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橱柜多少钱一平:国民革命军的编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8:19:52

国民革命军的编制

(2011-06-25 15:33:48)转载 标签:

国军

榆林

编制

整编师

总兵力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国民党军的编制(师) 在1925年之前,中国的军队编制除了奉系曾经用过以军-旅-团编制编组,晋系的编制 为师下辖一个旅又一个团外,其他的都是师下辖二旅四团的编制。 国民党军在黄埔建军之后,师法苏联,改行为三三制编制,即师辖三团,团辖三营,在 编制上大致一师为5500人,在北伐的八个军中,除第七军是承袭护法军的编制,下辖 九个旅(即1旅2团,1团4营,1营3连),且只设旅部,到战时成立第*路指挥部来 统辖几个旅外,其余均为三三制编制;而后收编的各路军队也多采用三三制编制。 而到了北伐结束后,一方面蒋介石出于“削藩”的目的,另一方面,据统计,中国当时 的军队数已达200万之多,因此、决定裁军,将全国的军队裁减为50个师。 当时的编制为废除军编制,师下辖三个旅(部分师为二个旅),旅下辖二至三个团。 而后,在1930年,又推出了所谓的“民国19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将国民党军的编制编 为三种:1、甲种师,二旅六团制,2、乙种师、三旅六团制,3、丙种师、二旅四团 制,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一方面都编为甲种师,另一方面又以独立旅,补充旅的名义扩 编部队,基本上都成为了三旅九团的编制。如第11师最早的编成是三旅六团的编制, 番号为31、32、33旅。3个旅长分别为桂永清、殷绳祖、余仲麟。而后将33旅的旅 部撤销,编为31、32两个旅总计六个团; 而后又编了个独立旅,3个旅长分别为李默庵、萧乾、李明。再如第1师,系由第1军 的第2师,22师与鲁军张克瑶33军的1个师合编而成,为三旅九团编制,当时胡宗南的 22师编为第2旅,后调整为二旅六团制时,编为第1旅,把作为杂牌的鲁军张克瑶部裁 编为两个独立团,到中原大战时又扩编为独立旅,在追击红军至甘肃后,又编成了1个 补充旅,此时第1师辖4个旅12个团。而嫡系各师的独立旅,补充旅在1931-1934年间 又大多扩编为师。 到1932年6月,国民党又推出了“民国21年陆军暂行编制表”当时准备将所有的国民 党军均编成二旅四团制的整编编制,但因为围剿红军与淞沪“一一二八抗战”之故, 只有87,88等少数几个师编为此种编制。 在1933年,国民党军根据与红军作战所得出的经验,感到以前的编制太大,在与红军 作战中很不灵活。于是又推出了“民国22年剿匪军编制”该编制分为三种,甲种为 二旅五团制,除了师辖二个旅,旅下辖二个团,师再直辖一个独立团或补充团,乙种为 二旅四团制,即师辖二个旅,旅辖二个团,丙种为三团制,师不辖旅,直接辖三个团。 从一些资料来看,当时是前后两种编制并存。如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时,第18军所属 的11师为二旅六团制,而52,59两个师则为二旅五团制,在这三个师被红军歼灭后,又 将11,14,43这三个师一分为二,分别编出67,94,97三个师,以上6个师均为三团制,再 如第1师在西北直到1936年6月仍为4个旅12个团。但以上编制仅实行于国民党中央 直辖地区与湖南,山东,陕西等地区,有不少地方实力派的部队的编制是自成一系,如 桂系为二二制编制,军辖二师,师辖二旅,旅辖二团,川军则自行编组,混乱不堪,滇军 则是总部辖旅,旅辖二团,东北军在九一八之前为军-旅制,旅辖三团,到长城抗战后 改为军-师制,师辖三团.晋系虽有军师编制,但其作战与补给的单位是旅。 到了1936年,由于日寇谋我日甚,国民党不得不进行抗战的准备工作,便开始整军,整 军的编制分为两种:1935年整理师编制与1936年调整师编制,打算在3-4年时间内整 编60个甲种调整师,与60个乙种整理师。 甲种调整师编制为师辖二个旅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工兵、辎重各 一营,特务、卫生、通讯各一连,计有13854人,马3508匹,步枪6127支,轻机枪254挺, 重机枪75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24门,野战炮36门,但到抗战爆发为止,只有20个师 被编制为调整师,其中仅教导总队达到了该编制,其余部队为每师1万1千人,步骑枪 3800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与迫击炮共计46门,掷弹筒43个。 乙种整理师编制为两旅四团制。师有山炮营,装备卜福斯75毫米山炮12门;战防炮 连,装备奥地利百禄式47毫米战防炮4门;及工兵营、特务营、通讯连、骑兵连、 野战医院各一个。旅直辖部队为迫击炮连、(120毫米炮4门)、工兵连、特务连、 通讯排、卫生队等等各一个。团有4~6门81迫击炮,营有6挺重机枪,每连一个掷弹 筒。每班一挺轻机枪,每师约1万多人。虽然编制了50个师,但也只有部分部队达到 此标准。 大致上,在抗战爆发时,国民党军共拥有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 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计170余万人。到武汉战役结束后,1939年初,国民党军 又将编制一律改为军辖两至三师,师辖三团,团辖三营的三三制编制,到1944年初,国 民党军在编制上拥有正规军步骑兵124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非正规 军351个游击纵队及保安团,兵力总计为650万人。 但由于国民党军在敌后战场及豫湘桂战役中的失利,在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己下降 到了正规军120个军,340多个师,加上非正规军,特种兵与后勤单位等,计590余万人, 但这是在花名册上的数字,实际上,由于国民党军一贯的吃空额,虚报人数等原因,国 民党军当时的真实数字为400余万人,再加上收编的近百万伪军及敌后游杂武装,总 计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约有500万人左右。 当时,国民党军除少数单位外,多数师只有5000-6000人,但却照8000-9000人领饷,97 军只有1万3千人,战斗兵不足7千,却虚报为有2万人,再如晋军,在抗战时期人数不超 过10万,阎锡山却按18万人向重庆领饷。汤恩伯部,每军公开以1500-2000人的空额 军饷上交总部,连以廉洁自许的陈诚,所属部队也准许一个连可吃三个空额。蒋介石 有鉴于此,便于抗战胜利后进行整军,到1945年底,将正规军缩编为89个军,253个步 兵师,2个骑兵军,13个骑兵师。 1946年,经国共和谈双方商定,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把原来的军整编成含有步兵旅 建制的整编师,总兵力约减少1/5,而战斗单位兵员比以前充实。从1946年3月起, 国民党军即将军队分期进行整编,其主要内容为:将集团军改编为整编军,军改为整 编师,师改为整编旅,旅将原辖的三个团改为二个团,原计划在46年7月完成,但是因 内战爆发,陇海线以北的部队未完成整编。 我曾见到一份朱继团写的《国民党军与整编师对照表》,大体上正确,但有一些错误 的地方, 现一一列举如下: 1,国民党军在编制整编师时,并非是从1到90一一编入,而是没有整编67、84、86、 87、89这5个师,朱继团说什么整67师准备由5军和18军各抽一个旅编成,整84师,由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442085.html  解放军到1949年的时候的总兵力有多少?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底,人民解放军先后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0余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400万人

红军时期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武装起义,创建了第一支人民军队。参加起义的部队有: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廿军,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第廿四师,朱德率领的第三军官教导团等,总兵力3万余人。
在土地革命初期,中央军委对全国红军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编制。各地红军发展不平衡,编制和名称也不统一。1930年1月,党中央制定了编组红军的计划,统一安排了部队番号,提出了“猛烈扩大红军”的口号和具体方案,这一时期,各地红军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相继成产了3个军团和十几个较具规模的军,共约10万余人,此后,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1930年8月建立红一方面军,翌年11月建立了红四方面军,1936年7月又建立了红二方面军。在红军发展的高峰时期,曾达30余万人,其中,红一方面军14万人,红四方面军8万余人(此时红二方面军尚未建立)。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影响,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长征、西征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在长征之后,到达陕北的部队只剩下3万余人。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尚有8000人。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兵力42000余人,其中,一一五师15500人,一二0师14000人,一二九师13000人,同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辖4个支队,共10300人,与此同时,东北抗日联军已经发展为11个军,分为3路军,总兵力约45000人。
抗战头两年,我军有了较大的发展,1939年6月,八路军总兵力达283570人,其中,一一五师40290人,一二0师47790人,一二九师56037人,晋察冀军区97441人,陕甘宁留守兵团15689人,山东纵队2万余人。
1941年到1942年的两年间,是八路军最艰苦困难时期,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八路军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同时,也受到重大损失,部队由1940年的40万,减少到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也受到了严重的挫折,部队在1942年间陆续退入伯力附近的中苏边境,编为“国际红军特别独立八十八旅”,共5个营,仅存1700余人,与此相反,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游击战争却保持了发展势头,部队由10万人发展至18万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过八年抗战,不断发展壮大,总兵力达到130万。八路军由最初的42000介发展到96万人,扩大了23倍,其中,一一五师(山东军区)23万人,一二0师(晋绥军区)8。5万人,一二九师(太行军区)近30万人,晋察冀军区32万人,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3。2万人。新四军由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至31万余人,扩大了30倍。华南各抗日游击队共2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
为了打击阻止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军的进犯,从1945年底开始,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我军各战略区的部队都进行了整编。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8个野战纵队(师),118个旅,61。2万余人,另有地方部队66。5万人,全军共127。8万余人,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野战部队已发展到10个兵团、50个纵队、156个旅(师),133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全军总兵力已达249万人。此时国民党有365万人,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我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余万,而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290余万,人民解放军在人数上首次超过敌军,三大战役后,1949年2月,全军整编为4个野战军,5个大军区,共辖16个兵团。野战军210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全军共350多万人,1949年底,全军已发展为500余万人。其中,第一野战军43万余人,第二野战军120万人,第三野战军120万余人,第四野战军150万余人,各军区部队100万余人。

全国解放后
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人民解放军实行整编,确定全军总员额由540万整编为400万,将陆军统编为国防军和公安部队,撤销步兵团和野战军的番号,全国设6个大军区。到1951年初,共精简了94万人,由于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全军精简任务未能按规定计划完成,至1952年初,我军总员额达627万,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次高峰。从1953年至1958年,我军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分别组成国防军和公安军,国防军辖陆、海、空、防空4个军种,总额降至237万人。60年代,鉴于西藏平叛、中印边境作战、东南沿海战备及中苏关系恶化等原因,党中央提出“整军备战”方针,到“文化大革命”中发展为“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指导思想,军队规模不断扩大,1965年全军总定额较1958年增长52。9%,达到362万人:1971年“9。13”事件时达到495万人,1975年竟高达661万人,为我军历史上第二次高峰(较第一次高峰多34万人)。1975年至1978年,全军进行了精简整编,总员额为423万人。1985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对战争与和平的形势作出了正确判断,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决定裁军100万。到1991年底,我军总员额降至3199100人。