘红新                  
     缩句是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中常见的一点。其基本作法是去掉句子的枝叶,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原句成为一个简明的句子,如:“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缩成:“郝副营长是英雄。”使原句意思一目了然。
     缩句教学看来简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特殊情况要师生注意。具体分析如下: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小女孩失望地看着越升越高的圣诞树。”不能缩成“女孩看着树”而应缩成“小女孩看着圣诞树。”因为“小女孩”和“圣诞树”是两个完整的概念。其它如“杏花”不能缩成“花”,“流水”不能缩成“水”等。                      
   2、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骨气”只能缩成“中国人不能失去骨气”如果缩成“中国人能失去骨气”意思就反了。                      
   3、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们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不清。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先进”和“后进”两个修饰成分意思就具体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要保留。例如:“茂盛的榕树枝叶把视线挡住了。”应缩成“枝叶把视线挡住了”。又如“可怜的小凡卡被老板娘狠狠打了一顿”,应缩成“小凡卡被老板娘打了”,而不能缩成“小凡卡打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该保留。“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意思就不甚明白。“了”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笑话”,若缩成“爸爸讲笑话”是正在讲,还是讲完了?不能明确表示。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同学们自己精心组织了一次热闹的晚会”,应缩成“同学们自己组织了晚会”。若缩成“同学们组织了晚会”或“自己组织了晚会”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鲁滨孙在荒凉的孤岛上生活”。应缩成“鲁滨孙生活”,不能缩成“鲁滨孙在生活”。此外,像“在……里”,“在……下”、“在……中”等句子中作状语时,“在”应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去掉。
                                   (作者:民乐县李寨实验小学)

                  新闻录入:张文军    责任编辑:张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