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勇士捕王 电影:改革开放是怎样拉开序幕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18:08
2011年07月22日 10:32:03  来源: 解放日报 【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以后,全党开始认真反思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在深刻的反思中,全党和全国人民响亮地喊出了“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口号。但是,经过十年“文革”的破坏,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很落后。怎么办?这就必须眼睛“向外”,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快自己的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拒绝学习外国的好东西,什么都从头摸索,那是爬行主义
1977年3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上通过了国家计委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 《关于1977年国民经济计划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汇报提纲》针对当时经济领域存在的思想混乱,尖锐地提出了“十个要不要”的问题。
在关于“要不要引进新技术”的问题上,《汇报提纲》非常肯定地回答: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先进技术,洋为中用,这样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外国的好东西,什么都要从头摸索,那就会放慢我们一些工业技术的发展,那也是爬行主义。
1977年11月,在第二次全国计划会议上,国务院领导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要利用国际上的有利时机,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的前提下,运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我们急需的国外先进技术学到手、拿到手。 1978年9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又明确提出了经济战线必须实行“三个转变”,其中之一就是要“从那种不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闭关自守或半闭关自守状态,转到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利用国外资金,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上来,在对外开放中进行经济建设。
■“出国考察,就是照镜子,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要学习外国,首先就必须了解外国。1977年7月国家计委在向中央政治局提交的关于引进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要“认真组织好出国考察工作”。中央领导同志的意见是,通过考察“看看国外有什么好的东西”,“联系自己作为借鉴”。
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考察团是1977年底袁宝华、李强率领的国家经委代表团赴英国和法国考察企业管理。 1978年,全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当时的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统计,仅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
在众多的出国考察团中,以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瞩目,因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首次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派出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从5月2日到6月6日,代表团先后访问了15个城市,每到一处都受到高规格接待。谷牧回忆说:“我是一位副总理,但到法国时是法国总理到机场亲自迎接,到其他国家都是国家元首接见。 ”一个多月的访问,使代表团成员眼界大开,所见所闻深深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考察团回国后,在人民大会堂向中共中央政治局作汇报。汇报从下午3时半开始一直进行到晚上11时15分。到会的中央领导人纷纷发表意见。叶剑英说:“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是一面镜子,可用来照照自己是什么情况,没有比较不行。出国考察,就是照镜子,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李先念说:“要利用西欧这个力量,把先进的东西搞过来。 ”
这次汇报后不久,邓小平找谷牧谈话,在详细听取了谷牧关于出访欧洲五国的汇报后,邓小平指示:“引进这件事要做,下决心向外国借点钱搞建设,要抓紧时间。 ”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和邓小平的指示,7月上旬,国务院在中南海怀仁堂报告厅召开了由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的关于加速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这次务虚会从7月6日开始一直开到9月9日,长达两个多月,为当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作了重要准备。 ■ “要比就要跟国际上比,不要与国内的比。 ”
1978年这一年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包括华国锋出访两次4个国家,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领导人这样频密的出访,很重要的意图,就是要亲眼看一看世界现代化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寻找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邓小平访问日本。邓小平借用历史上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表达了出访的一个重要主题。所谓“长生不老药”,其实是指日本由一个战败国用30年时间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成功经验和奥秘。
10月26日下午,邓小平乘日本新干线“光-81号”超特快列车离开东京前往京都访问。列车以每小时210公里的速度高速运行,当同行的日本记者要他谈谈对于新干线的观感时,邓小平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
在日产汽车公司参观时,当邓小平了解到公司每个工人每年能生产汽车94辆,而我国最先进的长春汽车厂每名工人每年只能生产1辆汽车时,他不禁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欢迎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日本产业界的朋友们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合作。 ”
1978年11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新加坡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也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当时就表示,要把新加坡的“经”取到中国去。
11月14日,邓小平谈到了访问日本和新加坡的感受。他说:“现在的路子走得对。叶帅讲,路子要走宽一点。日本向我们建议搞合资银行,这是可以搞的。他们把钱存在我们的银行里,我们利用他们的资金和技术……有的人总认为自己好。要比就要跟国际上比,不要与国内的比。 ”
■初步奠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通过一连串的出访,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和与有关国家的比较,在此期间,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思想:
第一,提出并论证了发展中外科学技术交流的必然性。第二,提出要把引进先进技术作为中国发展的起点。第三,把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提到突出位置。第四,提出要抓住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初步奠定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以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为指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作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决策的同时,以党的中央全会的郑重形式,进一步提出了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对外经济工作指导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虽然在文字上没有使用“对外开放”这样的字眼,但事实上以其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序幕正式拉开了。
(《党史细节——中国共产党90年若干重大事件探源》,罗平汉等著,人民出版社出版)
搜索更多邓小平 改革开放 的新闻
广东如何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坚持改革开放 开创美好未来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党报评论: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